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改變了馬嘎爾尼的「中國觀」 曾是歐洲人一心嚮往的聖地,歐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萊布尼茨、伏爾泰不僅大力宣揚儒家文化思想,還說服當權者借鑒中國的政治經驗。在17~18世紀長達100多年的「中國熱」期間,歐洲湧現出了許多對中國充滿好感的「中國迷」,英國人馬嘎爾尼勛爵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然而,就是這個「中國迷」馬嘎爾尼勛爵,他對清廷「破冰之旅」的失敗根本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中國富強文明觀。1793年7月,馬嘎爾尼使團乘「獅子號」抵達天津大沽口外,中國官員隆重迎接,送上大量禮物食品。英國使團副使斯當東的記述甚為詳細,由於禮物太多,船上空間狹小,只能收下一部分,而「以後不須提出請求,大批免費供應的物資源源不斷送去」(《英使謁見乾隆紀實》)。這個排場的見面禮,讓英國人大感意外,因為按照他們的外交慣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團的出訪費用都是自理的。讓英國人意想不到的怪事接踵而至,運送禮物、食品的船隻載著兩名中國官員剛剛離開,由於「有些豬和家禽已經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國人把一些死豬、死雞從「獅子號」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熱鬧的中國人一見,爭先恐後跳下水,「馬上把它們撈起來,洗乾淨後腌在鹽里」。在天津登陸後,使團沿白河北上北京。在英國人眼裡,兩岸的民居實在是太寒陋了,財務總管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有細緻的觀察,他有一項結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比經濟上的貧困更令英國人震驚的,是清廷政治上的專制、黑暗和野蠻。登陸定海時,英國人對當地官員提出一個請求,找一個熟悉海路的人把他們領航到天津。年邁的總兵大人一口答應。不過,與英國人設想的出資招募、有償使用不同,定海總兵的辦法是派出虎狼之師到街上搜尋抓捕。巴羅寫道:「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傢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百姓當然厭惡白勞動,就羅列種種理由祈求赦免,「但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後準備妥當。」更讓英國人開眼界的是,沿白河返程時,由於水位下降,船開不動,脾氣大發的主事官員竟然「命令手下的兵丁讓船長和全體船員挨板子」。「那些可憐的傢伙提供了船隻、服了兩天的苦役,這就是所得到的唯一獎勵!」在這些英國人以前的中國觀中,中國是由開明的皇帝、溫良的官員治理,萬千子民生活在祥和的環境中,可眼見的事實一下子粉碎了他們對清廷的好感和對中國下層民眾的艷羨。英國人對當時中國人的冷漠、缺乏人道主義關懷和公共觀念也大為驚愕。使團的船經過運河時,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河中,「雖然這一帶有不少船隻在行駛,卻沒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裡掙扎的人」。最後,英國人勸說自己船上的人開過去救援也得不到響應。馬嘎爾尼對中國皇帝及其官僚逼迫他下跪叩頭更是深感屈辱,對中國文明的敬意和好感也因而蕩然無存。他後來成為主張用武力「教訓」清廷的主戰派。英國副使斯當東編輯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認為滿清統治下的中國是「靠棍棒進行恐怖統治的東方專制主義暴政的典型。中國不是富裕的國度,而是一片貧困的土地,不是社會靠農業發展,而是社會停滯於農業。」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西諺也說,「魔鬼藏在細節里」。古今中外的人們都知道透過一滴水看到太陽,英國使團也不例外,他們就是通過這樣一連串的細節來觀察、描述、評價當時的中國。馬嘎爾尼使團的訪清之旅成為中外交往史上的分水嶺,此後,抨擊批評中國成為歐洲中國觀的主旋律。
蔓珠沙華個人圖書館精品收藏
美麗絕倫 |
美文欣賞 |
百家雜談 |
幽默搞笑 |
養生保健 |
天籟之音 |
電腦知識 |
書海無邊 |
美圖美景 |
名家美文 |
處事之道 |
社會萬象 |
家庭醫生 |
美麗音畫 |
博客製作 |
精品大全 |
名勝古迹 |
情感驛站 |
茶餘飯後 |
生活百科 |
健康飲食 |
詩詞歌賦 |
在線視頻 |
思維遊戲 |
花鳥魚蟲 |
人生哲理 |
社會觀察 |
經典推薦 |
經絡穴位 |
感動心靈 |
資源素材 |
兩性天地 |
蔓珠沙華圖書館所有圖文摘自網路 |
|
|
|
|
推薦閱讀:
※中國式鬧婚惹外媒熱議 到底是習俗還是惡俗?
※彭勁秀:「二黃」的「叛逃」與中國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樸素」觀
※中國龍鳳文化之陝西龍鳳剪紙
※中國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
TAG:中國 | 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