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經歷演繹了典故的帝王們,有的甚至因此丟了江山

那些用經歷演繹了典故的帝王們,有的甚至因此丟了江山

歷代帝王無論精明強幹還是昏庸無道,常常給歷史和後來的人們留下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或引人發笑,或使人嘆息,久而久之,耳熟能詳,就成了成語,典故,或節氣等。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孟子?滕文公上》載,「禹疏九河……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

商紂王——「酒池肉林」:紂王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遊玩,一邊隨意吃喝。同時又叫祼體男女互相追逐嬉戲,生活荒淫糜爛至極。

周幽王姬宮湦——「烽火戲諸侯」:西周末年,周王為博妃子褒姒一笑,不顧眾臣反對,竟數次無故點燃邊關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懊惱不已。周王從此便失信於諸侯,後來,當邊關真的告急之時,他點燃烽火卻再也沒人趕來救他了,最後人死國亡。

晉文公重耳——「寒食節」:春秋時,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文公復國後,背著母親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受賞封官,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不見介子推出來,後來才知介子推與母親雙雙燒死於山上。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春秋時,越王勾踐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後來越王勾踐果然打敗了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秦二世胡亥——「指鹿為馬」:趙高想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他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說是馬迎合趙高。

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史記?高祖本紀》:「(漢高祖)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漢武帝劉徹——「金屋藏嬌」:嬌,原指漢武帝劉徹的表妹陳阿嬌。漢武帝幼小時喜愛阿嬌,並說如果能娶到表姐陳阿嬌做妻子,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班固《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蜀漢後主劉禪——「樂不思蜀」: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前秦世祖苻堅——「風聲鶴唳」:東晉時,秦主苻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五代後周時,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部下諸將將黃袍披在他身上,擁立為天子。

明太祖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公元1356年,朱元璋大破元軍於采石磯,佔領集慶,他將集慶改名應天府,從此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儘管此時佔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已紛紛稱王稱帝,朱元璋還只默默蓄積力量。後來在徽州,朱元璋徵求學士朱升對戰略方針的意見,朱升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實際總結了朱元璋一貫實行的方針。朱元璋正是在這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帝業的。
推薦閱讀:

典故說春秋14:「楚武王僭號」,楚國雄起之路
一場詩樂舞,帶你秒懂五千年來的十大酒中典故
百家姓典故1 ——詞叟
寓言典故:鎖箱捆籠
昆明有什麼都市傳說(urban legend)?

TAG:經歷 | 典故 | 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