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封建老路中國肯定走不通

封建老路中國肯定走不通作者:李遜達來源:作者賜稿來源日期:2011-7-20本站發布時間:2011-7-20 13:52:47閱讀量:396次

  今天重走辛亥革命路,有識之士應當脈絡清晰了,但當年革命先輩們才是摸著江河走過來的,必然是一條極其險惡的反封建之路。無疑老袁是一個搞政治陰謀的老手,接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孫中山無法與他相比,無奈讓他當上了臨時但又短命的大總統。他之所以短命,就是他想當皇帝,要中國重走封建老路。在西方文化入侵後的舊中國,他必然會遭到先進國人的強烈反對,終於在全國一片討袁聲浪中,一命嗚乎了。誰違背歷史發展規律,誰就是袁世凱的下場。

  同樣,文化大革命也是逆社會之發展,企圖讓個人權力達到至高無上。當時最為明顯的是,一句話就是最高指示,要勝過凡人千萬句,完全成了現代的聖旨,這是屬於君王思想還是屬於馬列思想?一個經濟學說一旦被別有用心的政治人物所利用,就面目全非了。凡不符合他的思想就被他貶為修正主義,但能否被世界全人類所接受呢?今天應當有是非結論了。

  凡是他修正的馬列都被自捧為發展了馬列主義,而為何持與他不同觀點的主義就是修正主義呢?其實他的主義實質就是修正的封建主義,只不過披上了馬列主義這件外衣而已。歷來反皇帝的農民起義,都是想當皇帝,只不過民國後皇帝的臭名絕不可能再被國人所接受,於是就換了主席這個文明的名稱,但他所有的思想哪一點超越了資本主義?一切都被他的偽理論所蒙蔽了,最初的民主、自由的承諾全都被他發動的運動所推翻,如此專橫獨裁,豈有半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

  個人的悲劇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這樣的封建老路過去走不通,今後同樣也走不通。

  薦文

  重走辛亥路 袁世凱差點變國父

  作者:林琮盛

  來源:《旺報》

  ▲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在原有的都督府宣告成立,並以十八星旗(全稱「鐵血十八星旗」,原本是革命黨之一的「共進會」旗)作為旗幟。

  ▲1915年,原名「永豐」艦的中山艦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於1938年10月武漢保衛戰鬥中,被日軍擊沉於今天的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水域。目前被打撈重修於博物館內。

  為了對抗南京的汪精衛政權,1940年1月,國民政府把孫中山定位為「中華民國國父」,以凸顯蔣介石的「正統」地位。但在辛亥革命後,當時中國政治精英卻把「亞洲第一個華盛頓」的期待,寄望於袁世凱,而非孫中山身上。

  尊崇孫中山 國共一致

  中國記協和國台辦於近日舉辦「重走辛亥路」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重回當年辛亥革命時,在廣東、湖北、南京及北京等地所出現的蕩氣迴腸的史跡。

  對國共兩黨而言,孫中山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同等重大的歷史意涵,研究相關史記的大陸學者和過去國民黨政府所提倡的「三民主義」論述幾乎一致,高度尊崇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地位。

  長期研究孫中山的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磊在接受聯合採訪團訪問時,還讚揚孫中山是「辛亥民主革命領導者、卓越的革命政黨的領袖,更是創建和捍衛共和者」。言語中,充滿對孫中山的孺慕之情。

  但事實上,從1911年10月武昌起義革命成功,到1912年2月清朝皇帝宣布退位,無論是立憲派或是其它揭竿起義的各省領袖,都把中華民國政權的鞏固,寄望於更具政軍實力的袁世凱身上。

  時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一面以武力鎮壓武昌革命,但又暗中和革命黨人串通。連當時革命黨人都認為,袁才是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

  袁世凱最後也眾望所歸,逼清帝遜位,當上「大總統」。有一派人士因此認為,推翻滿清政府的中華民國「國父」其實是袁世凱。

  鑽研民國史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告訴《旺報》,當時中國的立憲派和各省聯合會都在等袁世凱拉下清帝。若袁不支持,革命就沒戲唱了。因此,革命黨精英對袁世凱的期待,勝過孫中山。

  復辟帝制 袁滿身腥臭

  但袁世凱卻大搞「復辟帝制」,遺臭萬年。張鳴說,若袁世凱不搞帝制,他很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華盛頓」、「世界第二個華盛頓」。況且,當時孫中山既沒「槍杆子」也沒資金,沒人真正在乎實力貧弱的孫中山。

  民國史專家、揚州大學副校長周新國也說,袁世凱擁有獨到的政治謀略,又挾北洋新軍自重;駐中國的外國勢力也很關注袁世凱;中國立憲派和主張維持社會秩序派,更積極向袁世凱靠攏,袁的實力遠超過孫中山。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史為何總也擺脫不了「治亂興亡」的周期現象
一個智趣男人的中國肖像
軍機墜毀俄密見中國大使 西方看後大為緊張
英國紳士與中國君子
中國家庭的感情與性,這部講的最好

TAG:中國 | 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