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看「心主神明」 與「腦主神明」 的爭論
關鍵詞: 心主神明 腦主神明 解剖 五臟學說
分段大意:
(一)「心主神明」 的概念
(二)中醫「心主神明」 論是否「不科學」 的問題
(三)「腦主神明」 在臨床上是否比「心主神明」 論更具優越性
(四)中醫理論體系內,「腦」 與「神明」 的關係
(五)結論
---------------------------------------------------------
(一)「心主神明」 的概念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是有關「心主神明」論的重要表述。
「心主神明」 論源於中醫的臟象學說。臟象學說認為五臟:肝、心、脾、肺、腎的生理活動統率全身整體生理功能而心起主宰作用,所以,心為「君主之官」 。
《靈樞?本神》謂曰:「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想搏謂之神。」 神與生命一齊開始。
中醫學中,「神」有三重意義:
一、指自然界事物的運動變化及規律。
二、對人體生命活動及現象的高度概括,一般稱廣義的神
三、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志活動,即狹義之神。
《靈樞?天年》:「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舍於心的「神」 是廣義的神,指一切人體的生命活動及其外在表現。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志、活動,此神乃狹意之神。」[1] 在心主導之下,人的思維活動過程分為意、志、思、慮、智五個階段:
意:「心有所憶謂之意」,心接受事物併產生初步印象或念頭。
志:「意之所存謂之志」,根據初步印象而確定的志向或打算。
思:「因志而存變謂之思」, 根據所立志向,對事物反覆地分析、比較。
慮:「因思而遠慕謂之慮」,通過周密思考以計劃未來的行動。
智:「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在深謀遠慮的基礎上正確地處理事物。[1]
這與現代心理學所說的認識思維活動很相似。以解剖實驗為基礎的西方醫學認為這些活動是由腦所出。以人們一般的感覺,都覺得思維活動是在頭內的腦進行而不是心。於是有人說,既然已證明了是腦在思維而不是心,就應該將「心主神明」 改為「腦主神明」 。他們一般所持的理由有二:
一、中醫要現代化,就要除去這些「不科學」 的理論;
二、「腦主神明」 論更能與現代醫學融合貫通,這樣在臨床療效上更具優越性。(〈劉茂才「驅風」 大師回春妙手〉)[2]
(二)中醫「心主神明」 論是否「不科學」 的問題
主張「腦主神明」 論的人提出最「有力」 的證據是現代醫學已證明思維意識活動在腦中進行,這發現與「心主神明」 論有矛盾,所以,應改變「心主神明」 論以配合「事實」 。然而,即使肯定精神意識活動在腦進行,是否便可遽下結論判定是「腦主神明」 而不是「心主神明」 ?《內經》說「心」 是「君主之官」 ,其它臟腑是它的「內閣」 ,是身體最高的「權力核心」 。
以一個國家來說,國家元首和他的閣員,雖然每天都在進行決策,制定各種政策的大方向,但是一般「老百姓」 是不大感覺得到他們的實際進行情況。一般人看到的是各部門的部長在制定政策規條和執行有關的法律規章。所以,肯定精神意識活動在腦進行不等於否定心有同時在進行有關「神明」 的工作。同一個工作的進行,可以有層次的分別。現代解剖實驗發現的腦是分割成很多功能區域去處理不同的思維活動。腦似乎更像一個包括各功能部門的指揮部而不是最高決策核心。近代醫學便發現腦相當部份功能受激素調節,而這類激素有部份已證明是由心製造。
美國的凡德波而特大學高血壓中心主任,生物化學教授依納佳水的研究發現,心臟是一種名為ANP激素的製造者。這種激素具有:
1、幫助大腦進行思維功能,人一旦缺乏它,人就會反應遲鈍,精神萎靡;
2、把心臟的指令傳到全身,包括大腦,使人具有整體協調功能。
美國醫學家阿特拉博士據此認為心實際上是一種具有判斷、思考能力的臟器。[3]
另一方面,現代醫學也發現心不祇是一個「泵血機器」 。鄧鐵濤教授在他的文章《心主神明論的科學性》中引述1983年3月24日的外電報導:「第一個植入人工心臟患者於3月23日死亡。外電引述,為克拉克植入人工心臟的外科醫生德夫里斯的話說:「雖然塑料心臟不斷泵血,但克拉克的血管變得鬆弛無力,發塵膨脹,他的循環系統不能保持把帶氧的血推向全身器官所需要的壓力。他的結腸功能喪失了,接著他的腎功能喪失了,然後大腦功能喪失。」 鄧教授估計「心臟被置接之後,『心激素』 的分泌停止了,當肺臟代替心的部份功能維持超過了一定限度,『心激素』 在體內的儲備存用盡之時,生命便終止了。」 克拉克病例說明,心有泵血以外的,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功能。 [4]
隨著科學的新發現,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在思維活動等方面,心臟功能層次高於腦。
「A.H克羅默對人體生物磁場的測量結果證明:心臟磁場為1×10-6G,大腦磁場約3×10-8G,而心腦磁場又受地球和太陽磁場影響並與知覺、精神活動有關。由於心磁場比腦磁場大近百倍,心臟磁場可以干擾、調控腦磁場而達到調控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目的( 許國振. 〈心腦共主神明論〉.新中醫, 1991, (10):6)。」[5]
「王氏的最新研究表明,腦的生理活動有賴於心臟提供最佳的生物電耦合頻率才能維持正常(朴順天. 〈心神為體,腦神為用〉.中國醫藥學報,2002,17(7):395~397)」[5]
科學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客觀的實事求是態度,上述關於心臟的發現恰恰證明滿口科學的人是如何的不科學。他們祇強調「心主神明」 論是植根於數千年前的古老醫學理論這一點,而不考慮或故意忽略歷代名醫根據此一理論,在臨床上不斷取得治效這一事實,就輕率地提出要廢除「心主神明」 論。
(三)「腦主神明」 在臨床上是否比「心主神明」 論更具優越性
中醫以整體觀念掌握生命規律,認為事物與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部份,各層次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神明」 雖由心所主,但「五志」 又分舍五臟,即「心藏神」 、「肺藏魄」 、「肝藏魂」 、「脾藏意」 和「腎藏志」 (《素問?宣明五氣論》)。五臟各主管神志一部份,再經心協調而綜合反映出來(「神明出焉」)。此外,與「神」 相關的「七情」 :喜、怒、憂、思、悲、恐和驚七種情志變化也分屬五臟,而由心所統。因此,要判定「腦主神明」 論在臨床上是否比「心主神明」 論更具有優越性,首先遇到的問題便是「腦」代替「心」 「主神明」 的替代範圍。祇割裂思維活動、意識這一部份,還是「全包」 ,將五志七情都包括進去?
若將五臟所有有關「神明」 的功能都包括進去,由腦替代,則神、魂、魄、意、志都舍於腦而與五臟斷離,連帶五志七情致病: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和「恐傷腎」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思則氣結」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素問?舉痛論》)
的立論都要改變,統統要歸於腦的範圍,若據以治病,如「怒則氣上」 便要治腦而不治肝。然而,提倡「腦主神明」 的人可沒有同時找出「怒則治腦」 的方法。
再從治療上來看,如「黃蓮瀉心火 ,故心火旺之不寐、煩躁、癲狂可以以黃連治之。」 ,同樣,「眼睛的大眥青脈,心火下移於小腸的尿赤、尿灼、尿痛、尿血等這些或關神明或不關神明的病證,都可以一理貫穿地以黃連瀉心火治之,今若以神明屬腦,則黃連瀉「腦火」 之說與諸非神明病證就無法貫通。」[6]
若將範圍收窄,「腦主神明」 的「神明」 祇用以表示意識,思維活動這部份,是否在臨床上會有優越性?
試以意識思維失常的癲、狂證為例看「心」 、「腦」 主「神明」 的分別。
癲病或沉默痴呆,或語無倫次,喜怒無常,中醫理論認為「其病多由痰氣內結,痰迷心竅引致的實證,也有心神失養,神不守舍的虛證。實證治宜理氣散結,除痰清熱、虛證治宜養心安神。」
狂病或狂燥易怒、或罵人動武,棄衣狂走等。「多由痰火、瘀血與熱相結,擾亂神明而發病,其治可據痰火在心、在肝、在胃的不同而分別用瀉心、肝、胃火,佐以滌痰、化瘀。」[7] 如意識思維活動祇在腦、與諸臟無關,則治癲病「養心安神」 是否要改為「養腦安神」 ;治狂證再不用分辨痰火在那個臟腑,單去瀉「腦火」 便可。如何「養腦」 、「瀉腦火」 ?或還有那種另外的腦療法?同樣,主張「腦主神明」 的人也沒有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此一來,若真以「腦主神明」 代替「心主神明」 論,未見其優越性,先就自殘,砍掉中醫體系內部份經多年臨床驗證,行之有效的辨治方法理論。
(四)中醫理論體系內,「腦」 與「神明」 的關係
從另一角度看,維持「心主神明」 論並不等於否認腦與神的關係。事實上,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腦是存神的器官之一。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素問.脈要精微論》)
中醫系統「以五臟為核心,而『六腑』 、『九竅』 、『七情』 、『五志』 、『經絡』 、『四肢』 、『百骸』 ,依次為其周邊,形成一個類似『行星繞日』 的體系。」在人體外部,「『五臟』 又與『五行』 相配,將『六氣』 、『四季』 、『五味』 、『五音』 、『五果』 、『五畜』 等聯屬在一起,形成一個天人相應的巨大網路。」[6] 而以陰陽為經,貫穿到這個網路的各個層次、各個角落。
腦在這系統中亦有其特殊位置,既屬奇恆之府之一,又為「精明之府」 。填充由腎精所化生的髓,藏精而生神,擁有髒的藏精功能,但其「精氣源於腎和五臟」 ,「不參與化生精氣」 ,「在生神、主神方面處於從屬於五臟尤其是心、腎的地位。」[8] 「腦主神明」 論則是要將腦凌駕於心之上之外,還將「神明」 與其他各臟、氣血津液等原有的關係割斷,重新訂出新的關係,但這種新關係卻祇有概念論述,既沒有與之配合的治療方法理論,也沒有相關的臨床驗證。
(五)結論
五臟是中醫體系的核心,而心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搬動心的位置,連及五臟,這不單是某一論述的改變,而是要對中醫體系進行大手術,而做手術的依據居然是西方醫學一個仍在探索,未有定論的課題!
「腦主神明」 論實則上以解剖實驗為其根本。解剖學是西方醫學的根脈之一,但它卻祇是中醫體系這棵大樹上一條發育不全的弱枝。
五臟學說是中醫體系的根本之一, 即使「解剖」 這弱枝不成氣候,中醫這棵大樹仍然長出其他枝幹,仍然根深葉茂,果實累累。以「腦」 代「心」 實質上是砍掉中醫體系的根以抬高「解剖」 這條弱枝的地位以冀有一天,它能成為中醫體系的根本,如「解剖」 在西醫領域內的地位那樣。這種以「解剖」 取代五臟學說最明顯的「成效」 就是肢解中醫體系,使其 「融會貫通」 到西醫的理論系統內,使中醫由解體到消失滅亡。
我們當然希望「解剖」 這個弱枝在中醫體系內能如其他枝幹一樣,長得結實粗壯,果實滿枝,但不可以用犧牲中醫理論體系的根本為代價。
------------------------------------
附註:
[1] 王洪圖主編《內經講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76至77頁。
[2] 《南方都市報》〈第037期「名中醫篇」劉茂才「驅風」 大師回春妙手〉:「……進修過西醫神經學科的知識後,我認為『腦主神門』 的說法和現代醫學更能夠融會貫通,而按照目前比較流行的『心主神門』 的分法,感覺不太合理。」 「用腦病學說替代傳統的『以心代腦』 論,對臨床的幫助很大。」 (劉茂才講述,記者張丹萍整理)
[3] 徐志偉、羅榮敬主編《中西醫結合生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309頁。
[4] 〈鄧鐵濤--心主神明論的科學性〉百拇醫藥2005年9月1日
[5] 章薇、嚴浩若〈對心腦內在關係的再認識〉湖南中醫藥導報網 2004年3月9日
[6] 匡萃璋著〈腦主神明與中醫現代化〉《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年11期
[7] 李國鼎主編《中醫誤診誤治原因及對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190頁。
[8] 王洪圖主編《內經講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8月初版,81頁。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第二講廣播版
※卷第一(素問要旨論)
※【黃帝素問直解82】在線收聽
※黃帝素問直解 卷之三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十黃帝素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