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太極拳功夫(視頻)

陳瑜

陳正雷

陳小旺

朱天才

太極擒拿

太極拳之修為——文武兼備、內外兼修和陰陽求中[]一、文武兼備太極拳是武術。傳統武術所具有的屬性,在太極拳中都無一缺漏地有著完美地體現。武術的重要作用和特點是防身技擊。太極拳不但具有防身技擊的作用,而且具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特點優勢。太極拳是文化。雖然中華傳統武術都與民族文化結有姻緣,但太極拳猶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立於中華武術之林。我們知道,太極文化的建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和文明史上的重大創舉。太極拳文化的核心——太極陰陽學說的發現與創立,是對人類認識宇宙、追溯本原的極為巨大的貢獻。太極拳正是由太極文化孕育而生。太極拳在太極文化母親的滋養和哺育下得以茁壯成長和發展。而太極拳以完美絕倫、完全徹底、完整無缺的拳術形式,展示著、體現著、證實著、論述著太極文化的偉大精髓。因此,可以毫不過分地說,學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學習、了解、求證與掌握太極文化內涵的過程,就是由拳入道的過程。所以,太極拳不只是拳腳功夫;離開太極文化的修為,離開拳道、拳理的學悟,是練不好太極拳的。修鍊太極拳是能使練者最終成為一個能文能武、文武兼備的太極人。二、內外兼修內外兼修是太極拳修鍊的重要特質。內外不能同修,不是太極拳;性命不能雙修,也不是太極拳;不能以內主外,更不是太極拳。太極拳所言之內外,並非指人身之體內與體外。人身有形之體,包括內外之器官,或許可以說人體解剖學能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的所有部分都是太極拳所言之外。而人所具有的,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而且於人而言起著主導決定作用的,如精神、意氣、靈性等,即為太極拳所言之內。修鍊太極拳就要做到內外兼修,以內導外,以內主外;也就是內養性,外修命;內修心,外修身;內為外的主宰,外為內的載體。內儘管是起決定與主導的作用,但必須要由外入內。因此,太極拳修鍊初始階段,一定要重視有形之體的修鍊;要認真領悟太極拳對身形部位的規矩要求;要一絲不苟地學規矩、悟要領;要能做到任何時候都能守規矩、合規矩;真正進入有意守而無意合的狀態。這樣的修鍊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以外入內、練形求意」的階段。太極拳是內家拳。太極拳的修鍊實則是以內導外,以內主外。不能以內為主,實質是沒有入太極之門。所以,修鍊的第二個階段是練意脫形。通過練意脫形階段的修為,真切地體悟到:「意氣君、骨肉臣」的內涵;神、意、氣已經成為了有形之身的主宰。從而做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此時,可以說邁進了太極拳之門。太極拳的內外兼修是按階段分主次的。但內與外是可分而不可離的。因此,太極拳是內外同修;「外為內的外顯,內為外的主宰」。太極拳的修鍊達到了內外合一,內外相統的狀態,可以說達到了「懂勁後階及神明」的更高境地。三、陰陽求中太極拳的修鍊,中是不二法則。陰陽求中是太極拳修鍊的核心,貫穿於太極拳修鍊的始終。宇宙萬物只有相對存在,沒有絕對之分。陰對陽、高對下、好對壞,永遠可分,永遠可合。分合合分,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永無起止。因此,在太極拳修鍊中,就必須時時處處遵守不偏不倚與無過不及的原則。這就是求中。通過太極拳修鍊,使自己成為一個能「以中為則,求中守中,得中用中」的人。那時,你就能做到在拳中「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那時,你就能做到在拳外心志不急不躁;飲食不過不缺;運動不快不慢;話語不多不少;「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綜上所述,太極拳的修為可以使我們成為一個身體節節貫穿,周身一家,通體虛靈,內心虛懷若谷,寬人嚴己,無畏無懼,順勢而為的文武兼備,內外兼修,處處求中的太極之人。此乃人生之高境界矣。太極拳解分類:太極文化太極拳解 [武禹襄]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拔千斤也。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黏人,乃能不後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黏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往複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能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撐,靜如山嶽,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能黏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佘,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太極拳論要解 [武禹襄]解曰:先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決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又曰: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修鍊法訣張三丰祖師傳: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力,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勿使有凹凸處,勿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有絲毫間斷耳。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捧,捋,擠,按,采,捩,肘,靠,此八卦也。進,退,左,右,中定,此五行也。捧,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捩,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濛一炁,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炁為本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分清濁,清浮濁沉,清高濁卑。陰陽相交,清濁相溶,氤氳化生,始育成物。人之生世,本有一無極,先天之機是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炁即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不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氣既交。而太極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氳化生,而謂為七二之數。太極拳總勢十有三: 捧,捋,擠,按,采,捩,肘,靠,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虛靈,含拔,松腰,定虛實,沉墜,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此太極拳之十要,學者之不二法門也。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相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雖依勢作用,法無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則打坐之舉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廢也。學者須於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後混七二之數,渾然成無極。心性神氣,相隨作用,則心安性定,神斂氣聚,一身中之太極成,陰陽交,動靜合,全身之四體百脈周流通暢,不粘不滯,斯可以傳吾法矣。[ 五字訣 [李亦畲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首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內,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必於腿求之。先以心便身,從人不從己,後使身能從心,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精矣!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骨,呼吸通靈,周身無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擎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跟,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骨。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發未發之際,我勁己接入彼勁,恰好不先不後,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奏效。此所謂借力打人,四兩拔千斤也!五曰神聚,上四者俱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盪,鍊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占煞,精神貴貫注,緊要全在胸腰中變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佈於兩臂,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能懂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探索太極拳真諦,感悟處世之哲理分類:太極文化[網文摘編、習拳必看]一、引子(揚州慢·太極拳)輝煌華夏,宏圓太極,陰陽剛柔相濟。陳楊吳武孫,宣天地靈氣。金雞叫,太陽初升,三拳兩腳,六封四閉。練推手,掤捋擠按,進退相隨。勤學苦練,綿纏繞,運轉心力。借十年面壁,細悟循環,領略根諦。德馨性見心明,有還無,無為真意。望朗朗乾坤,眾生上善若水!二、概述我們每天練習的拳架,無論是什麼式子,都只不過是太極功夫的載體。那怕是練習任何拳架,用太極原理去指導,照樣可以練出太極功夫!一般人練太極拳是為了健身,是鍛煉常規環境中身體的適應性。而強身者就不一樣,是鍛煉非常規環境中的身體適應性和協調能力!所以不但要有健全的身體,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心情舒暢時走路,是在練無設計狀態的拳架。我們練的拳架,操練時是在有設計狀態中走路。我們練太極拳,是練太極心法,是在練身上每一個部位的適應性和協調能力。為自己創造遇到無序狀態後必須走得通的條件。使自己隨時能保持內部、外部的平衡。因此說:太極法門,動靜隨心,往來運氣,貼背而行,前進後退,虛實分明;起落轉換,隨遇平衡,順截引放,守我虛靈,有容忘欲,大道無形!三、走架在走拳架時,要找到各種適應性和協調性,就要把一套拳架分成無數個點,在這無數個點上都要確定有一個相應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從柔和而緩慢的運動過程當中去體驗,純熟之後就處處體現出和諧的適應性和協調性,內部、外部始終處於一種客觀上的平衡。這就是:動靜隨心、隨遇平衡。練太極以強身,----練習太極拳架---一招一式的走架子---表裡精粗,面面具到;悟陰陽以養性,----學懂理論知識---領會虛實變化規律---一點一滴,一絲不苟;容天下以識大,----練習太極推手---捨己從人容納對手---因勢變化,從容不迫;閱真柔而知剛。----真正太極功夫---心領神會水的屬性---遇物受形,隨遇而安。真柔者水也,一招一式走架子,象流水一樣遊動自然,使自己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走得過去,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產生相適應的狀態,這便是水能隨遇平衡的適應性、包容性和無形無象。至於剛,簡而言之就是水的衝擊性,太極拳練到純熟時可以形成勁浪,用水浪做比喻應該是最恰當的。練習太極拳目標不同,鍛煉方法也就不一樣,鍛煉者的感受也會有區別!說到目標,有三:健身、表演、強身;健身者,主要是鍛煉身體的適應性,主要感受是「隨心所欲,神情舒暢」。表演者,其實只是比健身者鍛煉的內容增加了協調性,以標準性的動作增強身姿美感;這時「心情舒暢」的感覺往往便會產生。至於強身者,是鍛煉逆境中的身體適應性!不但要鍛煉健全的身體,還要鍛煉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是鍛煉任何狀態下的協調性,內部、外部的平衡!這樣的感受在任何時候都會有!當今練家多因勁力之解析而迷失方向,因此對此略作探討。力者有著點方向和大小,其為單一。至於勁,勁是智慧指揮下的力了,是活的有變化力。勁者著點可變、大小可變、方向可變,其為複雜;並專循陰陽,虛實變化之理。打太極拳悟此變數,也可看作是懂得勁的概要了。尋此推求,勤加研練,必定會有收穫!勁之載體為定,其用為空,太極十三勢(式)中另十二勢(式)為其法也。「勁之載體為定」的意思是,太極十三勢(式)中「掤、捋、擠、按、采、冽、肘、靠、進、退、顧、盼、中定」,掤勁是根,沒有掤勁,其他勁法就無法產生;中定勁是所有勁法的載體,中定勁表現在平衡、穩定;我們走拳架的時候是追求運動中的平衡和穩定。至於,「其用為空」說的是接手時藉助各種勁法引進落空的意識和效果。十三勢(式)在各種太極拳書籍里以及太極拳的網路論壇都有提到。指的是「掤、捋、擠、按、采、冽、肘、靠、進、退、顧、盼、中定」說的是在每一個平衡點上都要有這十三種勁,進、退、是下身的纏繞;顧、盼、是上身的纏繞,以腰為萬向節統領上下進退,上虛下實。運掤、捋、擠、按、采、冽、肘、靠「八法」;行前、後、左、右、中「五步」。中定是基礎。關於「式與勢」,式是勢的表象,勢是式的內涵。有式無勢是空架子,有勢無式是瞎架子;勢藏於式中,式起於勢里!當「掤、捋、擠、按、采、冽、肘、靠、進、退、顧、盼、中定」是式時,本勢現它勢藏,但必須是同時存在!不可分割!這就是行功之時必存的暗勁。暗勁者明勁前先有者也,其蓄於功架之中,其相支撐八面,藏一觸即發之勢,走架之時腰主宰,節節貫穿,腹實胸寬,百骸安舒,運轉靈活。練習太極拳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之後,會有一種內外合一的感覺,這時的動作自然,內心清凈,別人可以從你的走架過程中,看出你的心理活動狀態!這時如果有節奏相合意境優美的音樂相伴,對健身是肯定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對拳架的熟練程度不夠的話,達不到動作自然,內心清凈,再好的音樂也會成為噪音,會對自己形成干擾。以上說法是對健身者而言,對於強身者(以強大自我為目的的人)來說就沒有必要,因為他們是在自己設計的不一般環境中走路!他們神志專一,心無旁務,清凈自然,對其它的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們運功時有形無體,時隱時現。四、推手我們在練習拳架時要眼前無人似有人,至於推手,眼前要有人似無人,純熟之後便可以感覺得出:太極本無拳,動時求平衡,勢來以空象,形去用潛能。虛時形無體,實到體有圓,捨己從人事,由己意纏綿。還有四句可以指導我們練習:太極安身位,腳下有根基,起手腰先動,上下總相隨!「走架時,面前無人似有人。」其實在練拳走架時我們的真實感覺是在進退轉換過程中,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在空氣的包裹之中,空氣是那樣的敷著我們,蓋著我們,隨我們的動而動。這種感覺是我們練習太極拳的朋友們真正要追求的東西:羽毛加處尚覺重,蠅蟲落下無支撐。「推手時,面前有人似無人。」這要從兩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是對方,如果對方是太極拳高手他給你的感覺就象你單獨練習時的感覺是一樣的,在你攻擊時他不給任何多餘的阻力,敷著你,蓋著你,隨你的動而動........。另一方面是自己。我們在攻擊對方時是陽,對方是陰;對方攻擊我們時對方是陽,我們是陰,我們也不給對方任何的阻力,也還是「羽毛加處尚覺重,蠅蟲落下無支撐」,如此陰陽變化,生生不息,順截引放才能練出真正太極功夫。太極功夫好的人是不給對方任何阻力的,給了對方阻力就是給了對方擊打自己的機會,有句話叫「待虛不進枉失機,得實不擊藝難精。」只有變化,才是永恆!運動的雙方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尋找對方的虛實點。這就是太極拳後發制人的道理所在,才是真正的太極拳,你不管是練的什麼套路,按照這種思路去練習,都可以練出太極功夫。練習太極拳,拳架熟練之後,用推手檢驗架子是否擺得合適,在架子擺得合適之後,進而練習聽勁,熟練架子轉換的圓活、靈敏。推手推到合適、圓活、靈敏這是自身的協調,這樣只不過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功夫,另外三分之二是在同對方的協調上,這三分之二里一半是跟對方同步;另一半是跟對方不同步,是同步中的不同步,絕不是反步!這時便有了順截引放、守我虛靈的效果!這時太極散手功夫也能感覺到了。所以,有句話說太極功夫一有全有一無全無!後三分之二的功夫只有從上下相隨求得,還只有在前三分之一純熟之後才能練!因為前三分之一純熟之後才會有:運轉丹田勁不散,形浩然、真力聚,急應緩隨心等閑的素質!五、步驟在這裡涉及一個鍛煉的程序問題,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實踐,敘述如下,僅供參考!1、樁功練習,站樁固本,如無極樁.........實際上套路中的每一定式都可以練習樁功;2、熟練單式的定步、動步練習,比如雲手、捋擠式.等等;3、熟練套路練習,一套拳能隨心自然的打下來;4、定步單推手練習,檢驗步法轉換、腰動的熟練程度,感悟腰為主宰必要性;此時還必須加強套路練習,從此以後可以適當加入一些附助功法練習;5、定步雙推手,檢驗上下相隨整體運動的熟練程度。此時也還必須加強套路練習;6、活步雙推手,檢驗整體運動雙方的協調性。此時還必須加強套路練習;並可以對套路進行拆、解。從此可以增加練習劍、棍等功夫;7、大掤大捋,檢驗雙方上下相隨及在運動中變化的熟練程度。加強對套路進行拆、解練習;從此可以進行定向訓練,發揮自己的強項;8、爛採花,體會捨己從人,順截引放的感覺。加強對套路進行拆、解練習,並進行拳法器械的進攻,防守練習;9、拆拳,把一套拳路隨意拆、解!領會散手功夫。這裡9個次序便是9個層次,每個層次便是一層功夫,又不能獨立存在,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從第一層開始尋序漸進,順其自然。在生活中,我們涉及的每一件事情,都隱藏在一定的套路之中,如果能用太極的原理去分析它,拆、解它,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結論太極拳的上乘功夫是練太極心法,有一個從無到有、自有而無、無中生有、有復還無、無為入道的鍛煉過程!經過這個過程我們的感悟將越來越豐富:自身處處皆太極,周身一體一太極;同志交往多有圈,都是圈中陰陽魚;人與自然是太極,互為陰陽多補益;若要悟透太極理,天地之間有真諦!但願太極修習者能真正悟出太極心態,處世為人:自然而然、適應百態、化解千般、包容萬物、和諧平衡!太極拳理與處世之道----[王二平]中國是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重視禮儀,講究道德,更崇尚為人處世之道。太極拳,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不僅在強身健體、怯病延年及抗暴防身方面有獨特的功效,而且對人的個性修養及為人處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太極拳拳理已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太極拳名家陳發科曾說過:「為人之道,以忠實為主;處世之法,以謙和為主。不忠實則無信用;不謙虛則難以進步;不和氣則無朋友」。以下就太極拳理及為人處世之道的關係談幾點個人感悟。一、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練習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動作安舒,無有偏倚,支撐八面,上下相隨,使身體各部達到完整如一。為人之道也是如此,必須以中正為本。中庸之道不可失,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原則,才能活的安然舒暢,心平氣靜,俗瑣之事則不會擾其身心。一個人應該有獨立的人格、人品,不為困難和壓力所阻,也不卑躬屈膝,俯首權貴。中華民族歷來動崇尚堅貞的氣節,多少仁人志士不卑不亢,豁然坦蕩,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因此,我們需要堅守信念,培根固本,做一個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人。攀援俯勢,見風使舵,有所偏倚,終會自倒。「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人之道如同練太極拳一樣,遵循拳理,仁義為本,和而不流,定能正直無欺,安立於世。二、處世之道:輕靈圓活,剛柔相濟。練習太極拳要求動作輕靈圓活,起落、旋轉、運化皆從圓形中來,還要求剛柔相濟,蓄髮互變,氣沉丹田,陰陽並用。待人接物也應遵循此理,無貪無妄,隨機應變,圓轉自如,豁然貫通;柔中寓剛,隨屈就伸,輕沉兼備,不丟不頂,屈中求直。一個人無論在家庭或是在社會上,都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事應圓通,輕靈瀟洒,剛柔相濟。不過,太極拳更重視以輕制重,後發先制;引勁落空,借力打力。涉世若無此,則會有礙。為人也應尚武崇德,淳厚處世,寬容他人。領導的藝術、交往的學問,自立的原則都離不開輕靈圓活,剛柔相濟。三、立身之道:無過不及,自然而然。練習太極拳還要求無過不及,自然而然,有無間一片神行。為人處世立身之道也該如此。要加強個性修養,萬事有度,不可過也不可不及。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即通過主觀順應客觀,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結合,求得天與人、外與內的和諧統一,使人的行為符合天道,返樸歸真。返本還原,無過不及,合乎自然規律順其自然。這就是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人生若能做到平靜無極,功成名遂身退,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達此境界,必能超凡脫俗,重新找到一個真正的自我。四、成功之道;連綿不斷,快慢相間。練習太極拳要求連綿不斷,滔滔不絕勁斷意連,如行雲流水。學拳須有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毅力,練拳更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必須謙虛好學,恭敬待人,尊師愛友,不可狂滿,古今中外不管學文習武,凡是能成就偉業的,都是靠自己頑強的毅力,堅持不懈,勤奮努力獲得的。另外,在爭取成功的路上,還需快慢相間,進退適時、有度,注意欲速則不達。人生的奮鬥必會有坎坷和挫折,但是在逆境中,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不能動搖,要有強烈的自信心。在不利的條件下,快而復緩,及時反省總結,校正路標,並妥協轉變,在變中求生存。時刻不忘本心,精心蓄銳,有計劃有步驟地繼續未盡的事業,一定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因此,為人處世必須洗心滌慮,修身養性,中正安舒,制怒暢懷······,符合太極拳拳理。因為人人各具一太極,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無懈,妙理循環自然通。拳如其人性格決定命運;拳如其人。一個善於保護自己的人,練拳的風格圓活自如,八面玲瓏。一個開拓型的人所練之拳善於表示,富有進取性。而一個拘束嚴謹的人,很可能行功走架過程中,呆板澀重,放不開手腳,認真地則失去本性。如邯鄲學步。率性而為,形意動蕩起浮,吞吐收發自如,唯心胸坦蕩,氣貫長虹者,如將帥臨陣,器宇軒昂泰山崩於面前而不改色,才能有包容天下的王者風範。通過立身中正所練太和元氣,養之為充盈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因而所練的精神意志令人敬畏。沉著(練拳、做人皆沉著)。招式為『著』,著也為『招』。著著為『法』,招招現著。沉著冷靜為無上之法。靜勝躁、躁必敗。因此,要求,沉住氣。氣能沉,腳則穩,腳下穩固,落地生根。步步為營,堅我壁磊。有機可乘,乘機而上。一失時機,敵人嚴防。高手對陣,只打不化,化打之間,誰人能見?一分一利,志在必取,勝敗之分,只在一瞬。學之於龍,四海飛騰,上天下海,無所不能;學之於雀,三尺起落,牆上灶下,蓬草蒿棵,三進三出,草籽裹腹。學之於蛙,萍上呱呱,如在井中,天也不大。學之於虎,高山盤踞,君臨天下,百獸拜伏。大將臨陣,橫掃千軍。個人日記|轉自:太極若水|標籤:太極拳拳中華民族中華武術太極陰陽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入門學/張志毅
太極拳道 - Qzone日誌
太極拳如何「氣沉丹田」?
陳家溝太極老拳譜 (陳家溝太極拳老架有七種拳路)
太極說 | 敢問敢答

TAG:視頻 | 功夫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