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科學主義」
分類:科普文章 |
《中華讀書報》2000年6月28日刊登了兩篇針鋒相對的文章,《「我為什麼提倡科學主義」——訪何祚庥院士》和何宏《「科學主義」我選擇迴避》。如何宏在文中所說「同樣的字句卻往往擁有不同的含義,甚至可能相差甚遠」,兩個人說的科學主義實際上並不等同。何祚庥提倡的科學主義是指「重視科學、發揚科學精神」,而何宏所要迴避的科學主義卻指的是「科學差不多成了頂替神學的新的信仰」。據說國內也有人稱我為「科學主義者」,我就也湊個熱鬧談點對科學主義的看法。 科學主義和科學一樣,都是舶來品。何宏斷言它絕對屬於「後現代」辭彙,是不確的。事實上,這個詞的英文(scientism)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就已出現。德國哲學家狄爾泰(Wilhelm Dilthey)在十九世紀末主張人文學的研究方法與科學方法不同,人文學應該「主觀」,與科學的「客觀」相對,並批評那種試圖將科學方法應用於人文學(指法律、藝術、歷史和宗教)研究的思想為科學主義,科學主義一詞,從此就叫了開去。我查閱了手頭的三部美國英語大詞典:《韋伯斯特新世界詞典》、《美國傳統詞典》和《藍燈屋英語大詞典》,發現它們對科學主義的定義都基本相同,與狄爾泰的原意相似,如韋氏詞典的定義是「認為科學方法能夠也應該應用於所有研究領域的原則」(the principle that scientific methodscan and should be applied in all fields of investigation)。這種主張,雖然絕對,卻不無可取之處,更不可怕。畢竟,科學方法是人類已知的發現客觀真理的最可靠的方法,當然值得推廣。即使不能應用於所有的研究領域,試一試也無妨。學術研究嘛,試失敗了不至於謀財害命,試成功了卻可能開闢出一塊新天地。傳統上被認為與科學無緣的一些領域,比如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乃至宗教學,現在不也在廣泛地使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嗎? 明裡暗裡認同這種主張的科學家想必不少,但敢於自稱科學主義者的卻非常罕見。因為正如韋氏詞典所注,「科學主義」一語經常被當作貶稱來用。批評者拿它當攻擊的棍子,指責對手主張只有科學觀點才是唯一有意義的觀點。這樣的主張本身就構成了悖論:它顯然不是科學觀點,所以要麼不成立,要麼沒有意義。我不知道真有誰這麼主張,明顯屬於批評者的醜化。但是,反對「科學主義」的批評者涉及的領域,往往並不在科學之外,卻正好在公認的科學之內,只不過批評者一廂情願想把這些領域從科學中分割出去而已。根據我閱讀文獻後得來的印象,在美國攻擊「科學主義」的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原教旨基督徒,堅信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都由上帝創造,因此把進化論罵做科學主義,把進化論者罵做科學主義者,比如已故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就被就被神創論者稱為「科學主義的先知」。另一種人,則是宣揚特異現象的偽科學者,在別人向其要科學證據時,就以「反對科學主義」為遁詞。 至於國內某些人動輒說人是科學主義,則可能還屬於第三種情形,即對科學了解甚少甚至極度無知,由無知而產生恐懼,因此一見有人普及科學,就給扣頂科學主義的帽子。就以何宏在文中列舉這類批評為例: 「而另有不少人在感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也強烈感受到科學的負面影響,他們憂慮地看到科技的發展使得自然資源快速耗盡,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更讓人擔心的是人類可能正在加速自身的滅亡,人類控制自然的能力日益強大,而人類的道德水平卻未見增長。一方面核武庫、生化武器的危脅著人類的生存,另一方面,對自然界大規模、深層次改造活動,完全可能無意間帶給人類致命報復。」 這些實際上是技術的負面影響,而不屬於科學。科學是認識自然的工具,卻不是控制、改造自然的工具,後者是技術的範疇,責任也應該由技術自己承擔。除非要為知識的探討設置禁區,甚至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否則科學何罪之有?何況要認識、防止、消除技術的負面影響,仍然離不開科學知識。 「許多批判者認為,科學的確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最有效工具,但究竟不是社會人生的終極目的;科學自有自己的局限性,並不是萬能的,在社會人生的很多方面,例如情感、藝術、道德、人生意義等等,都是科學觸及不到,無從發揮作用的。」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目的?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如果有人要把科學當成人生的終極目的,又有何不可?畢竟,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活法。科學並不是萬能的,但是卻也很難為它預設禁區。這些批判者認定的「科學觸及不到,無從發揮作用」的領域,恰恰正在被科學觸及、研究,甚至已有了相當透徹的理解,比如,認知科學研究情感的物質基礎,社會生物學研究道德的起源,等等。 「他們指責不加懷疑地信仰科學、誇大科學的作用,反而帶來很大的危害,容易造成『偽科學』的泛濫。」 這是相當奇怪的指責,就好比社會上出現了偽冒產品,不去打假,卻反過來指責正宗名牌把產品做得太好,導致消費者相信名牌,刺激了偽冒一樣荒唐。 何宏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向公眾正確介紹懷疑、懷疑、再懷疑,批判、批判、再批判的科學精神」。其實,懷疑、批判只是科學精神的一面。忽視了科學精神中實證的另一面,片面地強調懷疑、批判,恰恰是「偽科學」所樂見的。偽科學的宣傳者不就正是個個以哥白尼、伽利略自居,毫無證據地懷疑、批判主流科學嗎?偽科學的相信者不就是被他們的懷疑、批判精神所迷惑嗎?我們應該向公眾介紹的,不僅僅是科學的批判精神,更重要的,是科學的實證精神,讓公眾了解科學研究是如何進行的,科學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從而具有既懷疑又實證的明辨是非的批評性思維的能力。 如果堅持進化論、批判偽科學、普及科學就成了科學主義者,當這樣的科學主義者又有何妨? 2000.6.30.閱讀 (1397) | 收藏 (0) | 分享 | 列印 | 舉報 前一篇:北京晨報:何祚庥等人籌組科技打假基金後一篇:《申江服務導報》對話方舟子中醫問題(未刪節版) _ad_新浪廣告共享計劃
推薦閱讀:
※極簡主義看過來,讓你看一雙愛一雙的sneaker
※【毒舌】給不了女人安全感,憑什麼大男子主義?
※淺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拉馬克主義死灰復燃?
※行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