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中醫特效根治方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本病可由急性腸炎遷延或反覆發作而來,病程多在2個月以上。長期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過度精神緊張,加以營養不良,都可成為慢性腸炎的誘因。也可繼發於咀嚼障礙、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術後、腸道寄生蟲病等疾患。
慢性腸炎 - 概念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長期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過度精神緊張,加以營養不良,都可成為慢性腸炎的誘因。也可繼發於咀嚼障礙、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術後、腸道寄生蟲病等疾患。根據臨床腹瀉量、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水樣便,伴有腸鳴,但無里急後重,營養障礙,結合有反覆發作史或有慢性腸炎的病因存在,診斷一般不難。 慢性腸炎 - 癥狀慢性腸炎圖冊(1)消化道癥狀:常呈現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遇冷、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後尤著。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餘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1] 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噁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2)體征方面: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3)全身癥狀:呈慢性消耗癥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
慢性腸炎圖冊結腸炎的治療以黃胺類藥物口服或肛塞為主。
1、並實施準確、有效的結紮(一般採用可吸收縫線,無需拆線)和封閉阻斷進入痔核區域的血流及有效供應;同時在結紮區域周圍,可引起局部的慢性炎症反應,而實質問題在於西醫治療慢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不盡人意,醫生已儘力,患者仍痛楚。這裡不能否認診治慢性結腸炎的客觀難度,但是有一個心因性的疾病常常被忽視這就是「軀體形式自主神經紊亂中的低位性腸道功能紊亂」,簡明地說就是「心理因素所致的腸道功能紊亂」。復方地芬諾酯(復方苯乙哌啶):適用於急慢性功能性腹瀉與慢性腸炎的治療。該葯每片含鹽酸地芬諾2.5毫克、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諾酯對腸道作用類似嗎啡,適用於急、慢性功能性腹瀉及慢性腸炎等,作用亦很強烈。武警總醫院藥劑科主任崔佳介紹,非處方止瀉藥主要是用於急性腸炎的治療,比如因飲食不當、攝入過量或不新鮮食物引起的腹瀉,因情緒過於激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以一定量的水沖服,可以起到補充鉀、鈉及體液,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的作用,從而起到治療和預防急、慢性腹瀉造成的輕度脫水。
2、復方地芬諾酯(止瀉寧):適用於急慢性功能性腹瀉和慢性腸炎的治療。該葯每片含鹽酸地芬諾酯和硫酸阿托品,其中地
慢性腸炎圖冊
芬諾酯對腸道作用類似杜冷丁,可直接作用於腸平滑肌,作用亦很強烈,過量服用(兒童尤應注意)可產生呼吸抑制和昏迷。2歲以下兒童禁用本品,2歲以上小兒須嚴格按規定劑量使用。其實慢性腹痛、腹瀉不一定都是「慢性結腸炎」,即便醫生診斷的「慢性結腸炎」也不是都與大腸癌有關。真正與大腸癌有關的一種慢性結腸炎,健康人的定期進行普查(健康體格檢查);對癌前疾病進行必要的治療(如對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對大腸癌的直系親屬進行遺傳學監測,都是獲得早期診斷的主要途徑。
腸胃速康方:該產品是採用民間傳統經典處方,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從天然植物葯中提煉而成,主治清熱除濕化滯,用於急慢性胃腸炎的治療。資料顯示,我國胃腸道發病率高達11.8%,每年適應該產品治療的人次在4.6億左右。該產品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慢性腸炎圖冊
由於國內外不斷有應用該葯致小兒中毒甚至致死的報道(死亡病例集中於小於兩歲的嬰幼兒),功能性腸疾病的有關遺傳學、內臟敏感性、運動性以及潛在的感染相關因素和難治性結腸炎的治療,與會者將注意力集中該病之一腸易激綜合征(IBS)的治療上,提出該病的治療研究還有待深入和加強。一般來說,IBS是一種相關癥狀強度波動起伏的慢性病變,2、復方地芬諾酯(止瀉寧):適用於急慢性功能性腹瀉和慢性腸炎的治療。該葯每片含鹽酸地芬諾酯和硫酸阿托品,其中地芬諾酯對腸道作用類似杜冷丁,可直接作用於腸平滑肌,作用亦很強烈,過量服用(兒童尤應注意)可產生呼吸抑制和昏迷。2歲以下兒童禁用本品,2歲以上小兒須嚴格按規定劑量使用。
據中國醫藥報報道,復方地芬諾酯片適用於急慢性功能腹瀉及慢性腸炎的治療。該葯每片含鹽酸地芬諾酯2.5毫克、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諾酯對腸道作用類似嗎啡,可直接作用腸道平滑肌,作用很強烈。阿托品是一種抗痙攣藥物,添加到此復方中是為了減少由地芬諾酯帶來的副作用。
節段性迴腸炎是一種小腸的慢性炎症,由於能夠導致劇烈的疼痛、腹瀉、潰瘍,以及組織損傷,因此經常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WarwickSelby警告說,這一研究結果並無法一錘定音。儘管如此,他寫道,「無論你怎麼想,對於節段性迴腸炎的治療,誰都不會再次忽略分支杆菌了」。
腸炎的治療[2] 有以下幾種方法:
1.一般治療。清淡飲食,注意休息,用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藥物治療。包括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和胃腸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製劑治療,如腸胃速康方。
慢性腸炎 - 癥狀診斷 [3] 1、慢性腸炎常呈現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遇冷、進油膩之物、遇情緒波動或在勞累後尤甚。2、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餘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服務部絞痛、噁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黏凍血便。3、全身癥狀呈慢性消耗癥狀,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等表現。 慢性腸炎 - 危害一、慢性腸炎腹瀉隱匿息肉,癌變很多患者都以為出現腹瀉只是一般的受涼,飲食不衛生等原因造成,其實慢性腸炎是最常見的原因。而且事實上慢性腸炎患者超過五年,引發腸息肉,以及腸息肉癌變率極高。二、慢性腸炎便血誘發致命疾病便血是腸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另外,長期慢性出血很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時一定要注意及時進行輸血治療。三、慢性腸炎日久易引發嚴重併發症中毒性腸擴張是慢性腸炎的一個嚴重併發症,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達44%,而且還易並發腸穿孔,多為腸穿孔嚴重型。
[4] 四、慢性腸炎過久謹防腸道狹窄腸道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腸炎病例,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鑒別良性惡性。
慢性腸炎 - 飲食注意飲食注意[5] 圖冊慢性腸胃炎常反覆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由於病程較長,營養丟失較多,對患者身體消耗較大,嚴重時由於失水、失鹽,可以引起虛脫。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對健康影響很大。所以得了慢性腸胃炎,除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還要安排好飲食。所以慢性腸胃炎常見飲食注意:1、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癥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挂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製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2、慢性腸胃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異麥芽低聚糖(空腹喝立健三清沖劑)。3、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蔔、南瓜、牛奶、黃豆等。4、慢性腸胃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5、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胃炎患者可經常食用[6] 。 慢性腸炎 - 如何達到更好的腸道調養效果
益生元[7] 圖冊各位朋友在用立健三清沖劑調養腸道的同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請注意做到:1.飲食環節: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吃辛辣、油膩、油炸、生冷食物;避免暴飲暴食、不潔飲食、食無定時;減少或避免抽煙、喝酒。2.便秘者應注意:a.避免濫用含瀉藥成分的藥品和保健品(如某些洗腸茶);b.不管有無便意,請每天定時上廁所,建立條件反射,養成固定的排便習慣;c.適度運動。例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運動,都能增強腹部,同時每天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和自然通便。3.腸炎者飲食應注意:a.少吃多餐,避免過飽或過飢;b.吃易消化的,含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稀飯,細麵條,牛奶,軟米飯,豆漿,菜等;c.病人宜多吃無渣食物,為避免大便乾燥,還需常吃些瓊脂,香蕉,蜂蜜等能潤腸的食物;四,禁吃對潰瘍面有刺激的過酸和過甜的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濃縮果汁,咖啡,酒,濃茶等。4.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人體會根據生物鐘來修復腸道,而作息和飲食不規律都會影響這個過程,進而影響腸道健康和腸道功能的正常發揮。例如,睡眠時段是腸道的重要修復期。如果晚上進食過多(會加重腸道負擔),或者經常熬夜,都會影響腸道修復。5.注意精神和壓力調節。長期工作或學習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壓抑、易怒,容易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使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下降、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您可以通過深呼吸、聽音樂、運動等各種方式,放鬆自己,給身體減壓。6.其他。除了以上幾點外,本專題[8] 第一篇中也介紹了「影響腸道健康的常見因素」。這些影響腸道健康的常見因素,也要盡量避免的,以確保腸道調養效果。 慢性腸炎 - 飲食
慢性結腸炎是指由己知原因或未知原因,造成的以炎性改變及功能紊亂為主的結腸疾病。臨床表現以腹痛、腹瀉、腸鳴、下墜、大便帶粘液或膿血,也有便秘或干稀交替出現,病程纏綿、反覆發作為特點。由於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來源不足,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乏力甚至衰弱。嚴重者常並發腸道大出血、腸穿孔、甚至癌變。
息了慢性結腸炎,除了到醫院治療外,飲食調理也很重要。日常飲食宜採用軟而容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物。忌食有刺激性的食物。還可選食一些有抗茵、消炎、清熱解毒功效的食物或藥物,如馬蘭頭、馬齒莧、菊花腦等。在病症間歇期可選食有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如蓮子、薏米、芡實、陳倉米等。此外,還可選用以下食療方。
1、銀花紅暮粥:紅薯300g,大米200g,金銀花15^30g,生薑2片。紅薯切成小塊或研成細粉,加入金銀花(視臨床癥狀輕重酌量)、生薑,按常法煮飯、煮粥均可。每日3餐均吃,要堅持吃,不少於3^4個月,方可逐步收效。
慢性腸炎圖冊紅薯含大量食物纖維,可加強腸蠕動,其所含的多量維生素E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蘿蔔素對上皮組織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在紅薯飯內加入金銀花無疑會增強抗菌、抗炎功能,與生薑調胃和中的作用相結合。腹脹、腹痛癥狀均可減輕。
2、馬齒莧飯:馬齒莧100g,大米250g。馬齒莧洗凈切細,和大米調和。加水常法煮飯。可早晚服食。連服15日以上。
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有效。馬齒莧是常用的清熱解毒、痢止瀉的中草藥,也可作食物用。鄉間以馬齒莧加肉作餡,包餃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腸炎、細菌性疾等作用。
3、山藥芡實扁豆糕:鮮山藥250g,赤小豆150g,芡實米30g。白扁豆、雲茯苓各20g。烏梅4枚。先將赤小豆製成豆沙,加適量白糖待用;將雲茯苓、白扁豆、芡實米研成細粉。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藥粉,拌勻成泥狀。將葯泥在盤中薄薄鋪一層,再將豆沙鋪一層,如此鋪成六七層,成千層糕狀,上鍋再蒸。待熟取出。以烏梅、白糖熬成濃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
山藥益氣健脾治本,芡實固澀。白扁豆、雲茯苓助山藥,烏梅配伍芡實收斂。本方標本同治,而更適宜於疾病緩解期食用,能健脾止瀉,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稍差。
慢性腸炎圖冊4、蕎麥山楂石榴餅:養麥面1000g,鮮山楂500g,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各10g,白糖適量。先將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適量白糖。用水1000mI煎煮。30分鐘後濾渣留汁。鮮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狀待用;蕎麥麵用藥汁和成麵糰。將山楂泥揉入麵糰中。做成小餅烤熟。每日2次,1次1塊即可。以上配量是1劑量,服完後可繼續再做。
養麥又名凈腸草,有清利腸道污物之效。山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石榴皮止瀉收斂。橘皮、青皮、枳殼均重在通腑理氣。故本方具有舒肝理氣,扶脾止瀉作用,亦適合於在疾病緩解期服食。
1.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癥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挂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製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
2.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
3.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蔔、南瓜、牛奶、黃豆等。
4.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5.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現介紹幾款有止瀉作用的葯粥,患者不妨一試。
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馬齒莧粥:鮮馬齒莧90克(或干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
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
中醫治療:
①脾虛泄瀉,可給予補中益氣丸或人蔘健脾丸。②腎陽虛衰泄瀉,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氣乘脾泄瀉,予痛瀉要方或逍遙丸服用。中醫對慢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祖國醫學無慢性腸炎的病名,但根據其病的臨床特點,屬中醫學的慢性腹痛、慢性腹瀉範疇。其發病原因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和肝氣乘脾、瘀阻腸絡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密切相關。其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胃腸功能失調為輔,致氣血逆亂,臟腑失調,陰陽不和等病理變化。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走
於大腸泄瀉為其臨床特點。(1)脾胃虛弱久病不愈或寒濕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虛弱。脾為中土,喜燥惡濕,主運主升。胃乃腑臟,喜潤惡燥、主受納主降。兩者相輔相成,一納一運,燥濕相濟,共同完成吸收轉運水谷功能。今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升降失和,致氣機逆亂,致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腸腑混濁而下,遂成本病。(2)腎陽虛衰腎為先天之本,又為命門之火臟,主一身陽氣,具有溫煦、氣化、推動氣血、臟腑的功能。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脾陽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致脾腎陽虛,陰寒積盛,胃關不固,中氣下陷,運化失司,久瀉不止,疼痛纏綿,致發本病。中醫對慢性腸炎的病機是如何認識的?(1)病因:本病病因主要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房事過度而致脾肝腎功能障礙。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納,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疏泄有利於脾胃之氣的升降。腎為先天之本,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陽,而致泄瀉遂成本病。(2)病機:①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關係密切。②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導致清濁不分,升降失和,混雜而下,並走大腸泄瀉為標。③病勢:本病的發生是以先天之氣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氣機升降逆亂為主,漸及它臟,臟腑失調。以泄瀉、腹痛、腸鳴為臨床特點。④發病: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腎陽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發生障礙而致泄瀉。病情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纏綿難愈,病程較長。(3)中成藥:效靈清腸方、腸胃速康方,講究的是辯證論治,根據病症加減藥品。怎樣辨治脾胃虛弱型慢性腸炎?癥狀: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納呆食少,食後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分析:脾胃虛弱而致瀉下,主由脾氣虛弱,清陽不升,運化失職所致,故見大便溏瀉,完谷不化;脾虛不運,則納食減少或食後脘悶不適,久瀉不止;脾胃氣虛,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黃,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均屬脾胃虛弱之象。治法:健脾益氣。方葯:參苓白朮散主之。方中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砂仁、陳皮、桔梗、扁豆、山藥、蓮子肉、苡仁理氣健脾化濕,是治療脾虛泄瀉的常用方葯。若脾陽虛衰,陰寒內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湯,以溫中散寒;若久瀉不愈,中氣下陷,而兼有脫肛者,可投補中益氣湯,重用黃芪、党參以益氣升清,健脾止瀉。肝氣乘脾型慢性腸炎的辨治如何?癥狀: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即腹痛,腹瀉,舌淡紅,脈弦。分析:七情所傷,情緒不穩,激怒之時,氣機不利,肝失條達,橫逆乘脾,失其健運,故腹痛則瀉。肝氣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脈弦,均為肝旺脾虛之象。治法:抑肝扶脾。方葯:痛瀉要方為主。方中白朮健脾補虛;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升清止瀉。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瀉之功。怎樣辨治脾腎陽虛型慢性腸炎?癥狀:黎明之前,臍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分析: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土,而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見臍腹作痛,腸鳴而瀉,瀉後自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均屬脾腎陽虛不足之徵象。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方葯:理中湯合四神丸。四神丸中補骨脂補腎陽;肉豆蔻、吳茱萸溫中散寒;五味子收斂止瀉。配合理中湯溫中健脾,主治脾腎虛寒之腹瀉。如年老體衰,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宜加入益氣昇陽及收澀之品,如人蔘、黃芪、訶子肉、石榴皮,赤石脂、炒米殼之類,亦可合用桃花湯以固腸收斂止瀉。瘀阻腸絡型慢性腸炎如何辨治?癥狀:泄瀉日久,瀉後不爽,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面色晦滯,口乾不欲飲,舌邊有瘀斑或舌質暗紅,脈弦而澀。分析:泄瀉日久,病邪入絡,血瘀腸絡,不通則痛,故有腹部刺痛,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瘀阻氣滯,故有瀉後不盡之感;口乾不欲飲,面色晦滯,舌邊有瘀斑,舌質暗紅,脈弦而澀,均為瘀血內阻之徵。治療:化瘀通絡,和營止血。方葯:少腹逐瘀湯主之。方中以蒲黃、五靈脂與當歸、川芎配伍為君葯,合元胡、沒藥活血定痛;桂心、小茴香、乾薑溫經散瘀,使腸絡瘀血得散,則泄瀉腹痛而止。若氣血瘀滯,化為膿血,大便挾有赤白粘凍,可與白頭翁湯合用,以清熱涼血,利濕解瘀。中醫對慢性腸炎的辨證要點有哪些方面?(1)辨病緩急:慢性泄瀉發病緩慢,病程較長,遷延日久,每因飲食不當,勞倦過度而複發,常以脾虛證為主。或病久及腎,出現五更泄瀉,腰膝怕冷,是命門火衰,脾腎同病,治療則脾腎同治。(2)辨病重:一般泄瀉,若脾胃不敗,飲食如常,多屬輕證,預後良好。若泄瀉不能食,形體消瘦,泄下無度;或久瀉滑脫不禁,致津傷液竭,則每有亡陰、亡陽之變,多屬重證。《中藏經》說:「病洞泄不下食,脈急則死。」可見能食與不能食,對於權衡泄瀉的輕重有重要意義。(3)辨寒虛:凡病程較長,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屬虛證。糞質清稀如水,腹痛喜溫,畏寒脹冷,頑固不化,手足欠溫,多屬寒症。(4)辨兼挾症:瀉而兼有惡寒自汗、發熱頭痛、脈浮者,為挾風;泄瀉發生在炎夏酷暑季節,症見身熱煩渴、頭重自汗、脈濡數,為挾暑;泄瀉而兼脘腹痞悶,噯腐酸臭,為挾傷食。慢性腸炎的預後如何,如何進行預防保健?(1)預後:慢性腸炎經過及時適當的治療,預後良好;如長期反覆腹瀉,致脾胃氣虛,病久及腎,病情加劇。若腎虛進一步發展,既不能溫運脾陽,又不能固攝於下,而致泄瀉無度,則病情趨亡陰亡陽之證,預後多不良。(2)預防: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3)保健: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湯等。若虛寒腹痛泄瀉者,亦可予以淡薑湯飲之,以溫振脾陽,調和胃氣。忌食辛辣炙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條件情況下,配合紅外線,蠟療、拔火罐、針灸、氣功等療法,以提高療效。另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強烈刺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辨證】胃熱脾弱,肝氣不暢,清濁不分。【治法】調肝健脾,和中分泄。【方名】調肝健脾湯。【組成】南柴胡12克,焦茅術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內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藥10克,車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廣木香3克,殼砂仁3克,萸連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出處】瞿文樓方。慢性腸炎飲食慢性腸炎主要包括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未徹底治癒而演變成的慢性腸炎等。其主要癥狀有腹部脹痛,大便稀薄並帶有黏液,有的甚至帶有少量膿血,排便次數增多,每日2~3次或更多。慢性腸炎常反覆發作,病情時輕時重,由於病程較長,營養丟失較多,對患者身體消耗較大,嚴重時由於失水、失鹽,可以引起虛脫。慢性腸炎經久不治,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對健康影響很大。所以得了慢性腸炎,除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還要安排好飲食。1.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癥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挂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製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2.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3.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蔔、南瓜、牛奶、黃豆等。4.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5.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現介紹幾款有止瀉作用的葯粥,患者不妨一試。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馬齒莧粥:鮮馬齒莧90克(或干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慢性腸炎食療方法慢性腸炎食療方法薏苡仁粥:薏苡仁、粳米各50克,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入少許白糖調味,每日分2次服食。慢性腸炎食療方法荔枝粥:荔枝幹(去核)、蓮肉各5~7枚,山藥15克,粳米50克,加水適量熬煮成粥,入少許白糖調味服食,尤適於五更瀉的小兒。慢性腸炎食療方法山藥扁豆粥:山藥、白扁豆各15克,粳米30克,加水煮粥,入白糖調味食。若以金櫻子15克水煎取汁,加粳米、山藥各30克煮粥,收斂止瀉更佳。慢性腸炎食療方法豬肚山藥粥:豬肚50克,切片,粳米100克,山藥15克,加水煮粥,加少許食鹽調味服食。慢性腸炎食療方法烏梅粥:取烏梅10枚,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粥熟加入少許冰糖調味服,對小兒久瀉不止有良效。慢性腸炎食療方法參苓粥:党參20克,茯苓15克,生薑3片,加水煎取汁,入粳米50克煮粥食,對小兒虛寒瀉有效。 慢性腸炎 - 併發症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反應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本病典型癥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於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2)腸結核:起病緩慢,多位於右下腹部,可有陣發性絞痛,腸鳴音增強,常有大便習慣改變,干、稀交替。輕者僅有稀便,重者為粘液膿血便。可有噁心、嘔吐、腹脹,食慾減退。體檢僅有右下腹壓痛。輔助檢查:血沉增快,結腸菌試驗陽性,大便培養可找到抗酸桿菌。給予纖維腸鏡檢查以確認本病。
(3)克隆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緩慢,有消瘦、納呆、乏力等表現。腹痛位於臍周或右下腹。腹瀉初為間歇性,以後漸為持續性。日行3~6次,軟便或半液狀。右下腹壓痛,可觸及包塊。晚期呈現消瘦、貧血、腸吸收不良及電解質紊亂等表現。腸系膜動脈造影或內窺鏡及活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4)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本病原因不明,是與免疫有關的慢性病,多以潰瘍為主,累及結膜粘膜,以青壯年多見。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壓痛明顯,伴腸鳴音亢進。有食慾減退,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等癥狀。可行乙狀結腸鏡和活組織檢查以利於診斷。
(5)胃腸神經官能症:此病是高級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胃腸功能障礙。起病較慢,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表現神經性噯氣、厭食、嘔吐、精神性腹瀉、結腸激惹症,脾曲綜合征等。
(6)強制性脊柱炎。像是慢性腸炎、反覆尿路感染、銀屑病等,在一些病人的眼裡都是輕易不傷及人性命的疾病,但就是這些疾病卻會引起人體骶髂關節發生炎性改變,導致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當身體關節有疼痛時,不要急於用藥,消炎藥或是鎮痛葯等雖然能暫時緩解痛感,但對某些疾病的治療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有時還會因為掩蓋了病情的本質而給後續治療帶來困難。
慢性腸炎 - 慢性腸炎預防 [9] 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蒼蠅,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慢性腸炎 - 慢性腸炎的中醫診斷 慢性腸炎的中醫診斷:慢性腸炎主要包涵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過敏反應性結腸炎、急性腸炎未徹底痊癒而演變成的慢性腸炎等。其主要癥狀有腹部脹痛,大便淡薄並帶有黏液,有的甚至帶有少量膿血,排便次數增多,逐日2~3次或更多。慢性腸炎的中醫辨證要點:(一)、辨病緩急:慢性泄瀉發作緩慢,病程較長,遷延日久,每因膳食不當,勞倦過分而複發,常以脾虛證為主。或病久及腎,發生五更泄瀉,腰膝怕冷,命門火衰,脾腎同病,診斷則脾腎同治。(二)、辨病重:一般泄瀉,若脾胃不敗,膳食如常,多屬輕證,預後良好。若泄瀉不能食,形體消瘦,泄下無度;或久瀉滑脫不禁,致津傷液竭,則每有亡陰、亡陽之變,多屬重證。「病洞泄不下食,脈急則死。」可見能食與不能食,對於權衡泄瀉的輕重有重要意義。(三)、辨寒虛:凡病程較長,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屬虛證。糞質清稀如水,腹痛喜溫,畏寒脹冷,頑固不化,手足欠溫,多屬寒症[6]。推薦閱讀:
※食療調治老人慢性腹瀉
※慢性病人的心理護理
※慢性膽囊炎方劑
※這幾件事做得多 相當於在慢性自殺
※中醫辨證分型 論治慢性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