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 言教《藏傳佛教》

按:

藏傳佛教是怎麼回事?佛教各宗派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在學修之前,我們要如何抉擇?嘎瑪上師為您一一解答。供養給大家。

本周主題:藏傳佛教

嘎瑪仁波切

佛教入藏

阿育王時代,佛教鼎盛,皇親貴富之族紛紛奉養寺廟。此時,寺廟開始偏重學術研究,以【那爛陀佛學院】最為著名。鼎盛時期,【那爛陀佛學院】擁有藏書900萬冊,僧人、學者近2萬人。寺廟各門,都有大學者安守。想進去,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那可比考牛津、哈佛難多了。可是,只要你能夠進入佛學院,那裡不僅教授宗教和哲學科目,還有藝術學院、醫學院、建築系、農業系等學科齊備。但是,由於學院太過注重學術研究,法師們日常都在辯經與討論。所以,慢慢地,與社會及百姓脫節

公元11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大肆燒殺搶掠,摧毀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廟宇,強迫【異教徒】接受【先知的宗教】。此時的佛教,既無下層根基,又無上層支援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突厥人攻入比哈爾和孟加拉,印度最後殘存的佛教大寺:那爛陀寺、飛行寺和超岩寺等,被洗劫一空。僧侶們,要麼被殺,要麼遠走國外,以使古印度珍貴的佛教經典得以保存。此時,已經傳承1700餘年的佛教,在印度本土正逐漸消亡。到如今,印度的佛教徒已不到千分之九

突厥人入侵後,很多印度高僧大德翻過喜馬拉雅山,到達西藏。佛教傳入中國內地2000多年,傳入藏區1300多年松贊干布迎娶來自大唐的文成公主和來自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兩位公主都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隨著她們入藏,佛教開始傳入西藏

為改變吐蕃人沒有文字、靠刻木、結繩記事的落後局面,松贊干布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到印度求學,終於創製出藏文——世界上唯一因信仰而創造的文字。松贊干布頒布了【十善法律】,反映出統治者以佛教戒律為準繩,在國家社會安定、人民生產生活等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第37任贊普赤松德贊,13歲就登基了。他與母親,來自大唐的金城公主,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赤松德贊將印度著名的靜命大師和蓮花生大師迎請到藏區。靜命大師剃度了七位貴族子弟,史稱【七覺士】,藏人出家始自於此【註:七覺士之一「曾萬勒周」,即為嘎瑪上師久遠的前世。】。後來,又剃度官民子弟三百餘人,出家受戒。並選拔優秀的僧人出國,學習梵文,翻譯經典。不僅學修佛法,還涉獵醫學、天文學、心算學、建築學等學科。

在《大藏經》的各個經典中,第一句,一定是梵文,為表此經非自創。還要介紹這本經典,屬於經、律、論三藏中的哪一部分,祈禱的方式也不相同。最後一頁里,會記錄是由印度和西藏的哪位大師翻譯與校對。

就這樣,佛教的學修制度,源源不斷地從印度輸入西藏。特別是十一世紀,突厥入侵印度時,西藏成為印度高僧大德繼續弘法利生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現在,藏區大大小小的佛學院,都保留了【那爛陀寺】佛法教育的精華藏區的所有佛教學院都以教授大、小五明為主。其中的【明】是指學修的科系。大五明為: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內明等學科;小五明為:歷算明、詩明、韻明、詞明、戲曲明等學科。大、小五明統合為【十明】

蓮花生大師入藏之時,深知佛教要廣弘興盛,必須要與當地百姓緊密結合。於是,帶到藏區兩種學修制度:

一、出家人在寺廟修行的制度

二、在家修行的居士制度

現在,內地很多人搞不清,為什麼有的喇嘛可以結婚?誤解的原因就在於衣服上。其實,在藏區有一批沒有出家的修行人,被稱為【咒士】,他們也能穿喇嘛裙,這是沿襲古印度佛教徒的穿著。努力修行的在家咒士,在寺廟有法會時,也可以參加,參加完修行,回到家中,如大眾一般生活,結婚生子都很自然。因為他們是居士。但是,他們無法披上僧袍。

什麼是僧人的穿著呢?有一次,佛陀在靈鷲山上往下望,秋天稻穀成熟,金燦燦的一片。這時,有弟子請問佛陀:「現在僧俗二眾的衣服都一樣。如何衣辨哪位是出家人呢?」佛陀指著山下金色的稻穀田,開示道:「仿【田相】制衣吧。」這表示,僧眾可為眾生的福田。所以,現在的僧服呈黃色,且有如田地畦隴的縱橫紋路,這是只有出家人才可以披上的。如果一個人只穿了像喇嘛一樣的紅裙子和紅色披單,並不表示他一定是出家人。如果修行得特別好,也可能成為僧眾的老師,這就是大瑜伽士。可以不剃頭,可以當師父。就像八大菩薩,雖然披頭散髮,穿金戴銀,卻是人天的導師,眾生所依。

既有嚴謹的佛學院教導僧人的制度,又有與老百姓相結合的在家居士修行制度,藏傳佛教傳承了古印度佛陀教法的精髓。並在1300多年的時間,讓佛法在藏地得以保存與發揚光大。

完整的傳承

佛法本無大、小、顯、密之分。為利益眾生故,而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包括:顯法和密法。密法又稱【金剛乘】。

學習佛法,必須要先有小乘的根基,再學習大乘。而後,深入金剛乘。很多人以為,顯、密是各自修學,互不相關。其實不然。金剛乘的根基源於顯法其理論與顯法互為融通。所以,在學習【大圓滿前行】時,也要對顯法的精要有所理解。

顯密之別,不在外相的差異。有些人以為,穿著羅漢衣的和尚,是顯法的。穿喇嘛裝的喇嘛,是密法的。這是因為不知道佛法的內涵而做的分別。在藏傳佛教中,並沒有把顯和密分開來信仰和修行。如果你問西藏的喇嘛:「你是密法的信徒嗎?」他們會覺得莫名其妙。

其實,顯密教義均著重於對空性的理解和證悟,以懺悔業障和累積資糧來圓滿功德,斷除煩惱障和所知障而成就佛果。其中,顯法較著重於對佛法理論的分析與探究,金剛乘則較重視實際的修持。對於實修,有嚴格的修行系統和次第

自古以來,大乘佛法,本來顯密圓通,沒有門戶教派的區分。後來佛教以流傳的區域,分為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在漢地,自從中國唐武帝滅佛以後,密法的經典法本和傳承實修經驗沒有受到完善的保存。以至於後來,中國內地所恢復的,就只有大乘顯法的佛法

西元六、七世紀時,西藏有眾多的譯師、學者和大修行人,前往印度和尼泊爾,將梵文的佛經和小五明等學科翻譯成藏文。同時,也有印度的靜命大師、蓮花生大師和阿底峽尊者等著名論師,到藏地弘揚佛法。到了十二世紀和十三紀間,因為印度的佛教受到外道嚴重的摧毀和破壞,很多僧眾和大學者被迫離開印度的那爛陀寺和超岩寺。這時,他們將印度的顯、密佛法,更加全面性地帶入了西藏。

此時的藏傳佛教,獨具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因此,得以將小乘、大乘顯宗和密宗的教法完整地保留下來,理論和修持兩者並重。其中,密法是與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最不一樣的部分。這也是很多人把藏傳佛教直接稱為【密宗】的原因

五大派別

不少人都會有疑問,佛教為什麼那麼多派別?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金剛乘佛教。各教派中,還有很多分支。內地有八大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凈土宗、禪宗、律宗、密宗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的不同需求應運而生

密法,從來不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密法傳入中原,比傳入藏區要早很多。遠在唐朝時期,內地學修密法盛行,並已有部分密法傳到了日本,現代人稱之為【唐密】。而在唐朝時,藏傳佛教還在萌芽中

密法,不是藏族人創造的。是佛陀親自傳授給兒子羅睺羅——被稱為【密行第一】。至今,已傳承了2500多年。藏傳佛教主要有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噶當派、覺囊派等

寧瑪派

寧瑪派,唐太宗時期,吐蕃開始信仰佛教,後由藏王赤松德贊迎請蓮花生大師入藏,將密法傳入藏地,是整個藏傳佛教的基礎。【寧瑪】為古、舊之意。因出家人戴紅色帽子,被稱為紅教【註:嘎瑪上師及所在的昌列寺,即為寧瑪派。】。

寧瑪派有出家、在家兩種修行制度。出家眾,嚴守出家戒律。瑜伽士屬在家居士,從小像出家眾一樣修行。但並不剃度出家,被稱為【密咒師】,可參加寺廟部分宗教活動。這兩種制度的修行人,均被尊稱為【喇嘛】

【大圓滿法】,是寧瑪派獨有的尋求解脫及成佛的伏藏法門。寧瑪派教義的九乘次第,涵蓋所有小乘、大乘佛法。修行體系以九乘次第【顯教三部、金剛乘外三密、金剛乘內三密】為主。大圓滿法為最究竟的法門【註:有關大圓滿法,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專門介紹。目前,嘎瑪上師傳授給在家弟子學修的,即是大圓滿法的前行部分。】。

薩迦派

薩迦派,藏語意為【灰土】。該派創始於1073年,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在元朝政府的護持下,薩迦五祖八思巴,被封為「帝師」,建立西藏地方薩迦政權,為藏傳佛教「政教合一」統治之始。八思巴還奉忽必烈之命,創製「蒙古新字」,流通蒙古全境。薩迦派主修「道果法」為薩迦派不共之法門

噶舉派

噶舉派,於11世紀發展起來,始創者為瑪爾巴羅扎大師(瑪爾巴譯師),經密勒日巴大瑜伽士的繼承,廣傳至今

【噶舉】有語旨相傳之意因瑪爾巴大師為瑜伽士,身披瑜伽士的白色袈裟,故稱【白教】。噶舉派有四大八小支,共十二個派系。

明朝永樂皇帝邀請五世噶瑪巴進京。成其弟子後,封噶瑪巴為【大寶法王】,噶瑪噶舉為噶舉派四大支派中,其中一支。自此,噶瑪噶舉得到了發展。噶舉派,主修大手印法,並有顯密之分,分別為修心和修身法門

格魯派

格魯派,藏語意為【善律】,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個教派,亦稱為行善派由青海塔爾寺的高僧——宗喀巴大師創建。宗喀巴大師重新整頓寺院,嚴明戒律,在十四世紀創立格魯派。由於此派僧人所著袈裟和僧帽均為黃色,故稱之為【黃教】

宗喀巴的傳承弟子中,以四世班禪、五世達賴最為有名。1647年,班禪四世被清順治帝授與【金剛上師】;1652年,35歲的五世達賴在清順治帝接連四次邀請之後,清朝官員三千眾,隨行進京弘法。並於返藏前,獲順治帝冊封;1713年,清康熙帝敕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

格魯派在修行上,採取【止觀雙運】的修行方法——止觀兼重,強調先顯後密的修習次第和顯密兼修的方法

噶當派

噶當派,創建於1056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15世紀時,格魯派興起,噶當派逐漸併入格魯派。噶當派主張先顯後密,主修阿底峽尊者所傳的【三士道】

覺囊派

覺囊派主張以【他空見】解釋時輪。覺囊寺是公元13世紀時建立的,創建人袞邦·吐吉尊追——藏傳佛教偉大人物八思巴的弟子。後來,獨成一派。因為傳教中心在覺囊。所以,被稱為【覺囊派】。

覺囊派的教義與藏傳佛教其他派的一些主張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覺囊派屬於顯密兼修,以時輪六支瑜伽為主。

很多人一聽藏區有紅教、白教、黃教、花教,覺得非常複雜。其實,在藏區,原本沒有這種稱呼。是內地人辨識起來方便,才如此流傳開來。

大小之不同

大、小乘之主要區別,在於有無【無上菩提心】,即:為利益眾生,願成佛。大乘又稱菩薩乘。若以因、果來分,則有顯、密二宗。所以,大乘佛教又可分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為般若蜜多乘,一般稱為顯教,或直接稱為大乘;果乘就是金剛乘,一般稱為密教或密咒乘,或通稱密宗

作為佛教徒,不是接觸到一位西藏的喇嘛,就是學密宗的。也不會因為接觸的是一位和尚,就是學顯宗的。最重要的,是以心態而定

佛陀傳下來的法脈,從了解輪迴的苦難、尋找苦難的源頭開始,繼而努力聞、思理解佛法,最終運用佛法消滅痛苦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以自己解脫為主,度脫別人為輔,稱為小乘佛教。但如果直至成佛,都是以度化、利益天下一切眾生為主的心態,則稱為大乘佛教

小乘(南傳)佛教的很多法師們,從古到今,積極地把佛教推廣到東南亞和西方各地,或是幫助自己國家的老百姓積德行善,為社會服務。他們在行為上,其實早已經是大乘。但是,我們還稱他們為「小乘」。反而自稱「大乘」的我們,行動上經常算不上「大乘」。

現在整個中國,除了雲南一些少數民族信仰小乘佛教以外,我們這些人都厚著臉皮自稱是「大乘佛教徒」。為什麼我用「厚著臉皮」來形容?因為我們經常在「消費佛祖、消費菩薩」,以大乘佛教徒自居,以心懷天下六道一切眾生自居。實際上,我們的心胸並不像嘴上說的那麼廣大。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發菩提心,但是,對於周邊人的德行,也就是道德和行為標準,很多時候是非常差的。對父母不孝順,對太太或先生不夠包容,對兒女不夠耐心,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反省與檢討的。這不是專指剛皈依佛門的弟子,很多皈依佛門很久的弟子,一旦面對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時,立刻就會暴露出所有的缺點。

世間和出世間的法,都要學會,都不能耽誤。很多佛教徒偏重心靈的修行,這沒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修心不是表面工夫。很多時候,不太過問世事,沒人、沒事來打擾,覺得心似乎修得很平靜了,忍辱也修得不錯,可一旦有人搧你一記耳光,臉上的痛刺激到心裡的【我執】時,嗔恨馬上就產生出來了。所以,修心和修身、修語一樣重要大乘佛教弟子想要修行成功,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天下眾生是否真正地做到慈悲為懷而定

顯、密之不同

顯宗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目標:引導一切眾生,成就圓滿佛果的心。一般而言,顯宗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見解。但是,成就果位的方便道或方法不同。簡單地說,金剛乘就是果乘,顯宗大乘為因乘或體性乘

顯宗大乘被稱為因乘,是因為顯宗大乘主要是在教導成佛的因——正見、正定和正行是成佛的根本。顯宗大乘認為,要成佛,就必須具足種種正思維,必須凈化某些染污,等等。雖然顯宗大乘基本是因乘,但它有時也會暗示結果,特別是在討論佛性的時候。

金剛乘幾乎完全把重點放在果位上。金剛乘是果位的直接教法。沒有過程,當下就是。需要能了解教法、具足上等根器的弟子。金剛乘除了發無上菩提心外,還有其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門——觀想。透過觀想,了覺空性實相。

顯宗大乘的修行方式是:利用因,來趨向果。金剛乘的方法則是:把因果放在一起,果實際上就是因

金剛乘與顯宗大乘在究竟真理方面並沒有差別。但是,兩者處理相對真理的方法則有出入。特別是金剛乘透過觀想本尊、念誦真言等等,轉化相對真理的方法和大乘不同。

小乘、顯宗大乘強調心的訓練,金剛乘則強調認識心性。金剛乘一般又分為四部密續,這四部並非不同理論的派別,而是針對四種不同心態的弟子所設計的不同方法。四部密續分成:事部密續、行部密續、瑜伽部密續、無上瑜伽部密續。

舉例而言,顯宗好比是:從基層開始,學習、培訓自己,將來做個總經理。密宗好比是:現在,我就是總經理,做好總經理的身、口、意。

具體而言,漢傳佛教又稱為顯宗,主要在內地廣為傳播。修學的內容,是大乘佛教顯部的法門。修行的重點,在於【心的培訓】,培訓教導人們:將凡夫的心,轉為菩薩的心,稱為:【菩提心的訓練】。無論修學顯宗或密法,訓練培養菩提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我們在訓練自己發菩提心的同時,還要學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無論是上供諸佛菩薩或下施六道眾生,都是在訓練我們擁有更多的慈悲與智慧,擁有更多的才能,未來才有可能去面對更多的工作。這些都是在累積慈悲與智慧兩種資糧。

密法在修行里,稱為:【實踐中的培訓】,是由果找因,直接說明每個人都本具佛性,已經具備佛的所有能量,只是現在還沒有開展,還是個花蕾,需要使用相應的方法,讓花蕾盛放成花朵。

菩提心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眾生現在深陷苦海,迫不及待需要有人伸出援手。所以,我們必須立刻付諸行動,不要再慢慢訓練思維眾生如父母、眾生需要慈悲等等,要直接把心愿發出來,因為眾生已經等不及了。此刻要做的就是伸出手,邁開腿,馬上行動。

以【培訓】為例

我現在擁有一個高科技公司,未來要走上正軌發展壯大,需要把研發、營銷、公關等人才都培訓出來。所以,招進來一群非常優秀的人才。如果我有時間,就一個個地慢慢培訓,讓員工先培訓再實踐,這就是顯宗。如果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而希望「實踐出真知」,那就讓大家現在就分頭行動,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再來問我。然後,直接解決問題,接著繼續做,邊學邊做。這樣效率是最高的,當下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事情就能迅速完成,這是密法的特殊之處。在實踐的過程中,培訓心。而不是先把心培訓好了,再去實踐。這就是顯、密的差別。

密法的清凈觀也很重要。把你們招進公司,當有人直接告訴你:你的條件可以當總經理,那就不要再懷疑。因為你肯定有這個能力,儘管去發揮自己的所有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內心充滿無比的信心,馬上積極去實踐。

如果一聽到要讓自己做總經理,立刻嚇得往後退,就表示你根本沒有這個信心,那肯定就不行了。信心確立以後,你的膽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利益眾生的慈悲願望也會越來越強烈。同時,心裡會充滿壯志豪情,自己都能感覺到有無邊的力量可以勝任未來的工作。這種從果找因的方法,就是密法獨一無二的地方。

事實上,不同的派別,皆因眾生根器不同,需求差異。實則殊路同歸,百川歸海,並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在念誦梵唄、修行的重點及細節上,有所不同。在最終修行的果位上,顯與密完全沒有差別,完全一樣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顯與密均強調出離心、菩提心等修法,但密法具有完整而系統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持方法,引領行者迅速趨入核心與重點,破除所有的執著,從而即生成就

無論修持禪宗、凈土宗、還是密法,大家都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是經由學修佛陀的教法,最終抵達彼岸。都是同一個派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為了自利利他的佛教傳承體系

密法的殊勝

佛陀晚年時,開始傳授密法。當時,最有名的,就是香巴拉王國的月賢國王向釋迦牟尼佛求密法。佛陀就傳了時輪金剛法門給他。後來,香巴拉王國全民共修時輪金剛法,都在今生,成就了佛菩薩的果位。這裡,也成為人世間唯一的凈土。據說,是在雲南、西藏一帶。如今,只有福報大、成就高的高僧大德,才有辦法可以到達那裡

釋迦牟尼佛常帶弟子們去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應供。南印度的恩扎菩提國王,希望佛陀也能夠到他那裡應供。於是,點香恭迎。因此,佛陀就帶著五百位羅漢,降臨在他的宮殿頂上。

佛陀對他宣講了脫離輪迴生死的法門,講述了地獄之苦、餓鬼道之苦。國王聽後,說:「佛祖,您講的非常好。可是,不適合我修行。我現在過得快樂無比,我的家眷都在我身邊,我離不開我的親朋好友,我離不開現在所享用的生活。有沒有一種法門,讓我不需要離開現在的環境,就可以修行的?以我現在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修行?」佛陀把袈裟往身上一披,所有的羅漢都不見了。然後,傳授密法給他。

佛陀開始宣講密法時,恩扎菩提國王就已經了悟了,是即身成佛。所以,密法從他那裡傳下來的很多。代代都有密法的大成就者,層出不窮。其中,薩拉哈巴大師,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成就者。他是龍樹菩薩的師父

因為無需離開即有的生活環境,密法的修行人就不僅僅局限於以出家人的形象或是王親貴族的形象出現。此時,就有了所謂【賤民形象】的菩薩和大成就者。比如,漁夫、獵人、鐵匠、石匠,等等

密法的大成就者,外在形象,好比布袋和尚、濟公和尚。布袋和尚要了一輩子的飯。手上拿個大口袋,走到哪裡,都樂呵呵的。他收集別人給他的東西,再施捨給窮人。往生前,他說:「我是彌勒佛的化身」。濟公和尚也是如此。「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可是,隨時隨地,能夠把佛祖留在心中的人,有幾位?我們都做到了第一句,卻鮮有做到第二句的時候。更沒有注意到,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一天里,我們能有幾次想到佛菩薩?大部分時間縈繞在心的,都是世間瑣事。雜念就像海浪一般,一個接著一個,從未停歇。只有當焦頭爛額、苦不堪言時,才會想到佛菩薩。這一切,讓我們更加了解到,為什麼佛陀一開始不宣講密法?是眾生的基礎不夠啊

依法不依人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佛教在印度形成了十八個派系。傳到藏區後,又有四大派系。在漢地,也有八個宗派。我們一定要知道,任何一個教派都很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國王做夢,夢見佛陀手裡拿了一塊方布,十八位弟子來搶。於是,這塊方布在被搶的過程中,碎成了塊狀。國王在夢中,為此很是煩惱。再一看,那十八位弟子手中各自搶到的方布,又都與佛陀之前拿在手中的方布一樣大小。國王醒來後,百思不得其解。就去向佛陀請教。佛陀說:「一旦我涅槃,我的佛法就會形成十八個宗派,分別傳承下去。但是,每個宗派拿到的,都是完整的佛法。而不是被撕裂後的局部。」

所以,雖然佛教中,宗派眾多,但都是佛法。這些不同的傳承,並不是佛弟子對佛陀的教義不甚了了,自創門派。而是更像我們成立了一家公司,需要在不同的地方,推銷產品

以星巴克咖啡為例,它在美國總部的店面,只能容納二十幾個人。可是,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有多少間店?還有多少間新的店面在陸續開張中?其中,每個地方咖啡店的主人也不同。

做公司,公司總部會在世界各地設置不同的分支機構。分支機構會依據當地市場不同的需求,引進不同的人才,來接待當地不同的客戶。對佛陀而言,眾生就是他的客戶,他要通過「經紀人」把佛法推介給形形色色的眾生。「經紀人」是誰?就是出家的師父們——針對不同地方,人們性情的不同,因材施教,傳播佛法。

比如,南傳佛教,包括: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適合自度,屬於小乘;北傳佛教,適合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種性,在中國、朝鮮、日本一帶推廣,屬於大乘;藏傳佛教廣行密法。當然,藏區也有小乘的出家人和大乘的菩薩行者以及古薩里(乞丐)式的苦行僧。

有派系,就會有爭議——我是正宗,他是邪門!一方面,在小乘佛教盛行的地方,自龍樹菩薩以後的大乘佛教,即被視為持邪見者,沒有一位被認為是正宗的佛門弟子。在大乘佛教徒眼中,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的創始人,是聖者。小乘佛教徒卻把他當作妖僧、魔僧。另一方面,很多修行大乘法門的人,對如「古薩里」般的密法式修行,多有微詞。認為自己是正統的,藏傳佛教的密法是偏門。

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態度呢?原因在於無法容納不同的觀點。學習佛法,就是要通過學習佛教的教理與教義,學會自己做菩薩、成佛。要知道,佛陀在世時,親口說過:依法,不依人

後記:

1、藏傳佛教,完整地保留了小乘、大乘顯宗和密宗的教法,理論和修持兩者並重。因此,在藏傳佛教中,並沒有把顯、密,分開信仰和修行。

2、顯密之不同,在於成就果位的方便道或方法不同。

3、學習佛法,必須要先有小乘的根基,再學習大乘。而後,深入金剛乘。

如果這篇嘎瑪上師的開示對您有幫助,請踐行在生活日用中。並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隨喜您學習並傳播佛法的功德。

願吉祥。

昌列寺義工敬上

所修功德成遍知

調伏罪業眾敵怨

生老病死波濤海

願諸有情得解脫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更多信息,您可以關注並訪問:

昌列寺官網:www.fojiaochangliesi.com

嘎瑪仁波切微博:http://weibo.com/zuguyanban

昌列寺微博:http://weibo.com/changliesi

昌列寺微信公眾平台賬號:fojiaochangliesi

如果您剛剛關注,希望看到歷史信息,請點擊右上角的按鈕,然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此公眾賬號已認證,微信平台將和網站、微博同步更新內容。歡迎大家添加、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潮汕地區有些寺廟佛道兩教的神靈同時供奉?
佛教常說的「菩提心」是什麼?
佛教訪談——現代人為何活得不快樂
怎麼理解「攝心為戒」?
禪宗初祖達摩到五祖略傳

TAG:佛教 | 藏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