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根治不了腐敗
隨著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化,朱元璋不僅加強了對於廣大民眾的統治,而且也不惜以嚴酷的手段加強了對於統治階級內部的整頓——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空前絕後的! 由此,朱皇帝便在明初的政治舞台上導演出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恐怖驚竦的流血事件。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元朝官吏腐敗透頂,及至到了大明開國,這些官場上的不良風氣一時間也未得多大改觀。葉子奇曾說:元末官吏,「贓污狼籍」,「上下賄賂,公行如市」,朱元璋對此深為痛恨。 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所描述的那種不堪景象,朱本人也一定非常熟悉:「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而且,明初也多是一幫武人當國,他們沒有修養,缺乏道德自律,一旦心生驕氣,是很容易腐化墮落的①。馮勝、藍玉等就不用說了,比如當時的浙江都指揮使儲傑,此人在任職期間專一與布政司官、有司官交結,「日日歌唱吃酒,軍也絕不操練,海賊也不設法關防,以致沿海百姓常被劫掠,他也不以為事……將浙江一都司的事都廢壞了。」(《大誥武臣》) 大明開國不久,新上台的文武官員就競相「蹈襲胡元之弊」,干出種種不法勾當,洪武年間多達上百次的農民起義不少就是這些不法官吏激起的。血的教訓,已經使得朱元璋逐漸認識到:「不禁貪暴,則民無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治,終不可得!」 為了維護朱明王朝的統治,緩和社會矛盾,朱元璋就不得不對於統治階級內部的貪污腐敗、營私舞弊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對於不法官吏更不惜處以極刑。 ① 南宋著名學者洪邁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北宋初年的那些官員道德自律性普遍較高,而且是品級越高越清廉。他分析原因說:這些人大多是科舉正途出身,廣受社會尊重,由此特別注意珍惜自己的名譽。 話說還在吳元年(1367)時,有一位小吏因貪贓被人揭發,結果這小吏最終因畏罪投井而死。 朱元璋聞知此事後,便告諭群臣道:「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愛利而不知愛身,人之愚孰有甚於此者?君子聞義則喜,見利則恥;小人見利則喜,聞義不徙。是故君子有捨生取義,小人則捨生為利,所為相反。然其人既死,有不足恤,但其事可以為世之貪污者戒!」他議論的著眼點還是在於奉勸官員們加強自律,免得到時得不償失,悔不當初。 洪武元年十一月,朱皇帝置登聞鼓於午門外,並每天派監察御史一人在旁邊守護。「凡民間詞訟,皆自下而上,或府州縣省官及按察司不為伸理,及有冤抑重事不能自達者,許擊登聞鼓。」監察御史隨即引奏,敢有阻擋上訪者一律處死。 洪武二年,朱皇帝就自己的切身體會,還特意告諭群臣道:「昔元時不重名爵,或以私愛輒授以官職,名雖易得,實無益於事,徒擁虛名而已。朕今命官,必因其才,官之所治,必盡其事,所以然者,天祿不可虛費也。又嘗思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善,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故今嚴法禁,但遇官吏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卿等當體朕言,若守己廉而奉法公,猶人行坦途,從容自適;苟貪賄罹法,猶行荊棘中,寸步不可移。縱得出,體無完膚矣,可不戒哉!」 以上都表現出了朱元璋欲整肅吏治的思想和決心,他自然清楚這一鬥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因為他所要面對的是整個官僚集團,及百年來官僚們所養成的不良習氣;故而他並沒有採取一蹴而就的策略,而是逐步、深入地展開。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刑新邦用輕典,刑平邦用中典,刑亂邦用重典」,「曾剃頭」之名就是治亂世得來的。可是,朱元璋卻一反常態,對於一個新邦竟斷然採取了重典之法,這實在不能不讓人想見到他那顆迫切的求治之心。 當然,需要我們再加註意的是,「曾剃頭」的主要矛頭是指向民眾的,但朱元璋的主要矛頭卻是指向官僚統治階級的。 而且,我們也不難看到類似的心理動機,那就是朱元璋一生都可能抹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非常軟弱的一角——在那沉沉的暗夜裡,在那不安的睡夢中,大皇帝又恍然間變回了從前那個毫不起眼、臉上掛著兩條鼻涕蟲、可憐兮兮的朱重八,在那幫橫著走的官兒老爺們面前,他小子仍是大氣不敢出…… 但是噩夢初醒後,小叫花又變成了那位大權在握、很黑很暴力的老皇帝,只聽他的牙縫裡強擠出一個字——殺!朱元璋整肅吏治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其主要的打擊對象,還是集中於官僚隊伍中的那些濫竽充數、尸位素餐者,其次才是官員的素質品行。 不過,只要不貪污,不玩忽職守、違法亂紀,即使官員有一些公務性錯誤,處罰也不會太重,頂多解職了事。但凡貪墨、舞弊者,卻絕不輕饒。當然對於清官循吏,朱元璋也注意進行表彰,以求扶正壓邪。 當時,朱元璋已經做出嚴格規定:官吏貪贓到六十兩以上者,一律判處死刑。六十兩基本相當於今天的幾萬塊,由此可見朱皇帝量刑之重。 然而,死刑還不足以嚇倒那些不法官員,最後朱元璋便不斷加刑,乃至採取了「剝皮實草」之刑(見《明興野記》),以求對官員們進行恐怖威懾——其刑罰之慘酷,直令五百多年後的魯迅先生感嘆道:「有些事情,真也不像人世,要令人毛骨悚然,心裡受傷,永不全愈的。」②(《病後雜談》) 除了零敲碎打之外,明初還有幾次集中打擊貪腐的大案。 比如洪武四年錄(甄別)天下官吏,八年掀起的空印案,十八年掀起的郭桓案,十九年又逮官吏積年為民害者等等。這幾場大案聲勢都極為浩大,打擊也尤為沉重,其中又以號稱「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和郭桓案的規模最大,兩案僅被牽連者就達到七、八萬之眾。 先來說下空印案。本來,明政府規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縣均需派遣計吏到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所有錢穀之數,府與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與戶部的統計數據必須完全相符,稍有差錯,即被駁回重造賬冊,並須加蓋原衙門官印。可是,各布政使司計吏因離(京師)戶部道遠,為免往返奔走的麻煩,便預持蓋有官印的空白賬冊;一旦遇有部駁,即隨時填用。該空白賬冊蓋有騎縫印,並不做他用,戶部對此也從不干預,默認了事。 到了洪武八年,明廷考校錢穀書冊,缺乏財務知識朱皇帝得知空印之事後竟大怒,他認為此中一定藏有奸弊之事,遂下令嚴辦。結果,上至戶部尚書,下到各地守令主印者,共一千餘人,不論良莠好壞,一律被處死,佐貳以下杖一百,充軍邊地;與此案有關者多不免,被殺者達數百人。 再來看郭桓案。洪武十八年三月,御史告發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員李彧、趙全德等,與戶部侍郎郭桓、胡益等共同舞弊,吞盜官糧。 朱皇帝令審刑司拷訊,結果又牽涉出禮部尚書趙瑁等人,發現其除侵吞寶鈔金銀外,僅貪污稅糧及魚鹽等即折米2400餘萬石(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最後,趙瑁等皆棄市,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也皆被處死。此外,這些犯罪官員的供詞又牽連出各布政使司官吏,以至最終系獄擬罪者達數萬,株連之人遍及天下;朱元璋又故意擴大打擊面,乃至於中產以上民家被抄家、殺頭者不計其數。 由於牽涉太廣,結果引起了幾乎整個官僚地主集團的不滿,他們紛紛指斥、攻擊告發處理此案的御史和法官。為防止矛盾繼續擴大,朱皇帝乃手詔公布郭桓等人罪狀,又將原審法官右審刑吳庸等處以磔刑,以平眾怨——這可能正是帝王權術的一種表現。 這部手詔就是《大誥》,又稱《御制大誥》。他是將官民犯罪的典型案例收集起來編輯成冊,以公布天下。「郭桓案」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我國最早的關於記賬必須使用大寫數字(如「壹、貳、叄」)的規定自此開始,以防止篡改財務數字。 ② 此說毫不誇張,我的一位朋友看到歷史記載中關於朱棣虐殺鐵鉉一節,就幾天吃不下飯去。回 朱元璋向來以執法嚴明、不避親故著稱,在這場整肅吏治的鬥爭中自然也不例外。除了有時不免拿功臣開刀外,對於駙馬歐陽倫的處理也可見一斑。 歐陽倫於洪武十四年娶朱元璋之女安慶公主,官至都尉。洪武三十年他曾奉使至川、陝地區,期間他「數遣私人販茶出境」,從中謀取暴利,陝西布政司官員不敢過問。其家奴周保更是蠻橫,不但大肆掠取民財,還曾毆打藍田縣河橋司巡檢稅吏,吏不堪其辱,遂向朝廷告狀。最後,盛怒之餘的朱皇帝將歐陽倫賜死,並誅殺了周保等人。 這場整肅吏治的鬥爭幾乎貫穿了整個洪武時期,而以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八年到達高潮。這期間,大批獲罪的官吏遭到鞭笞、罰作苦工,乃至被剝皮、挑筋,甚至抄家滅族。 如此矯枉過正,也充分地體現出了朱元璋的粗悍及殘暴性格,其用刑之重,顯見是過多地加入了自己的個人情緒,彷彿他要把自己兒時所受到的一切憤怒和不滿都發泄出來! 如此嚴刑峻法之下,對於社會的消極作用也是明顯的。以至於殺得人不敢做官,「學子不樂仕進」,家裡人寧願讓他們休學種地,而不許讀書。有的學子還甘願自殘,就是不去做官。像當時的名士袁凱,寧願裝瘋也不再敢出仕。 更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朱元璋如此不遺餘力地展開整肅鬥爭,事實上,在實際操作及收效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朱元璋的打擊手段過於嚴酷,且嚴重缺乏法治精神,容易冤枉無辜;另一方面,此舉的人治色彩過於嚴重,其效果也無法得到長久維持,而且他本人壽命、精力都有限。 由於打擊面過大,「不分臧否」的濫加屠戮,因此冤、假、錯案屢屢發生。其實我們也不難看到,所謂的「空印案」實質上就是一個捕風捉影、定性錯誤的案件,從而製造了無數冤魂(它只是體現了朱元璋對於整個官僚階級的嚴重不滿情緒)。 比如明初大儒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其人一向自奉簡樸,生活節儉,但他卻撫民有方,擔任濟寧知府三年,政績卓著;可是就因為牽連進了空印案,而最終遭到屠戮。 朱皇帝如此盡心竭力地打擊官員貪暴行為,那麼其收效到底如何呢?結果真的盡如其願嗎?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對於朱皇帝的無情打擊,有些人看到當官隨時都有被誅殺或獲罪的可能,竟然就認為反正動輒得咎,不如趁早撈一把算了,因此卻反而加緊了貪污搜刮的活動。 當然,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現象是,由於明朝官員俸祿是歷代王朝最低的,低得讓官員都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明時著名清官海瑞及著名思想家李贄在做官以後,都有家人被餓死的現象發生。再比如作為正二品官階的各部尚書,全年的俸銀才不過150多兩,只相當於今天4、5萬元。連《明史?食貨志》也承認並哀嘆:「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俸祿低這自然是朱皇帝減輕封建剝削的表現,但一旦過度,就適得其反了。官吏也是人,也有妻兒子女,他們都要生活;而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官員要維持自己較為體面的生活及交際應酬來往等,其支出則往往是其工資的數十倍乃至百倍。因此,在嚴峻形勢的逼迫下,官吏們就不能不竭力地撈取灰色收入。 如此差強人意,等到臨近遲暮之年時,面對殘酷的現實,朱皇帝乃不得不連聲哀嘆道:「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似這等愚下之徒,我這般年紀大了,說得口乾了,氣不相接,也說他不醒!」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為什麼朱元璋的努力多半被付之東流呢? 官員的僥倖心理及俸祿低顯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原因,其真正的根子即在於封建專制制度——因為朱元璋是在一個極端專制的社會中懲治腐敗,無論他做得再好、再出色,也是治標不治本的——而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高薪養廉」也無濟於事,清朝的衰亡就是一個教訓。 專制制度在經濟上再次註定了「清官」的被淘汰命運,就此孫中山先生也曾指出過:「在現在的統治下,任何一個要想誠實的官吏,都不得不跟著那些不誠實的人的足跡走,不然就得完全脫離官場的生活退休下來。他必須接受賄賂,才能應付上級對他索取的賄賂,而且必須要縱容兩種貪污:在他的下屬們中間的,以及比他個職位或官階更高的那些人中間的。」 究其根源,英國的著名思想家阿克頓(勛爵)說得精闢:「所有的權力都易腐化,絕對的權力則絕對地會走向腐化。」 美國憲法法官兼歷史學家艾茲摩爾在其所著的《美國憲法的基督教背景》一書中也說過:「基於人有罪的觀點,清教徒拒絕給予個人過多的權力。權力有腐敗趨勢,並且可以被用來打壓別人。因此,統治者的權力必須予以妥善地監督。」 而專制社會中的權力往往是絕對的,是基本不受到監督的;即使有所監督,也往往流於表面化(沒有民眾的有效監督就等於要求統治集團進行自我監督),這一點我們在上一節中已經表述過。 當然,朱元璋也跟武則天一樣注意發動民眾,以參與其整肅鬥爭。但是在專制制度下,民眾對於權力的監督能力、範圍畢竟有限,所以收效也就有限;況且,這些民眾也是統治者愚民政策下的產物,他們也無法有效地擔當起監督的職責。 觀史至此,也許我們不能不感嘆:歷史與今日居然有驚人的相似!「這些罪惡的來源是貪污,而這種貪污又是根深蒂固遍及於全國的,所以除非在行政的體系中造成一個根本的改變,局部的和逐步的改革都是無望的。」(孫中山) 不過仍舊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也許今天的很多人仍舊不甚明白,以為貪污問題只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當官不貪那何必擠破腦袋要當官呢,只要別貪得太過分就行——不能不說,中國人民太單純了! 我們知道,貪腐現象往往是與「權力尋租」聯繫在一起的,這就會造成權力的不正當使用,帶來機會不平等,從而影響社會的經濟效率;而且,官員的大量貪污也增加了社會成本。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競爭化的大背景下,貪腐問題可謂是制約國民經濟長期良性發展的罪魁禍首;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那麼中國的進一步繁榮發展乃至所謂「大國崛起」,就絕對是一句戲言。 孫中山先生算是覺醒較早的思想家了,他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認識到:「其實,中國所有一切的災難只有隻個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統的貪污。這種貪污是產生饑荒、水災、疫病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武裝盜匪常年猖獗的主要原因。」 尤其,貪腐會嚴重影響政治、經濟等資源的合理再分配,從而造成嚴重的政治、經濟後果,制約我國的民主化進程。 儘管朱元璋的整肅運動沒有收到其預想中的效果,但是我們仍舊不能不承認:在客觀上,這場鬥爭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凈化作用,官場風氣被得以有力地扭轉,使得明初吏治遠比元時清明,由此對於維繫朱明王朝的統治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官員們再不敢肆意妄為,「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渙然丕變矣。下逮仁、宣,撫循休息,民人安樂,吏治澄清者百餘年。」(《明史?循吏傳》) 為此時人還感嘆說:「郡縣之官雖居窮山絕塞之地,去京師萬餘里外,皆驚心震膽,如神明臨其庭,不敢少肆。或有毫髮出法度,悖禮儀,朝按而暮罪之。」而且老百姓也有了監督官員的覺悟和膽量。 朱元璋的整肅鬥爭也為後世樹立了一個典型,乃至一百多年後,見於晚明官場的腐朽,海瑞便呼籲恢復洪武時期的重刑——海青天的思路明顯有些簡單化了;待到後來高拱、張居正等人相繼主持改革大業時,他們開始著手整肅吏治,此舉除了有提升行政效率的一面之外,也主要是將貪污成本降下來。 不管朱元璋的出發點為何,起碼老百姓對此都是深為支持和擁護的,乃至於百代之下,人們仍不忘緬懷這位開國之君的治貪「英名」! 為此,唐德剛就為我們指出:「在我國歷史上,往往也是皇權愈大,政治癒清明,大小官吏不敢貪贓枉法。因為我國的皇帝向來不直接管黎民百姓,直接管黎民百姓的,是縣太爺和知府、道尹之類的親民之官和巡撫、總督之類的地方官。因此我們的皇帝陛下愈凶,愈厲害,權力愈大,直接管黎民百姓的地方官愈不敢為非作歹。所以在傳統中國里,黎民百姓對權力最大的皇帝,像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清聖祖(康熙),不但沒有惡感,還由衷崇拜呢!」(《袁氏當國》)不過我懷疑他這裡的「明成祖」,可能正是「明太祖」之誤,康熙則是雍正之誤。 今日民間的毛崇拜,其根源也不外出此。 然而,尤其需要我們警醒的是,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落後的政治制度,那麼一切治貪、懲貪的努力都終將付之流水;即使勉強採取打擊貪腐的政策,不但容易被黨派鬥爭所利用,且往往具有極大的盲目性。
====歷史上的那些事,微信ID:quanandyuan====
>>如果您喜歡本文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本文給您的好友!
>>如果您想關注我們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本微信賬號進行關注!(quanandyuan)
或者掃描本二維碼:
小編QQ:592358098 (更多請關注騰訊認證空間「歷史上的那些事」)
推薦關注優質微信號:
微小說:82702408
介紹:關注微小說後你會發現,很多很多微小說其實寫的就是自己!
歷史上的那些事:quanandyuan
介紹:說歷史,說故事,說你喜歡,說我們大家感興趣的人和事!
女人的秘密: fornvren
介紹:這裡專屬女人的天地,聊聊女人事,探討女人生活,分享女人秘密,世界上流血不死的動物,她們就是這麼堅強而神奇,關注本微信,每天實時分享女人的那些事!男人勿進!
推薦閱讀: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百萬子孫的可悲下場
※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八方割據,在這些梟雄中最有才華的倪文俊為何最先出局?
※實拍朱元璋墓地,建皇陵時朱未挪走皇陵附近的孫權墓,稱讓其看門
TAG: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