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

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
  (11-11-29)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目錄

一、建設背景

(一)國家發展及其教育發展戰略

(二)終身教育理念及其現實發展

(三)教育信息化及現代遠程教育

(四)組建國家開放大學

二、總體戰略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思路

(三)使命任務

(四)核心理念

三、體制機制

(一)框架結構

(二)運行機制

(三)支持聯盟

四、建設重點

(一)網路平台建設

(二)學習資源建設

(三)師資隊伍建設

(四)學分銀行建設

五、改革重點

(一)辦學模式改革

(二)培養模式改革

(三)評價模式改革

(四)服務模式改革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二)經費投入

(三)政策支持

七、計划進度

(一)第一階段(2011年)

(二)第二階段(2012-2015年)

(三)第三階段(2016-2020年)

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目標、任務和要求,國務院決定在部分省市、學校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試點項目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被確定為"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單位。根據試點項目要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本《建設方案》。

一、建設背景

(一)國家發展及其教育發展戰略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為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人口大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

強國必先強教。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0%,在學總規模達到355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20%;要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規模達到35000萬人次,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二)終身教育理念及其現實發展

20世紀中後期,隨著人類社會與教育的發展,終身教育理念應運而生。這種理念打破以往把教育限定在一定年齡階段的傳統觀念,賦予教育新的內涵,促進了學校教育在目標和內容等方面的改革,促進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的聯繫。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終身教育理念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傳播,並逐漸演變成教育運動,深刻影響著教育的現實發展和改革方向。

在高等教育層面,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現的英國開放大學,被普遍視為在終身教育理念影響下,突破傳統大學模式誕生的一種新型大學。這種新型大學強調開放教育,強調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開展遠程教育,向所有有意願、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學習機會和服務。開放大學由於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價值取向和社會效益,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肯定與支持,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三)教育信息化及現代遠程教育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在教育領域所追求的戰略目標。

現代遠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開發社會優質教育資源,並將這些優質資源輸送到廣大農村、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和機會,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創新,促進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現代遠程教育的根本任務。正是在此意義上,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辦好開放大學"。

(四)組建國家開放大學

在上述背景中,探索組建一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辦學網路覆蓋全國城鄉,為我國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繼續教育服務和學習機會,適應國家發展、終身教育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和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需要的現代遠程開放大學成為一種必然。

在我國,組建這樣一所遠程開放大學已經具備很好的現實基礎。這個現實基礎之一,就是廣播電視大學系統。這個系統,除中央電大外,還有44所省級電大、929所地市級電大分校、1852所縣級電大、3000多個教學點和6萬多個教學班;教職員工約12萬人,註冊在學生320多萬。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這個系統已經形成了一個全面覆蓋全國城鄉的辦學網路,遠程教學基礎設施、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已有相當水平,且分工協作,運行有序,相互依存,富有特色。但由於體制機制等原因,這個系統的優勢和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現代遠程繼續教育的能力不夠強,水平不夠高,辦學模式、培養模式等也有待於進一步改革。

以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為基礎組建一所遠程開放大學,既是一種戰略選擇,也是一種現實選擇。可以達到投入小、風險小、阻力小,同時達到效益大、較平穩、見效快的目的。這種選擇已成為共識並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2010年9月,郝克明同志在給延東同志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在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整合相關教育資源,組建覆蓋城鄉的開放大學,是中國推進終身學習的重大戰略措施"。延東同志明確批示:"建議很好,請教育部認真研究落實"。

這樣一所遠程開放大學,借鑒國際慣例,如英國開放大學、印度英迪拉?甘地國立開放大學、韓國國立開放大學等,結合我國廣播電視大學當前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走勢,可命名為"國家開放大學",英文名稱為"TheOpenUniversityofChina"(2009年已經教育部批准)。

組建國家開放大學,對於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滿足社會成員高質量多樣化的教育需求,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意義;對於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對於促進教育改革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二、總體戰略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遵循遠程教育規律,探索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開放大學發展模式,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以及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二)基本思路

1.以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為宗旨建設國家開放大學

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一個任重道遠的戰略任務。我國擁有7.69億從業人員,1.2億農村富餘勞動力,還有數以千萬計新增勞動力和1.6億老齡人口,多樣性、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巨大。這些需求,不僅體現在學歷教育方面,更體現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要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充分利用覆蓋全國城鄉的辦學網路,與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社區等深度合作,整合相關教育培訓資源,共同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工作,促進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要不斷滿足廣大社會成員對學歷繼續教育的需要,尤其是特定區域社會成員、特定群體和弱勢群體的需要,使其成為百姓身邊的大學,促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及化。

2.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建設國家開放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它的建設必須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開放靈活、功能強大的網路平台,開發網路學習課程和數字化學習資源,探索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不斷提升辦學能力和服務水平。必須以衛星、電視、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等主要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和內容豐富的學歷繼續教育,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奮鬥目標。必須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把社會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千家萬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體社會成員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

3.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設國家開放大學

改革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時代環境和發展形勢,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推動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的戰略轉型,實現歷史新跨越。要改革創新辦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和服務模式。不斷深化開放註冊、寬進嚴出、彈性學制、完全學分制、隨學隨考等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解決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挑戰和新問題。通過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國家開放大學的辦學能力、服務水平、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力。

4.以"立足長遠、兼顧現實、平穩有序、紮實推進"為工作方針建設國家開放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遠目標,必須謀定而動,做好頂層設計工作。既要有戰略高度,又要正視歷史和現實。國家開放大學建設不僅涉及到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各方面的關係問題,尤其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係問題,也涉及到與其它相關教育機構、部門的合作、資源整合和利用問題。強調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注意防範風險。實施"分步走"策略,即首先依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為基礎,搭建國家開放大學基本框架,正常運行後,再進一步探索與相關機構、高校的深度合作,發展壯大國家開放大學。

(三)使命任務

建設一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沒有圍牆的遠程開放大學,即國家開放大學。

1.歷史使命

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促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

2.戰略目標

經過10年努力,把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所新型大學;世界開放大學體系中富有中國特色的一流開放大學;我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柱。

3.主要任務

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適應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需要,根據社會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的公共服務平台,開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利於提升公民素質、科學素質和文化素質的網路公開課程。加強與相關部門、行業合作,大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職業教育、技能培訓活動,以及社區教育、幹部在線培訓工作。到2020年,非學歷繼續教育總規模每年達到3500萬人次以上。

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發展趨勢,滿足更多社會成員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積極、穩妥地發展學歷繼續教育。通過優化國家開放大學的體制機制,整合社會各種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高自身辦學能力,促進學歷繼續教育規模和質量的協調發展。到2020年,學歷繼續教育總規模達到450萬人以上。

推進現代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趨勢,探索建設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於一體的網路平台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庫,促進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形成,促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社會成員共享。

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適應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需要,探索建設旨在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和不同學習成果之間互認、銜接的"學分銀行",實現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的互聯互通,激勵、提高社會成員的學習積極性。

(四)核心理念

開放。強調教育觀念的開放、辦學方式的開放、學習對象的開放、培養模式的開放、管理方式的開放和教育資源的開放,為每個有願望、有能力學習的人提供教育機會和服務,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供平台和社會化服務。

責任。強調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重點關注廣大基層、農村、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需求,特別關注殘疾人等弱勢社會群體,以及部隊士官的學習需求,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教育公平。

質量。強調質量是開放大學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社會優質教育資源,聘請一流教師,建設一流課程,加強過程保證,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培訓、科研和服務質量,形成質量品牌。

多樣化。強調適應學習主體多樣化和學習需求多樣化趨勢,為不同學習主體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和不同類型的教育服務,滿足學習主體在職、在校、在家,以及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

國際化。強調借鑒國際經驗和拓展國際空間,與相關國際組織、大學和機構開展針對性、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三、體制機制

(一)框架結構

國家開放大學由總部、分部、學院和學習中心等組成。

總部。總部設在北京,依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組建,直屬教育部管理。總部由理事會、校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質量保證委員會,以及相關教學、科研、服務等職能部門組成。總部的主要職責是:研究制定大學發展規劃、方針政策、工作規程、質量標準;組織協調開展教學、科研、服務和國際交流合作;統籌協調專業、課程和學習資源建設;開展教學質量檢查評估等工作。

分部。依託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按照"自願、平等、合作、共贏"原則設立國家開放大學分部。分部和分部所依託建設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按照"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運行,如某某廣播電視大學,同時加掛"國家開放大學某某分部"牌子。分部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總部的相關政策規定,研究、制定分部的具體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設置、管理所屬地方學院及學習中心;組織開展各項教學、科研、服務,以及相關教學資源、特色專業和課程建設和質量檢查、評估等工作。

學院。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學院設置標準,分部在所屬區域內設立若干直屬和相對獨立的地方學院。學院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組織招生、考試和相關教學管理、質量檢查工作;與學院所在地相關部門、企業等單位合作,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各類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大力開展相關職業教育、社區教育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

學習中心。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設置標準,由分部或分部授權地方學院,在所屬區域內設立若干學習中心。學習中心主要職責是:在分部或學院指導下開展招生、考試和具體的教學管理、教學輔導和學習支持服務工作;組織實施各類培訓項目和開展社區教育等工作。

行業、企業學院。根據行業繼續教育發展需要和可能,國家開放大學與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企業合作,探索建立若干行業、企業學院。行業、企業學院下設若干學習中心。主要職責是: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開發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類資源,充分利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資源,大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各項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

依託互聯網,搭建連接總部、分部、學院和學習中心的校園網路,探索建立跨區域的相關教學、科研組織,降低辦學成本,提升教學、科研、管理水平和質量。

(二)運行機制

國家開放大學內部自成體系,按照"統一戰略、共同平台、資源共享、相對獨立、各具特色"原則運行。

統一戰略。國家開放大學體系擁有共同的使命、戰略目標、發展任務、質量標準和價值追求。遵循相對統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學習制度,專業、課程建設,學習成果認證,資源共建共享,質量標準和保證體系等。

共同平台。國家開放大學是各分部、學院、學習中心的公共平台。國家開放大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技術先進、功能強大、四通八達,集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於一體,能夠滿足教學、科研、服務和學分認證需要的網路平台。各分部可搭建與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相融相通的網路應用平台。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也是社會公共服務平台,為全體社會成員和相關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機構提供教育服務和教育支持。

資源共享。國家開放大學推進網路平台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質量,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各方參與數字化學習資源共建、基於網路的專業和課程教學團隊及科研團隊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設立若干數字化學習資源分中心,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並向社會開放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化學習資源。

相對獨立。各分部根據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基本條件,自主制定相關改革發展政策,設置學院、學習中心,大力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按照國家開放大學"錯位發展"原則,建設特色專業、課程和發放相關證書。達到建設標準的專業和課程,可上升到國家開放大學平台,面向全國招生。國家開放大學已有專業,各分部要充分利用,不再重複建設。"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單位,可先行先試,探索發展。

各具特色。鼓勵各分部、學院、學習中心根據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探索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尤其要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積極利用國家開放大學辦學網路、學習資源和培訓項目,自主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服務。

(三)支持聯盟

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是一個過程,必須依託各種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不斷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在教育部的協調支持下,成立相關支持聯盟。

大學支持聯盟。選擇與國內若干所大學合作,成立大學支持聯盟,依託其師資、專業、課程資源優勢,全面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提升辦學能力和服務水平。

行業支持聯盟。選擇與若干行業協會合作,成立行業支持聯盟,利用行業協會的各種資源,引入行業資格證書,加強在職成人教育培訓工作,促進學習型行業形成。

企業支持聯盟。選擇與若干大型企業合作,成立企業支持聯盟,利用企業技術、專家資源,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開發特色專業、課程,加強企業職工培訓,推進學習型企業建設。

城市支持聯盟。選擇與若干國家教育綜合改革中心城市,成立城市支持聯盟,利用各自資源和優勢,大力促進各類培訓、社區教育、市民素質教育等工作,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

四、建設重點

(一)網路平台建設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建設國內一流的網路平台,實現國家開放大學總部和分部、學院、學習中心之間網路高速連接,具有一站式、開放性、可擴展的軟體系統,形成四通八達、自成體系的國家開放大學網上校園。

網路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標準規範、門戶網站、用戶認證管理系統、門戶系統;教學、管理、科研、電子商務、學分銀行、虛擬實驗、質量評價、遠程接待、物流管理、視頻與語音交互、行政辦公和服務等業務支撐系統;資源管理及資源庫系統;網路、存儲和伺服器為主的數據中心和遠程接待中心、考試監控中心、遠程會議中心、學習體驗中心和數字衛星電視系統等硬體設施。

支持千萬級以上的用戶通過互聯網、衛星電視、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等安全、可靠和高速的訪問服務。通過光纖實現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教育衛星寬頻網(CEBSat)高速網路接入,實現總部數據中心與分部、地方學院數據中心的專用網路鏈接,實現覆蓋全國用戶的高速網路訪問服務。支持國家開放大學開展遠程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成為國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骨幹網路平台、全民學習超市。

(二)學習資源建設

建設能夠滿足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需要的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建成1500門以上學歷繼續教育網路課程,數以萬計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網路課程,總容量達到1000TB以上。

按照"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資源和教材、一流教學管理和支持服務"的要求,通過改造、新建和整合,推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選擇適合遠程教育的重點或者特色專業,以一流專家學者領銜,專業化資源開發團隊設計製作,高效能學習支持服務團隊管理與更新,重點建設一批優質網路課程和數字化學習資源。通過直接引入、再加工、購買、合作等方式整合社會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實現量的快速擴張、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分布存儲、統一管理、安全高效運行。

承擔國家終身學習數字化資源庫建設任務。國家終身學習數字化資源庫與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無縫鏈接。建設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圖書館,利用各種數字化圖書、音像、期刊等資源,滿足國家開放大學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需要。建立資源建設、認證標準體系和管理規範,探索市場化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創新服務模式,支持用戶資源檢索、定製、使用與評價等,為其他高校、社會辦學機構和公眾提供社會化的學習資源服務。

(三)師資隊伍建設

遵循遠程教育教學規律,適應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發展需要,以"專兼結合、以兼為主、動態開放"為原則,建設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高水平、專業化的管理隊伍、遠程學習支持隊伍和技術隊伍,為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有重點、有計劃地聘請一批國內外高校的著名專家教授,以及行業、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素養的行家裡手,擔任教材主編、課程主講;聘請數以萬計的高校教師和行業、企業一線技術專家擔任課程輔導教師,從事基於網路的導學、助學活動。通過各種方式,著力培養數以萬計的精通項目管理、教學設計、資源開發、教學組織及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的專職教師和課程項目主持人。

科學編製崗位及其職能標準,健全團隊協作機制、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不斷提高隊伍的職業能力和業務素質。創新教師共享與協作機制,凝聚多方人才資源,形成以課程團隊運作為特徵、學習支持服務為特色的教師隊伍、教學管理隊伍、技術支持與服務隊伍,為學習者提供全方位和個性化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

(四)學分銀行建設

圍繞學習者終身學習需要,借鑒貨幣銀行功能特點,建設具備學分認證、轉換、存取等功能的學分銀行系統。通過學分銀行系統,為每個學習者建立個人終身學習檔案,提供學習跟蹤記錄服務和學分認證、轉換與存取服務。

設立由學分認證專家、學科課程專家、行業專家等組成的學分認證委員會,制定學分認證、轉換與累積的系列標準和規範。成立學分認證中心,負責學分銀行相關工作的協調聯絡與相關信息發布,對各級各類辦學機構所提供的課程進行層次和學分認證,對學習者的正式、非正式,正規、非正規課程學習成果進行認證,對學習者終身學習檔案及其學分轉換、存取和證書獲取進行統一管理。學習者在其他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獲得的課程學分,可以"兌換"成國家開放大學的學分;在各種培訓機構、社區學習的非學歷內容和成果,可以通過認證,"換算"成一定的課程學分;在工作崗位、學習過程中取得的相關學習成果,也可"認定"為一定的課程學分。

學習者可以按照學分累積規則,零存整取並申請獲取對應的課程結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或者相應層次的學歷證書,實現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之間學分互認與轉換,促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溝通與銜接,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探索經驗和奠定基礎。

五、改革重點

(一)辦學模式改革

改革過去主要依賴系統內部力量辦學,過分強調學歷繼續教育的辦學模式,探索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形式多樣、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並重、充滿生機活力、更加開放靈活的辦學模式。

突出與普通高校、相關教育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辦學,充分利用其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提升辦學能力和服務水平。打破體制機制障礙,運用市場經濟方式,在平等、互惠、共贏的基礎上,探索與行業協會、大型企事業單位等合作辦學新模式,以大力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為主要方向,成立一批旨在提升行業、企業在職人員素質、能力的教育培訓學院,開展不拘一格、豐富多樣的教育培訓活動,開發特色教育培訓資源,形成特色教育培訓品牌。利用深入到城鄉基層的辦學網點,與相關政府部門和社區合作辦學。組織各學科領域一流專家學者,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面向全體社會成員舉辦各種學術講座,提升公民素養、科學素養、文化素養,不斷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

拓展國際發展空間,加入世界開放大學協會,共同面向全球開展遠程開放教育活動。與相關國家的開放大學進行實質性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基於互聯網的網路平台,實施雙邊境外招生和遠程學習支持服務項目。與分布於世界各國的眾多孔子學院合作辦學,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的海量數字化學習資源,支持中國文化傳播和漢語推廣工作,促進海外孔子學院的發展壯大,提升國家軟實力、中華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培養模式改革

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發展趨勢,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與國家開放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以提升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類型和生源實際情況,調整學歷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強調職業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為導向,結合行業和區域經濟特點及發展需要,科學、合理、靈活地設置專業,尤其要加強行業、區域性特色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要與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資格標準的有機銜接,增強專業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構建知識與能力並重、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建立以完全學分製為核心,嚴格而有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使註冊、學習、考試等更靈活方便,更適應學習者的實際需要。

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的變化及其趨勢,探索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新模式。要創新課程建設觀念,為學習者提供集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形成性評價和學習支持服務等於一體的網路課程,提供資源的導航與推送服務,方便學習者瀏覽學習,適應學習者自主學習需要。開展基於信息技術的模擬模擬實踐教學。建立健全網路課程輔導教師的導學、督學和助學機制,加強學習中心面授輔導質量,切實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研發國家開放大學遠程學習終端機,支持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

(三)評價模式改革

更新繼續教育觀念,適應網路自主學習模式需要,改變傳統"一考定評"的評價模式,逐步推進以終結性考試為主向形成性考核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模式轉變。

針對接受學歷繼續教育學習者在學習目的、習慣、時間和能力的特殊性,明確考試目的不只局限於評價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更在於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在網路課程建設標準中,明確網路課程建設包含形成性考核內容,引導學習者積极參与課程學習、討論,將學生學習參與度作為衡量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之一。引入社會調查、工作問題解決方案、實際操作和技術應用等應用性成果作為評價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評價效果。以數字化學習資源為支撐,大力推進數字化試題庫建設,支持隨學隨考,為學習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個性化學習評價服務。

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制度,明確可進行認定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習成果,將學習者正式、非正式學習獲得的學習成果認證兌換成相應成績或學分。逐步建立起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與社會及用人單位評價相結合,以及包括學習內容評價標準、評價組織標準、評價技術手段標準、評價效果分析等在內的學習評價體系。

(四)服務模式改革

適應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需要,改革傳統過分強調系統內部服務和面授輔導服務的服務模式,逐步建立起內部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和外部公共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

基於網路的學習者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和面授相結合模式的建設和發展,國家開放大學要著力組建規模較大的專業化、信息化遠程接待服務團隊,加強與學習者的教學交互、學習跟蹤記錄,以及為學習者提供體貼周到的個性化遠程學習支持服務。

充分發揮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的樞紐作用,開設網上大講堂,免費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路講座、網路公開課,以及各種學習資源的檢索、訂閱、推送、應用、評價等服務,強化社會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為普通高校、中高職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出版機構、行業企業、社區等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包括專業與課程開設、遠程學習支持、相關教育培訓與教育產品、招生與就業等信息的匯聚、發布,以及相關信息諮詢服務。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成立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指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和推進國家開放大學的各項建設工作。成立國家開放大學高級顧問小組,聘請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如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會長郝克明先生、英國開放大學原副校長約翰·丹尼爾先生等擔任高級顧問。成立國家開放大學理事會,負責整體發展戰略的制定及重大事務的決策。成立國家開放大學學術委員會和質量保證委員會,保證學術和教學質量。

(二)經費投入

加大中央財政對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的經費投入。前期網路平台、學習資源等建設經費,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自籌解決,預計2011年投入經費1.5億元。教育部將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和數字化學習資源等建設內容納入教育信息化整體戰略,作為重點建設項目予以經費支持,相關建設項目政策、經費向國家開放大學傾斜。

(三)政策支持

建議教育部出台相應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國內一流大學參與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工作。建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根據學位條例和國家開放大學的具體情況,賦予國家開放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權。

七、計划進度

(一)第一階段(2011年)

2011年初,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聽取意見基礎上,提出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報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審議。6月報教育部審議批准。

2011年下半年,國家開放大學正式掛牌成立,試點運行。依託44所省級電大,分期分批成立地方分部;與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企業合作建立若干行業、企業學院;與若干所大學合作,成立國家開放大學支持聯盟。

2011年12月,國家開放大學網路平台試運行;建設和集成一批數字化優質學習資源;成立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成果認證中心,啟動學習成果認證試點工作。

(二)第二階段(2012-2015年)

完成國家開放大學分部、學院、學習中心的建設工作,形成立體交叉、覆蓋全國的組織架構。在教育部領導下,與相關教育機構合作,逐步發展壯大國家開放大學。

網路平台建成並平穩運行,建成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為載體的國家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台門戶網站。數字化學習資源庫全面運營。

形成基於網路的辦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服務模式和質量保證體系。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學、管理、技術和服務團隊。

"學分銀行"和學習成果認證中心全面運行,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的機制基本確立。

國際合作與交流取得明顯成效,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

(三)第三階段(2016-2020年)

體制健全、機制靈活、運轉有序、覆蓋全國、規模宏大、基於網路的國家開放大學全面建成。

推薦閱讀: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
譜寫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新篇章
第291期|廖永安:新時代加強我國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打造黨內法規研究和制度建設的高端智庫

TAG:國家 | 大學 | 方案 | 建設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