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百篇詩詞鑒賞061-063
緣起
在中國古典詩詞里,家國情懷像一條紅線貫穿於其中,並以憂深思遠的形象和慷慨沉厚的氣韻打動著歷代讀者。
家國情懷就像川流不息的江河,從《詩經》的時代開始流淌,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長河中漸成湍流,匯聚成中華民族的精神道統,也滋潤著每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至今仍是我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作為遼寧師範大學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程之一,「傳承經典·家國情懷」的中國古典詩詞鑒賞活動,正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這種精神解讀出來,傳誦下去,使之成為我們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精神動力。
益友
064
唐宋篇
家國情懷百篇詩詞鑒賞061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最家喻戶曉的一首五絕詩。詩的意旨,是說人應當追求高貴、硬朗的精神氣概,無論生死都不低頭,而兵敗烏江後不肯過江東的項羽在這點上尤其讓作者肅然起敬,追思不已。
項羽烏江自刎的事件是古代詩詞中常被吟詠的歷史典故,但無論杜牧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還是王安石說「江東子弟今猶在,肯與君王卷土來」,都不及李清照這首詩緊切時事,感慨深沉。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瓦解,但就當時形勢來說,金兵孤軍深入,立足未穩;各地抗擊金兵的義軍蜂起,不斷威脅金軍後方。如果以高宗趙構為首的朝廷君臣能夠蓄志抵抗,中原戰事恐怕還能支撐。但趙構心無鬥志,帶領臣僚倉皇南逃,輾轉跑到臨安(在今浙江省西北部)定都。李清照在這場國難中失去了家園、丈夫以及夫妻倆精心搜藏半輩子的全部文物,從此漂泊江南,顛沛流離,備嘗艱辛。這位熟讀經史,見識超群的閨閣豪傑清楚地知道,正是宋高宗君臣的消極逃避行為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損失,也令無數愛國百姓和有志之士大失所望。當此之時,由她寫出的這首小詩,就顯得字字句句都含有無盡的悲憤和無奈的譴責。
這首詩雖短,卻氣勢衝天,慷慨悲壯。我們應當知道,李清照在宋代眾多才女中能夠脫穎而出,名揚天下,絕不僅僅因為她能寫「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薄霧濃雲愁永晝」那樣的閨情小詞,而在於她胸中自有一股深沉勁健的大丈夫之氣。
(曹麗芳)
益友
065
唐宋篇
家國情懷百篇詩詞鑒賞062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愛國女詞人,出身於文學世家。早年生活優越,多描寫閨情閨怨,詞調清麗柔婉。晚年身經靖康之難,倉皇南下,途中丈夫的離世更給她極大的打擊。國破、家亡的悲劇,使其詞風大變。在這一時期她將個人身世之苦與山河破碎之悲,全部融入詞中,情感豐沛深沉,風格沉鬱凄涼。這首《聲聲慢》便是其晚年的代表作。
開篇連用十四個疊詞:尋覓卻無事可尋,獨自面對冷清孤獨,心情轉為悲戚。疊詞不但極為細膩的傳出她心情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悲切的轉變過程,同時生動的刻畫出一位無助、慌亂而又不知所措的婦人形象。抬眼望去,一片蕭瑟的秋景,忽冷忽熱的天氣使得萬物凋零。而凋零的又不僅僅是秋景,還有她的人生以及她生活的時代。國家破碎飄搖,生活無依無靠,這些無不成為詞人心中最難以紓解的愁緒。都說酒能消愁,可是卻如何去解開這國破家亡的悲苦?都說鴻雁傳書,可如今鴻雁依舊,家國何在?留下的只有無限的眷戀和破碎的心。窗外殘花滿地,亦如逝去的青春容顏,又有誰能憐惜?守著往昔的回憶,日漸憔悴。雨由梧桐樹葉上滑落,滴碎在窗前的台階上。看著破碎的水滴,直到黃昏。陰雨連綿的日子,更易引起滿懷的惆悵。可是心中的這份悲涼,又怎是一個愁字能說清的?
本詞不但寫出了詞人孤獨凄苦的愁緒,而且顯示出憂國憂民的情懷。這些複雜深沉的情感積壓心頭,使得這份「愁」顯得厚重而綿長。
在古代,文學本是男人的戰場,李清照卻以女兒之身屹立於兩宋詞壇,贏得一片天地。她以女性細膩敏感的視角,不僅抒寫了女子的柔婉之情,而且表達了家國破碎之悲,使這份凄婉悲涼迸發出更為動人心魄的力量。
(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 辛昕)
益友
066
唐宋篇
家國情懷百篇詩詞鑒賞063
傷 春
陳與義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傷春,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表達時光易逝、青春難再的重要主題之一。而陳與義的這首詩,則是借「傷春」之題來表達對國事的關切以及沉鬱悲慨的愛國之情。
這首詩寫於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當時金兵大舉過江,先後攻破建康(今江蘇南京)、臨安(今浙江杭州)和明州(今浙江寧波),宋高宗為首的南宋統治者不思抵抗,一味逃跑,乘船逃入海上。陳與義當時正流落到湖南境內,聞此消息,憤然寫了這首詩。詩歌前四句一氣而下,借漢代匈奴南侵長安之事,指出南宋朝廷面對來犯之敵拿不出抗敵之策,致使敵軍長驅直入,將批判的矛頭直指南宋朝廷和皇帝。「坐使」、「初怪……豈料」等語,強烈地表達出詩人面對國事憂心如焚的悲憤之情。頸聯借用李白「白髮三千丈」和杜甫《傷春》詩中的成句,緊扣傷春之題,以大自然「春光明媚」的無情,與詩人國事寥落、倍感積鬱的有情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用「霜」字替換「白」字,使一個顏色詞又具有了感情色彩,逗露出「孤臣」的流落無依和因關切國事而複雜痛苦的內心世界。尾聯寫長沙太守向子諲率領疲弱的部隊勇於對抗強金、並取得勝利的事迹,毫不掩飾詩人的讚譽之意。藉助廟堂「無策可平戎」與長沙「疲兵敢犯犬羊鋒」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前者深深的失望和對後者熱情的謳歌。
全詩借春景來感傷國事,憂憤深廣,跌宕起伏,抒發了詩人沉鬱悲壯的愛國之情,是南宋愛國主義詩篇中的一首傑作。
(鄒志勇)
照片牆
樂融矩陣
微信公眾號ID : lnnuwx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