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銘記歷史,讓傷痛成為矢志復興的永恆動力

原文地址:銘記歷史,讓傷痛成為矢志復興的永恆動力作者:北京日報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也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讓我們為30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默哀,

為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默哀,

為那些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默哀。

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80年,一顆小樹苗能夠長成參天大樹;80年,一個襁褓嬰兒已成為垂垂老者;80年,南京城的面貌早已換了新天。但80年,無法填平南京城牆上的那一個個彈坑,無法風化「萬人坑」的累累白骨,無法抹殺那年冬天幾十萬同胞遭受的苦難。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婦女遭到蹂躪殘害,無數兒童死於非命,三分之一建築遭到毀壞,大量財物遭到掠奪。

?無論死亡人數,還是行兇手段,這場大屠殺都堪稱滅絕人性的反人類暴行,與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大屠殺一樣,成為法西斯帶給人類巨大災難的見證,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這是一場加諸於中華民族身上的慘痛浩劫。從二十多年前的電影《南京大屠殺》,到之後的《棲霞寺1937》、《拉貝日記》,一部部影視作品提醒著一代代國人莫忘歷史傷痛。南京大屠殺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殺》掀起熱議,加拿大議員呼籲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世界目光不斷關注著曾經發生在東方大地的反人類罪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緬懷南京大屠殺,就是要向世人宣示,我們不會忘記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給國家、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我們反對侵略戰爭、反對篡改歷史,我們有捍衛民族歷史、民族尊嚴的決心。

篡改歷史?中國人民不答應

1937年12月25日,《東京朝日新聞》的一則專題報道《南京在微笑》有張圖片特寫,照片說明是「沐浴和平之光,中國教堂的讚美歌」,內容是一塊灑滿陽光的草地上,50名孩子在約翰·馬吉牧師的帶領下,伴著風琴唱讚美歌。

然而事實如何呢?這位馬吉牧師在12月20日的信件中,記載了這幅畫面背後的真相。

12月19日,馬吉正在潘亭住所的花園裡和孩子們一起參加禮拜,來了兩名會講英語的日本記者。馬吉認為這是一個讓世界得知真相的機會,就同意他們拍照,並花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告訴兩名記者發生在南京的可怕事實,包括教會的14個人被抓走,街對面的和尚請求馬吉收留尼姑,日軍屠殺無辜平民等。

馬吉沒有見到那份報紙,他可能永遠不知道,他的講述最後被呈現為完全顛倒黑白的報道。

他更不知道,幾十年後,日本某些政客依然執迷不悟,不斷挑戰著戰後和平國際秩序,不斷挑戰著世界公理正義,不斷突破著人類道德良知底線。修改歷史教科書、刪除戰爭罪行、否認南京大屠殺、詆毀慰安婦……諸多形態極盡醜陋,讓一些右傾機會主義者的嘴臉昭然若揭。

但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

?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所有審判早已對這一罪行下了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任何妄圖篡改歷史、否認暴行的舉動都是倒行逆施,不僅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不會答應,某些國家本身也會遭到歷史的唾棄、陷入歷史的泥沼,不會有什麼未來。

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尊重歷史,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讓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我們體會到「落後就要挨打」,更加明白「民族復興」的意義,我們深知戰爭之於世界的深重災難,更加堅定和平發展的步伐。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看到了光明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必須認識到,未來面臨的風險挑戰不會少,外部環境仍然波詭雲譎、變幻莫測,需要爬的坡過的坎還很多很多,全民族必須團結起來,喚起矢志奮鬥的磅礴力量。

讓傷痛成為前行的動力,讓歷史見證今日的奮鬥,創造更好的明天告慰昨日的英魂,當代國人應當念茲在茲,銘記於心。

?編輯:湯華臻


推薦閱讀:

美女明星徐嘉依青春靚麗活潑有動力
誰會成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主動力 領導者並不好當
不如!把愛情當做上進的動力吧!
買好bra就是我努力賺錢的最大動力
豪利時自家產超長動力機芯CALIBRE 111

TAG:歷史 | 轉載 | 動力 | 永恆 | 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