引力必須和質量存在關係嗎?

??一:觀念的改變是可以影響人生的格局。正確的觀念可以讓人生更加美好。對於科學也不例外,正確的觀念可以使科學計算變得簡單,使得預測的準確性更高。 16世記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奠基了近代實驗科學;他通過對物體的自由下落運動實驗,否定了統治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的落體運動觀念(重物比輕物下落快)。這個觀念的改變給萬有引力公式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正確的觀念對人類的科學進步貢獻是偉大的。日心說觀念代替地心說觀念;科學家才能夠擺脫複雜運算對太陽系行星觀測結果達成的解釋。最重要的是,科學家可以通過計算推導出行星的運動,而不是先有觀測結果然後才有解釋;後者顯然是唯心的,他的目的僅僅是滿足人類困惑的心而己。

二:科學理論存在一個適用範圍問題。牛頓力學適用低速運功;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適用低高速運動,適用範圍更廣了。

圓周長是直徑和π的乘積,但這僅適用於平面上 。宏觀運動都是對量子級別的微觀運動或者說單個量子的統計結果,由於運動是具有方向性的,幾億個量子之上的統計結果具有共性,但單個量子運動是有區別的,所以宏觀運動的統計規律是不普適於量子微觀世界的。

適用範圍問題可以這麼理解;人,教師,小孩,男人,女人等等這些詞中,用人這個詞描述適用範圍最廣,因此用人這個詞描述各類人都可以。比如看到一個豐胸肥臀的人,用人這個詞描述出錯概率最低;因為如果直接用女人這個詞描述,那麼如果這個豐胸肥臀的人是人妖或者是經過化妝師化妝過的話這種描述就是錯誤的。所以對最初的觀測描述用適用範圍廣的詞語;然後通過再觀測的證實對範圍進行縮小;這種描述的準確率才會大大提高。

科學是容不得出錯的,所以描述一定要在充分的觀測實驗基礎上再縮小範圍來達成較高的統計上準確性。

對科學理論描述的是人的意識,而人的意識這個主觀可以通過複雜化,達成對觀測實驗感覺上的干擾。比如一個普通的馬桶,經過適當的包裝(越簡單越好),再通過展覽,注入理念化的解釋等等一步又一步複雜化操作,如果這種複雜化操作銜接的比較合理;那參與這個過程中的人就會對這個馬桶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雖然這種感覺也是真實的;但這種感覺上的真實來自意識的操作,是唯心的。從科學角度出發,對馬桶物理描述產生的感覺是不能變化的。

科學和藝術的區別是:科學必須要準確地描述物質規律,物質規律必須要排除人意識感覺的干擾,也就是對物質規律描述要最大化達成簡單。而藝術是尋求感覺上的享受,因些對藝術的複雜化運作可達成更高級的感覺。這是由於感知是感覺通過數減量增後競爭獲得的。所以科學研究要盡量少的神經元細胞參與(這個是相對的,在獲得科學知識培訓後。在研究中少理論,重實驗);但藝術必須神經元細胞參與越多越好,因為越多才能達成量增,達成更高級的感覺,但話又說回來,如果玩藝術處理不好感覺衝突,反而容易陷入神經質甚至幻覺中。

三:萬有引力公式可以很好的描述太陽系各種星體運動,但有沒有一個公式可以更好地更簡單地對太陽系各種星體運動也進行很好的描述呢?

在《宇宙起源新說上集》中,推導出一個公式R2A=r2a=常數(通過這個公式非常簡單地推出了開普勒第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公式);我們看一看僅採用R2A=r2a是否能夠獲得太陽系各種星體運動數據。

比如地球和月亮;我們只要知道地球半徑,表面重力,月地距離即可以知道月繞地的公轉速度;反過來說測量出月繞地的公轉速度即可知道月地距離近似值(現實中需考慮其它星體提供的引力,由於這種影響很小,可忽略不計)。

是不是這樣呢?地球半徑約是6378千米,地球重力加速度約是9.8米/秒2;地月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這樣求出在384400處對應的加速度a=(6378/384400)2×9.8米/秒2≈0.002699米/秒2,根據向心力和離心力相等知u2/r=a即u2=a×r=384400千米×0.002699米/秒2=384400000米×0.002699米/秒2=1037495.6米2/秒2,開方知u≈1018米/秒

查月球公轉速度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考慮計算誤差,這個值是很準確的,顯然觀測地球重力,地球半徑和地月距離要比測量引力常數值和地球質量簡單的多;況且地球質量獲得並不是測量獲得的。

同樣我們可很簡單計算出太陽系的其它行星繞日公轉速度而無需引入質量。

地球公轉速度約每秒鐘29.8千米,地日距離約1.495億千米,太陽半徑是696000千米,這些值都是可以直接測量出的,因此通過它們可以知地球在太陽1.495億千米處的向心加速度a和太陽表面重力加速度A。

通過a=(29.8千米/秒)2/1.495億千米=0.00596米/秒2,即向心加速度a=0.00596米/秒2

則太陽表面重力加速度A=0.00596米/秒2×(1.495億千米)2/(696000千米)2≈0.00596米/秒2×46139≈275米/秒2

然後根據(696000千米)2×275米/秒2/R,我們即知道太陽系內任一點的向心加速度a;從而知道這個點上任一繞日公轉的行星公轉速度和繞日運行一周的時間,計算結果和天文測量是一致的,有興趣朋友可以試著計算下.

顯然行星在太陽系內任一處公轉和本身質量無關只和位置有關;或者引力只是瞬間力。

四:萬有引力公式中牛頓對質量是怎樣引入的?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對萬有引力這樣定義:兩個球之物質相互間有重量,即相互間有吸引力,假如此物質在其距中心相等處為均勻的,則其一球對於其他球之重量即二者之間的吸引力,與二中心間距離之平方成反比。

他認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吸引力與地球對周圍物體的引力可能是同一種力,遵循相同的規律。地面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與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種力。

沒有任何徵兆表明重力的傳送媒介可以被識別出,牛頓自己也對這種無法說明的超距作用感到不滿意。牛頓的理論需要重力是瞬時傳播,這樣才能使約翰內斯·開普勒所觀測到的角動量守恆成立。

萬有引力證明的條件建立在引力常量和質量的假設上。

證明:開普勒第三定律r3/T2=C(C是常數)

萬有引力F,但一定等於向心力F=mr(2π/T) 2

帶入1/T2=C/ r 3 即F= mr 4π2 *(C/ r3)= C』* m/ r 2

因為引力的對稱性F= C」 * M/ r2

所以F= GMm/ r2。G是常數 。

在這裡 C」為什麼等於GM?這隻能是假設,牛頓假設了 C」=GM時,也就將描述的範圍縮小了。

這就好象我們假設人都是黃色人種,然後試著用黃色人種去解釋全人類人種的膚色。這必然且 必須添加各種概念達成解釋;達成解釋並不困難,只要有足夠假設理論(謊言)。但這是一條不歸路,必須要大量複雜的假設理論才能達成對不斷出現的,觀測事實和理論之間矛盾的解釋。

綜合上面,牛頓首先認為,兩個球之物質相互間有重量,即相互間有吸引力;這就是說物質之間吸引力是和物質質量有關的,因些在推導萬有引力公式時,很自然也進行了假設即C」=GM;當1789年由卡文迪許利用他所發明的扭秤得出G值後,質量問題就成為大尺度宇宙空間中,計算結果和觀測結果之間衝突,揮之不去的烏雲。

五:引力和質量存在關係造成的大麻煩。

如果我們將假設 C」=GM作為宇宙的普適定律,那麼質量造成的麻煩就揮之不去了。在1789年由卡文迪許利用他所發明的扭秤得出G值。當我們用這個引力常數值去換算宇宙空間星體質量時,必然造成質量上多餘。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G不是恆定的。比如某個星體G值比地球G小許多,那麼質量就被稱輕了許多;某個星體G值比地球G大許多,那麼質量就被稱重了許多。比如月球就被稱輕了,太陽就被稱重了。如果兩顆相鄰恆星表面G是地球的100倍,那麼這兩顆恆星就被多稱重了10000倍。

我們利用這個被多稱重質量的值進行計算,必然會創造暗物質這種概念,來達成質量多餘的解釋。

關於月球的質量:「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來的月表岩石密度遠遠大於地球岩石。月球岩石密度是3.3克/厘米3左右,而地球岩石密度是2.75克/厘米3,但通過G換算的月球平均密度是3.35克/厘米3,遠小於地球密度,這種情況是很不合理的。如果在月球上進行扭秤實驗,那我們會發現G明顯變小了許多;從而知道月球密度實際上要比地球密度大許多;月球平均密度應該至少大於7克/厘米3,或達12.5克/厘米3。這就是說在月球上可以採集到更重的元素。

實際上,如果在星體之間運動的計算中拋棄引力常數值和質量,我們即可以更簡單地計算出星體的運行軌道;又可以避免因為引入質量這個概念造成的麻煩。

六:觀念的改變

空間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上下左右,可以用尺寸進行度量的存在。人們在問物質的起源,沒有一個人去問空間這個存在從哪裡來?

能量是標量,這就是說任何兩個能量結合都是能量的增加;這一點和矢量是有本質區別。兩個方向相反的矢量可以相互抵消。但能量不行,任何兩個能量結合他的總能量都是累加之和;或者說物質的任何運動都必須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那麼問題來了,能量從哪裡來?

時間是對物質運動的描述,或者說時間是對能量運動及變化的描述。沒有能量運動及變化,時間即不存在。

因此關於星體的起源可以歸結為兩個問題:空間從哪裡來?能量從哪裡來?

如果空間創造了能量,那麼能量是標量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在《宇宙起源新說上集》中己說明了空間對能量創造。並指出每個星體能量創造出的空間結構都是內虛外實的,由於空間沒有能量有結構;因此有質量物質運行到這個空間點上會瞬間產生一個加速度a,且加速度a和對應球面的面積乘積是個常數,即R2A=r2a=常數;且這個常數值和星體創造的空間結構有關。

至所以可以通過扭秤測出G值,是因為無能量的空間結構是和產生它的能量正相關的,及空間點上瞬間產生一個加速度a和星體質量正相關的。但這並不是說空間點上瞬間產生一個加速度a和星體質量有關,如果通過假設C」=GM,則可以在地球的對應平衡態範圍上適用,其計算的結果和觀測結果還是符合很好的。

如果硬要把星體外任一空間點瞬間產生的一個加速度a和星體質量扯上關係,即和引力傳遞扯上關係;那就很難回答出下面的問題:

由於空間點上瞬間產生一個加速度a僅和位置有關;因為空間點上瞬間產生一個加速度a越靠近主星體其對應的值越大;所以行星的公轉速度越靠近主星體越快。

這也是可以通過開普勒定律推出的。

即R3/T2=常數,兩邊乘於4π2得到4π2R3/T2=(4π2R2/T2)xR=u2xR=常數x4π2=常數。

u2xR=常數,從這個等式可以知道R越小u越大。

這樣在太陽系行星公轉中,比如木星。由於木星繞太陽的公轉是橢圓,因此在木星距離太陽最近處其公轉速度最大;但如果空間點上對應的向心加速度a和質量和傳遞有關;由於引力傳遞最大速度不超過光速,太陽光到木星約45分鐘。因此太陽引力對木星的最大引力必須是過木星和太陽最近處45分鐘後才傳遞到木星。

這就是說如果太陽空間點上對應的向心加速度a如果和太陽質量有關,那麼木星公轉速度最大不是在木星和太陽最近處,而是過木星和太陽最近處45分鐘後。

但如果太陽空間點上對應的向心加速度a是對空間結構反應的瞬間力;則木星公轉速度最大即是木星和太陽最近處.。

所以通過觀測木星公轉速度最大處是在木星和太陽最近處,還是過木星和太陽最近點45分鐘後處。即可以證明哪一個觀點是正確的。

實證是物理理論正確與否的試金石。????


推薦閱讀:

以現在人類的能力,可以挖掘出一條貫穿地球的隧道嗎?另外,地球中心的引力是什麼樣的?
引力波來襲
笑吧!魚尾紋讓你看起來聰明而有吸引力
吸引力法則 阿里巴巴 whyqhg01的博客 BLOG
失去吸引力的十大最致命的錯誤,你...

TAG:存在 | 引力 | 關係 | 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