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核心是什麼?培育最美好的心靈
信仰佛教的人,想要更好的深入了解到佛教思想的宗旨,那麼修禪悟道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禪修就是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辦法。禪修的過程就是逐漸讓心靈凈化及得解脫自在,使自己向善的過程。那麼屬於禪修的核心又是什麼呢?
禪修的巴利文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就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其實踐方法就是以「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修學為主,輔以四梵住(慈、悲、喜、舍)、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使無論是過出家生活的人,還是過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
隨分隨力地行踐八正道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漸減少煩惱的困擾和貪慾、嗔恚、愚痴的束縛,逐漸讓心靈凈化及得解脫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覺悟解脫的方向前進。任何一個發心修習的人,都能從這些平實的修習中逐漸體會到極有意義、極具價值的覺悟真理。
開始修行時,可以先找個安靜且適合禪修的地方,以舒適自然的姿勢坐著,上身保持正直,然後將正念安住於禪修的目標——呼吸。應嘗試覺知經由鼻孔而進出身體的氣息(呼吸時的鼻息)。
只應藉助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處周圍的某一點來感覺氣息的進出,而不要跟隨氣息進入體內或出到體外。如果跟隨氣息進出,將難以成就禪定。反之,只是在氣息與皮膚接觸最明顯的那一點覺知氣息,將能培育及成就禪定。
禪修,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逐漸讓心靈凈化及得解脫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覺悟解脫的方向前進。禪修是一種工具,好比說學天文,需要高倍的望遠鏡。學習宇宙與人生的終極智慧,就需要一個靈敏的心靈。
我們平時的心太浮躁、散亂、遲鈍,對很多真相茫然無知。例如,我們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緒的升起、發動,不能觀察到身體細微的能量波動,不可能感觸到別人的思想,當然更不可能知曉前世因緣、宇宙來往的知識。
我們只能憑著自己的感官體驗決定喜樂、好惡。比方說,大多數人喜歡淡藍淡綠的顏色,愛聽悅耳的曲目,愛看帥哥美女等等。我們覺得這是本性,以佛法來說,這是比較可悲的,人類陷在感官觸覺里還不知道出離。
南傳整理的四十一種,適合不同的根性。傳統上,佛教的入門禪修是「二甘露門」,也就是出入息(安那般那禪)和白骨觀。北傳的加上三種,合稱「五停心觀」:出入息觀、白骨觀、界分別觀、因緣觀、慈心觀。後代又發展起念佛禪。南傳的則以出入息觀為核心,以白骨觀、慈心觀、佛隨念、死隨念,稱為四護衛禪。
【結束語】現如今的孩子啟蒙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與其培養出他的好成績,還不如先把心靈美化培養出來。
推薦閱讀:
※什麼時候會覺得一個男生很美好?
※你認為人世間最美好的是什麼?
※我們不會變更老,只會變更好
※【學點哲學】生活的美好緣於一顆平常心
※有哪些美得令人心碎的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