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家庭規則:一切行為均有相應後果

我們還從來沒有見過不知道如何疼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呢。但是成百上千的家長卻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們。

有時候家長們不管教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意味著孩子將會抨擊自己。拿下面這位媽媽舉個例子。她三歲的孩子正在哭著要她拿帶吸管的杯子。保姆斯黛拉解釋說三歲的孩子不再需要用帶吸管的杯子喝水了,更不能在床上用。媽媽卻不太確定。

孩子:(哭著)我想要帶吸管的杯子。現在就要!

媽媽:我覺得我如果真的對他們太嚴格,那麼他們就會覺得我不愛他們。

媽媽將底線跟愛混淆了。沒意識到這個事實——不給學前班的孩子帶吸管的杯子可不是我們稱為「嚴格」的事情!

孩子們愛自己的父母。但是當爸爸告訴六歲的兒子他不能再得到一個新的星球大戰的玩具時,孩子大喊「我恨你」,父母卻錯誤地以為孩子真是這麼想的。這個六歲的孩子當然不會恨爸爸。他只是恨自己沒得到滿足。

孩子們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父母,即使他們總是考驗父母的底線、用拳頭打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浴室的牆上灑滿狗食、又掐又咬又喊又踢,甚至咒罵自己親愛的父母。他們早已知道愛不等於尊敬,遠在父母弄明白之前。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踏進某個家庭的門,不知怎麼的孩子們就知道門打開的那一剎那事情將會變得不同。不是因為我們的制服,也不是因為我們有趣的英國口音。

而是因為我們嚴肅認真。

我們會慢慢愛上自己照顧的孩子們,孩子們也會慢慢愛上我們,但是我們的工作可不是交朋友或者滔滔不絕地訴衷情。隨著孩子們漸漸更好地了解我們,看明白我們是什麼人,他們會很快意識到我們不會強制要求他們好好表現。我們不會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又喊又叫又哭又哀求。我們不會發脾氣。我們的言行一致。

因為這條至關重要的保姆法則他們很快就會知道誰說了算。

保姆法則

一切行為均有相應後果

一切行為均有相應後果。沒有後果,就沒有動機去阻止一切淘氣、殘酷、暴力、愚蠢、危險或者傷感情的行為。請相信我們——除非孩子們強制性地被停止胡鬧不然他們不會停下來。孩子們哀號、喊叫、哭啼、發脾氣,因為這些事情都很管用。孩子們知道如果他們這樣做的時間足夠長,就會有人屈服——當然會是爸爸和媽媽。他們將父母們訓練得很好。

正如我們在第一部分已經討論過的,很多孩子們不知道如何交流。他們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感,最終就會爆發,產生可怕的後果。兄弟姐妹間真的會互相傷害。在保姆黛比之前服務過的一個家庭里,九歲的小女孩用枕頭蒙在她年幼的弟弟的頭上,差點使他窒息,他都開始大口喘息了。

在其他家庭中,孩子們只會通過憤怒來表達自己,要麼用話語要麼就身體力行地宣洩情緒。通常情況下,孩子們根本沒有世界上最偉大的榜樣——也就是你們,爸爸和媽媽。大喊大叫來阻止你的孩子們喊叫不起任何作用,只會讓你嗓子疼。

當談到管教孩子的問題時,家庭規則講得很清楚。

保姆法則

家庭規則:惡劣行為要受到懲罰

惡劣的行為不能被容忍,惡劣的行為就得受到懲罰,沒有任何商討餘地。

在家庭規則中決定什麼樣的惡劣行為需要被明確指出是你的事情。下面是你經常在《保姆119》中看到的一些行為:

不許咬人

不許用手抓人

不許打人

不許撒謊

不許亂扔東西

不許大喊大叫

不許在傢具上亂蹦亂跳

不管你做出什麼決定,爸爸和媽媽必須團結一致。如果在沙發上亂蹦亂跳讓媽媽很煩惱但卻讓爸爸開懷大笑,那制訂一條關於這種行為的家庭規則就沒有必要了。

這時要選擇好自己的立場,如果有必要就妥協一下,那麼就不會出現父母一方的決定被另一方輕視的問題了。關於哪些規則是最可能被實施的一定要達成一致。

讓我們看一看這些後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保姆法則

家庭規則:計時出局

計時出局可是保姆的最愛,因為它很管用。計時出局不是懲罰。計時出局是個有用的方法,能夠教會孩子們在自己不受控制的時候,他們需要花些時間弄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後,當他們冷靜下來後,能夠談一下這些想法和感受。所以應將出局的這段時間認為是孩子們思考和呼吸的時間。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們學會耐心和責任。

要做到有效的計時出局,就要按照以下幾個步驟去做:

1.給出警告。

警告應該成為計時出局的前兆。

不要匆匆衝進去就抓起孩子,把他/她扔進出局區域。這隻會讓你的孩子更加生氣,而且很有理由。

確定什麼警告形式適合你,然後讓它成為計時出局規則的一部分。很多家庭只給出一次警告,就像這樣——「我們在家裡不能打人。如果你還不停止打你弟弟,那你就要出局了。」其他家庭則喜歡三振出局的形式,要是第三次警告不起作用就要實施計時出局了。

2.以倒計時的方式開始計時出局。

你給出的警告中應該準確說明計時出局開始的時間。這會幫助你前後一致, 而且讓你的孩子明白你不是在開玩笑。

這對於年幼的孩子們來說也很必要,雖然他們還沒弄明白「時間」的概念。跟兩歲的阿萊格拉說「我們還有五分鐘就走」對她來說實際上沒什麼意義,也不應該。如果五分鐘過後,阿萊格拉開始發脾氣,你說「我們現在就走」,那對她來講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因為在兩歲的孩子腦子裡五分鐘跟五秒鐘是一樣的。

試著用看得見的線索來使你的觀點清楚明了。不要說「我們五分鐘後就走」, 而是說「當媽媽穿上外套就意味著我們要準備出發了」。

要確保孩子聽到你說話了,而且承認他/她確實聽到了。通常孩子會發小脾氣因為他只是玩得不亦樂乎,根本沒聽到媽媽從房間的另一頭喊的是什麼話。我們確定事到如今你已經知道孩子們很容易不理睬自己不想聽到的事情。

要運用我們之前交給你的交流技巧:降低高度到孩子的身高。平靜地說話。有時候撫摸一下孩子的胳膊或者肩膀也會幫助贏得他們的注意力。一定要確保他們承認自己聽到而且明白了你說的內容。

或者,你也可以簡單地設定一下計時器,然後告訴阿萊格拉當計時器「叮噹」響時你們就要離開。一定要確保她聽到你說話了。

然後離開,不管她對這事樂不樂意。

3.孩子幾歲就受到幾分鐘的計時出局懲罰。

相信我們,三分鐘對三歲的孩子來說可是段很長的時間。

計時出局最有效的開始時間是兩歲左右,因為不到兩歲的孩子不能真正明白這一概念。設定好廚房計時器或者鬧鐘。

計時出局應該總是發生在同樣的地點。對於兩歲到四歲的孩子,我們喜歡將他們放到我們能夠看到或至少聽到他們的出局區域。我們偏愛大廳或者他們不能在那裡搗亂的地點(我們不建議你用嬰兒床或蹣跚學步的孩子的床,因為它們只是用來睡覺的)。我們不與計時出局區域的孩子做任何接觸,但是他/她肯定知道我們就在那裡。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自己待在某個房間里作為計時出局區域,只要那是個寧靜平和的地方就行,而且那裡也不能有任何使人分心的東西,比如電視或電腦。

千萬不要在計時出局過程中將孩子鎖在屋裡。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那樣做很危險、很可怕,而且很殘酷。

4.要在孩子的視線中運用計時器。

我們很愛自己信得過的計時器。這些計數器有大碼的數字,響亮的聲音,而且結束時那「咣」的一聲特別響。

一定要確保孩子能夠看見計時器或者鐘錶。大一點的孩子們可以說出時間,完全理解走得很慢的時間的概念,當他們坐在計時出局區域里時,什麼都不做只盯著鐘錶看。

5.若是孩子走出計時出局區域,那就重新設定鐘錶。

他們以什麼形式違反規則的並不重要,就算是你那七歲的孩子在計時區域待了六分四十九秒也不行。只要是他/她站起來了,那就得重新設定鐘錶。

這也意味著沒有任何商量餘地。孩子們喜歡想盡辦法連哄帶騙想地走出計時區域。然而,如果孩子們想要在出局時間唱歌、跳舞、扭動或者哼唱,那是他們的優先權。很多孩子們發現在自己思考的時候靜靜地坐著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強迫他們那樣做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只有孩子身體上離開了計時場所或區域你才能夠重新設定計時器。

6.家長不能打斷計時出局。

不管孩子們怎麼央求你乞求你,一定要保持堅定,千萬別屈服。要不然你還不如跟計時出局方法說拜拜了。

家長們在實施計時出局的時候一定要作為一個團隊工作。往往一個家長會受不了孩子的哭喊,就想走進去撫慰或者跟這個孩子說話。

千萬不要採取行動。談話的時間很快就會到來。

7.隨之而來的談話是計時出局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實際上,我們應該將計時出局法稱為計時出局談話法。

計時出局法需要隨之而來的談話。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父母往往卻忽視了這一點。相反他們讓自己的孩子自己搞砸事情、苦思不得其解。

計時出局後的一場談話會消除隔閡。坐下來問問孩子們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什麼感受,為什麼調皮搗蛋的行為會出現。平靜地問他們一些問題然後不加判斷地傾聽他們。(如果你需要重新記起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談話,那就看一下本書第三章中我們的指導方針)你可能會對自己聽到的話感到很震驚。

為什麼計時出局法對我來說不起作用呢

家長們往往抱怨計時出局法不起作用。如果你遵循以上概括出來的步驟,這個方法就會奏效。你的行動必須與自己的警告一致,而且要嚴格遵守時間限制。大多數情況下,在孩子視野里的大大的計時器對於計時出局來說是很必要的。

在實施計時出局的時候家長們也需要現實一點。這可不是你嘗試幾天或一周之後就放棄的事情。這是一條家庭規則,現在是,在可以預見到的將來也是。這條信息必須要清楚明白,容不得商討。

本例中的媽媽搞砸了計時出局,因為她受不了聽到自己三歲的孩子西倫有任何痛苦。她縱容孩子長期養成了打她的習慣,這種習慣可非常惡劣,而且身上的淤傷也證明了這一點。保姆斯黛拉向西倫說明了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他已經受過警告了,而且被告知他會在休息室里接受計時出局懲罰,原因是打了自己的媽媽。

保姆: 為了幫助媽媽實施計時出局懲罰,我帶來了我信得過的舊計時器。當計時器發出「叮叮」的響聲時,你就可以出來了,明白嗎?你可以去了。

媽媽: 這就是保姆的計時器。每當你打媽媽或者打任何人時,你就會被放到計時出局區域。現在媽咪要在計時器上設定三分鐘。

孩子:(快哭了)不……

媽媽:你之所以待在這裡是因為你打了我。你不能打媽咪。

西倫跑出了房間。媽媽開始跟他協商。爸爸也走進了房間,他也開始協商。

媽媽:這可不行,你得回到計時出局區域。

孩子:就不!

媽媽:你需要回到計時出局區域。

爸爸:趕緊坐回去。

保姆:當計時器發出「叮叮」的響聲時,你才能出來。

孩子:就不!

保姆:西倫,趕緊回到計時出局區域。

在這裡,西倫只出局了一分鐘,而他的計時出局成了從爸爸媽媽那裡獲取更多關注的有效方法。不足一分鐘之後,西倫跳了出來。任務已經完成了——對他來說。

孩子:我討厭計時出局。

爸爸:你會沒事的。

媽媽:你現在可以出來了。真是個乖孩子,謝謝。

保姆斯黛拉對這對不聽她話的父母感到很失望,這是可以理解的。鐘錶上還剩下一分鐘媽媽就走了進來,突然把西倫從計時出局區域拉了出來。他很困惑因為媽媽給自己傳遞了一條混亂的信息。而且,她也打壓了丈夫的積極性。他可能也一直在協商,但很明顯不是為了減少西倫在計時出局區域要待的時間。

如果你正確實施計時出局法,它就會管用。

然而,不能為了小小的違反就將計時出局做得極端。通常情況下孩子需要的是一場有效的長時間的談話。

當你實施獎勵制度時,就像我們在下一部分談到的,你就能夠減少計時出局和其他關於管束的家庭規則。既沒有獎勵制度,又要實施計時出局法,這樣做往往就太過分了。一旦你習慣將獎勵制度和計時出局法同時作為你家庭規則的一部分,你就能夠斷定出哪種形式的管教方法最好用。

不管你的結論是什麼,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要言行一致。

而且要記住——不要因為一個孩子行為惡劣就懲罰所有的孩子。

保姆法則

出局的時間要與犯的過錯相符

如果西萊斯特拿走了馬庫斯的玩具而且損壞了,那西萊斯特就得賠償。如果西萊斯特在鬧脾氣的時候損壞了自己的一個玩具,她也需要賠償。

孩子們需要知道一切行為均有相應的後果,而他們需要對自己的憤怒或者不願分享帶來的後果負責。這些後果需要跟他們犯下的錯誤有關。不要通過取消孩子稍後的甜點來懲罰他弄得一片狼藉。僅僅處理這種混亂狀況就行了。

保姆法則

家庭規則:好的行為要受到獎勵

每個家庭都要一套獎勵制度。或者,如果你不喜歡「獎勵」這個詞語,那就試試「激勵」這個詞吧。

方法很簡單——就是用具體實物來實行「一切行為均有相應後果」這一規則。好的行為或者完成了具體的任務就會賺取獎勵。而惡劣的行為或者不服從就意味著得不到獎勵或者被沒收獎勵。

獎勵制度能馬上讓孩子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會直接影響到自己賺取獎勵的能力。這裡的關鍵詞是「賺取」。

家庭計時出局法

在大的家庭中,讓孩子們停止吵嘴或者動手動腳往往非常困難。我們認識的一位媽媽想出了一個好的處理問題的解決方案,特別在不止一個孩子調皮搗蛋的情況下。

如果這些孩子們來找爸爸或媽媽(或者倆人)來解決問題,那麼每個參與此事的人都要接受家庭計時出局。每個人都要在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保持安靜。家長會取出計時器或者秒錶,設定好規定的時間,比如對每位說話者設定一分鐘或兩分鐘。然後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來具體闡述自己的抱怨,直到計時器停下。當孩子們說話的時候,誰都不許插嘴(要確保每次都是不同的孩子起頭說話,要不孩子們會說你偏心的)。然後爸爸媽媽就要討論解決問題的替代方法。

家庭計時出局法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驚人地管用。它讓孩子們知道自己能成為解決方案中的一分子,這會讓他們為自己在發現答案中的決策能力及創新能力感到自豪。同時也教會他們要有耐心,因為他們必須要傾聽不同的觀點。當他們知道總會輪到自己說話時,這樣做起來就容易多了。這種做法也顯示出你尊重孩子們的發言權,即使你不贊同。

最重要的是,它教會孩子們通過平靜地談話解決問題,而不是打架、喊叫、哀號或者哭泣。

孩子們喜歡這種獎勵制度,因為他們會馬上看到結果。這樣做會讓他們對自己做得出色的工作有一種價值感和自豪感。而且孩子們喜歡收集東西。我們在獎勵制度中使用不同的物體,比如彈球罐子、磁板或張貼板。

說到彈球罐子,你要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大大的罐子,上面標上每個孩子的名字。用個透明的罐子,每個孩子的罐子顏色要不同。放到孩子們夠不著的地方。

說到磁板,要用一個大大的磁性公告板,將它分為不同區域。然後使用小的磁板。在某個家庭中,爸爸經營著一家比薩餐館,我們就把磁板漆得像比薩切片。如果你願意的話,一定要有創造力,想出一些跟你們家人喜歡的東西有關的物體,如寵物或者運動。在另一個家庭中,每個孩子會得到一個玩具海盜寶箱,獎勵就是小小的珠寶。在第三個家庭里,他們使用各種票。不管你選擇用什麼, 要搞得有趣一點。

要豎立一塊張貼板或公告牌,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塊區域。買幾卷便宜的標籤。你也可以用硬紙板,這樣就幾乎沒有什麼成本了。而且一塊板子用完之後,你可以豎起一塊新的。

要確保罐子或者板子放在可以看得見的地方。

選擇你最喜歡的制度或者決定你的家庭規則採取什麼樣的獎懲制度由你決定。

對於年幼的孩子們或者根本沒有這個概念的家庭,要把每件事情說明白。剪出每天必須要做的家務或者任務的圖片,如刷牙、整理床鋪、不將上衣扔在地上、把垃圾帶出去等,然後把這些圖片貼到板子上,或者列個不相連的一覽表。

你可以對獎勵劃分得非常詳細具體。比如說,孩子學會了在自己的床上睡覺就可以因為自己上床睡覺、老實待在床上或者整晚待在床上而賺取一顆彈球。所以如果他上床睡覺而且待在床上,他一晚上就可以賺取三顆彈球。訓練孩子上廁所也是類似的:你宣布自己要上廁所會得到一顆彈球,坐在便盆上不管你有沒有大小便會得到一顆,提上你的褲子會得到一顆,沖馬桶會得到一顆,便後洗手會得到一顆。每次訓練坐便盆都能賺取五顆彈球,這樣會使得訓練更加容易。

你也可能想要做個獎勵罐子,把不同的獎勵寫在紙條上。當孩子獲取獎勵時,他/她就抽出紙條,這樣得到的獎勵可真是個極好的驚喜。

也許你決定只有罐子里積滿了50顆彈球孩子才會獲得獎勵。那就提前決定獎勵是什麼。你不需要在獎勵上花一分錢——坦白來說,我們希望你別花錢,雖然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你可能覺得用彈球來交換獎勵沒什麼大不了。獎勵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獨特需求和願望來量身定製。對孩子來說最好的獎勵之一就是能跟爸爸或媽媽單獨多待一會兒;或者是上學的晚上能看一小時的電視;或者是多些上網的時間;或者能去水族館遊玩或去上滑冰課;或者爸爸媽媽往自己的小豬存錢罐里投點錢。

把爸爸媽媽寫在板子上也很有幫助。父母們——你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彈球罐子。畢竟這是一條家庭規則。當爸爸不聽話的時候會被從板子移除一塊磁鐵,孩子們喜歡這樣(這種方法對經常大喊大叫的父母非常管用。每次他們開始喊叫的時候就會丟失一顆彈球)。這能幫助大家認清事實,也就是家庭規則是針對每個人的,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能免除惡劣行為的處罰。

不管做什麼事情,你絕對要跟你的獎勵制度一致。不要忘記,否則就不起作用了。隨著孩子們開始習慣家庭規則,而且慢慢長大,家庭規則也得隨之演變,同樣獎勵制度也要變化。召開一次家庭會議,決定獎勵制度會是什麼樣子——比如說,多少顆彈球才能獲取一個獎勵,或者你可以加大賭注。

不要忘記獎勵制度不僅僅針對表現良好,或者沒做什麼淘氣的事情。哪怕孩子只是為了乖巧而乖巧也要給他一個獎勵。可以出其不意地在他們的罐子里扔進一顆彈球僅僅因為你愛他們。這會給孩子們上一堂有價值的課,也就是做好事是因為好事是做起來正確而令人愉快的事情。

——END——

本文轉自至善教子父母學堂,微信號:zsjz18


推薦閱讀:

很多男孩子經常被父母打嗎?
社會上「除了名份什麼都能給」這種情況如何看待?
家庭常見心理問題種種
從家庭成員構成來選定戶型更妥當
「父母在,不遠遊」在當代還適用嗎?

TAG:孩子 | 家庭 | 規則 | 行為 | 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