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全面技巧>> 核心觀點

李中瑩的書《親子關係全面技巧》是一本難得的親子教育的指導書,但噹噹網等國內網上書店都一直缺貨。現將其中的核心觀點分享如下:  1、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在李中瑩的NLP理論《重塑心靈》一書中也可以找到)  每一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及規條都有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與你一樣的性格。  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處,他才會接受你對他的看法。  你的經驗是孩子的參考資料,但並不一定保證是正確或可行的法則  2、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同上)  一個人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學"到了才重要。  從孩子的信念價值觀與規條去看,最有機會使他接受你的意思。  好的動機只是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推動力,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意願地發生的權利。你認為那是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隨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適得其反。  3、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應。(同上)  自己說什麼不重要,孩子收到什麼才是重要的。  改變說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沒有效果的說法,越說孩子會越不接受。  4、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家長處理一件事的行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會跟著做。  孩子看到家長面對一個情況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在自己面對同樣情況時也會做出相同的情緒反應。  5、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的動機。(同上)  接受一個人行事的動機,便能接受這個人,因而可以引導他改變行為。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加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徑。  6、有更好的方法,每個人定會追隨。  提供更好的方法幫助,即是給對方更多的選擇;指定必須用某個方法,卻是企圖操縱對方。你的孩子歡迎你的幫助,但會抗拒你的操縱。  7、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同上)  至今不成功,只是說至今用過的方法尚未得到預期的效果。對孩子必須堅持效果,而不是堅持方法。  8、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孩子從發生的事情中學習,從而懂得處理將來遇到的同樣的事情。  9、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代孩子做孩子該做的事便是企圖替代孩子成長。  家長代孩子做孩子該做的事,不會得到孩子的尊敬。愛依賴的孩子只會對父母抱怨及挑剔。  10、"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家長對孩子的愛超越一切事物,應該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會失去的東西。家長不該隨便地用它作出要挾或作為交換的籌碼。  這份愛若在家長的語言中表現出帶有條件的話,孩子會有所懷疑。  這份愛若因為孩子做的某些事而失去的話,孩子漸漸會變得不在乎它。  家長若對孩子開出條件,把這份愛作為籌碼,孩子他日也會把對家的愛作為籌碼。  丹尼爾.高文在EQ一書中指出,能夠妥善認知和處理情緒的能力,比起智力IQ更能保證一個人在人生的各方面成功與幸福。  要做成功的家長,只有愛是不夠的,家長需要學習以同理心來對待孩子以及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在這方面,傳統上,家長有四種類型:  1、交換型--用具吸引力的事物換取孩子停止某種情緒。  例:"不要哭,媽媽帶你去買雪糕吃。""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讓你出去玩。"  2、懲罰型--對孩子的情緒表現感到不滿,加以責備或恐嚇。  例:"你這個樣子怎像個男孩?真不爭氣!""你再吵我就打你。"  3、冷漠型--接受孩子的情緒表現,但沒有積極的引導,任由他自己處理。  例:"你回你的房間吧,等你氣消了再出來。""不要煩人,一邊去。""愛哭就哭吧,哭好了再出來"  4、說教型--喋喋不休地給孩子講大道理,不理會孩子的情緒表現。  例:"人生總有不如意的時候,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我已經懂得照顧自己了,你也要想想,我們怎樣希望你做到出人頭地..."  親子關係(8):孩子心智發展的五個階段  社會學家艾力.艾力遜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發展階段,前五個,在一個人的21歲之前完成,李中瑩在《親子關係全面技巧》中也有詳細表述,核心內容如下:  1、第一階段:0-1歲,信任與不信任。  此階段孩子的需要與父母的行為。肚餓--被餵食物;受驚--被擁抱;哭泣--被擁抱;讓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長多麼需要他。孩子會覺得生長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長大後會是一佧開朗及信任別人的人。  反之,長大後會表現出極度害怕被拋棄,極力尋找一個依賴的對象,不能信任任何人,可能有偏執傾向或過分地需要別人的誇獎。  所以,此階段是提供安全感的重要階段,不能在此階段過早開始"訓練"孩子。  2、第二階段:2-3歲,自主與羞愧。  孩子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及注意到身體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家長支持及尊重到他,他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若孩子受到惡意的批評或過多的指責,他很容易產生害羞及慚愧的感覺。  如果此階段發展不當,長大後經常覺得自卑、無用助記詞不可愛;經常作出不恰當的道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依靠別人的人;覺得自己生存的權利決定於對別人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麼,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經驗,害怕面對別人的憤怒。  3、第三階段:4-5歲,主動性與內疚。  孩子喜歡幻想、創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若受到支持,他會說出他的想法及表達他的情緒,並且他會發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反之,若家長因他作出新的嘗試而處罰他,他會覺得內疚、有犯罪感,停止他的主動性或轉為秘密;成人後,則害怕犯錯,感到無助及內疚,只懂得安慰別人,迴避風險,隱瞞錯誤。還可能會有:不能認識或表達內心的感受;害怕說出內心的事情;對感情關係負上過分的責任;不斷去討好別人。  4、第四階段:6-11歲,勤勉與自卑。  孩子開始與別人競爭及與別人比較。如果老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學習及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  反之,老師與家長經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他會產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成人後,避免參與任何的競賽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凡事要求完美,經常拖延,不知如何達到目標。  5、第五階段:12-21歲,身份的困惑。  青春期:找出他自己怎樣去適合這世界,接受自己身體生理上的變化,界定自己對異性的身份,界定自己在同性和同輩里的身份,找出人生應怎樣過。  若家長與老師支持他去探索他自己的夢想及感覺、改變想法及嘗試新的方向,他會發展成為一個接受自己的人。  反之,若家長過早地強逼他進入某一個角色,他會形成反叛的個性或者變成一個輕浮的人,對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訂立人生目標,依靠情感關係或事業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成人後,可能需要不斷地談戀愛,需要擁有的東西、認識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確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家庭治療的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在其書《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對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有著精闢的見解,一些觀點如下:  1、一個家庭的命運依賴於理解日常生活事件下面隱藏的感受和需要。  2、有問題的家庭的主要特徵:自我價值感很低,溝通間接、含糊、不真誠,規則嚴格、非人性、不可談判、永恆不變,家庭以畏懼或譴責的方式與社會發生聯繫。  3、有生機的家庭的主要特徵:自我價值感很高,溝通直接、清楚、明確、真誠,規則富有彈性、很人性化、恰當而且可變,與社會的聯繫是開放、充滿希望的,是在選擇的基礎上建立的。  4、和諧的家庭里,家人可以跨越年齡的界限,自由地表現彼此的愛意,身體的接觸也不會讓人覺得有任何的不自然;成員間無所不談,可以隨意地傾吐表露自己的想法。  5、問題家庭中,假設孩子打碎了杯子,通常引發半個小時的訓斥,最後可能會以孩子的號啕大哭而告終。  6、當人們感到他們的價值很低的時候,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會受騙,會被人羞辱鄙視,正是這樣他們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淵。為了保護自我,他們將自己封閉起來,不願相信別人,獨自吞飲著孤獨和隔離的苦果。低自我價值感的人一旦遭受挫折,就會以失敗者自居。  7、自我價值的培養是需要一種氛圍的,在那裡,個人的特點得到賞識,人們從不吝嗇對別人的愛,犯下的錯誤是被用來學習的,人與人之間可以暢快地交流,你不需要中規中矩,人們言行一致,有責任感,彼此間能夠以誠相待。自信的父母會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自信的父母會導致問題家庭。  8、不珍視自己的人,通常想要從他人那裡得到肯定,如妻子、丈夫、兒子或女兒。這就會導致他總是想操縱別人,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通常會使雙方都受到傷害。  9、不知道愛惜自己的人很容易淪為那些不講道德的人發泄憤恨、實施暴虐的工具。他們會放棄自己的權利從而淪為情感的奴隸,並表現為不斷地討好別人。  10、一個人的自信心與能量越強,他就越有勇氣改變自己的行為。  11、尊重和接受自己的一切是形成較高自尊的基礎。當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與別人有著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的獨一無二的人時,我就不會再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也不會再自我評判自我懲罰了。因此,我們不應該讓孩子以父母期望的方式來生存,也不應不斷地對比力圖實現"同一"模式來教育孩子。  12、要敢於承認自己的感受:"我很生氣"、"我很害怕"、"我很開心",到達語言與肢體語言的一致。  13、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教孩子明確區分哪件事和自己有關,哪件事是別人引起的;鼓勵孩子多發表意見;講話時看著孩子的眼睛,直呼他的名字,並關愛地拍拍他。  14、孩子通常只記住事件本身,而不了解這件事背後的背景,建議父母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的同時明確地告訴他事件發生的背景。  15、家庭溝通中處理壓力時四種不良溝通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這是薩提亞家庭雕塑的基礎模型,中間有大量的練習。  ...................  願上帝賜予我平靜的心(胸懷),  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  願上帝賜予我勇氣,  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  願上帝賜予我智慧,  區分兩者之間的不同。  --伊莉莎白.庫伯勒的自傳〈天使走過人間〉(其中文書〈心的出路〉值得品味)
推薦閱讀:

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哪個更重要
302.與喵共舞159~刷牙啦
100%的父母都自稱愛孩子,而孩子卻在無愛中長大,為啥?
272.與喵共舞146~周末生日聚會
亞洲的第2座樂高樂園:據說來這玩的小孩晚上都不睡覺

TAG:親子關係 | 親子 | 觀點 | 關係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