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章 相機節 分類項--135照相機

======================== 【概 念】

135相機使用的是135膠捲,135膠捲大小是36*24mm。

135相機的膠捲畫幅是寬36x高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齒孔總高度是35mm。所以也稱做35mm相機

========================= 【歷 史】

1. 早在19世紀末,電影業已在歐美興起,使用的各式各樣的電影膠片中,以35亳米的規格最為流行.

2. 1913年,德國人工程師奧斯卡·巴納克(Barnack)製成了使用這種電影膠片的小型照相機——萊卡雛型,當時一共做了兩台這種相機,目的是用於實驗膠片的曝光。開闢了照相機發展的新時代.

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萊卡I型照相機到1925年才正式生產。

I型照相機裝備了著名的埃爾瑪鏡頭,其口徑為1:3.5, 焦距離50毫米,快門採用簾幕式,其速度從1/20~1/500秒。   

3. 萊卡照相機誕生的初期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當時的膠片粒子較粗,畫面尺寸又較小,放大效果不是很好,另外,膠捲的安裝也很不方便。那時使用的膠捲都是盒裝的電影膠片,每一盒至少5米以上.使用時須要自己先在暗室里剪裁,然後轉入照相機配帶的專用暗盒。拍照後亦須在暗室中將膠片取出包好,再送去沖洗.

儘管如此,萊卡照相機因其小巧、方便等一系列優點,仍然顯示出了小型照相機的強大生命力。

4. 1923年,德國萊卡公司認定135相機肯定有發展前途,於是開始大批量生產135。這就是德國萊卡公司生產的第一種135照相機,叫做「0號」 相機。

5. 1931年,美國柯達公司在德國開始製造瑞丁納(Retina)照相機,並配套生產長度為1.6米的膠捲,膠捲編為135號。這種膠捲雖用通常的電影膠片,但其內部帶有芯軸,外層包有一段護紙,可在白天裝入萊卡式專用暗盒,使用要比以前方便。但拍照後仍需在暗室中打開暗盒取出膠捲,操作仍較麻煩。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多年。

6. 1932年,蔡司·伊康(Zeiss lkon)公司生產了康太克斯(Contax)I型照相機,使小型照相機出現了竟相發展的局面。

7. 1936年之後,隨著黑白膠片質量提高, 特別是彩色135膠捲在市場上出現,原來那種裝片方式顯然很不適應

因此約從1938年起, 通用暗盒的135膠捲便應運而生了。

這種膠捲採用35毫米的電影膠片(寬度為35毫米),因此又通稱35毫米膠捲,又因這種膠捲從萊卡照相機開始應用,故又稱作萊卡型膠捲。   

由於萊卡照相機的影響,135膠捲的照相機很快流行起來。以後凡是使用135膠捲的照相機統稱135照相機了。

"135"原為美國柯達膠捲的編號,膠捲為各國使用,當後來制訂國際標準採用了這個編號,這個編號便正式為各國所公認   

8. 我國採用了國際上通常的叫法,並在群眾中得到普及。但也有的國家,還有自己的叫法,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習慣。

9. 打從有了「0號相機」,135照相機一路發展而來,到現在已經有了無數個品種和型號。

從形式上看,135相機有兩大類。

一類是旁軸取景135照相機,鏡頭和取景系統是相互分離的。我們最常見的旁軸取景照相機就是全自動或者半自動的135袖珍照相機。

一類到了20世紀30年代,135相機出現了單鏡頭反光的形式,通過一個屋脊五稜鏡,人們就能看到和鏡頭到膠片一樣的影像,它沒有視差,可以換用更長焦距的鏡頭,它的通用性啊更好了。

10. 到了20世紀60年代這種相機逐漸地裝入了微電子技術。有了這個微電子技術,自動曝光就實現了。

11. 1984年的年底,日本美能達公司發表了一種叫α7000的單鏡頭反光135照相機,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具有自動卷片、自動退片、自動曝光以及自動調焦功能一體化的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12. 135相機是最常見的,它使用的是我們平常所見的135膠捲。

120相機是使用底片面積更大的120膠捲,它的寬度約是6厘米,不同類型的120相機使用膠捲的長度又有所區別,有4.5,6,7,9,12乃至17厘米,所以120相機又有645,66,67,69,621,617相機的區別

=========================

【本文摘自:百度百科】【網路轉載/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照相機的曝光
我的第四台帶收音機的照相機:日本製造的Triplon BCR-111相機!
柯達之父:讓用照相機像用鉛筆一樣簡單
攝影篇 硬體章 相機節--照相機 前章

TAG:相機 | 硬體 | 分類 | 照相 | 照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