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樓小二到身價349億,香港的「超人」時代終結了
2018年的早春,
空氣中充滿了告別的意味。
3月16日下午四點後,
90歲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
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
由長子李澤鉅接棒。
從白手起家,到蟬聯20年的香港首富,
全球華人商界領袖李嘉誠終於退休了。
這一天的到來,
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李家的城,終於換了城主,而城頭旗號不改,他始終是那個幕後的掌控者
12歲出道至今,
他就從來沒真正停下來休息過。
他少年時逃難到香港,
當過跑堂,遞過茶水,做過推銷,
辦起工廠,從小工廠到大企業,
再到一整個商業帝國,步履維艱。
世上多少人想活成第二個李嘉誠,
可我們卻為什麼都成不了李嘉誠?
1
眾所周知,李嘉誠的童年很心酸。
家境貧窮,年少輟學,
起跑線簡直比別人低了不止一截。
香港有限電視台制針對
李嘉誠退休的特別報道:
他的父親是教書先生,
原本日子還過得去,
但自從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之後,
當時年僅十歲的少年,
就必須面對擺在他面前的三大現實:
戰亂、憂患和貧困。
回憶起小時候,
李嘉誠用了四個字概括:沒有童年。
「我記得一九三八年,我剛剛讀初中,
日軍的飛機就轟炸潮州,
一年後我們一家就來了香港避難。」
11歲那年,日軍對家鄉潮州狂轟濫炸,
父母帶他冒生命危險輾轉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裡。
不久後,香港英軍向日軍投降,
港幣貶值,物價飛漲,
再加上父親因勞累過度染上肺病,
他們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喝的是稀粥,吃的是市場撿的菜葉子。
1943年戰爭形勢有所緩和之後,
母親和三個弟妹回到了潮州老家,
作為家中的長子,
15歲的李嘉誠則是和父親
留在了香港討生活。
可是不久後父親因為身體不好,
患上了肺結核,在當時等於得了絕症。
過世前一天,
父親用乾瘦的手輕輕撫摸兒子的前額,
好一陣子才說了一句話:
「阿誠,爸對不起你了,
把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不管什麼時候你要記住,
作學問才是正理啊。」
年少的李嘉誠知道,
臨終前的父親希望他能成才,
也放不下這一大家子。
為了讓父親安心,
少年李嘉誠很有自信地安慰道:
「爸爸,我們一家一定會過得好。」
2
為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
被迫離開心愛的學校走上社會謀生。
他將其稱為「一生中的最困難」:
「15歲的我,彷彿已經有20歲的心態。」
他先是到春茗茶樓當跑堂,
後去鐘錶店當過學徒,
到五金廠當過推銷員,
塑膠廠當過業務員.....
起點低於常人,還無文憑,
一般人也就老老實實認命了吧,
可他偏不,他要用知識改變命運!
學徒時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
卻從未放棄過學習。
一本舊辭海,幾張破報紙,
自己既做學生,也當老師。
後來有點積蓄了,
他會買舊書自學,為了省錢,
學完的舊書又拿到書店去賣,
再換回一些「新」的舊書。
工作幾年後,他還給自己,
制定了閱讀紀律:
第一,不看對發展事業無用的書,
即使內容再有趣味性。
第二,有用的書,即使沒有趣味,
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和學問來。
知識滋養品格,書中的世界,
讓他有了與眾不同的眼界,
更讓他從平庸的命運中走出!
因為聰明好學,20歲李嘉誠就被晉陞為塑膠廠的總經理。
胸懷遠大的李嘉誠不願意一輩子替人打工。
一天當他看到一期《當代塑料》雜誌,
這讓他找到了創業的靈感。
1950年,他拿出所有積蓄,
又四處借錢,好不容易用5萬本金,
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塑膠廠,取名長江,
寓意「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
沒想到一個富可敵國的商業王朝,
就此拉開了大幕!
長江塑膠廠舊址
3
創業的最初幾年李嘉誠總是碰壁,
因為當時只注重產量忽略了質量,
結果生意一直沒什麼起色,
甚至一度陷入危機。
直到他深刻反思,狠抓質量,
工廠才慢慢出現轉機,
不過要說真正意義上成功的那一回……
1955年,他準備付運一批塑膠玩具,
訂貨的貿易公司卻在
最後一刻突然要求取消訂單。
按照合同可以要求賠償,
李嘉誠卻真誠地和對方說:
「這些貨物不愁客人,損失就不用賠了,
以後如果機會我們可建立更好的關係。」
後來他都忘記了這件事,
不久後李嘉誠開始做塑膠花,
突然有個美國人找過來,
一口氣下了六個月的訂單,特別爽快。
原來,這個美國人恰好跟之前
取消訂單的公司負責人認識,
他是那人介紹來的,
李嘉誠由此知道:
「一件看來是吃虧的事,往往變成有利,以誠待人,路會越走越寬。」
接下這個大單之後,
李嘉誠的長江廠迅速打開知名度,
特別是塑膠花生意越做越大,
為他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
一時間,長江躍而成為
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
而李嘉誠也成了名噪一時的「塑膠花大王」。
小有成就的李嘉誠並沒有被沖昏頭腦,
他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
沒有什麼生意是能夠一成不變的。
他著有極其敏銳的商業嗅覺,
幾乎每一次的商業決定,
都是踏著點子上。
他很快注意到戰後香港人口不斷增加,
從戰時的六十萬,到七十年代的四百萬,
因為地少人多,
大大地刺激了房地產的發展。
1958年,他涉足地產業,
之後成立了長江地產
一下賺得盆缽金滿。
李嘉誠策劃發展的第一項物業──長江工業大廈
投身地產行業之後,
不忘當初對父親承諾,
立志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的李嘉誠,
為自己設立的首個目標就是:超過置地。
置地是英資企業,
當時實力遠超所有地產公司,
要超越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當時40多歲的的李嘉誠,
目標明確又頗有遠見,
精力充沛得就像一個披荊斬棘的戰士,
他總是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1972年,他將公司掛牌上市。
1977年,長江便取得中環地鐵上蓋的發展權,超過了置地。
1979年,李嘉誠宣布從滙豐銀行
買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和記黃埔,
取得控制權,
打破了自開埠以來,
英資集團一直操縱香港經濟
居於主導地位的局面。
因為李嘉誠,香港經濟迎來新的一頁。
他成為了亞洲,
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私營企業家,
並長期保持華人首富、
亞洲首富的地位多年無人動搖。
到2015年,他旗下的公司,
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
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
供水約5%的市場。
同時,大規模投資當地鐵路、電訊等業務。
曾有香港電台採訪李嘉誠:
「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與運氣有多大關係?」
他說:「我不能否認時勢造英雄,但坦白一點說,我創業初期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而是靠辛苦工作賺錢,投入地工作很重要。」
直到現在,李嘉誠仍然相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4
馮侖曾寫過一篇文章,
記錄了大陸眾多企業家,
集體去香港拜訪李嘉誠的事,他寫道:
從電梯出來後,意外的發現,
李嘉誠竟然站在電梯口迎候,
受寵若驚,引到會議室坐下後,
他又起身挨個給大家遞了名片,
頓時感慨,大哥之所以成為大哥,
就是有一種看不到的能力……
他讓每個人都舒服。
當阿里計劃在香港上市時,
馬雲放言阿里巴巴上市成功,
市值比香港四大地產商加起來還多,
被傳為李嘉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媒體追問李嘉誠對這話的感受,
他卻淡然回答:
「我們需要多一點人才,這隻會更好。
對民族來說,最重要,
是代代有傑出企業家,
能夠投資社會,推動社會進步。
見到成功的中國企業家,
我內心只會為他們鼓掌打氣。
就如朋友打高爾夫球時又遠又准,
我們也會高叫一句:『好球』!」
曾經一段他在飯局上的視頻流出,
一下子就火爆了網路,
他和家人在飯局上,
對傭人都是彬彬有禮,
對端湯的傭人連聲說謝謝,有人驚呼,
一頓飯,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不僅如此,李嘉誠也從不嬌慣兒子。
李嘉誠一家四口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鍇在
頂級名校香港聖保羅小學上學時,
許多孩子都是私家車接送、名牌滿身,
可李嘉誠卻帶他們擠電車巴士上下學。
他對兒子們說:「在電車、巴士上,
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
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
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
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
而坐在私家車裡,
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李嘉誠不僅很少給他們零花錢,
還鼓勵他們勤工儉學,
所以兄弟倆自小就做雜工掙零用。
當兩兄弟都以優異的成績從
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
想進入父親的公司施展才華時,
李嘉誠卻地對兒子們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
李嘉誠、李澤鉅、李澤楷在美國斯坦福大學
他希望兒子們先自己去打江山,
證明自己有資格來這裡任職。
於是,兄弟倆離開香港,白手起家。
摸爬滾打多年,
李澤鉅成功經營了一家地產開發公司,
李澤鍇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伙人。
有人問李嘉誠,
這樣對兒子是不是太狠心了,
而李嘉誠卻自豪地說:「即使我不在,憑著他們個人的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獨立生活,並且養家糊口,撐起家業。」
如今,李澤鉅和李澤鍇皆已成為
舉足輕重的商界大腕,
李澤鉅接下了父親打下的「江山」,
而李澤鍇則以90億的身價成為
世人矚目的商界明星。
5
眾所周知,李嘉誠只有兩個兒子,
但在2012年宣布分家事宜時,
卻將家產分成了3份,
其中,將公司交由長子李澤鉅守業;
將現金留給次子李澤楷創業;
另外的三分之一300億美元,
則用來支持李嘉誠基金會,以回報社會。
成立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說:「我的錢來自社會,
也該用於社會,我已不需更多的錢,
我賺錢不只為了自己。
為了公司,為了股東,
也為了替社會多做些公益事業,
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
所以李嘉誠也曾多次對外開玩笑稱,基金會就是他的「第三個兒子」。
在教育方面,除了汕頭大學,
還有長江商學院、以色列學院等等;
在醫療方面,不僅有汕頭醫院、
潮州醫院、海南、
陝西等偏遠山區的衛生建設,
還包括老年人白內障免費手術,
貧困家庭齶裂兒童手術康復,
癌症病人晚期關懷等等;
在文化事業上,對於藝術、
文物等的保護與傳承……
而這些不過是基金會數百個項目的冰山一角。
從1980年以來,
基金會已捐出200多億港幣,
還不包括汕頭大學的80億元專款。
而且有87%的捐款都用在大陸地區,
李嘉誠可以說是當代企業家中將慈善進行得最徹底的人。
李嘉誠退休時也說,
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去。
早在1986年6月,
鄧小平就曾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李嘉誠,
還盛讚了李嘉誠
「為祖國作出了扎紮實實的貢獻」。
2007年,美國《時代》雜誌,
評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
一項分別給了東西方兩個最富有的人,
一個是微軟總裁比爾·蓋茨,
另一個就是李嘉誠。
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面
他始終都是大手筆,
但在日常生活中,
他卻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直到今天,
他還戴著多年前只值幾十美元的手錶,
穿的是10年前的西裝,
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
皮鞋十有五雙是舊的。
鞋破了,補好了照樣穿。
(小編突然想到了那個珠峰高度的手機,標榜著是有錢人的象徵)
2017年,李嘉誠在長江集團的周年晚宴上發表講話稱:「過往的經歷告訴我,天若有情,往往遙遙千里之外。」
這千里之外的,正是他挂念的祖籍大陸。
在「愛國港商」這個榮譽稱號背後,
李嘉誠從來沒有愧對過,
正如他所說:「為世界留下美好種子,人生才不會白過。」
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李嘉誠?
因為他在地位呼風喚雨時仍能做到,
與人為善,謙卑和氣,
這是最高明的處世策略,
越謙卑,越偉大!
雖然「超人」李嘉誠的時代過去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比金錢更加永久。
我們唯一給叱吒江湖的老爺子送上的,就是敬意。
推薦閱讀:
※年紀越大越有錢,身價越高的三大生肖
※你同齡人都身價千萬了,你還在糾結要嫁給金錢或是愛情
※中國黑道三大亨:一個小弟80萬,一個身價400億,他堪稱「教父」
※2018,吉首人身價暴漲!
※10.4 各種狗及身價,終於收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