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人不被奸黨所害,大明不會亡國,崇禎昏庸無能活該被滅
明朝末年,起義不斷,外患四起;然而明朝也並不是無還手之力,明末湧現出很多名臣大將,但可惜崇禎都沒有好好地利用,反而因為聽信讒言和猜忌心,將這些能力挽狂瀾之人一個個的殺害或者被迫降清,實在是可悲。
在明末的時候,最有名的有三個人,哪怕這三人里有一個受到重用,或許明朝就不會被滅國了。
孫承宗(1563年—1638年)
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而後替代王在晉為薊遼督師,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功勛卓著,
孫承宗在督師遼東四年,前後修復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招練兵馬十一萬,建立十二個車營、五個水營、兩個火器營,八個前鋒後勁營,製造甲胄、軍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開疆擴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頃,年收入十五萬;滿清不敢南下。
因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皇太極包圍京都時,朱由檢急召孫承宗主持議和,皇太極因孤軍深入,所以同意退兵。但不久之後孫承宗就為此遭到朝中大臣彈劾,孫承宗再次罷官回鄉,在家高陽縣住七年。
公元1638年,清軍進攻時路過高陽,孫承宗城破被擒,自縊而死,闔家四十餘口全部遇難。
如果崇禎能夠堅定不移的用孫承宗鎮守東北,或許滿清可能早就被消滅了,因為孫承宗在督遼期間,就已經在籌劃反攻後金了,為此還訓練了一支能攻善戰的軍隊。
盧象升(1600年—1639年)
自公元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 宣府、大同、山西軍務。第二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第三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
從公元1638年起,盧象升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
當時東北關外的大凌河已經失守,但松山錦州仍在,山海關防線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帶則形同虛設。在他的努力下,形勢漸漸好轉。第二年,軍區屯田的糧食大豐收,崇禎諭令九邊皆要學習宣大軍區的榜樣。
但是卻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在公元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巨鹿賈庄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實在不應該抽調盧象升來抵禦後金滿人入侵,因為盧象升真正厲害的是鎮壓起義,如果崇禎能夠多用盧象升鎮壓農民軍幾年,或許早就沒有張獻忠和李自成什麼事了,攘外必先安內,明朝名義上是亡於後金滿人,實則亡於內部農民起義。
孫傳庭(1593年—1643年)
公元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民變。由於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
孫傳庭最巔峰時期統領七省軍務,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民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
崇禎不懂軍事,卻強命孫傳庭強行出戰,最終因準備不足,加上李自成兵鋒正盛,最終慘遭失敗被殺,而大明最後的元氣也因此而徹底斷絕。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大明朝第一大賣國賊 崇禎氣得把他的雕像丟茅坑明朝滅亡時都發生了哪些可笑又可憐的事情?一世界強國挑釁中國,被中國一戰打服,每年還要給中國上貢推薦閱讀:
※像你這樣的女生,活該單身
※把妹的三大禁忌:你找不到「女朋友」也是活該!
※?初次約會該注意的細節,不然活該單身
※35歲你還窮,活該你窮!讀完,就被罵醒了!
※名打暴恐實護暴君:俄戰機活該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