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語出處搜集整理

匡衡鑿壁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囊螢夜讀①

胤恭勤不倦②,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③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④焉。

【注釋】

①選自《晉書》。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囊(n2ng):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袋子裝"。②胤(yin)恭勤不倦: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恭:謹慎的意思。③練囊:用白色絹子做袋。練:白絹,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白絹做"。④以夜繼日:用夜晚接著白天(學習)。

【翻譯】

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車胤)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香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著。

【映雪囊螢】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後以「映雪囊螢」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救黥醫劓】 黥,刺面;劓,割鼻。均為古代刑罰。救黥醫劓,指醫治刺面之傷,補上割掉之鼻,謂恢複本來面目。語出《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敗材傷錦】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扞子產謂子皮曰: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謂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後以「敗材傷錦」喻用非其人,傷害國家。

【敝帚千金】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後因以「敝帚千金」比喻把自己並不一定好的東西視為寶貝。

【敝帚自珍】 比喻東西雖不好,自己卻很珍惜。語出宋陸遊《初夏幽居》詩之二:「寒不食猶能壽,弊帚何施亦自珍。」

【敢怒而不敢言】 內心憤怒但不敢說出來。語出唐杜牧《阿房宮賦》:「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散灰扃戶】 ①在地上撒灰,將門戶關鎖。②舊時因以「散灰扃戶」譏諷防閑妻妾之病態心理與可笑行為。

【散馬休牛】 《書?武成》:「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後稱不興戰事為「散馬休牛」。

【敬而遠之】 表示尊敬,但不願接近。語本《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敬事後食】 語本《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邢昺疏: 「言當先儘力敬其職事,必有勛績而後食祿也」。謂凡事應當先儘力去做,待有功績後才能享受俸祿。

【敬姜猶績】 《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姜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姜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後遂以「敬姜猶績」為富貴而不忘根本的典實。

【敬恭桑梓】 語出《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硃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因桑梓為父母所種,故應恭敬。後用作熱愛故鄉,尊敬故鄉之人的典故。

【敬授人時】 亦作「敬授民時」。《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蔡沈集傳:「人時,謂耕穫之候」。《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謂將曆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後以「敬授人時」指頒布曆書。

【敬終慎始】 謂處事、為人始終謹慎。語出《禮記?表記》:「事君慎始而敬終」。

【敬謝不敏】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唐韓愈《寄盧仝》詩:「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不敏,不明達,不才。後以「敬謝不敏」為推脫做某事的婉詞。

【敲門磚】 ①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五:「一日,沖元自窗外往來,東坡問:『何為?』沖元曰:『綏來。』東坡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沖元登科時賦句也。沖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後以「敲門磚」比喻士人藉以獵取功名的工具,一達目的,即可拋棄。②比喻謀求名利的手段。

【敲骨吸髓】 語本《景德傳燈錄?菩提達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後比喻殘酷地剝削。

【數典忘祖】 春秋時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周景王問談:晉國何以沒有貢物?談答以晉國從來沒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賞賜,所以無器物可獻。周王指出從晉的始祖唐叔開始,就不斷受到王室的賞賜,責備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裔,竟不知道這些史實,說他是「數典而忘其祖」。事見《左傳?昭公十五年》。後用以比喻忘本。現也用以比喻對祖國歷史的無知。

【數往知來】 謂知道了前事,就可以推測未來。語出《易?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數見不鮮】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司馬貞索隱:「數見音朔現。謂時時來見汝也。不鮮,言必令鮮美作食,莫令見不鮮之物也」。後稱某種現象經常看見為「數見不鮮」。

【敵愾同讎】 《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預註:「敵,猶當也;愾,恨怒也」。後以「敵愾同讎」指抱著無比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

【整冠納履】 語本《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以「整冠納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動。

【整軍經武】 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後用以稱整頓軍備,致力武事。

【斂骨吹魂】 謂再造生靈,使死者復生。斂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結起來。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體。

【斂後疏前】 語本《司馬法?定爵》:「凡陳,行惟疏,戰則密。」《尉繚子?兵令上》:「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謂列陣周密則牢固,前鋒隊形疏朗則利於戰鬥。後世將我國古代這一陸戰列陣原則概括成「斂後疏前」四字。

【變古易常】 改變過去的法制和習俗。語本《韓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

【變本加厲】 原意是在本來的基礎上更加發展。後多形容情況比原來更加嚴重。語本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變生肘腋】 比喻變亂髮生在內部或身旁。語本《三國志?蜀志?法正傳》: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日上三竿】 太陽升起來離地已有三根竹竿那麼高。約為午前八、九點鐘。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時間不早。《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硃色赤黃。」

【日不暇給】 形容事務繁忙,沒有空閑。語本《史記?封禪書》:「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日中則昃】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昃,太陽偏西。多比喻事物盛極則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

【日升月恆】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漸漸盈滿。比喻事物興盛發展。語出《詩 ?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傳:「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鄭玄箋:「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後常用為祝頌之詞。

【日月入懷】 ①舊時指生貴子的吉兆。《三國志?吳志?孫破虜吳夫人傳》 「於是遂許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晉干寶《搜神記》:「初,夫人孕而夢月入其懷,既而生策。及權在孕,又夢日入其懷,以告堅曰:『昔妊策,夢月入我懷,今也又夢日入我懷,何也?』堅曰:『日月者陰陽之精,極貴之象,吾子孫其興乎?』」②形容神容俊秀清朗。

【日月重光】 《書?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極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疊璧,五星如連珠,故曰重光」。孫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於日月也」。後以「日月重光」比喻經過動亂後,出現了穩定昇平的新局面。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日月天天運行天空,江河天天流過大地。形容光明正大或永存不廢。語本《後漢書?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日月麗天】 日月懸在天空。比喻光明照耀四方。語本《易?離》:「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孔穎達疏:「麗,謂附著也」。高亨註:「日月附麗於天,能照天下」。

【日引月長】 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語本《國語?齊語》:「昔吾先君襄公築台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韋昭註:「引,申也;長,益也。」

【日以繼夜】 日夜不停。《國語?吳語》:「孤日夜相繼,匍匐就君。」

【日出三竿】 同「日上三竿」。《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硃色赤黃。」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後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日近長安遠】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後以「日近長安遠」喻指嚮往帝京而不得至。

【日往月來】 形容歲月不斷流逝。語本《易?繫辭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日居月諸】 日月。居、諸,語氣助詞。《詩?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毛傳:「日乎月乎,照臨之也。」後用以指歲月流逝。

【日食萬錢】 ①每天的飲食耗費上萬的錢。形容生活極其奢侈。語本《晉書 ?何曾傳》:「扞何曾呴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②形容俸薪豐厚。

【日乾夕惕】 乾乾,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日飲亡何】 每天飲酒,不過問其他的事情。語出《漢書?爰盎傳》:「南方卑濕,絲能日飲,亡何,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顏師古註:「無何,言更無餘事」。

【日暮途窮】 ①天色已晚,路已走到盡頭。比喻到了末日。語本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②比喻到了無路可走、忍無可忍的地步。

【日薄西山】 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臨近死亡。薄,迫近。語出《漢書?揚雄傳上》:「臨汨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日薄虞淵】 猶日薄西山。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淮南子?天文訓》: 「扞日呴至於虞淵,是謂黃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於虞淵』。」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語本《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 「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屍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後謂悔恨以前所作之非。

【曲突徙薪】 《藝文類聚》卷八十引漢桓譚《新論》:「淳于髡至鄰家,見其灶突之直而積薪在傍,謂曰:『此且有火』,使為曲突而徙薪。鄰家不聽,後果焚其屋,鄰家救火,乃滅。烹羊具酒謝救火者,不肯呼髡。智士譏之曰:『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突,煙囪。又見《漢書?霍光傳》、漢劉向《說苑?權謀》。後用以比喻事先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曲高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謂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後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曲終奏雅】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意為樂曲到結束時奏出了雅正的樂音。本謂相如的辭賦不夠完美,到了結尾才轉好,後多以「曲終奏雅」比喻文章或藝術表演到終了時更加精采。

【曳尾塗中】 ①典出《莊子?秋水》:「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塗,污泥。比喻與其顯身揚名於廟堂之上而毀身滅性,不如過貧賤的隱居生活而得逍遙全身。②用以比喻苟且偷生。

【曳裾王門】 《漢書?鄒陽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後以「曳裾王門」比喻在王侯權貴門下作食客。

【昊天不弔】 謂蒼天不憐憫保佑。語本《詩?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硃熹集傳:「吊,愍。」後因以「昊天不弔」為哀悼死者之辭。

【昊天罔極】 謂父母尊長養育恩德深廣,欲報而無可報答。

【昌亭之客】 下鄉(屬江蘇省淮陰市)南昌亭長的食客。原指漢淮陰侯韓信。《漢書?韓信傳》:「韓信,淮陰人。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從下鄉南昌亭長食。」後以借指懷才未遇而暫寄人籬下者。

【明日黃花】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指重陽節後;黃花,菊花。古人多於重陽節賞菊,明日黃花兼寓遲暮不遇之意。後因以比喻過時的事物。

【明月入懷】 ①語出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之二:「硃城九門門九閨,原逐明月入君。」本謂後宮怨曠,後亦以「明月入懷」比喻人心胸開闊明朗。②指生子。

【明目達聰】 指當權者多方觀察民情,廣泛聽取意見。語本《書?舜典》: 「明四目,達四聰」。孔傳:「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壅塞」。

【明刑弼教】 語出《書?大禹謨》:「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謂以刑律曉諭民眾,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輔助教化之所不及。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暗,也寫作「闇」。棧道,在懸崖峭壁間傍山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脩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闇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後因稱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人不備的策略或暗地進行活動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明珠暗投】 語出《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後多用「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賞識和重用,或好人誤入歧途。亦比喻貴重的東西落到不識貨的人手裡。

【明珠彈雀】 比喻得不償失或使用不當。語出漢揚雄《太玄?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測曰:明珠彈肉,費不當也。」范望註:「飛肉,禽鳥也。」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黃金滿笥,不以投;明珠徑寸,豈勞彈雀。」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後多指生怕有損於自己,迴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明揚側陋】 明察薦舉出身微賤的人。語本《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曾運乾正讀:「《史記》說,為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

【明察秋毫】 謂目光敏銳,可以看清秋天鳥獸新生的毫毛。形容洞察一切。語出《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鏡高懸】 《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後多以「明鏡高懸」比喻官吏執法嚴明,判案公正,或辦事明察秋毫,公平無私。

【易如反掌】 語本《孟子?公孫丑上》:「以齊王,由反手也。」趙岐註: 「以齊國之大,而行王道,其易若反手耳。」謂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形容成事極易。

【春秋筆法】 《春秋》,魯國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修。經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後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

【春風化雨】 ①《孟子?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漢劉向《說苑? 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後遂以「春風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與深入。②喻適宜的環境和條件。

【春蚓秋蛇】 喻書法拙劣,婉曲無狀。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扞蕭子云呴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春誦夏弦】 亦作「春誦夏弦」。《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鄭玄註:「誦,謂歌樂也;弦,謂以絲播詩」。本謂應按季節而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後亦以泛指學習詠誦。

【春樹暮雲】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詩借雲樹而寫思念之情。後遂以「春樹暮雲」為仰慕、懷念友人之辭。

【是可忍,孰不可忍】 假如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呢。意謂絕對不能容忍。語出《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非自有公論】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眾自會作出恰當的評判。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扞庾公呴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

【星火燎原】 ①謂小火花可以引起燎原大火。語本《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②喻微小的事物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昭然若揭】 語出《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舉。後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畢露,清楚明白。

【時不我與】 時間不等待我們。感嘆錯過時機,追悔莫及。語出《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推薦閱讀:

【唐詩成語56】韋應物之「寶馬香車」:一個京城惡少的華麗轉身
佛教成語溯源
【微記憶】夯實語文基礎,必須記牢成語中的多音多義字
《論語》中的成語77例

TAG:古代 | 成語 |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