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明常想那支歌

清明,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祭奠親人、先賢,追懷念遠的時日。看見提著冥花、冥幣去掃墓的縷縷行人,望著青青麥野、春風中搖擺的綠柳,腦海中不停閃過逝去親人的音容笑貌,浮現他們在世時的各種好。在這沉鬱、肅穆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一支歌,就像吟誦「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一樣,在我的心中自然生成,數十年如一日。

這歌名叫《烈士墓前》,今生都不會忘記的歌詞是:

翻過小山崗,走過青草坪,烈士墓前來了紅領巾,舉手行隊禮,獻上花圈表表心。想起當年風雨夜,山崗鉄鐐響鈴釘,不是你們灑鮮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我們是紅色的的接班人,高舉紅旗永向前(末句可能有誤)。

這是我讀小學時學唱的歌。每年清明節,學校組織祭掃烈士墓,必唱這歌。記不得是哪位老師教唱的,但我至今從內心感念他,讓這歌如此深刻地烙在我的記憶里;我也感念那個時代,中小學每年清明節都要組織師生祭掃烈士墓,這一活動,即便是十年動亂的文革也不曾中斷過。那場面、程序至今難忘。同學們排著長長的隊,戴著紅領巾,舉著校旗、隊旗,抬著師生親手用松柏、紙花做成的花圈,引不少路人駐足觀看。來到烈士墓前,向烈士默哀,請當年親歷者或烈士親屬講述烈士的戰鬥事迹,少先隊員代表講話,集體宣誓,校長講話,唱《烈士墓前》、《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繞烈士墓一周,活動結束。

一年一度參加這一活動,唱上這低徊哀婉的歌,好像一下子沉浸在肅穆的氣氛中,心情頃刻間凝重起來,思緒不由自主地飛到了南京的雨花台,重慶的歌樂山,上海的龍華;想到凜然邁向絞刑架的李大釗,想到松花江畔與日寇血戰到底,寧死不屈的趙一曼,想到不屑於高官厚祿引誘,就義於南昌城的方誌敏,想到血染紅岩的江姐等為國為民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後來第一次去縣城,專門去瞻仰烈士陵園,看到謝覺哉題寫的「與日月同光」碑文,感懷不已。以後路過大興溝烈士陵園,又看到謝老那題字,肅然起敬。

再後來,我走上教師崗位,作為終身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始終沒有忘記利用這一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契機,精心組織安排師生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去年9月30日,我最後一次行使學校領導者的職權。在莊嚴的國旗下,與師生一起參加國家第一個革命烈士紀念日活動,宣講革命烈士為國家和人民作出的豐功偉績,號召孩子們牢記烈士英名,繼承他們的遺志,為祖國發奮學習。

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響應中央號召,重新修繕了烈士陵園,讓人欣慰,然而甚感遺憾的是,許多中小學都以安全為由,取消了清明節祭掃烈士墓這個很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悄無聲息中剝奪了孩子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權利,烈士陵園中不見了紅領巾……

我想,把烈士陵園修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坎上,會更有意義。

異彩紛呈的中國歌壇,從來不乏好聲音,卻單單缺少供中小學生歌詠緬懷革命先烈、憧憬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傳唱的歌。

是無數革命先烈,血沃中華大地,才有今天崛起的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愛國愛民,熱愛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要唱響這樣的大時代,培養這樣的大情懷,歌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啊!

當這篇短文收尾擱筆之時,我抬頭窗外,春和景明中,柔柳隨風,碧野生機。此情此景,再度勾起我心底從未忘記的歌:

……不是你們灑鮮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

從翩翩少年唱到遲暮老年,長眠於九泉之下的先烈們,可知我心?

推薦閱讀:

清明節提問:你家還有祖墳嗎?還有家譜嗎?
清明節祭祀的同時,教你看看祖墳風水,和後輩的造化如何
清明祭祖有多靈?
清明節,除了掃墓和踏春,這件事也應該不能忘!

TAG: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