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立憲 兩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二) 清政府官員的大膽和直言不諱令人震動
遲雲飛:清政府里官員的大膽和直言不諱令人震動
主持人:憲政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限制政府的權力,那可不可以說新政府那時的預備立憲,其實根本就沒有實現?
遲雲飛:好像也不能這麼說,清政府的預備立憲還是做了一些事情,我們大概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對清政府的立憲是一概否定的,但是現在看來呢,清政府還是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說圍繞著立憲這個課題它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說它實行了官制改革,這個官制改革就是中國的,特別是中央的官制,更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比如說官制逐步是往名實相符,適應國家事務的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機構,取消了一些舊的機構,然後這個機構的內部、外部的這個許可權職責也比較清晰了,在機構的內部逐漸向現代的科層制在發展。
然後清政府還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這個《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憲法性的文件,我不太同意有些學者把這個《欽定憲法大綱》提得特別特別高,好像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完善,這樣說好像是個極端,但是也應該看到這個《欽定憲法大綱》還是破天荒的,比如說它對皇帝的權利做了一系列規定,比如皇帝有統帥陸海空軍隊的權力,有制定官制、官規的權力,但是我要想到,皇帝的權力在這是要做規定的,不像以前,以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聽說過皇帝的權力還要拿一個什麼條文,或者拿一個什麼規則來給規定規定,沒有這個說法。只不過,當然事實上中國歷史的君主,他的權力也要受到某些倫理原則的限制,但是不是說我拿一個法律,或者拿一個什麼規章要規定皇帝的權力,這個實際上等於從理論上對皇帝,對君主權力的一種限制。
還有在這個《欽定憲法大綱》里呢,規定了人民,當時不叫人民,叫臣民,有各種各樣的權利,比如說言論的自由、出版的自由、集會結社的自由,還有人身、財產、住宅不受侵犯,當然他對這些自由也加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我覺得畢竟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第一次規定了一些人民的權利。除了《欽定憲法大綱》之後,清政府比如還設立了諮議局和省級的諮議局,和中央的資政院,這個諮議局和資政院呢,應該說還不能等同於現在的議會,但是呢,它有這個雛形。因為在這裡邊,這些議員們可以放言高論,甚至是毫無顧忌地談論政治,批評政府,尤其是中央,對中央政府的批評,那種大膽,直言不諱,我們今天看來其實還是挺震動的,那這個都是清政府做的,但是清政府也存在問題,我是覺得在涉及到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權力的時候,它是非常地猶疑不決。所以後來立憲派人士,也是在野的立憲派人士發動了幾次國會請願,清政府就是不同意。
最後迫不得已讓了一步,讓一步叫做什麼呢?宣統五年再立憲,可是立憲派認識要求是馬上開國會,他讓他宣統五年,這樣就刺激了很多立憲派人走向了反面,比如像梁啟超,他在報紙上,他在刊物上就公開發表文章,他說我斷定將來的中國歷史上不會有宣統五年這麼一個名詞,為什麼呢?他的意思就是到宣統五年,你的大清朝就已經沒有了,不存在了。
張耀傑:這個,這個,這個我覺得最重要的,那個時候最重要的還是這個諮議局,這個諮議局遲老師說不是議會,但是它應該叫預備議會,應該叫預備議會,就是說這個諮議局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雖然沒做到一人一票,它已經做到了權為民所賦,它是以一定範圍的一些中國的精英公民在投票選舉出來的諮議局。權為民所賦在那個時候,其實就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而且那個時候每個省的都督巡撫的財政預算諮議局要通過的,我們現在哪個省的人大可以通過省里的預算是不是,100多年前清政府就通過了,那個,那個應該是,我們回過頭看那是很先進的,在那個時候很不容易的,是不是。
馬勇:康有為、梁啟超在1908年之後走向武裝反抗
馬勇:資政院的主要工作也是在議論政府的開支,它也在,就是近代的改革都是從財政改革開始做起,它控制你政府的財政開支。我接著剛剛兩位講的,我想剛剛遲老師講的那個什麼,就是這個《欽定憲法大綱》,《欽定憲法大綱》剛剛遲老師講可能過去很長時間是把它低估的,那麼最新幾年就覺得這個憲法大綱非常地不得了,08憲章對吧,就非常不得了的。那麼它這裡邊有一個問題是什麼,其實我們去看的話,從1908年的欽定憲法,一直到我們現在實行的憲法,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現在差不多有10個憲法,10個憲法包括南京臨時政府的,臨時的約法,民國時的幾個約法,後來共和國時期的幾個憲法,這些憲法都拿來比較的話,我個人比較,遲先生也覺得,《欽定憲法大綱》是最簡潔,明白。
那麼大家剛才就是說批評《欽定憲法》的問題在哪呢?就是遲老師剛才講的就是說皇權的至上制,我倒,這幾年我倒分析這個問題時候,我覺得其實我們應該放到一個背景當中去理解。《欽定憲法大綱》確實規定了皇權是至上的,不可挑戰的,它當然那時候講的就是,它規定了很多皇帝的權力,過去皇帝的權力是無邊的,現在《欽定憲法》當中規定了他的權力,但是仍然皇權是至上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就要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當中去考察。光緒皇帝當年,1906年的時候,也只是36歲,36歲,那麼中國立憲的模式所追尋的模式又是日本明治天皇的模式,那麼這一點就是,那當然皇權要至上啦。皇權至上就是光緒皇帝,36歲光緒皇帝,他是無論如何想不到兩年之後他去世了,因為大清國,就是他的祖上,乾隆皇帝,康熙大帝年輕都是80多歲,那麼他這個時候如果他覺得,就應該是這種英明的君主可以這麼去,去征戰,可以去這個不得了的創造偉業嘛。所以從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應該去理解當時規定了皇權至上的這麼一個,一個特殊背景。
但是剛才遲老師講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後來國會請願運動就覺得這一招不對?我還分析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覺得不對呢,因為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突然在24小時之內死了,死了之後呢,繼位的是一個攝政王,是一個隆裕皇太后的這種叔嫂格局的大班子,之後呢是個三歲的小皇帝,這個時候就不存在光緒皇帝這麼一個,一個盛年時代的這種英主,因此這個時候立憲黨人就會這種皇權至上憲開始有一點這種問題了,有一點這種質疑,這種質疑在伴隨著另外兩個問題發生,兩個問題一個是遲老師講的就是說梁啟超的轉變。梁啟超轉變我們過去沒有仔細地去,去琢磨他。我去年看到,就是嚴復的,嚴複寫給莫里循的信的傳譯。嚴複寫給莫里循的這封信,他全部翻譯過來之後,嚴復就告訴我們一個故事,就是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死的時候,死了以後,康有為和梁啟超要求清廷給他們平反,他們要求平反呢就是,清廷根本就不去理睬這個平反的要求,就是平反10年前的,1898年的所謂戊戌政變的這個事情嘛。清廷不答應,清廷不答應呢,最後康有為、梁啟超其實在1908年之後就走向了一種武裝的反抗。那麼這種力量呢,可能在嚴復的這封信裡面就講的話,這種力量可能是真就是顛覆大清國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嚴復在這封信裡面也講到就是說,黃花崗起義的主力就是梁啟超的學生為主導的,因為當時其實革命黨和立憲黨,和這個什麼,梁啟超這撥,你根本就分不清什麼,涇渭分明,不存在這個問題,這個我講可能是第一個因素要去考慮皇權的至上性。
第二個因素呢,其實還有一點就是什麼,有個什麼東西,就是在1909年之後,中國的邊疆危機又發生了,中國的邊疆危機不僅是西藏、新疆開始有點騷動,而且最重要的是,就是朝鮮半島,朝鮮半島拖到了1901年,1910年的時候朝鮮被吞併。
遲雲飛:被日本吞併。
馬勇:朝鮮被吞併是導致立憲派要求立憲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過去忽略了這一點,就是為什麼立憲黨人一再請願要求立即立憲,我們過去覺得是一個權力衝突,是我想參政,其實他是說什麼,就是民族危機,國家危機這麼緊迫的時候,靠一個3歲的小皇帝是沒有辦法的,我們現在英明的光緒皇帝不在了,有領導經驗的慈禧太后不在了,那麼現在就應該用人民的智慧,用這種,相對這個,這種群體的智慧來應對這個危機。說朝鮮被吞併,可能是引發禍亂,這個概念。
遲雲飛:還有這個日俄在爭奪中國的東北。
馬勇:對,就是外交危機和這個邊疆危機。
遲雲飛:非常重要的因素。
馬勇:但是可能這種呢,我覺得如果放到這種,因為我覺得100多年歷史,我們放到清理當中去考察,就不會這麼一味地去指責什麼什麼東西了。
張耀傑:但是皇族內閣還是一個很關鍵的一個因素,也就是皇族內閣一搞,就等於這個立憲派參政的一個機會和權利你給他剝奪了,他覺得,你包括這個,好多這個,湯化龍這些人,林長民這些人,他就是相同一輩子當職業革命家的,一下子他沒有入閣權了,他會,他也會很失望,他也會很失望,他的態度就比較,和革命黨就很容易走到一起,態度就比較極端了,所以一打槍大家都翻水了。
遲雲飛:我再補充一句。
主持人:好。
遲雲飛:立憲派和清政府的立憲都不是真正的立憲
遲雲飛:晚清的這個立憲的時候,可能有最大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無論是在野的立憲派人士和官方的立憲派人士,甚至包括革命黨的立憲要求革命立憲的人士,可能都有一個挺大的誤區,這個誤區是什麼呢,就是說我立憲的目的是幹什麼呢,或者為什麼要立憲,就是要救亡圖存,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救亡圖存,為了擺脫亡國滅種的危機,我才實行立憲。現在我們回頭看,由這個出發點來立憲,看來還不是真正的立憲,因為一旦國家的狀況好轉了,亡國滅種的危機不存在了,外患稍稍輕了一點,可能立憲就是不必要的了,所以這可能是一個,我們立憲之所以搞一次不成,再搞一次不成,可能這是一個,即使不是根本原因,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
推薦閱讀:
※美前國安官員:斯諾登若返美 會被刑訊逼供甚至處決
※官員[色貪]無罪是黃色泛濫的最大誘因
※李強:為何每次為「不雅」埋單的只是男官員?
※他身為康熙初年輔政大臣,忠心耿耿,卻排擠漢族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