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的陰陽五行學說如實地 反映了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

中醫藥學的陰陽五行學說如實地

反映了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

邢汝霖 2008.2.20

在取消中醫的鼓雜訊中,幾位反偽院士和學術打假專家成了急先鋒。他們曾在防偽打假中做過不少的好事,人們都感謝他們。但這一次卻看錯了目標,說什麼「中醫90%是糟粕」、」「張仲景的醫學知識基本上都是錯誤的,遠遠比不上今天的任何一名正規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陰陽五行理論完全是集封建迷信之大成的『玄學』」、「中醫是傳統落後文化」等等。對這些言論,中醫界的專家們冷眼相看,不屑一顧,卻激起了廣大群眾的極大義憤。我聽了這些謬論也覺得心煩,因而也想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陰陽五行源於古代先賢對自然界的觀察和高度概括

陰陽的概念,在原始社會裡已經有了。遠古人生活在地球上,隨時受到自然條件變化的威脅。要生存,必須了解和適應所處自然條件的變化,因為陽光與人們的生存休戚相關,因此,最早認識自然便從看到太陽光的多少開始。最初陰陽僅指陽光的向背,有太陽為陽,無太陽為陰。又因陽光照射在地面上,就有光明、溫暖,並使萬物生長、欣榮,因而把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特性都視為陽;而沒有陽光,地球就黑暗、寒冷、萬物凋零、荒涼,人們難於活動和覓食,從而把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特性,都視為陰。形成了以陰和陽作為對一切事物一分為二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的哲學概念。此後,伏羲集先賢們縝密觀察和高度概括的成果,推演出了陰陽八卦圖,可以說它是陰陽學說的集中體現。在八卦圖裡,用一長橫,表示太陽光與地球相接代表「陽」;兩個短橫表示陽光與地球斷開,代表「陰」,並按北半球中國地域,陽光每年四季和一天晝夜以及月光一月照射的漸變過程和季節變化等關係,用圖形表示出來,就成了八卦圖。八卦圖可以說是古代陰陽學說的集中體現。看起來似乎很玄妙,也確有人用於算命、看風水。也許就因為這樣,反偽院士給它扣上了「集封建迷信之大成的『玄學』」帽子。其實它本身並不玄,只不過是真實地反映了宇宙天體運行和季節變化的關係而已。

我們先看看它是怎麼畫出來的。八卦是各用三條陰陽符號組成、按方位排列的八組圖形(見圖1)從圖可以看出:

最內圈的八條陰陽符號,表示太陽一年之中對北半球中國地域的影響。冬至以後,太陽從南回歸線向北回歸線移來,陽光由弱到強,符號由陰變陽,到夏至最強;夏至以後,太陽向南半球移去,太陽光漸弱,符號由陽變陰,到冬至最弱。

中圈為太陽光一天中的變化。太陽從東方升起後為陽,直到去西方落下後變為陰。

外圈的東、西、南、北正四方,代表季節的溫、熱、涼、寒的變化;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偏方為一月內地面月光的有無。

可見伏羲陰陽八卦圖所概括的陰陽漸變關係,正是太陽、月亮、地球和季節相對運動中相互關係的圖式。它反映了自然界氣候變化的客觀規律。這些至今都是正確的。正是因為古代先民掌握了這樣的規律,才能夠更好地解決衣、食、住、行中的問題,從而促使了華夏民族的繁衍和發展。

至於八卦圖中心的太極圖,它極為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世上萬物的陰陽之間對立、互存、互補、互變等關係。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的哥本哈根學派的尊師玻爾(N.Bohr)曾提出著名的互補概念。1937年他訪問中國時,為中國的陰陽學說深深震驚。他發現他所倡導的並協原理,竟然在中國古代文明中早有先河。中國聖賢用陰陽來表示對立面的互補性,並且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看作是所有自然現象和人類情況的本質。他認為:中國古今偉大思想家的真知灼見令人傾倒。因此,他親自為自己的家族設計的族徽,把中國的太極圖作為圖案的核

心,象徵互補(見圖2)。另外,人所共知,也有的國家把太極圖放在自己的國旗上,怎能說人家這麼尊崇迷信呢?

同樣,世上的萬事萬物,千差萬別,色彩繽紛。怎樣從總體上把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和運動發展的規律呢?古代先賢們想出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就是「分類處理」。即按照生活中最常見、最有代表性、最必需的五種物質:木、火、土、金、水的類似特性來分類,凡是具有生長、生髮、伸展特性的歸屬木;凡是具有溫熱、紅亮、升騰作用歸屬火;凡是具備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歸屬土;凡屬清潔、肅降、收斂作用的歸屬金;凡屬具有寒涼、滋潤、閉藏、向下的事物都歸屬水。在此分類基礎上,經過億萬次實踐,分析研究,總結出了這些歸屬事物間共有的生、克、乘、侮關係。他們探索出的這些規律,正是在幾千年以後,西方科學家在二十世紀發現的控制論中頗具典型意義反饋控制模型。

當然在遠古時期,不論陰陽還是五行,都仍屬古典哲學的範疇。

二.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和靈魂

1848年匈牙利的物理學家嘎伯(D.Gabor)等發現了激光全息圖。經過特殊處理的全息照片,碎裂成小塊以後,每一小塊再現時,仍然會反映出整個物體的形象。就是說每一小碎片都是整體的縮影,儲存著整個物體的全部信息,從而提出了「全息(Holography)」的概念,進一步揭示了客觀世界中部分與整體相似的奧秘。

根據「全息論」的思路,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所有宇宙運動,都會不同程度地作用於地球和地球上的事物,從而在地球上的事物包括生命體上留下其運動的全部信息,也具有其相似的活動規律。按照這個思路,那麼很多問題,如:樹木隨著四季變化而生長年輪;人體隨著年、月、日的變化而出現年、月、日的周期節律;婦女月經會隨著月球的活動而變化;人的腳掌、耳殼等部位都有人體全身的穴位和信息等等,都有了解答的依據。

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概括,已經建立了「天人相應」的理念,這與今日的全息理論是完全一致的。

也是按照這個思路,我們聰明的祖先,依據「天人相應」的理念,憑直覺把反映自然界規律的陰陽五行哲理應用於醫療、保健,並在實踐中探索發展,建立起了以陰陽五行為核心的中醫藥理論體系,這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1.陰陽學說在中醫藥學中的運用

中醫藥學把人體生命活動的內容和運動過程,歸結為陰和陽兩個方面的互相對立和互根、消長、轉化的過程,而「陰平陽秘」即陰和陽處於動態平衡、協調、和諧狀態,是正常的生命過程,是對疾病治療的目標。這種平秘關係,一旦因為內外因素影響,而致自身調節失常,引起穩態失衡,便是發生疾病。因此,以「陰平陽秘」為綱,調整陰陽的相互關係,便是治療的根本法則。因此,不論疾病變化多麼複雜,都可以從「陰陽失調」弄清其機理,用「陰盛則寒」、「陽勝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來概括。而診病施治,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總稱)辨證必先審陰陽。證有陰陽(表、實、熱屬陽;里、虛、寒屬陰),脈有陰陽(大、浮、數、滑、實脈為陽;沉、澀、弱、玄、遲脈為陰),葯也有陰陽(藥性溫、熱、辛、甘、發散、升浮的屬陽;藥性寒涼、酸苦、泄下的屬陰)。分析陰陽矛盾貫穿於診治的始終。從下表可見以陰陽為綱進行調治的思路。

2.五行學說在中醫藥學中的運用

五行學說的主旨在於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屬性及其內在聯繫,通過類比,來說明人體與外界的聯繫和人體內部臟腑、經絡等組織之間的生理、病理的相互聯繫與相互作用,用於診斷和治療疾病。

(1).人與自然的五行歸類

首先是用五行的特性歸類五髒的功能:肝喜條達,有疏通功能,歸宿木;心陽有溫煦之功歸屬火;脾有運化水谷,輸送營養的功能歸屬土;肺主肅降功能歸屬金;腎有主水、藏經功能歸屬水。同樣,對人體的五官、臟腑、情志以及外界的方位、時令、五味、五色、氣候等都比照地歸類,建立了相互之間聯繫(見表2),用以綜合考慮病情、病因。這些關係表面看起來,雖比較勉強,不好理解,但醫療實踐證明,這些聯繫是確實存在的,也是符合全息規律的,是正確診斷的有力武器。

(2).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關係

相生相剋是五行之間的正常生化制約關係,事物之間的依次相生相剋生化不息,才能不斷維持事物之間的平衡和諧。五髒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正如生克圖所示,任何一個臟腑都與其他臟腑緊密聯繫,其相互關係,除生克的正常關係以外,還有非正常的狀態下的乘侮關係。即五行之間正常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壞以後,出現的不正常的生克關係。相乘即以強凌弱,指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而引起的異常生克關係;相侮是指某一行特彆強盛,對「克我」的一行進行反克。

五臟之間的五行歸屬及相互生克關係(見圖3),不僅闡明了五髒的功能特性,而且用五行生剋運化理論,說明臟腑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繫,既有相互滋生的關係,又有相互制約的關係,確立了人體是完整的有機體的概念;以五臟為中心的五行歸屬,說明了人體與外在環境相互聯繫的統一性。這些都成為臨床診斷,推斷病情的重要依據。

(3).五行與控制論的五行反饋控制

現代科學已經認識到,組成人體的細跑大約有1010個,它們的運動是同步的。人體的每一個動作,從感官接受刺激,經過產生和傳遞脈衝,直到身體某幾部分動員起來,做出反應性動作,這裡面包含著為數驚人的物理、化學變化。用西方科學的還原方法,可以研究和模擬其中某一單項過程,但問題在於,這些為數龐大的過程是如何協調統一?近代西方科學對人體穩態控制開始進行研究,發現中醫五行反饋控制是認識上十分完備,應用中相當有效的控制調節方法。

五行調節是由五個可調要素組成的調節系統,是較典型的反饋調節,明確地表達了機體是怎樣通過「自己運動」來保持有序穩定的。

首先,五行學說把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理解為一個自組織的統一整體,通過生克乘侮四種非線性的相互作用,維持機體的有序穩定---陰平陽秘。

其次,在機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上,五髒的五行關係是一個「內穩定器」它調節著機體內部的動態關係,以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也就是說,外來的一切作用條件,無論是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還是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手段,都必須首先作用於這個「內穩定器」,推動它發生了變化,才在人體功能上表現出證的產生和消失等變化。這樣,在外來作用和機體反應之間這個「內穩定器」成了中介。發病和治病都必須以推動它的運動為基礎,這生動地體現了人體的「自主性」。

第三.「內穩定器」的調節活動,既是「隨機」的,又是「有目的」的。其隨機性表現在每一次作用的每一次變化,都是由隨機的內外條件漲落變化推動的;其目的性在於所有這些隨機動作的總結果,指向「陰平陽秘」這個目標。其中任何一行的單獨變化,通過生、克、乘、侮作用,都轉化為其他四行的變化,並消化到其他四行的變化中。因而任何一行實際出現的變化,就必然是其他四行變化的結果,而它又會推動了其他四行進一步變化。如此循環往複,最後結果是實現總體穩定,這是五行間四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所說的:「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從系統論來看,五行模型,是迄今能夠比較好地體現人的複雜運動,和這些運動所遵循的「自組織」、「自主性」、「目的性」等原則的理論模型。它所包含的複雜的內容,比其它模型更加符合人體運動實際情況,它反映這些規律是通過解剖、還原等方法根本不可能找到的,這就是中醫理論的優勢。

三.以陰陽五行為綱,符合現代科學理論的中醫診治理論體系

中醫藥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寶庫,是自然科學重要的應用學科門類,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繁衍的有力武器。經過幾千年億萬人次的臨床實踐和總結,形成了它的嚴密的科學體系。它的特色和優勢的實質和核心,是貫穿在理、法、方、葯中的整體論、系統論和控制論思想。把人看作是自然、生物、社會、思維的統一體。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人的整體水平,認為陰陽二氣的矛盾運動,陰陽的對立、互根、消長、轉化關係,構成了世界萬物也包括人體的變化和發展。而「陰平陽秘」是正常的生命過程,這種關係受到破壞便發生疾病。治療疾病就是要調整陰陽,使之恢復到「陰平陽秘」的狀態。這就是素問中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篇)。因此,通過望、聞、問、切和相應的檢查,全面掌握疾病信息,通過五行、脈象、經絡、氣血、津液和「八綱」等辨證論治:以天人相應為指導,考察和控制機體和環境的聯繫;以脈象為指導,考察和控制內與外的聯繫,以「證」模型為指導,考察和控制局部病變與整體反應的聯繫,以五行為指導,考察和控制臟腑之間的聯繫等等。找出疾病發生的部位、性質、原因、發展趨勢,把握疾病的實質和關鍵性因素,通過藥物和非藥物的手段,觸發和推動人體的自組織、自愈的功能,使恢復到「陰平陽秘」即有序穩定的正常狀態。這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所說的「陰陽自和者,必自愈」。這一系列理論、方法,都貫穿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現代科學的最新成果,與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等,不謀而合。因此,可以說中醫藥理論在中國很古,而在國外很新。無愧是東方智慧的結晶。可以預見,沿著這個思路發展下去,並吸取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努力實現望、聞、問、切等診斷、治療手段的現代化、數字化;加強微觀的研究,彌補過於籠統、模糊,難於精確掌握的局限,必將會出現醫藥科學的大革命和大發展,這是無可置疑的。.

四.陰陽在人體微觀層次的反映

用現代科學手段研究表明:人體的陰陽屬性,在細胞層次有相應的物質依據,現已查明的有:

1.陰陽與體內cAMP、cGMP含量的關係

核酸和蛋白質一樣都是組成人體的基礎物質。核酸中有一種遊離於細胞之外的環化核苷酸,其中的環化腺苷酸(3.5-cAMP)和環化鳥苷酸(3.5-cGMP)在細胞的信息傳遞中起重要作用。經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陰虛或陽虛的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有cAMP和cGMP的含量變化及其間比值的改變。而且,在調節功能上,實驗證明cAMP對細胞的功能有加強和促進作用,對其升高看作陽; cGMP的升高對細胞起抑制和減弱作用,其升高看作陰。

2.陰陽和體內陰陽離子的關係

經研究了解到:血漿中HCO3-陰離子與H2CO3的比值,必須維持在20比1才能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當比值大於20比1時,病人表現呼吸、心跳減慢,變淺,脈細、弱、緩等陽虛癥狀;當比值小於20比1時,病人表現嘴唇紅絳或紫色,呼吸快而深,心跳加快,脈洪、大、數等陰虛證狀。說明體內陰陽離子比率,與陰陽有密切關係。

3.體液中的Na+、K+、Mg2+、Ca2+等無機鹽,一般都以陰陽離子形式存在,故稱為電解值。在正常情況下,各種體液的陰離子與陽離子摩爾電荷總量相等,呈電中性,也即「陰平陽秘」。如果混亂就要得病。

4.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在人體內視酸鹼度(pH值 )的不同而解離為陰離子或陽離子:當pH值大於等電點(pI )時,趨向陰離子;小於等電點時,趨向陽離子。在正常情況下,即pH=等電點(pI)時,兩種趨勢相等,靜電荷為零,即「陰平陽秘」。

5.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檢測手段的現代化,可以預見,在細胞層次可以越來越多地找到陰陽的證據。

綜合以上的一系列論據,已經可以充分說明:打假、反偽先生們的前述言論,都是不值一駁的胡話。我們有理由認為:中醫藥學包括陰陽五行理論,儘管還很不完善,也有不少商醫、庸醫借中醫藥之名進行欺詐,但它終究是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形成的,是保障民族幾千年來健康繁衍的有力武器,是經過不斷實踐檢驗不斷總結提高的科學結晶。陰陽五行是中醫藥學的核心理論,它如實地反映了人體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不但有效地指導了中醫藥學的正確發展,而且與現代科技的新興學科如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全息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等不謀而合。陰陽的概念,已經滲入到人們的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醫學化驗的陰性陽性;曆法的陽曆陰曆;房屋的陽台陰台;化學中的陽離子陰離子;電子學中的陰極陽極;為人處世的陰謀陽謀、陽奉陰違;詞語的陰差陽錯等等,是不可能被清除,被取消的。在這裡我們奉勸鼓吹取消中醫的院士專家幾句:你們反對中醫藥可以不去看中醫,也可以不吃中藥,但人民生活中的陰陽概念,你們能離得開嗎?能取消得了嗎?另外,作為科學工作者,對待事物應該有個科學和實事求是、負責任的慎重態度。世上萬事萬物,浩如大海,而我們懂得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不能認為你們不懂的、不理解的東西,都是迷信的、落後的、假的、錯的,都不允許存在。目前社會上大量泛濫假醫、假藥,正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甚至在危及生命,這正是你們發揮優勢、大有作為、造福人民的反偽、打假的戰場。因此奉勸你們把鬥爭目標轉移一下。如果不聽勸阻,繼續攻擊中醫藥和陰陽五行學說,那麼,不管你們有多高的學銜、多大的本事,都必將會像唐吉訶德鬥風車一樣,被現實碰得頭破血流,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衷心的勸告,慎之!慎之!勿謂言之不預也!

參考文獻:

1. 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中醫基礎理論》

2. 祝世納 《系統中醫學導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出版

3. 沈福道 《中醫與多學科》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出版

4. 宋為民 吳昌國 《中醫全息論》重慶出版社 1989出版

5. 邢錫波 《傷寒論臨床實驗錄》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出版

6. 張維耀 《中醫的現在與未來》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出版

註:本文是針對當時某位「院士」和某位「學術打假」鬥士全盤否定中醫所寫的批駁文章


推薦閱讀:

人造生命之路
探尋地球之外的水和外星生命
生命如此沉重,心情卻能很輕 | 南交摩羯-北交巨蟹的愛情
科學家稱現有技術難發現智能外星生命(圖)
從約翰福音七個神跡 看神帶來的生命改變

TAG:藥學 | 生命 | 人體 | 醫藥 | 活動 | 中醫 | 五行學說 | 五行 | 規律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