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如何激發教師隊伍的士氣?

如何激發教師隊伍的士氣?

南京師範大學附中江寧分校校長羅剛淮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校長,大家早上好:

很榮幸作為一線的教育管理者,被邀請到論壇來作彙報發言。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主題是「激發教師隊伍的士氣與活力」。

最近,跟一位校長聊天,他非常沮喪,說做校長沒意思。我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他說,「上一年度全區考評,我們學校排名倒數,做校長壓力大,這學期想好好抓一抓質量,誰知開學工作布置下來,老師們熱情並不高,做也在做,但都是不冷不熱的,明顯看出在應付,這樣下去,估計教學成績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作為管理者,我們都知道,人是學校發展的決定因素,一項重要的工作,一些美好的設想,一切前途光明的改革試驗,如果沒有教師的積极參与,認真落實,勇於創新,這些美好的願景就只會是鏡月水花,可望而不可及。然而,人卻又是最難改變的。一所學校,如果是重點學校,大家擠破頭都想進去的,因為競爭比較激烈,老師還能在乎校長主任的評價,要是普通學校,他對這個學校並不珍惜,對校長主任的評價也不在乎,實際上校長也沒有權利趕他走,這就很難了。在一些思想意識和教育理念相對落後的學校,教師自認為是事業編製,吃國家飯的,鐵飯碗的思想根深蒂固,大鍋飯,混年頭漲工資,這樣的定勢思維仍有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校長的工作難度是比較大的。事實上,不管是薄弱學校還是重點校,真正談起執行力和教師的士氣,總體都不如一些工廠、企業和許多民辦學校,所以,有不少人認為,教育是改革開放最後一塊未曾攻克的堡壘,改革的春風還沒有真正吹進教育的縱深處。甚至有人放言,要想教學改革成功,必先打破事業編製這種保障體系,否則,不管你是教學改革,還是課程改革,都只能是流於形式,浮在表面。這些話儘管憤激了點,但其中也不乏深刻合理的地方。

當前,社會在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飛速進步,追求效益,講究速度,這是時代的要求。學校教育改革也需要執行有力才能推動,教育創新都需要教師有激情有動力才能實現。尤其是當前,教育改革進入縱深階段,學校在淺層次上的改革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深層次、高難度的教育改革方面,比如課堂教學上的改革,高效課堂的探索,系統有效的校本課程體系的建構,精細化的教育服務等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攻堅。教師隊伍的士氣與活力,將是這場攻堅戰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應該成為校長最重要也最緊迫的工作。

那麼,面對這些,校長該如何做呢?我認為,研究管理的策略做法之前,必須要先正確認識教師的內在需要,因為只有了解了教師的實際心理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改變。

中國近代著名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對人有一個精闢的論說,他將不同的人分為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自然境界的人是按照本能或習性來做事,功利境界的人則是追求個私之利,道德境界的人遵循的是道德規則,天地境界的人「自同於大全」。用張繼的話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的觀點是,人是客觀存在差別的,各人的思想境界有不同,這是教師隊伍的現實,必須要正視,我們不可能都用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標準,要求教師一味地去默默奉獻,不計名利得失,這是不現實的。我曾經在《教師報》上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為何要教師淡泊名利》,其中觀點是,既然所謂的名和利是社會用來激勵引導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工具,這名和利實際上滲透著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和社會需要,那麼,教師追求這些名和利,不正是適應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嗎?也是符合教師作為普通人的生活生存的需要的。既如此,應該是鼓勵教師追求名利才對,不鼓勵就是違背社會主旋律了。如此說,讓教師淡泊名利實在是個偽命題。我們說,與其宣傳教師淡泊名利,不如改革創新評價機制,正確引導教師追求名利。作為管理者,我們必須正視和適應教師的合理需要,而不是當做洪水猛獸,圍追堵截。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對此也有一套論述,他認為,人有至少五種以上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維持人類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就會產生安全需要,如避免職業病及事故,擺脫失業威脅及某些社會保障的需要。再上一層需要,是社交的需要,如滿足歸屬感,希望得到友愛等。尊重需要可分為內部尊重及外部尊重。前者指希望自己有實力,後者指對地位、威望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個人的最高需要,要求實現個人抱負,施展才能。馬斯洛認為,一般情況下,上述五種需要是按次序逐級上升的。當下一級需要獲得滿足之後,追求上一級的需要就成為行動的動力了。

這一理論對我們同樣有啟發:學校管理如果能植根於教師的客觀需要,管理就可能發揮作用,話說回來,管理如果不能觸及教師的需要,作用也就很難得到發揮。作為教師,基本的生活保障可以促進教師的進取發展,教師的敬業精神、人格品質可以贏得同事、學生和家長的敬重,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可以收穫自我實現的快樂,等等。為什麼一些民辦學校、工廠企業管理比較到位,執行力比較強,因為他們與單位之間是僱傭關係,每月的工資有著較大的浮動,他們的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這些現實的需要就促使人朝著管理者指定的方向去努力。

作為學校,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因素,束縛校長手腳的東西也挺多,但是,在有限的框架內其實也可以作出科學的管理來的。只要我們正確認識教師的心理,明確了管理的著落點,在方格之內求圓融,我們一樣可以創新出許多有效的措施策略來的。

對此,我有這樣幾個體會:一、真抓實幹,發揮績效考核調節功能;二、透明管理,促使執行務實強勁;三、培養先進,打破學校舊有平衡;四、改革創新,發展進步中促進改變;五、協同願景,團結教師闊步前行。

一、真抓實幹,發揮績效考核調節功能;

我對廣東江蘇的學校了解多一些,這兩個地方績效考核都做得比較早,各個地區都對學校考核都有明確的政策要求,但是,具體落實到學校這一塊,績效評價就被打折了。我曾對兩地一些學校的考核評價作過分析,發現有些學校的績效考核表表面上確實分得很細,師德師風、工作量、出勤、學校管理班務管理、教學成績、教科研等等,看起來不像是平均分配。其實,操作起來結果也就差不多,因為師德師風、工作量、出勤等佔去了很大的比例,真正涉及業績的一塊,所佔分值很少,只有二三十分左右,教學成績如果再有個保底分,所能拉開的差距也就十多分,因此,一學期下來,最好的跟最差的也就相差三兩百元。從教師的實際心理來看,這三兩百元與其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總收入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個別教師甚至抱定拿最差的檔次,落得一學期一年舒服開心,其實,這是在拿學生的學業前途當兒戲,在毀教師的形象。這樣說不是否定所有老師的真誠從教,但也確實有那麼一部分人在把教育當遊戲。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群總有一些上進的人,大約佔群體的10%左右,總有一些不願意上進的人,大約佔20%左右,70%的人都是處於觀望狀態,如果管理得法,這70%的人就會向10%的人靠攏,甚至20%的人也會分化出來一部分,向上進的一方轉化。相反,如果管理不得法,這70%的人就會向20%的人學習,整個集體就會懈怠散漫,這所學校就會風氣敗壞,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度就跟法律一樣,管理中的「管」某種角度說,就是針對極少數的人的。

三兩百元不足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那麼多少錢合適呢?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薪水浮動幅度佔到工資總額的15%——30%之間比較合理,最具有激勵性。達不到工資總額的15%以上,激勵性是不夠的。所以,國務院在關於教師績效工資發放的政策里規定,要拿出教師工資總額的30%的標準來進行浮動。這是有道理的。分析時下學校績效考核的情況,一是工資總額浮動少,教師之間實際浮動不多,至多也就是占工資的4%左右,遠遠低於30%的要求。二是執行軟,學校管理人員受制於很多因素,管理的動力和機制都不能促進管理者有力執行,許多考核措施是徒有形式,執行時往往避重就輕,「欺」軟怕硬,執行走樣變形。三是考核難,教育教學工作有不少項目是很難量化,或者短期內很難考核衡量的,教育的長效與考核的短期行為很難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因此,管理者「畏難」也為難,索性以此為借口,淡化評價。

對此,我以為解決的辦法是:1、要用足政策,還績效考核真實面目。根據地方政府提出的工資浮動比例和相關政策,積極的造勢,從輿論上讓教師了解政策和形勢,了解績效考核的價值和意義,藉助國家政策的力量推行制度,也減輕校長本身的責任與壓力,在此基礎上儘可能的把浮動工資部分充分浮動起來,作為管理的槓桿,多勞多得,優勞優酬,讓老實肯乾的人,積極上進的人,創新高效的人能得到應有的報酬和待遇。2、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一方面在工作量上,可以充分考慮教師的實際,盡量平衡工作量,讓只要肯乾的老師儘可能滿工作量,但對能幹的人,可以讓他們適當多兼一些社會性工作;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另外在教學過程一塊,要切實地做到平時有檢查,有積分,要制定有專門的過程考核;第三,要加大教學成績和教科研的積分比例,充分體現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特殊意義,發揮其獎勤罰懶優勞優酬的基本作用。在這一點上,需要校長巧妙設計。有的學校是將教學成績、班務管理、輔導學生、教學研究等等分條塊平均分配分值和獎金,這樣的設計是將教師當做全才來設計的,沒有考慮到教師的情況和心理,有一塊做不好就要被扣分,考核讓老師有挫敗感。其實,人不可能全才,有的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因此教學成績突出,但不一定擅長上公開課;有的老師勤勉敬業學生教育工作很突出,但不一定教學就能考第一第二;有的教師輔導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競賽常常有突出的業績,教學藝術性卻不一定多突出;有的年輕教師教科研熱情高,課堂教學精彩,但教學成績不一定很好。等等,如果求全責備,則每個人都是失敗者,考核考出一肚子怨氣,不是好事。因此,變換一下設計思路,改成總量封頂,單項可以多得分,甚至可以接近拿滿分,這樣鼓勵教師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多發力,做強做大。這比強按著他朝全方位發展全面拿分要好得多。當然,生活中也確實有一些教師多才多藝又很敬業的,這樣的人上公開課精彩,教學成績又好,班主任管理突出,而且,還善於研究,寫出很多的科研論文,這樣的人無疑會多方面拿分,他的績效分必然是高的。事實上這正是學校最需要的人才,也說明這樣的制度確實能選拔出優秀人才來。鼓勵教師多元化發展,多方向成功的考核方案,自然能得到老師的支持和擁戴。

二、透明管理,促使執行務實強勁

由於長期在管理第一線,我也走過不少學校,看到不少常態化的學校管理,發現溫吞水的狀態主要是學校管理不力造成的,有些學校管理制度很全面,拿出來都是一大堆資料,分工明確,職責清楚,但學校依然顯得散亂,地上的紙屑多,學生的紀律不好,禮儀缺乏,教師學生行動散漫,每一項活動都拖拉,參加什麼區級市級比賽,很少拿第一名第二名的。這些學校說是有管理,其實沒有管理,腳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成績靠天收成,運氣好就得,運氣不好就失敗,完全沒有把握,沒有實力。這樣的管理實際上是模糊管理,思路不清晰,層次不清楚,目標不明確,落實不到位,許多教師不知道一周要幹什麼(任務),干到怎樣一個程度(標準),認真干與馬虎干誰會知道(督促檢查),干好跟干不好有什麼區別(評價),正因此,人的惰性投機取巧的心理就會出現,工作懈怠,做事不力就可能出現。

那麼,如何改進管理呢?我認為,首先是制定真制度,符合學校實際又切實執行的制度。管理有幾個層級,一是人情化管理,二是精細化管理,三是人性化管理。人情化管理是典型的人治,依靠校長的個人影響力在進行管理,以個人的好惡喜樂為標準,這是不行的。學校管理需要個性化的校長,但不能一味依靠人治。需要法治,需要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這才是現代學校管理的基本要求。精細化管理其實是制度化管理的高級形態,一所學校的管理,從人財物到時空信息文化思想情感等都有所設計,都能有效注入教育思想,是非常複雜高難度的事,但管理確實需要精細化,惟有精細化,精確了解,才可能有效掌控,發展學校。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形態,就是說學校能想師生員工所想,制定既規範又合乎人情的管理制度來,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服務,使得師生員工一切都有所規矩,一切都和諧融入,那麼,一切形式的約束反倒不成為約束了,如此,溫馨關愛,其樂融融。這是最理想的管理情態。

其次,管理需要要嚴格執行。管理執行有幾個環節,一是布置任務,二是督促完成,三是檢查驗收,四是考核評價。據我觀察,有些學校是有布置,沒督促,或者有督促沒檢查,或者有檢查但沒評價,結果不了了之。一次兩次如此,老師們對管理者就失去了信任,校長主任再布置工作,大夥都不相信你了,這樣管理的難度更大了。因此,作為校長加強管理,一是任務分工合理明確,責任到人,哪些工作由誰總負責,要明確;活動如何進行,需要拿出文字性的方案,針對方案要字斟句酌,考慮周詳;有些大型的活動重要的工作必要時還要開預備會動員會,會議上要提要求、明責任、定目標。二是要去巡視督促,進行過程管理,管理者不管是督促也好,還是關心、幫助也好,反正在下屬做事時去看看,最起碼讓他知道,他付出的辛勞你都看到了。三要正式檢查驗收,要樹立「檢查越嚴格,越是對老師勞動成果尊重」的觀念。如果你太隨意,草草看過,人家勞動的成果就被你的馬虎隨意所掩蓋忽略了,那反而打消了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四要及時評價。既然是一項任務,布置了就要有評價。好的一定要表揚,以肯定老師的努力。有的人說,小事情不值得表揚,老師們也不在意的,其實,事情再小,領導者的評價他還是很在乎的,因為事情跟人是緊密相連的,有些領導喜歡說,「對事不對人」,那是糊弄老師的,其實人和事是分不開的。有評價就有表揚批評,一味地賞識表揚也不行,還需要適當的批評,作為襯托和必要的警戒。實踐證明,沒有批評來對比,就顯示不出表揚的神聖崇高,一味的賞識表揚,絕沒有適當批評對比下的表揚,讓人收穫到神聖和珍貴。五要公開透明管理,讓教師從曖昧和稀泥的狀態,改變為找鏡子明對錯。孔子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管理的公平公正代表著管理者是否正直,公開代表著管理者的勇氣和實力。以公開促進公平公正,這是管理者自我錘鍊自我提高最好的方式。

有這樣一所學校,校長自稱為人性化管理,因此,凡事都講人情味,人與人之間表面上看,果真是一團和氣。但是,有一次區督導室的領導去視導檢查,發現這學校的老師備課作業非常的糟糕。督導室的主任就問校長,「你們平時有教學常規檢查嗎?」「有啊,我們每個月都有檢查呀,備課、作業批改、教學計劃制定等等都查過呀!」主任就很奇怪,「你們有檢查怎麼會出現這樣多得問題呢?」事後了解,原來這學校每次檢查都是幾個主任大致翻看一下,有問題的,也就私下打個招呼開個玩笑就過去了。庸俗的人性化管理,帶壞了學校的風氣,耽誤了學生的前程,事實上也毀掉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人性是有兩面的,一是積極上進的人性,二是懶惰頹廢的人性,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護和鼓勵人性的積極一面,而去摒棄和抑制人性頹廢消極的一面,這樣才能引導人從積極地為社會作出貢獻發揮價值的方向發展。事實上,管理的軟弱必然帶來隱患,是隱患就總有爆發的一天,而一旦爆發必將是嚴懲,是傷害,因此,我有一個觀點,嚴格管理對老師是一種保護,而鬆懈的管理對老師反而是一種傷害。溫水煮青蛙,直到被害死都不知道是怎麼造成的。媒體上過一段時間就會出幾起教師中的醜聞,暴露出各種師德師風的問題,其實都是學校管理不嚴造成的,影響了學校乃至整個教師群體的形象,這是很可悲的。

三、培養先進,打破學校舊有平衡;

一個群體長期生活在一起,容易形成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包括地位高低、利益多寡、人際關係的親疏、專業水平的發展等等,一旦形成平衡,大家往往喜歡維持在這種平衡狀態中。一個群體集體平庸,誰也不說誰,日子過得自在,其間,假如有教師不甘平庸,主動發展,打破這種平衡狀態,那麼,將要遭遇各種輿論和壓力。誰認真了,大家就會諷刺挖苦或者煽風點火議論人家;誰要做出成績來了,就會羨慕嫉妒恨一起出現,古話說的,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就是針對這種現象的形象闡述。台灣作家柏楊先生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里曾經專門批判過,溫吞水的表象,背後其實也有這些人性的劣根性在起作用。

有一位校長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他才到那所小學時,發現教師散漫消極,三十多歲的老師都開始坐等退休了,很多教師都有中級職稱,高級條件夠不上,所以人人安逸。他多次說教啟發,引導大家探索創新,終身學習,但是收效甚微。他痛定思痛,決定改變策略,先從一兩個教師突破。恰逢教師要寫教學論文,他擅長教科研,因此利用自己寫科研論文的優勢,先帶著一兩位教師尋找論題,又幫助他們分析論題的寫作方向,列出表述的幾個重要觀點,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寫,文章寫好後又指導教師修改論文。後來,這兩篇論文被省里評為一二等獎,這對於一所農村小學來說是破天荒的事,教育局領導專門打電話來祝賀。這在教師中引起了較強烈的反響,有羨慕的,有嚮往的,有嫉妒的,第二學期再布置工作,認真的人就多了,有的還主動找到校長請求幫助,這所學校教師教科研的熱情日漸高漲。據說,後來有幾位教師發展很好,課堂教學經常獲獎,陸續寫出多篇論文發表,並成功晉陞了高級教師職稱,每月工資一下子比同期教師高出了好幾百。此後校長再講話布置工作大家都信服了,幾年時間,那學校從一農村小學發展起來,現在教師的科研水平絕不亞於一間城區小學。

教師長期處於一個相近的水平線上,因此,上進的意願不強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扶持一些教師率先突破,讓他們先嘗到成功的甜頭,這是一個很管用的策略。群體有從眾的心態,長期的穩定和平衡有時不利於新思想新政策的傳播推行,管理者想方設法打破這種平衡,幫助部分教師先成功,或者讓教師適當地流動,讓組織成員發生改變,或者充分利用表揚批評的常規武器,適當製造出亮點改變平衡狀態,等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身邊鮮活的例子來教育引導,更容易被老師所接受,一些教師的成功能喚醒和帶動一批教師。這樣,先成功的教師就像一顆小石子,就能激活一池水。就像星星之火,可以製造出燎原之勢。

當然,這是從對教師整體隊伍而言的。其實,幫助教師成功,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說,成功的激勵更是一種最強烈的促進力量。人都是有自我實現的願望的,很多時候老師本身有積澱,但是缺乏方向,缺乏火候,缺乏激勵,如果有誰及時地推他一把,他就可能獲得成功了,這是一種非常快樂的人生體驗。一次次的成功體驗,積累了一次次幸福,也會種下一個個更宏大的目標種子,搭建起一個個嶄新的台階,他實際上正在攀越著人生的高峰。因此,我們在看很多的名人偉人,一些教育名師,那麼廢寢忘食地鑽研,不辭勞苦,覺得他們太累,不值得,然而,絕不會想到,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有著博大而恆久的快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因此,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曾經在《師道》雜誌上寫過一篇文章《教師發展,學校有責》,專門論述了這一觀點。幫扶一兩位教師成功,可以樹立榜樣典型,帶動群體;幫助部分教師先成功,可以打破舊有的平衡,引發更多教師跟隨著一起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這是一舉數得的事。

四、改革創新,發展進步中促進改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所學校一成不變,往往會導致因循守舊,士氣低迷。適當的創新,進行一些變革,既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客觀需要,也是促進學校發展,提升教師工作熱情的需要。這裡說的流動的活水,不僅僅指人員的流動,更主要的是學校管理上的創新,學校管理者要經常尋找到新的發展點,製造出亮點,以改變傳統的乏味僵化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所農村中學,校長看到學生的課間操質量上不去,想通過比賽促進一下,主任搖頭說,「上學期就比賽過,可是改變不大」。校長說,「這次換一種方式,不用行政幹部做評委,請所有班主任做評委,各個年級組長組織,先給各班兩個星期的時間準備,兩個星期後級組長帶領班主任去各班評比打分。方案可以提前發給他們學習,還要張貼公布,廣播也要播放通知。」半個月後評比,課間操質量大幅提升。這位校長就是創新了管理的機制,把一線班主任推到了評委的位置,他就從評委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課間操的優劣好壞問題,更會及時地對本班進行整頓糾偏。安排一周時間進行評比,學生做操比賽的時間拉長了,這就不是短期行為,需要一個長時間的保持,因此班主任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就不能奏效,就必須要下真功夫去改變學生。學校提供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這準備參賽的過程就是在幫助糾正的過程,就是提升課間操質量的過程,準備的兩個星期再加上比賽的一個星期,就是三個星期在持續的抓課間操這件事,學生的做好操的習慣很可能就被培養出來,後面如果再有學生幹部檢查督促,課間操質量必然能有提升。校長創新思維,通過設計這樣一個比賽的機制,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效果好也就不奇怪了。管理中許多情況往往是這樣,換一個角度,改變一種機制方法,就可能改變教師工作狀態,四兩撥千斤,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

五、協同願景,團結教師闊步前行

學校的發展,最終仍是需要全體教師精誠團結,樂意跟隨校長一起前行才行。因此,上述的許多管理方式策略,都還只是技巧,解決一時的問題,一時地解決問題,如果要想長治久安,長遠發展,要想全體教師都能積極地樂意地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校長仍需要在學校發展願景上下功夫,要切實通過學校願景建設和發展規劃的設計上,來團結教師,調動教師,最終實現學校和教師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我有一個朋友在南方一所百年名校做校長,他非常有思想,有才華,教科研組織很有經驗。他才去那所學校時,根據學校文化傳統,設計出了一套非常先進的辦學方案,學校特色目標上提出「崇文尚武,禮和德厚」,「崇文」對應著文化學習,「尚武」對應著強身健體教育,「禮和」對應著德育和習慣養成,「德厚」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在學校管理架構上,一改學校科層化管理結構,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低空強權,加強年級組教研組管理和建設;在課程設置上,緊密結合學校理念,帶領教師研製出經典誦讀教材、武術操健身教材、禮儀德育教材等等,積極落實選修課系列課程;在教科研方面,他提出師本小課題研究,引導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為對象,以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學的效果為目標,以提高個人專業發展水平為目的,開展微型科研;此外,他還建立起一整套的獎懲考核制度,積極利用周圍企業的協作關係,動員他們捐資助學,建立起學校獎教獎學金,以此激勵教師學生勤奮治學。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學校風生水起,聲譽卓著,其教育理念和辦學獲得多家媒體採訪報道。教師從學校的迅猛發展中,清楚地意識到形勢發展的緊迫和自己成長的路徑,也看到了自身發展的可能和希望,因此積极參与學校各項活動,也不斷地收穫成功的快樂,這樣,學校的願景與教師的個人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了,教師的上進心以及熱情動力得到了激發,這樣學校就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總之,學校應該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地方,不但學生要朝氣蓬勃,更需要教師積極上進,充滿激情活力。而這些都有賴於校長,要從教師的心理需要出發,設計出既科學實用又簡明奏效的管理機制,從而調動大家的熱情和動力。校長要把教師的工作狀態,當做管理的晴雨表、測量儀,從中收集到諸方面的信息,不斷地調整和改變管理策略,從而推動教師和學校走上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工作中,有這樣幾則管理箴言,對我的管理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裡與大家分享:

不能搞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懲罰表現好的,鼓勵表現差的,得來的只是一支壞的職工隊伍。——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格

經理人要承擔激勵員工的責任,這是所有教科書都談到的,其實經理人的核心能力是領導力,領導力的核心就是懂得如何激勵你的員工。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管理諮詢專家彭劍鋒

管理的核心是激勵,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勵。——著名管理大師哈羅德·孔茨

我們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調動3個截然不同的群體的積極性:經理班子成員、中層管理人員以及流水線上的僱員。我們對每個群體有不同的期望,他們也各自需要不同的激勵方式。 ——中國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

今天,我的彙報到此結束,拋磚引玉,歡迎與各位深入交流。謝謝!


推薦閱讀:

幼兒園幼兒園教師各項管理制度(三
教師文化(3)----教師的微笑
中國教師報20160615:「三部曲」對課程論的創新和貢獻
教師談心要「讓孩子把話說完」
教師專業成長四步曲

TAG: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