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端午節抒懷

(原/文:九重天)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又是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想起北宋詩人張耒的《和端午》。此詩凄清悲切、情意深沉。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何等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余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於是後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在人們紀念屈原的詩詞歌賦中,尤以漢朝賈誼的《吊屈原賦》著名。原文如下: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 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

譯文:賈誼做了長沙王的太傅,由於被貶謫離開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過湘水的時候,就寫了一篇賦來憑弔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賢能之臣。遭受讒言的誣陷而被放逐,作了離《離騷》這篇文章,文章的結尾說:「算了罷,國家沒有一個正直賢能的人,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於是就跳到汨羅江自殺了。賈誼我追念感傷這件事情,藉此來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詞句說:我奉詔待罪長沙,來到湘水邊上,不由追念起自沉汩羅的屈原。你遭到世上無窮的讒言,乃至損滅了自己的生命;你真是可哀嘆啊,逢上了這個不祥的時代!現在是鸞鳳隱伏逃竄啊,而怪鳥卻在高空翱翔;無才的不肖之徒讒諛得志,享受尊貴,賢明的聖人卻無法立足,橫遭誣言;說卞陋、伯夷惡濁,盜跖、庄卻成了廉潔;稱莫邪這樣的寶劍為銹鈍,銹刀卻被贊為鋒利。你實在無法施展抱負啊,為此而身亡!這就好比拋棄周鼎,卻視瓦盆為寶物;將疲牛跛驢為作驂,反讓駿馬去拖鹽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巍巍高居。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總之: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一個人獨自憂愁抑鬱能夠和誰說呢?鳳凰飄飄然向高處飛去啊,自己本來就打算遠走高飛。效法深淵中的神龍啊,深深地潛藏在淵底來保護自己;棄離了蟂獺去隱居啊,怎麼能夠跟從蛤蟆與水蛭、蚯蚓?我所認為珍貴的東西是聖人的神明德行啊,要遠離污濁的世界而自己隱居起來;假使騏驥也能夠被束縛而受羈絆啊,怎麼能夠說與狗和羊有分別呢?停留不走一片混亂遭受了這樣的災禍啊,也是您的原因。無論到哪裡都能輔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戀國都呢?鳳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閃耀出的光輝才降落下來;看到德行卑鄙的人顯出的危險徵兆啊,就遠遠的高飛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溝啊,怎麼能夠容下吞舟的巨魚?橫行江湖的鱣魚、鯨魚(出水後),也將受治於螻蟻。

作品賞析:這篇《吊屈原賦》,是賈誼因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而受毀謗與排擠,在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以後所作。他認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賦中不但慨嘆屈原生前的不幸,對他寄以極大的同情;同時,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統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顛倒,抒發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既是弔古,也是傷今。公元前221年,歷史進入了大一統的秦漢時代。這一時期,先秦諸子百家思想逐漸糅合,儒學獨尊地位最初確立,漢賦和史學成就突出,佛教開始傳人中國,道教逐漸形成。在這一種新的文化格局之中,長沙的漢代文化發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輝,這裡擁有著賈誼、張仲景等一批文化巨人,絲織、漆器等工藝美術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賈誼,雒陽(今河南洛陽)人。年僅18歲即以能「誦詩屬書」而著名於郡中,經太守吳廷尉的引薦,被文帝召為博士,不久即赴任太中大夫。賈誼希圖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等一系列建議,受到漢文帝的賞識,一度欲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周勃、鄧通等將相大臣的詆毀,說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終於未受重用。前176年,賈誼被調出京城,改任長沙王太傅。於是,在屈原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向長沙走來。長沙,在當時中原人的眼中是一個多雨潮濕的荒僻之地,而臣諸侯王太博這個職位只對諸侯王負有輔導之責,並沒有處理實際政事的權力,所以,賈誼懷著憂鬱的心情緩緩南下。當他來到湘江邊上時,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在腦海中展現開來。100餘年前,忠潔不阿的屈原受讒流放該地,如今自己也遭誣陷謫遣長沙,這是多麼相似的境遇。賈誼觸景感慨,寫下了漢賦名篇《吊屈原賦》。賈誼在賦中對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實就是對自身處境的傷感,因為兩人經歷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是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以表達對世間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不過,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賈誼並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的行動。他認為儘管環境惡劣,也應當頑強地活下去,自己雖然將居住在卑濕的長沙,或許因此而不能長壽,但仍不願去自殺,他在《吊屈原賦》中表示(譯文):「天下九州都會有施展抱負的地方,又何必僅苟懷這一個都城?鳳凰在千仞之上飛翔,選擇有道德生輝的地方落下;如見到苛細的小人,險惡的徵兆就重擊翅膀離去。

時境變遷,此時端午,緬懷屈氏,楚湘舊俗。汨羅江水,淌越千年。端午在現代可能早已不是哀思寄託,不解屈原精神,成了一種文化遺產。屈原求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向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愛美——「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無韻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天,人們應更秉承「屈原精神」,無論個人,還是民族,真善恆修能,乃端午之真正意義所在。重溫賈誼的《吊屈原賦》,感慨良多,謹此適逢端午節到來之際,屈原祭奠之日,效仿作賦,以表抒懷!

新吊屈原賦尚記漢文帝三年,賈公被貶任長沙王太傅,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憑弔屈原,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不為之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今吾於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系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製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庄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誘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留笑柄於青史矣。君沉汩羅,去今兩干余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余作此文,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則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則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則奮發之人興國安邦,豈不如此哉?

背景音樂:滄海一聲笑(笑傲江湖主題歌)


推薦閱讀:

紀念伍子胥,古貝彈唱雷歌《端午節來源系列之二》!
男子過端午節未給妻子留晚飯 妻子堅決離婚
開票 | 6.18端午吟君賦:聲動中國·藝術名家端午詩歌朗誦音樂會
端午節有哪些特色?
古畫里的端午節

TAG: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