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療核心

幫您認識自我血糖監測的指標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FPG)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後,早餐前採的血,所檢定的血糖值,為糖尿病最常用的監測指標。  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PPG)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整2個小時後測血糖。測量時應按與平時一樣的時間和劑量服藥、注射胰島素和吃飯。餐後2小時血糖受所進食物的種類、胃腸蠕動快慢、飯後運動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並與血糖濃度成正比。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病友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況。每3~6個月需要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如何監測血糖?  自我血糖監測的頻率是什麼?

  • 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病友,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自我監測血糖5次。
  • 達到治療目標後可每天監測血糖2~4次。
  • 若病友的血糖控制較差或病情危重時,則應每天監測4~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為止。
  • 當病友的病情穩定或已達血糖控制目標時,則可每周監測1~2天。
  •   自我血糖監測時間,請注意:

  • 餐前血糖監測,當血糖水平很高時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關注的。
  • 有低血糖風險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也應測定餐前血糖。
  • 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適用於空腹血糖已獲良好控制但仍不能達到治療目標者。
  • 睡前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胰島素的病友,特別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病友。
  • 夜間血糖監測適用於胰島素治療已接近治療目標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 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應及時監測血糖。
  • 劇烈運動前後宜監測血糖。
  • 當病友嘗試新的飲食方案,不能規律進餐、情緒波動、自我感覺不適時,均需要進行自我血糖監測。
  •   血糖監測方案有哪些?  對於使用基礎胰島素的病友來說,

  • 在血糖達標前
  • 1) 每周監測3天空腹血糖 2) 每兩周複診1次 3) 複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 在血糖達標後
  • 1) 每周監測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後2小時和晚餐後2小時; 2) 每月複診1次 3) 複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對於使用預混胰島素的病友來說,

  • 血糖達標前
  • 1) 每周監測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 2) 每兩周複診1次 3) 複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 在血糖達標後
  • 1) 每周監測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後2小時 2) 每月複診1次 3) 複診前一天加測5點血糖譜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者的強化血糖監測方案:  每周3天每天5到7點血糖監測,主要在藥物調整期間使用。  未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低強度血糖監測方案:  每周3天每天一餐前後的血糖監測,以此既掌握血糖控制趨勢又能了解進餐對血糖的影響,如疑有無癥狀低血糖則應重點監測餐前血糖。  自我監測注意事項  病情不同,監測的方法也不一樣,血糖監測是應該個體化和靈活掌握。

  • 血糖控制穩定的病友,每天測定1~2次,甚至每2周測定1~2次都是可以接受的。
  • 血糖不穩定者,尤其是有低血糖的病友,必須加強血糖監測和增加血糖監測的頻率。
  • 嚴重高血糖而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友,也應該接受一天4~7次的血糖監測,包括三餐前後和睡前的血糖,必要時監測凌晨2~3點的血糖;
  • 如果病友訴有某個時間段的不適,應該加測這個時間段的血糖。
  •   在臨床上有時碰到這樣的難題,胰島素不斷加重但血糖反而升高,這需要明確是「蘇木傑現象」還是「黎明現象」。

      為了鑒別這兩個現象,可以監測夜間多點血糖(根據用藥情況確定監測時間點),若發生低血糖則次日凌晨的高血糖為反應性高血糖,否則為「黎明現象」,鑒別明確後可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小貼士:名字解釋蘇木傑現象、黎明現象  蘇木傑現象(somogyi phenomenon)的實質是一種反應性高血糖現象,是由於夜間發生的低血糖誘使升糖激素如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分泌導致的清晨高血糖。提示:睡前胰島素劑量過大。  黎明現象(dawn phenomenon)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足以抵抗晨起不斷升高的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水平,從而導致的黎明時血糖逐漸升高。提示:睡前胰島素加量。  尿糖的自我監測  雖然自我血糖監測是最理想的血糖監測手段,但有時受條件所限無法檢測血糖時,病友也可以採用尿糖測定來進行自我監測。尿糖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血糖水平。  通常是測定三餐前和睡前尿糖,醫護人員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建議您每天測4次尿糖;或每周測1~2天不同時間段的尿糖。  尿糖的控制目標是:任何時間尿糖均為陰性。  尿糖雖然能夠反映血糖,但是它與血糖可能不一致,不能確切地反映血糖值,因為它受尿量、腎功能、腎糖閾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它對發現低血糖沒有幫助;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腎糖閾增高(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時,進行尿糖監測是沒有意義的。  監測體重的意義  注射胰島素的病友通常體重會增加,不過每個人增加的程度不同,也有的人體重變化不大。目前國際上多用體質指數(BMI)來評估病友的體重是否合理,以鑒別病友屬於肥胖、消瘦或正常。  體質指數的計算方法:BMI=體重(kg)÷[身高(m)]2,其單位為kg/m2。中國成年人體質指數:少於18.5為體重過輕;18.5~24為正常;24~28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對一些肌肉發達的病友單用BMI的指標判斷肥胖則不夠準確,需要加測腰圍。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80厘米為中心性肥胖或腹性肥胖;如體質指數正常,但腰圍超標,也屬肥胖。  肥胖的危害   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是2型糖尿病獨立的高危因素;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肥胖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高血壓和肝膽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糖尿病病友應定期監測體重和腰圍,以此減少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如何通過監測血糖進行胰島素劑量調整  血糖監測記錄要點  病友不僅要記錄血糖值,同時要記錄影響血糖值的相關內容,包括:

  • 測血糖的日期、時間;
  • 與進餐時間的關係,即是餐前還是餐後;
  • 血糖測定的結果;
  • 血糖值與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的時間、種類、劑量的關係;
  • 影響血糖的因素,如進食的食物種類、數量、運動量、生病情況等;
  • 低血糖癥狀出現的時間,與藥物、進食或運動的關係,癥狀、體征等。
  •   血糖監測時間和頻率應因人而異,不同個體在不同治療階段監測頻率不同  血糖自我監測注意事項

  • 測試血糖時應輪換采血部位;
  • 為減輕疼痛程度,應在手指側面采血,而不是在指尖或指腹采血,將采血針緊靠手指側面;
  • 血糖儀應定期使用標準液校正;
  • 試紙保存在乾燥原裝容器中,必須遵守生產商的使用說明書;
  • 采血針丟棄在指定的專用容器中,防止扎傷。
  •   劑量調整注意事項:

  • 以三日內最低餐前血糖濃度為基準;
  • 根據先前測定的血糖情況調整使用劑量;
  • 若有低血糖發生,則不應再增大使用劑量;
  • 每周調整一次使用劑量以達到血糖控制目標;
  • 每次僅調整一種劑量,按晚餐—早餐—午餐的順序來調整。
  •   據您的狀況,請和您的醫生討論,制定適合您的胰島素治療方案。
    推薦閱讀:

    臨床觀察:青鵬軟膏治療乏脂性濕疹
    治療肩周炎最好的土方法有哪些?
    中醫附院專家:中醫治療糖尿病有5大優勢!
    治療牛皮癬的中醫刮痧療法
    馬老治療痛經驗案一則

    TAG: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