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經合張穎:突襲的藝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5:48 中國電子商務張穎,他於1994年進入高科技風險投資行業,作為首輪投資者對一網路安全公司及亞信集團進行了投資。之後他的投資項目價值以指數級增長。引言:矽谷正流傳的軼事談資是:新的投資泡沫正在出現,這種認識也延續到了中國,國內的投資家們也開始重新審視目前的投資現狀,張穎就是其中一個。高永鈺@本刊記者當疲於奔命的獵手盲目追逐在充滿誘惑的利益叢林,對近在眼前那份幸運之神的禮物卻可能視而不見,只有那些目光銳利、嗅覺靈敏的智者,才能把握機會。依靠敏銳的投資嗅覺,張穎就抓住分眾傳媒這樣一份厚禮。2003年,張穎以美國中經合集團執行副總裁的身份,全權負責中國業務,手裡掌管著2.5億美元。一個偶然的機會,住在現代城的他發現電梯門口有播放廣告的液晶屏,投資商天生的敏感讓他決定關注這家很有意思的廣告公司。當分眾創始人江南春正為擴大市場缺少資金而焦頭爛額時,張穎站在了他面前並最終帶領中經合參與了分眾的第二輪風險投資。「發現這個模式之後我馬上去歐美走了一圈,但沒有發現有類似的成功模式。」直到今天,張穎還掩飾不住一臉興奮,「太令人激動了,投資分眾兩年,其市值翻了幾十倍,為中經合創造了幾千萬美元的回報,即使在美國頂尖的投資圈裡也是很罕見的,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江南春和分眾團隊的超強執行力。」如同雅虎、Amazon、Google,分眾傳媒無疑是一隻令無數風險投資家激動和夢寐以求的獵物。那次成功的投資,奠定了張穎在中國投資市場的地位,現在,他的身份是美國中經合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帶領美國中經合的團隊相繼投資了全景網路,愛康網,遨遊科技,家居易站,互動時空等公司,其中好幾家都在後續的融資中有了數倍的資本增值。先團隊後模式1973年出生在上海的張穎,十四歲之前並沒有在那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呆幾天。6年的時間生活在山東泰安,8年的時間生活在安徽馬鞍山,14歲飄洋過海去了美國,一呆就是15年。這期間,他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美國西北大學分別拿到了學士和碩士學位,還在UCSF/斯坦福醫學院參與了幾年生化基因項目的研究。就在朋友們以為他註定要進入研究這個領域時,突然有一天,他加入了花旗銀行,主要負責對互聯網、軟體、半導體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公司進行上市分析、重組和投資調查。而後,他又跳到了荷蘭銀行風險投資部,主要負責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穎加入了美國中經合,「於是我就又回來了中國。」回來之後,他發現北京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無論是政府對於新興行業的支持態度還是企業家的創業激情,都讓他覺得投資這個行業將會很快變得熱鬧起來。在國外生活了15年,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張穎比較青睞海歸團隊,但不久他就發現自己的判斷出現了一些偏差。「一般而言,『海歸』團隊更側重於一種慣性的國際思維模式,這在國內很多時候很難行得通,另外人力資本的高投入使剛創業的企業很難取得突破性的發展。」通過總結中經合歷史上的幾個失敗案例,以及通過和本土創業團隊的磨合,張穎總結說,「我們不投種子公司,一般只投資中早期,一年投資六到八個項目,對於每個項目第一筆投資額在4百萬美金以內。一般來說,中經合會作為這些公司第一輪融資的唯一的機構投資者,此外,每年我們也會有選擇性的與其他同行參與一兩家創業公司的第二輪融資。」投資分眾傳媒的成功,讓張穎開始鍾情於投資江南春那樣的本土團隊。「本土團隊他們的英語並不好,但他們更了解市場,熟悉本土人情世故,更擅長團隊作戰。一句英文都不會說也沒關係!」張穎認為,「本土的團隊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國際化人才,我們可以通過中經合和自己的圈子幫助尋找,也可以通過獵頭公司獲得。」當然,團隊的構成還要視市場需要而定,「如果這家公司是直接服務於廣大消費者的,那麼我們會非常高興,因為這樣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便於推廣。在經歷創業最艱辛的15個月左右,只要經營狀況良好,VC通常都會再向這些企業追加投資,並且引入『海歸』擔任諸如CFO等需要國際經驗的重要職位,打造一個中西合璧的團隊,來吸引後期更大的投資者。」突襲「全景」在業內,張穎搞突然襲擊是出了名的。2004年底清科舉辦的一次創投會上,張穎認識了資金緊張的全景網路總經理呂辰,「他們告訴我,全景是中國最大的創意圖片庫,」張穎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呂辰把全景網路的現狀和對未來的設想寫了一頁紙,拿著這頁紙,他跟張穎談了大概不到一個小時。之後沒過一個星期,張穎就帶著幾個投資經理來到全景的辦公室樓下。「當時我還在給員工開會,張穎一個電話打進來,問呂總你有沒有在辦公室?」呂辰沒想到,兩分鐘不到,張穎就出現在了全景的財務室里,直截了當地提出想看看全景的營業額。呂辰打開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報表中的數據都清楚地呈現在網上,這讓張穎感到很塌實。那次「突襲」後,中經合很快決定給全景投資幾百萬美元。類似的「突然襲擊」只是張穎驗證一個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的方式之一,更多的時候,他需要「花大的精力去了解這個團隊」。儘管幾百萬美金的首次融資額看起來很高,但呂辰很快就感覺到了有點「虧」。畢竟,從1994年到現在,全景已經走過了11年的歷程,累計投入也超過了好幾千萬人民幣。更何況經過多年的發展,全景已經初步確立了在中國圖片市場的領導地位。「看來全景是有些被低估了。」呂辰表示,「由於自己第一次和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打交道,當時還是很興奮。可現在仔細一想,還是虧了點。」但這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作為風險投資人的張穎,對於投資對象價值判斷時的精明和出手的犀利。投資2.0時代的泡沫?矽谷正流傳的軼事談資是:新的投資泡沫正在出現,這種認識也延續到了中國,國內的投資家們也開始重新審視目前的投資現狀,張穎就是其中一個。「公司一定需要有高增長,有個好的創業團隊,並有成功的創業經歷,這樣才可能有繼續深入交流的機會。」「現在看來,IT和互聯網市場確實已經有了泡沫,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就是這樣,太熱了。同時對於大家熱捧的WEB2.0,我個人還是非常謹慎的。」分析目前投資市場的時候,張穎帶著一絲憂慮。「第一輪投資的時候,市場並不完善,那時候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同樣,那時候投資的競爭並不是很大,所以投資價格比較低,回報率也比較高。但是今天,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很多投資基金都在擴張,可很多人並不了解投資市場的殘酷性。目前風險投資在中國市場平均的回報率並不是很高,新興的基金都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可以說,從業經驗在5年以內的風險投資者並不算一個真正有經驗的投資者,雖然偶爾可能投中了一兩個項目,但距離成功還很遙遠。」張穎感慨,「幾年之後,國內的風險投資也面臨著重新一輪的洗牌。」退休後去做慈善現在,張穎的生活很規律,「早上9點多上班,晚上兩三點鐘休息,」如果不去考察投資項目,張穎平時會呆在盈科中心IBM大廈806室那間巨大的辦公室里對新興行業和正在接觸的企業進行分析。因為經常熬夜導致眼角膜發炎,平常只戴隱形眼鏡的他,在接受《中國電子商務》採訪那天帶了副眼鏡,很像一位斯文的大學老師。「我這眼睛充血的樣子實在是不合適拍照,不敢用眼睛去面對讀者。」拍照時張穎開玩笑說。儘管目前還沒有結婚,但張穎已經規劃好了長遠的生活和工作。「做投資總有一天會退休,那時候就去做一些慈善事業,比如做半盈利性質的微型貸款,去幫助邊遠山區的村民。最簡單的事情就是去一個村子給村民貸款挖一口井,服務的對象就是那些村裡的中年婦女,因為她們比較講信用,加上利息收益後滾動投入下一個項目。儘管有些人認為這不足為道,但總有一天他們會看到結果的。」摩托車、帆船都曾經是張穎最喜歡的運動,就連平時的戶外活動,他都要去爬一下北京郊區的野長城才過癮。在陽光生活之外,這樣一個好動的男人對未來的憧憬卻如此淡然。「我是獨生子女,我父親是大醫院的醫生,母親也是清華的高才生,他們一生的心血都是為了我,為了我遠離家鄉去了美國,為了我而在美國拚命工作。我現在也要知恩圖報,我希望能把他們都接回中國,讓他們在家鄉安度晚年。賺錢雖然重要,但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希望能夠做一些更有社會意義的事情,也讓家裡人為我自豪。」說起價值觀,張穎很豁達,「我無意也無法去改變這個社會的現狀,只是希望能夠盡我的綿薄之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我這份貢獻。」張穎 Email:david.zhang@wiharper.com.cn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藝術 | 張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