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天上小鳥總在我胸口跳傘
文:喜寶
郭月飾演的洋洋
當為了宣傳一部「情懷片」、「文藝片」,電影主創向觀眾下跪;當大多數觀眾只會拿「裝逼」來草草評價一部藝術電影;當導演們一次次地拿那些被嚼爛了的政治話題當噱頭,博取外媒好評……太多太多的不真誠淹沒了我們對美的期待,導致我們變得渾身戾氣,對新事物充滿懷疑,我很怕這樣下去我會失去對美直覺性的、單純的喜愛還有辨別的能力。這個時代也許是最不適合青年人的時代,太多世俗觀念和烏合之言,就著網路,像斷斷續續的洪水,衝擊著我們的防線。
火車隧道
今年以來,有兩件事物讓我驚艷。一是讀《馬雁散文集》,二是《路邊野餐》。一本書,一部電影,讓我驚訝於作者和導演天生的靈氣,畢贛生於1989年,很年輕,是個徹徹底底的天才。我們都愛天才,有時甚至會產生些許幼稚的妒忌,但是有的才華和靈氣,嫉妒不來,只能羨慕。更讓人無法產生敵意和妒意的是,除了天賦異人,還擁有巨大的勇氣和執行力,然後,就是創作者呈現出來的巨大誠意。
《馬雁散文集》,強烈推薦
後來我看畢贛在一席的演講,說到曾經他去一個廣告公司工作,老闆總是對他拍的東西指手畫腳,有一天他和老闆吵架一氣之下就走了,走的時候還聽到老闆罵他,有才華能當飯吃嗎?畢贛說,今天我可以對他說,我能。
畢贛和他的團隊工作照
《路邊野餐》確實讓我「失望」了,我抱著挑刺的心態去看,結果看完一句不好也說不出來,它確實也有很多缺點,但它的優點已經遠遠遮蓋了這些不足,我就不想提什麼缺點了,也懶得提。說來諷刺,我的整個觀影過程,好像一個自我批判的過程,想找茬,結果打了自己的臉,我覺得很慚愧,這樣的態度一點也不單純。
玻璃上的貼紙
畢贛還在演講中說,他在大學的時候看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之前看到很多評論都對其讚不絕口,就覺得這部電影應該特別特別好看,但是看過之後他覺得被騙了,其實一點也不好看。然後他想要批評一下這部口碑很好的電影,決定先把電影看完再說,但是看完之後他就突然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也說不上來是什麼,一直到今天,他都還在和當初那個很奇怪的感覺對話。這也許就是美感,帶給我們說不上來的奇怪又默契的感受。
《潛行者》劇照
上學期的一位專業課老師,說起她看塔可夫斯基《鏡子》的時候,困得不行,後來實在忍不住就睡了,但是睡倒之前,心裡默念了一句「牛逼」。有些電影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一方面你對它讚不絕口,另一方面你甚至連看完它都有障礙。這說明什麼?當藝術、詩意、美來臨並和你匯合的一瞬間,你對它的感受是超乎邏輯的直覺性感官體驗,是彷彿直接與創作者對話的快感,這是一種極度私密的默契,同時也是極度幸福的收穫,可遇,難求。
《鏡子》劇照
第一遍看《路邊野餐》,一個個重複著的生活的螺旋和現實的碎片好像一把鑰匙,那些在門外徘徊的人,會把它當做一個奇蹟。我在劇情發展到跌入紅色雲端的海豚處,達到感動的高點,情感體驗是特別私密和主觀的事情,完全沒必要在這方面去隨大流或是參照某個意見領袖。
後來,夜裡閉上眼睛都沒辦法不去想電影里的聲音和畫面,就去看了第二遍。第二次的時候我才真正把劇情梳理好了,但是我突然發現梳理晦澀的劇情並不能帶給我多大的成就感,反倒懷念第一次那種恍惚曖昧的感覺,即使有些偏離地面,卻完美地再現了生活的微妙與幽深,複雜與真實,鏡頭裡面的情感呼之欲出,像流水一樣漫溢。記憶不是一條單向的直線,記憶中的詩意總是被現實摧毀,想要衝破邏輯的枷鎖,很難。
老醫生
這部電影已經被貼了很多標籤,數不清的風格和主義,也有人拿畢贛和各種各樣的導演作比較。至少《路邊野餐》對於我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不可替代性,是在被虛榮拜金和粗製濫造包圍的國內電影市場下,還有一個人能堅持他之熱愛;很多負有盛名的導演,拍出來的片子不是以政治立場做噱頭就是各種老少邊窮,實在讓人頭痛,在這種風氣下,還有一個人能保持自己的審美,挺不容易。
老醫生的舊時好友
硬傷當然有,比如很多人批評的那一段四十多分鐘的長鏡頭,但是我覺得這些真的已經不重要了。有的電影,拿來感受更加妥當。補充一點,很多人問畢贛長鏡頭的調度是怎麼完成的?他說他很喜歡玩實況足球,裡面有一個小地圖,就像長鏡頭的調度一樣,所以他在拍攝的時候特別習慣。
最後,期待畢贛未來的表現,希望往後的作品能更加讓人驚艷,祝福他。視頻是畢贛在一席的演講,我看完特別感動,希望你們有空也去看一下。
請打賞認真的喜寶~
推薦閱讀:
※86歲秀恩愛,玩體操,90歲跳傘,這個「姑娘」告訴你如何活成18歲的模樣!
※芭提雅跳傘--自由與速度、生與死的一瞬間~
※男子懸崖跳傘遇險 令人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轉載】[原創] 高山跳傘隨拍(下)
※跳傘,一次怎麼夠?美國跳傘考證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