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正式啟動,擬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啟動。張獻忠寶藏沉銀地,將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古發掘。值得注意的是,彭山區正積極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將在今年開工。最快明年,將向社會開放。傳說中,張獻忠裝滿24間屋子的「寶藏」展覽,不久將在眉山市彭山區成為現實。從傳說到發現文物大案追回兩「國寶」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2010年被眉山市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眉府函[2010]142號),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清代以來,多個文獻記載明軍將領楊展曾在此伏擊大西軍領袖張獻忠的船隊,張獻忠大敗後,留下「千船沉銀」的寶藏傳說。2005年以來,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大量文物,這些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裝於木鞘中的銀錠、「西王賞功」錢幣以及大量的銀質飾品、碎銀等。2015年12月,在彭山召開的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和考古研討會,經專家論證,江口沉銀遺址極有可能為文獻中記載張獻忠船隊被伏擊地點。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岷江水下,面臨盜掘風險,保護難度極大。自2013年以來,遭到多次盜掘。經過一年多的偵查,2016年10月,彭山公安成功破獲江口沉銀盜賣大案,涉案3億元,並追繳回多件珍貴文物,其中虎鈕金印、五十兩金錠更是被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從保護到考古岷江「圍堰」發掘三個月

為避免江口沉銀遺址遭到進一步的盜掘和破壞,充分了解遺址的分布範圍以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狀況,為制定保護規劃提供科學依據,2016年4月,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制定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方案,發掘時間預計為3個月。「本次江口沉銀圍堰考古發掘和以往水下考古不太一樣。因為江口沉銀遺址並未發現沉船,已出土的物品,主要是夾雜在石頭、泥沙中的金銀。因此,將採取圍堰抽水後,在河底進行層層發掘。這種方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比較少見,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在發掘工作開始之前,該院對遺址進行了多次的實地的考古調查,並系統的開展了測繪工作。同時針對該遺址的特殊性,制定了周密的發掘方案、文保方案、安保方案、後勤保障方案及宣傳方案。

此次考古發掘計劃通過河道內的臨時圍堰工程解決考古發掘平台,再通過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採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水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採集文物信息。目前,考古發掘所需臨時圍堰工程已經竣工,文保、安保設施已經到位。「此次發掘是我省第一次進行水下考古發掘,水下文物的埋藏情況與陸地相比更為複雜,況且遺址本身又屢遭盜掘,因此本次考古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期望能夠通過本次考古發掘對江口沉銀遺址的性質、文物的分布範圍、埋藏情況和保存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能為四川水下考古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高大倫表示,通過科學的考古發掘,將進一步使整個遺址及文物能夠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管,從而有利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和利用。此次考古發掘中將力爭做到一流的發掘、一流的保護和一流的展示。並根據本次考古發掘的進展情況,及時向媒體和社會公布工作成果。從歷史到現實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將對明末清初歷史研究產生重大的意義。張獻忠大西軍是影響明末清初歷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對四川乃至全國清代以來的歷史,產生過重要而且深遠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周遠廉認為,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不僅將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科學依據,為張獻忠農民起義軍的征戰歷史、政權建設、經濟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同時,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將對認識明末清初的社會經濟狀況、物質文化形態,乃至明末清初以來的社會歷史走向等都將產生重要的意義。彭山將江口沉銀地作為歷史遺址予以保護意義不僅具備歷史性和審美性,更應是現實性。關於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彭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馬煒表示,如何體現歷史遺址的現實性,那就是影響今人。讓今人找回失落文化認知和文化歸屬感。為此,彭山區正積極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並擬面向全球徵集一流設計團隊,來主刀整體策劃和規劃,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相關史料張獻忠及江口沉銀遺址相關文獻節選彭遵泗《蜀碧·楊展傳》載:「獻忠忿展盡取故地,又怒川人之不服己也,大殺成都居民,率眾百萬,蔽江而下。展起兵逆之,戰於彭山。分左右翼沖拒,而別遣小舸載火器以攻賊舟。兵交,風大作,賊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鋒數人,賊崩敗,反走。江口兩岸逼仄,前後數千艘,首尾相銜,驟不能退。風烈火猛,勢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槍銃弩矢,百道俱發,賊舟盡焚,士卒糜爛幾盡,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百,悉瀋水底。」《彭山縣誌》:「明季楊展率兵拒張獻忠,焚賊舟數百,珠寶金銀悉沉水底」,「明季獻賊猖獗,屠戮成都居民,率眾八萬,蔽江南下,楊展起兵逆之,戰於彭山,分左右翼沖拒,別遣小船載火器以攻賊舟,兵交,風大作,賊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鋒數人,賊崩敗,反走。江口兩岸逼仄,前後數千艘,首尾相銜,驟不能退,風烈火猛,勢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槍銃弩矢,百道俱發,賊舟盡焚,士卒糜爛幾盡,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百,悉瀋水底」。費密《荒書》:「丙戌正月,獻忠盡括四川金銀作鞘,注彭山縣江口。楊展先鋒見賊焚舟,不知為金銀也。其後漁人得之,展始取以養兵,故上南為饒。」沈荀蔚:《蜀難敘略》:(順治三年)「逆之焚舟北走也,一舟子得免,至是詣展告之」,「展令以長槍群探於江中,遇木鞘則釘而出之,周列營外,數日已高與城等」。(順治十一年)「又有漁人獲銀鞘於江口,而剖其鞘以為飼豕之具。見者詣守將告之,漁人獻其所獲,主者以為不止此也,遂炙拷而斃。於是制諸器,日打撈於江中,亦時有所得,二三年後,尚矻矻不休」。歐陽直《蜀警錄》:「募善泅水手打撈江口金銀。時無栽插,內地無糧,惟遠詣董卜高楊諸邊土司糴運。計斗米需值六七十兩,尚難尋買。」張獻忠大事年表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 出生於陝西延安衛柳樹澗。崇禎三年(1630年) 聚米脂十八寨起義,自號「西營八大王」。崇禎六年(1633年) 在晉冀豫等地流動作戰;並進軍至夔州。第一次入川。崇禎七年(1634年) 第二次入川崇禎八年(1635年) 佔領明中都鳳陽,燒明皇陵及龍興寺。崇禎十一年(1638年) 谷城受降。崇禎十三年(1640年) 第三次入川,四川萬源瑪瑙山大敗。秋,第四次入川。崇禎十四年(1641年) 佔領襄陽,殺襄王朱翊銘、貴陽王朱長法。崇禎十六年(1643年) 佔領武昌,稱「西王」,鑄「西王之寶」。十二月第五次入川,佔領重慶。崇禎十七年、大順元年(1644年) 七月佔領成都,殺蜀王朱至澍。建國「大西」,改元「大順」。順治二年、大順二年(1645年) 大慈寺戮士子事件順治三年、大順三年(1646年) 江口沉銀;十一月死於西充鳳凰山。(原題為《「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正式啟動 「寶藏」最快明年在彭山開放》)
推薦閱讀:

探秘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寶貝 - 真光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首博物館《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上)
故宮博物院
明 謝時臣 《武當霽雪圖》上海博物館藏
【欣賞】陳師曾 仿沈周山水圖軸 故宮博物館藏

TAG:博物館 | 考古 | 寶藏 | 全國 | 張獻忠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