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_杜甫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三年(768年)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作品名稱登岳陽樓創作年代唐代作品出處《杜工部集》文學體裁五言律詩作者杜甫作品原文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⑴,今上岳陽樓⑵。吳楚東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親朋無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戎馬關山北⑺,憑軒涕泗流⑻。[1]注釋譯文詞句注釋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⑵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⑶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⑸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裡指書信。⑹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⑺戎馬:指戰爭。關山北:北方邊境。  ⑻憑軒:靠著窗戶。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2]白話譯文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3]創作背景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杜甫57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葯維持生命。大曆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泊岳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3]作品鑒賞整體賞析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聯繫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像、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裡就是無字處。「昔」與「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並隨著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嚮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裡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坼」字用的很好,有動態感。彷彿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後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盪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誇張手法,這裡有個視覺、感覺和想像的問題。由於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彷彿大地四處都是水鄉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藉助想像,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像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藉助想像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像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果。這是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像的產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嘆洞庭湖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繫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想到吳楚,聯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觸動他的東西。於是使他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可以說這兩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後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這兩聯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繫,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後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徵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蕩不安。這裡包含著安史之亂的後遺症: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樑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於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彷彿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可以說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於詩人胸中翻騰著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於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湧上心頭。這兩聯中,上聯境界極大,下聯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著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來說,上聯展現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蕩,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麼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裡是象徵,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尾聯「戎馬關山北。」「戎馬」,就是戰馬、兵馬,指戰爭。「關山」,泛指,並非專指那道關,那座山。「關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戎馬關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憑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後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這首詩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為以下兩點。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製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並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後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說,開篇一聯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中,詩人由上聯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裡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後聯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凄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3][4][5]名家點評唐庚《唐子西文錄》:過岳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宏放,涵蓄深遠,殆與洞庭爭雄,所謂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輩率為大篇,極其筆力,終不逮也。杜詩雖小而大,余詩雖大而小。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西清詩話》云: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皆見稱於世。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劉克莊《後村詩話》:岳陽城賦詠多矣,須推此篇獨步,非孟浩然輩所及。方回《瀛奎律髓》:岳陽樓天下壯觀,孟杜二詩盡之矣。中二聯,前言景,後言情,乃詩質一體也。高棅《唐詩品彙》:劉曰: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吳楚」二句下)。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五、六略不用意,而情景適等。趙雲龍曰:句律渾樸。盛唐起語,大率如此,三、四高絕。何焯《義門讀書記》:定遠云:破題筆力千鈞。岳陽樓因洞庭湖而有,先點洞庭,後破「登」字,迎刃之勢,……上下各四句,直似不相照顧;仍復渾成一氣。非公筆力天縱,鮮不顧此失彼。胡應麟《詩藪》:「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浩然壯語也,杜「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氣象過之。王夫之《唐詩評選》:出峽時攝汗漫於整暇,不復作「花鳥無私」、「水流不競」等語。起二句得未曾有,雖近情而不俗。「親朋」一聯,情中有景。「戎馬關山北」五字卓煉。此詩之佳亦止此。必推高之以為大家,為元氣,為雄渾壯健,皆不知詩者以耳食不以舌食之論。查慎行《初白庵詩評》:杜作前半首由近說到遠,闊大沉雄,千古絕唱,孟作亦在下風。黃生《唐詩摘鈔》:親朋無一字相遺,老病有孤舟相伴,各藏後二字,名「歇後句」。題是登岳陽樓,詩中便要見出登樓之人是何身分;對此景作此詩,是何胸次,如此詩方與洞庭岳陽氣勢相敵。黃生《杜詩說》:前半寫景,如此闊大;五、六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結語湊泊極難,轉出「戎馬關山北」五字。胸襟氣象,一等相稱,宜使後人擱筆也。張謙宜《繭齋詩談》:「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十字寫盡湖勢,氣象甚大。一轉入自己心事,力與之敵。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元氣渾淪,不可湊泊,千古絕唱。沈德潛《唐詩別裁》:三、四雄跨今古,五、六寫情黯淡。著此一聯,方不板滯。孟襄陽三、四語實寫洞庭,此只用空寫,卻移他處不得,本領更大。浦起龍《讀杜心解》:黃生云:寫景如此闊大,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愚按: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然玩三、四,亦已暗逗遼遠漂流之象。楊倫《杜詩鏡銓》:王阮亭云:元氣渾淪,不可湊泊,高立雲霄,縱懷身世。寫洞庭只兩句,雄跨今古。下只寫情,方不似後人泛詠洞庭詩也。譚宗《近體秋陽》:元氣渾灝,目無今古。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吳楚」二句雄偉,雅與題稱。此作與襄陽《臨洞庭》詩同為絕唱,宜方虛谷大書毬門,後人更不敢題也。梁章鉅《浪跡叢談》:徐筠亭時作曰:「孟襄陽詩『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杜少陵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氣魄已無可加,而孟則繼之曰『欲濟無舟揖,端居恥聖明』,杜則繼之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渺之情,攝歸至小。兩公所作,不謀而合,可見文章有定法。若更求博大高深之語以稱之,必無可稱而力蹶無完詩矣。」[6][7][8]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鍊,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9]?杜甫畫像參考資料[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9[2] 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邵陽市第一中學 [引用日期2013-12-23][3] 李滲.杜甫詩集選.武漢:長江出版社,2009:128-129[4] 趙倩.《登岳陽樓》賞析&藝術手法.廣西師範學院.2007年[5] 蔡永凡.杜甫詩評析集.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886-887[6] 登岳陽樓(唐·杜甫).搜韻網 [引用日期2015-05-24][7]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1977:583[8] 楊倫.杜詩鏡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953-954[9] 夏征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
推薦閱讀:

岳陽樓楹聯選錄
書法——歷代遊記 岳陽樓記
走過岳陽
【轉載】岳陽樓對聯集錦
古典詩文鑒賞:杜甫《泊岳陽樓下》賞析

TAG:杜甫 | 岳陽 | 岳陽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