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到底會不會愛孩子?
文/魯鵬程
說明:本文標題所提到的「家長」,包括父母,也包括孩子的其他監護人或生活在一起的長輩,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以下為正文,作者為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暢銷書作者魯鵬程。
有位智者曾說,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按理說,我們就更會愛孩子了。可事實上卻未必如此。因為我們很多人只有愛孩子的心,卻不懂得如何去愛孩子。甚至可以說,很多做父母的,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用自己想當然的愛,正在一點點地殘害孩子。最終,把孩子殘害得體無完膚而渾然不覺,依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愛」孩子。
早在1000年前,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就提到這樣一句非常有哲理,非常有教育意義的話:「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也就是說,如果愛孩子卻不以正確的方法去愛,結果就會害了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愛」就成了孩子幸福的「殺手」。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受父母長輩的親愛,什麼事都不做,只是坐吃等喝,學習也不用心一個個的孩子,就這樣被「愛」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總也不想吃苦,總也不想付出,總是那麼自私自利。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計程車司機講的:
他說:「我們家並不富裕,我和我愛人盡一切能力給我唯一的兒子好日子過。我們寧可吃得很差,也常給他買雞腿。有一天我生病了,我愛人看我身體比較虛弱,就把雞腿拿到我的面前說:你吃這個雞腿吧,補充一下營養。可是,就在我愛人把雞腿遞給我的那一剎那,突然啪一聲,兒子給了我愛人一個耳光,接著他吼道:雞腿是我的!我和我愛人都呆住了,心裡難受得很,難道我們為他做了那麼多就不值這個雞腿嗎?」
我們的艱辛付出,和孩子的自私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在古代的家庭中,父母是一個家庭的權威,尤其是父親,更是說一不二的。在吃飯的時候,都是長輩先動筷子,晚輩才能開吃。為什麼今天,卻出現了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
我們做父母的已經不習慣於先動筷子了,有了好吃的,也是讓孩子先吃。一家就一個孩子!父母承擔不起孩子有任何意外和閃失,於是,最好吃的,最好玩的,最好用的,都一股腦兒地呈現在了孩子的面前。為了孩子,我們奔波努力,就差把心掏出來給孩子看了。
但究竟是為什麼,孩子對我們的付出熟視無睹呢?而且,他還學會了傷害我們的心,一開始也許並不覺得什麼,我們已經習慣了付出,甚至不計較回報。當有一天,他的眼中真的容不下父母存在的時候,我們覺得心在滴血,我們心中那個可愛的他已經不見了蹤影。
所以,我們應該停下「愛」孩子的腳步,思考一下,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是不是我們已經走入了愛孩子的誤區?
比如,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不是走入了以下這些誤區:
只重成績提升,不重孝道培養;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為了孩子的安全,過度地保護他;有求必應,無限放任孩子的慾望;孩子有錯不糾,認為「樹大自然直」;經常對孩子進行物質和金錢獎勵;袒護孩子,讓他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不做孩子的領路人,而做他的「奴僕」;事事包辦代替,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無原則地遷就孩子,讓孩子十分自私;到處誇耀孩子,讓孩子變得愛慕虛榮;縱容孩子懶散,生活、學習沒規律;捨不得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
又如,對於祖父母(外祖父母)來說,是不是又走入了這些誤區:
給孩子太多零花錢、壓歲錢;只管吃喝拉撒睡,疏於教育;把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來養;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還認為那是「可愛」;替孩子承擔責任,成為他的「避難所」;子女教育孩子時,橫加干涉;經常用物質手段「討好」孩子;不注重獨立性培養,讓孩子成了「草莓族」;給孩子特殊待遇,使他不懂得分享;不讓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上不敢放手,性格上卻敢於放任;給孩子太多零食、垃圾食品與飲料……
當然,以上僅僅是簡單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誤區,而在實際生活中,家長所走入的誤區遠比這些更多,所產生的結果更令人可怕。
這些誤區讓我們反思,我們真的會愛孩子嗎?問問自己。
在這裡再多說幾句:今天的父母只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對孩子孝道的培養。古人早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孝道則是德行的根本。不教孩子學孝道,孩子就很難成才。今天有些孩子做出的事情能令成人瞠目結舌,不敢相信,但如果他能有一顆孝心,他還有做這樣傷風敗德、害人害己的事情嗎?當然不能。這個問題,是最重要恰恰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再如,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過度地保護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給孩子物質與金錢上的獎勵,袒護孩子,甘願做孩子的奴僕,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到處誇耀孩子,縱容孩子懶惰,捨不得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等等。原來,我們在生活中認為的對孩子好的,是愛孩子的事,其實都錯了,那不是愛,而是害。
前面提到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教育孩子的誤區其實是隔代教育的誤區。隔代教育,一般來說,很難做好,因為祖父母這一輩比父母更愛孩子,愛得更加想當然,這樣的話,孩子能健康成長嗎?能有責任感嗎?能有社會擔當力嗎?當然不會有了。
寫到這裡,想起一句看似玩笑卻蘊含著深刻哲理的話:「你有了兒子,你就是兒子;你有了孫子,你就是孫子。」我們可千萬別在生活中「踐行」這句話。家庭成員,一定是各守其位,正本清源,家庭關係才能和諧,下一代才能真正教育好。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自認為的愛,其實是溺愛,是無知的愛,是對孩子的傷害。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理智的愛,所謂「智愛」,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才會有光明的未來。我們對孩子到底是溺愛,還是智愛?還是讓我們自己算算這個賬吧!
衷心希望每一位有責任感,有教育敏感度的家長都能與溺愛說再見,與智愛一路同行。
家庭教育研究者、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魯鵬程原創文章,授權搜狐教育獨家發布。網媒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信息及本文出處,紙媒轉載請聯繫dahuaedu@163.com。
推薦閱讀:
※我去創造地球了。45億年後,我們再見!▏晨讀
※這一次,我們必須假戲真做
※是分離,讓我們真正成長
※讓我們領略生命的真意與尊嚴 如是因 如是果......................
※《爸爸,我們去哪兒?》:這本書太壞了,讓你大笑著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