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代燈謎賞析1-8 

[歷代燈謎賞析](1) 兄弟四人兩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 家中更有一兩口,任是凶年也好過(字) 謎底:儉 作者:[宋]王安石 載《雞肋編》 王安石的這則字謎,宋. 庄綽《雞肋編》和費兗《梁谿漫志》中均有記載,唯 面句一二字略有不同而已,但皆仿童謠謎語形式而成,語言生動,琅琅上口。由此 可見,字謎的創作演衍到宋代,風氣已為之一變。 題面前三句是逐一交代底文「儉」字組成的字素、字形。因是一字之中,便以 「兄弟四人」喻之。起首的「亻」部形象地比之為立人,上面一大、下面兩小的三 個「人」字坐定,又安排中間兩「口」。至為巧妙的是雙口上的一筆短橫,卻隱之 極深,「使昏迷也」。原來須在第三句中「兩口」前略作一頓,挑出這個「一」 筆。至此,謎底之「儉」字,已被通體分析交代分明。最後一句提綱挈領地點明字 義:「儉」字當頭,凶荒之年也可渡過。全謎隨形析字,剔透顯豁;賦字提義;扼 要簡明。後世謎藝中的「賦字提義」一法於宋時便已初露端倪。 (俞 涌) [歷代燈謎賞析](2) 研猶有石,峴更無山。 姜女既去,孟子不還。(文具部件名) 謎底:硯蓋 作者:[宋]蘇軾載《東坡集》 據古典戲曲史研究專家、已故南京大學教授錢南揚先生在其《謎史》專著 中考證,此謎見於《東坡集》及《丹鉛雜錄》卷九。 謎面所擬的四言詩,不事雕琢,自然流暢。前兩句寫物,後兩句言人。看 似坦易,偏藏玄機。其間所隱的二字底文,恰可組成一書法用具,可見運思之 巧,意在筆先。 前兩句「研猶有石,峴更無山」,於一「有」一「無」間,便將「研」、 「 峴」兩字中左右離損部分交代。余留的「石」、「見」兩部分,除「硯」 字外,別無它字可組。接著的「姜女既去,孟子不還」句,又「去」又「不 還」,已輕輕將「女」、「子」兩部分排去。剩下兩個字素,上下合之,正是 「蓋」字無誤。全謎離則有據,合則有序,送往迎來,按部就位,脈絡清晰, 神理畢見。 宋代乃字謎創作演繹進化之關鍵時期,其貢獻突出表現在摒棄魏晉時代那 種繁瑣、隱晦的賦體文風,而趨於明要簡潔。其時,正因有了王安石、蘇東坡 等一大批飽學之士墨余戲作,才為謎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一頁。 (俞 涌 ) [歷代燈謎賞析](3) 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實新來轉一官。 門狀送還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古人名四) 謎底:仲長統司馬遷 謝安石溫彥博 見[宋]周密《齊東野語*隱語》 此謎系宋無名氏作。洪邁《夷堅志》亦載,且曰:乃取古人名而傳以今人 事。可知謎面所皆為宋時人事也。 謎面為一七絕,每句猜底文一人名,逐句相扣。題中提到的四人是: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元祜時,士大夫均效學 他戴高統短檐帽,人謂「子瞻樣」(據《師友談記》)。司馬光,字君實,陝 西夏縣人,北宋史學家,作《資治通鑒》。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 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傳世。 首句射仲仲長統。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人。東漢哲學家、文學家, 著有《昌言》。仲長本為複姓,入謎「仲」字後須作一頓讀。仲,古通「中」, 取「中意」之義,長統,自是指東坡居士之高桶一樣的帽子了。 次句以司馬光之字君實,著落「司馬」姓氏。遷,調動官職也,如「左遷」; 「轉一官」便緊扣「遷」字。司馬遷,字子長,龍門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 所著《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 王介甫之名「安石」,恰為東晉陳郡陽夏人、政治家謝安之字,第三句借 而代之。門狀送還,乃「謝」之意也。 末句以封號「潞公」確指其名為(文)彥博,又以「不曾寒」會意為「溫」 落實扣全成唐初并州祁縣人、任中書令的溫彥博。 全謎白描敘事,暗用借代:或以事著人,或以字扣姓,或以名還字,或以 職代名,插柳穿花,化虛復實,擾意別解,渾脫自然。這一人名謎製法,千百 年來一直沿用至今。 (俞涌) [歷代燈謎賞析](4) 故人具雞黍(《聊齋志異》目) 謎底:鬼作筵 [清]盟鷗居士《絕妙集》 面出[唐]孟浩然詩《過故人庄》。首兩句是:「故人具雞黍,邀我到田 家。」意為作者受到老友的熱情款待,殺雞煮飯為食。 摭來此句與聊目相關,實取別解在面之法。「故人」本指「舊時相識」, 今作「亡故之人」解。俗言人死即泉下為鬼,以此托出底文一「鬼」字,然亡 故之人可備「雞黍」這種既簡單又實惠的農家筵席之物,自可知是鬼在設筵。 「具」與「作」同取「安排」義,上下相銜,無不洽切。 面文別解之謎,易於惑人。此謎面取現成,曲在一字而收全功,稱佳構 無疑! (鄭長彥) [歷代燈謎賞析](5) 見面銀子三百兩(花名) 謎底:茶花 [清未民初]黎國廉 載《張黎春燈合選錄*玉--樓春燈錄》 京劇《玉堂春》,是戲曲傳統劇目。故事寫明代名妓蘇三(藝名玉堂春)結 識公子王金龍,誓偕白首。王久溺妓院,床頭金盡,被鴇母逐出。王走後,蘇 三拒絕接客,但不久被賣與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沈妻與人通姦,毒死親夫, 反誣蘇三謀害。洪洞縣令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王金龍赴試得中,授山西巡 按,調審此案。在與藩司、臬司「三堂會審」中,蘇三歷訴與王金龍結識之經 過。其中有「十六歲開懷是王公子,他本是吏部堂上三舍人。初見面銀子三百 兩,吃一杯香茶就動身」等唱詞。作者以「見面銀子三百兩」作面,猜「茶 花」。「茶」言香茶,由下句唱詞透出消息;「花」指花費,從題意處傳來。 底面串解,自見神理圓到。 (吳仁泰) [歷代燈謎賞析](6) 思發在花前(俗語) 謎底:想不開 [清]盟鷗居士《絕妙集》 北周詩人薛道衡在出使陳朝時,曾吟《人日思歸》詩,並以詩中的後一 聯「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而被陳人稱譽作「名下固無虛士」(事見《隋 唐佳話》)。今取其一句為面,配以大眾口頭語「想不開」為底,既天然渾成, 又雅俗共賞。 因詩寫「入春才七日」時的思鄉之情,故言詩人歸思萌發於春花開放之 前。「思」猶「想」矣,花未放則意會「不開」。雖是分兩段契意,其實可作 邏輯上的正反推理,分乃形散,合則神聚,因與今人所謂的「新句」不沾邊。 (趙首成) [歷代燈謎賞析](7) 目無吳魏,舌戰群儒(《聊齋志異》目二) 謎底:小二、口技 [清]貴榮 載《十四家新謎約選*吞雲仙廬謎稿》 謎題引用三國故事,以諸葛亮赴江東舌戰群儒典實,採取逐句分扣入底, 切成《小二》、《口技》兩個聊目,是謂技法奇峭,情理相融。 面句以「目無吳魏」,別解會意,契合「小二」,使人如見諸葛亮丰神飄 灑、器宇軒昂之狀,他全然不把以張紹為首的東吳那一班文臣儒士看在眼裡, 也不把曹操統率南下的八十萬兵眾放在眼裡,豪氣英發,形象鮮明。底句「小」 字,為「目無」所擊動,別出歧義,為藐視、小看之意;「二」字,借意攏指 吳魏兩國,化工有指,味從中來。 又以「舌戰群儒」,刻畫「口技」,令人若聞孔明高談闊論、對答如流之 聲:他能言善辯,據理力爭,把張昭、虞翻等江東儒士說得「無一言回答」。 故此,「口技」則是能言的口才,善辯的技巧。繪聲繪色,溢超脫意趣於紙外。 此謎用典精審,謬解切當,或以會意,或以刻畫,皆臻入妙。 (楊炎木) [歷代燈謎賞析](8) 讓於狐毛而佐之(俗語) 謎底:犯不上 [清]盟鷗居士《絕妙集》 狐偃,字「子犯」,春秋晉國大夫狐突之子,晉文公重耳之舅(因又稱「舅 犯」)。曾與兄狐毛隨重耳出亡十九年,晉文公即位後定王室、霸諸候,大抵皆 出狐偃之謀。 晉國軍隊原只有兩軍(古制: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在晉楚城濮之戰前才 擴大編製為上中下三軍。晉文公「乃使谷阝hu將中軍,谷阝溱佐之;使狐偃將 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左傳*僖公二十 七年》)狐偃知兄率軍作戰之能,甘願做輔佐而讓狐毛任上軍元帥之職,故曰 「(子)犯不(就)上(位)」。 此謎從側面著筆,對映生情,不泥不梗,且取底於民間口語,親切有味, 尤為我人所喜聞樂道。 (邵濱軍) -- ┏━━━━━━━━━━┓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 ┃ ┃曷至哉?雞棲於塒 ┃ ┃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 ┗━━━━━━━━━━┛
推薦閱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全詩賞析
【關注】美女畫家任乘鋈作品賞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全詩賞析
古典詩詞名篇詩意賞析(有聲朗讀)【轉】
美國藝術家James.Avati繪畫作品賞析(1)

TAG:賞析 | 燈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