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魔王希特勒:你不是一個在發瘋
由德意日法西斯所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歐洲到北非、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包含1.1億軍人在內的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2/3)。此外,德國納粹為鎮壓異已和推行種族主義,還在國內和被佔領國還建立了眾多集中營,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人類歷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其中,建立於波蘭奧斯維辛的集中營,曾囚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萬人。
眾所周知,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是在1932年的大選中獲勝從而與次年成為德國總理的,並1934年興登堡病逝後成為總攬「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等要職;而全面闡述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綱領、被奉為納粹「聖經」的《我的奮鬥》,早在1924年和1926年就已正式出版而為德國民眾廣為知曉。由此可見,並不從全面在擁有康德、黑格爾等一大批熱哲學家的德意志民族,素以理性著稱。究竟是什麼原因,戰爭和屠殺並不僅僅是希特勒的個人意志,而是德國人選擇了希特勒以及戰爭和屠殺!
大家還知道,擁有康德、黑格爾等一大批熱哲學家的德意志民族,素以理性著稱。那麼,是什麼原因,竟然讓整個德意志民族深受希特勒的蠱惑,陷入全民族的瘋狂,導致了德國和人類文明史上這一場空前的浩劫呢?
一、建立包括所有日耳曼血統人民在內的大德意志國家,是德國人早就擁有的夢想
德意志民族的產生是一個延續了許多世紀的過程。公元919年,薩克斯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其子奧托一世繼位後,於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德意志民族由此成為第一個戰勝羅馬帝國的民族。
然而,「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想實現以已為主的德國統一。
19世紀初,當拿破崙佔領德意志時,取消了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
從1848年起,哈布斯堡統治下的地區,革命烽煙四起,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蘭人、捷克人,以及南歐的各民族,紛紛掀起民族革命運動,要求自治、獨立。同時期,還出現了德語地區要組建德意志統一國家的訴求,不能簡單地說這等同於後來希特勒的「奮鬥」之一——建立包括所有日耳曼血統人民(如奧地利、荷蘭、捷克等地的日耳曼人)在內的大德意志國家(泛日耳曼主義,Pan-Germanism ),但至少這種種族情緒,是前後相關聯的。
1861年威廉一世成為普魯士皇帝後,重用「鐵血宰相」俾斯麥,不久就相繼擊敗丹麥和奧地利,並在「普法戰爭」中獲勝,於1817年建立了「第二帝國」,實現了除奧地利之外的德國統一。德意志民族終於第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實出了他們早已有之的「大德意志」夢想!
二、驕傲的德國人並不承認在一戰中失利
1888年威廉一世繼位後,與奧匈帝國、義大利、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等組成了「同盟國集團」,於1914年7月了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戰爭,最終有三十多個國家的650萬人參戰,陣亡軍人約一百萬。
由於義大利於1915年4月改投協約國集團、美國於1917年4月亦加入協約國,戰爭的天平漸漸向協約國斜。1918年9月,協約國軍隊全線發起大反攻。
雖然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德國實際上依然元氣尚存,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大的傷害,但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消息仍使德國國內的矛盾日益加劇。18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亞發生了由德共領導的「革命」,兩天後柏林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德國總理巴登親王宣布德皇威廉二世已退位,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威廉二世被迫流亡荷蘭。11日,由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艾伯特任首相的德國新政府(「魏瑪共和國」)宣布投降。
出生於1889年的阿道夫·希特勒,其父親實際上是其祖母在一個猶太人家中幫傭時與東家之子私通(有可能是被強姦)所生,其手上有1/4的猶太血統。16歲時,他曾暗戀「猶太美女」斯坦芬妮,但長達4年的單相思卻因他的膽怯而沒有任何結果。年輕時,他曾發現自己有繪畫天賦,並夢想成為藝術家,但學業欠佳及父親在他14歲時去世卻讓他的夢想破滅。
1913年5月,對大德意志民族充滿著狂熱情緒的希特勒,離開維也納移居慕尼黑,靠賣畫為生之餘,他別集中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
1914年8月,他參加了一戰,成為陸軍下士並獲得一級鐵十字鄖章。數次僥倖地死裡逃生後,他產生了「將肩負天下重任」的想法,並認為德國的無形敵人(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比真正的敵人的大炮還要危險。
德國宣布投降時,在戰場上被毒氣攻擊而失明的希特勒正在醫院治療,他覺得「我的心中滋長了仇恨,對那些干出這件事來的人……卑鄙墮落的罪人的仇恨」,並「決定投身政治」,「當一個政治家」。
事實上,與希特勒一樣,受狂熱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潮影響,積極支持甚至親自參與一戰,並認為德國並未在一戰中失利,而是猶太人、馬克思主義者的破壞和當權者的出賣令他們失利的德國人並不在少數。
在國際聯盟前來調查前,在一戰中晉任元帥並任陸軍最高指揮官的保羅·馮·興登堡,就曾散布所謂的「匕首傳說」,稱德國陸軍在戰場上未被戰勝,陸軍是在停火後被德國革命「從背後暗算」的。1925年,興登堡還通過選舉成為魏瑪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
三、《凡爾賽條約》的苛刻條款令德國人異常憤怒,希特勒藉機粉墨登場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的「巴黎和會」,實際上是協約國列強在一戰結束後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贓大會,最終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對此,中國人對此並不陌生:雖然一開始只有波蘭贊同,但和會上最終還是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德國,由此在中國國內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作為一戰「戰勝國」的中國人都對此如此憤怒,作為戰敗國國德國人的態度可想可知!
「巴黎和會」名義上共有27國參與,但僅有英、法、美、日、意五大國為有「普遍利益的交戰國」,各有5名全權代表出席,可參加和會的一切會議,且重大議題均由這五國各派兩名代表所組成的「十人會議」裁決(後縮減為英法美意各派一名代表組成的「四人會議」裁決),由70名全權代表參與的全會在近半年時間內僅召開過6次。
雖然美國總統威爾遜主張寬大對待德國,但法國卻因為復仇心作祟,主張嚴懲德國。最終,凡爾賽和約置德國代表的多次置疑和抗議而不顧,應法國的要求而加入了極其苛刻的條款,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向德國強加了巨大的割地賠款及限制軍備條款。根據該條約,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3%的人口、16%的煤產地、半數的鋼鐵工業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此外,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不準擁有空軍。然而,和會並未提出對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元首、魯登道夫將軍等戰犯以予懲處,此後這些人都對希特勒的崛起起過重要作用。
由於《凡爾賽條約》過多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條約有極強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引發了德國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驕傲的日耳曼民族為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顯得尤為激烈。
此外,此前曾遭守德國侵略的一些國家,如今剩德國被解除武裝的機會,把仇恨撒向了居住於本國的德裔。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在一戰中終於擺脫斯脫拉斯堡統治的小國,漸漸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空氣中到處瀰漫著對日耳曼人的輕蔑。美國大使柯立芝就曾見證過捷克警察暴力對待德裔占多數的蘇台德地區的和平示威者,殺死54人,包括女人和兒童。
這些行為,必然又會加深德國人的仇恨。捷克著名作家赫拉巴爾那部後來被拍攝為同名電影的小說《我曾經侍候過英國國王》,主人公是個小個子,娶了家在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女孩。初次見面的時候,小個子說:「捷克人欺侮那些可憐的日耳曼族大學生太可怕了,我在民族大街親眼看見捷克人脫下日耳曼族大學生的白襪子,還撕破了兩名日耳曼學生的褐色襯衫。」女孩則說:「我們的領袖不會聽之任之。」當然,她的領袖不是捷克總統,而是希特勒。最終,希特勒的確沒有「聽之任之」,於1938年侵佔了蘇台德地區,並於次年與匈牙利、波蘭一起瓜分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希特勒1919年9月以「特務」身份去調查一個年初剛成立、僅有54名黨員,其綱領卻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義和反猶主義的大雜燴的小政黨——德國工人黨,結呆卻加入了該黨。之後,他高超的組織才能、雄辯的講演很快令他有了一大批追隨者,並被破格提撥為該黨的「宣傳部長」。
大權在手的他重新安排了黨的日常管理工作,與該黨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條黨綱,除了猶太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點甜頭。為煽動、吸引群眾,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黨名改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納粹」是其名稱縮寫字中前兩個字母的音譯)。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眾大會上向世人公布時,新聞界曾進行了報道,希特勒因此在該地區名聲大噪。
此後,希特勒又籌划了卐字黨旗和標誌,並拉贊助買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觀察家報》使之成為納粹黨的機關報。由於他的活動,納粹黨一年時間內就在全國各地活躍起來,他也因此於1921年6月29日成為納粹黨的主席。
四、法國入侵所引發的危機,令納粹勢力進一步壯大
1923年初,法國為保證得到賠款和在德國面前有一種安全感,出兵佔領了德國魯爾地區以及萊茵蘭里的幾個德國小鎮,虛弱的德國政府無力抗擊,只能實行消極抵抗,結果導致德國發生了空前的通貨膨脹,貨幣體系瓦解,經濟陷於崩潰。最終,古諾政府發起的這場耗盡血本的消極抵抗難以為繼,施特雷斯曼繼任總理。
對此,希特勒災難的原因歸罪於魏瑪共和國和凡爾賽和約,歸罪於猶太人和布爾什維克主義,並於1923年10月策劃「向柏林進軍」。11月8日晚,希特勒率領600名衝鋒隊員沖入巴伐利亞政府三巨頭正在集會的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勞凱勒啤酒店,想劫持他們以發動政變,最終卻以失敗告終。次日,他與一戰時任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商討後,兩人率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從啤酒館向慕尼黑城內進發,但卻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鎮壓。11月11日,希特勒被逮捕入獄,隨後邦政府下令禁止納粹黨,封閉納粹黨報。
希特勒苦心策劃的「向柏林進軍」的奪權嘗試宣告失敗了,但他卻為自己和納粹撈到了一大筆宣傳資本。由於首席法官也贊同「國家主義」,他只被判處監禁五年,最後實際只在牢中呆了8個月。在這8個月內,他還備守優待,可以自由通信和接待他人,中午進餐時可在懸掛卐字旗的休息室內口若懸河地大講特講。等他「服刑」結束時,獄中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變成了忠實篤信的納粹主義分子。
在獄中,他還向追隨者魯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奮鬥》第一卷(第二卷於兩年後出籠)。該書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的綱領,是納粹黨的聖經。它為希特勒塗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迎合了當時廣泛存在於德國的憤懣情緒,因而在納粹政權時期它發行量很大,流傳極廣。
出獄後,希特勒於1925年1月4日拜訪了巴伐利亞總理,承認1923年的政變是一個錯誤,並保證今後一定循規蹈矩,遵紀守法,還答應在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鬥爭中支持這位總理。次月,該邦就撤銷了對納粹黨及其機關報的禁令。接著,2月26日《人民觀察家報》正式復刊。2月27日納粹黨正式重建,希特勒又獲得了獨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開場合演說,不能公開講話,其他各邦也相繼效法。
此時的德國,這時的德國由於實行了貨幣改革,美元資本陸續流入,故而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國內政局趨向穩定,這對希特勒的納粹運動是十分不利的。但希特勒卻利用這段不能公開講話的時期,專心致志地寫作《我的奮鬥》的最後部分,另一方面又充分施展自己的組織才幹,在納粹黨里建立了一套錯綜複雜的黨內機構。為了擴大影響,希特勒還陸續建立起一批群眾組織。就這樣,到了1928年,納粹黨逐漸變成了一個「擁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務能力的幹部的政黨」。而且納粹信徒們都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信念,把他們的元首視為眾望所歸的決策人物。此外,希特勒又把衝鋒隊改組成為一個擁有幾十萬隊員的武裝團體,並建立了成員需特別宣誓效忠他個人的黨衛隊。
五、1929年的經濟危機令德國人的不滿情緒加劇,並最終選擇了希特勒
1929年10月末,從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產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最高時達600萬,超過全國成年人口的1/4。這可給希特勒、戈培爾等人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他們稱經濟危機是「政府無能」的一個佐證,是政府接受《凡爾賽和約》和戰爭賠款及奉行「社會主義」政策的結果,是共和國和歷屆政府毀滅了德國的一切。
不久,經濟危機就發展成為一場國家危機。由於經濟蕭條,國家稅收下降,相反失業救濟的支出卻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瑪共和國的最後一屆政府終因入閣各黨在如何平衡國庫虧空問題上意見分歧而垮台。一戰中晉陞為元帥並任陸軍最高指揮官、一戰結束後曾散布所謂的「匕首傳說」(稱德國陸軍在戰場上未被戰勝,陸軍是在停火後被德國革命「從背後暗算」的)卻於1925年被德國選舉成為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不經議會商議就任命布呂寧為帝國總理,由此開啟了總統內閣制。
經濟危機更使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對魏瑪共和國政府極為不滿,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新政府。
其它那些政黨,無論是保守黨、社民黨,還是共產黨,都只知道在議會和刊物上互相批評,「主義」提了一大堆,但什麼解決現實問題的具體方案都拿不出來。
納粹黨則反其道而行之。基本上不和別人爭辯理論,但卻一方面為國家社會主義展開更強大的宣傳,對各階層人民不斷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慷慨許諾;一方面又通過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宣稱該黨不是一個階級政黨,而是「大眾黨」,並重點向中下層的中產階級發動討好攻勢,以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
此時的納粹黨,幾乎被建成了一個大公司,黨員們無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德意志人民生產自救的活動中去:有搞市場情報的,有搞推銷的,有搞組織的,有搞運輸的,有搞培訓的,有搞財會的,對窮人們有求必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顧、體貼他們,簡直和宗~教組織或紅十字會一樣。不管什麼人,只要一加入他們的行列,便能保證天天吃飽肚皮,從此不再失業。工人們不領工資-反正此時馬克的價值同廢紙一樣,而是領大鍋飯和一些實物補貼,比如衣服、工具之類,還負責介紹福利住宅。
對勞苦大眾來說,這是多麼大的一個刺激啊!負責發放大鍋飯的納粹黨員一邊往窮人們的碗里倒土豆、麵包和副食,一邊淳淳善誘地對他們說:「您瞅,咱們這國家披山帶河,沃野千里,要物資有物資,要科技有科技,年年得諾貝爾獎,物理、化學、醫學,照單全收過。可說起這經濟,咱就能搞成現在這樣子呢?還不是因為當權的都被帝國主義收買了,什麼正經事都不幹,整天就知道貪污腐敗,禍國殃民?您再瞅,街上的那些警察,就知道在咱老百姓面前神氣活現的,其實個個不都是賣國賊的走狗爪牙嗎?這些混帳王八蛋全都是德國人民的公敵!啥時候咱們的主席希特勒上台了,啥時候咱們這苦日子才能有盼頭哇!」
危機前,納粹黨只有10.8萬人,到了1932年,人數超過了100萬。從1930年開始,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得勝利。1932年的總統選舉,雖然德共提出「誰選舉興登堡,就是選舉希特勒:誰選舉希特勒,就是選舉戰爭!」但在第二輪選舉國85歲的興登堡還是成功當選,而希特勒竟然以36.8%的得票率居第二。1932年7月31日舉行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了37.3%的選票,獲得230個議席,一躍成為國會中最大的黨派。
1932年8月13日,興登堡召見希特勒並試圖說服他與佛朗茨·馮·巴本共同組成聯合政府,但希特勒聲稱要得到「包括一切方面的整個國家權力」。此後,由於巴本和施萊歇爾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拆台,希特勒終於在1933年1月30日通過「後門」交易登上了總理的寶座。3月24日,興登堡同意發布的授權法案實際上廢除了魏瑪共和國的民主制度,為希特勒的獨裁統治鋪平了道路。1934年8月2日,興登堡病死,希特勒作為直接繼承人,公開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正式死亡,第三帝國由此誕生。
對希特勒的得勢,德國任何階級、集團、政黨都不能逃避其應負的一份責任。先天不足的資產階級對法西斯則是容忍、退讓,甚至迎合。被推翻的霍亨索倫王室的支持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皇太子曾於1933年1月22日致函興登堡敦促其授權希特勒組閣,威廉二世還給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援助。而無產階級則陷於長期的分裂、爭鬥,內耗損失巨大,更談不上團結一致對付法西斯。
而德國在一戰後被解除軍備,民族屈辱、經濟簫條、社會混亂交互作用,讓驕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實現「強國夢」。而希特勒的那些理論迎和了他們的心理。難怪有人說,「把納粹黨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國人自己!」
五、正如尼采所說:上帝死了,因為希特勒已經誕生!
在希特勒成為成為德國總理時,德國仍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此時,德國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嚇人,失業人數超過600萬;萊茵河西岸地區雖然已被盟軍在1930年6月歸還,但卻百廢待興;而且法國還佔領著薩爾州,並企圖用培植當地分裂勢力和親法分子的做法,通過全民公決把這個州正式吞併掉。只要德國的經濟形勢不好轉,法國人的這個陰謀就隨時可能得逞。而且,納粹黨的執政還有些先天不足,因為它並不擁有議會中的絕對多數席位,這些都困擾著魏瑪共和國的新任總理希特勒。
在執政的第一年裡,希特勒政~府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當成功。反對黨被不違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締了,萊茵河西岸重工業區的工廠相繼恢復了正常運轉,德國擺脫了戰敗國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權。除了被取締的那些政黨的忠實追隨者外,大部分德國人民對反對黨和工會的消失都並不反對,甚至很贊成。魏瑪共和國的14年統治對於他們來說完全是一場喪權辱國的災難,人民生活水準比一戰前的帝國時期大大下降,所以他們對這個民~主政體及其政黨並無好感;舊工會連起碼的就業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爭取不到,更遑論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數反對黨成員打入監獄以外,讓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親手設計和主持下,人類歷史上不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絕後的偉大經濟奇蹟開始了。
自1928年起,各種高速公路的修建計劃就已經紛紛出台了,但總是因為政~府財政困難而作罷。希特勒對這個計劃非常感興趣,但也有很多反對意見,因為德國人當時窮得叮噹響,連能否保住飯碗都有問題,根本沒錢買汽車。但希特勒還是決定拉緊褲腰帶來加以支持,因為按照他的邏輯,必須先有路,然後才能有汽車,不然汽車就是造出來也沒地方開。何況高速公路可以創造大批就業機會,而高失業率又使得當時德國人的工資低廉,降低了建築成本。所以他力排眾議,跑遍全國各地,喊了許多口號,四處為工程剪綵、奠基。有的時候,口號比錢還管用,德國人民真的不計報酬,不講待遇地跟著他們的領~袖,以軍事化的紀律,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Fuehrer(領~袖):這個詞一直被錯誤地翻譯成「元首」。這是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集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為一身的希特勒給自己取的新稱呼,目的就是貼近群眾,不要像「主席」或「總統」那樣,顯得太貴族化。在上任後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內政建設方面。誰也不能否認,他的政~府在經濟方面表現得實在出色:1933、1934、1935,僅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國-這個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業率最高的、實際上已經破產的國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強國,而且這完全不是靠外國投資和援助取得的。
在這三年內,德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無疑遠遠超過了100%-當然這也得益於大量舊工廠重新開工,世界經濟復甦等客觀因素,而德國國民的失業率從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監獄的那些猶太人和反對派以外。更加驚人的是,希特勒實際上兌現了他競選時的諾言,為德國人民實現了共同富裕-決不是讓少數人率先富起來,而是讓廣大工薪階層和管理階層一起富起來。工資上漲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管理階層不久就找不到什麼東西,是他們買得起,而工人們買不起的了。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德國工人,三年前還在下崗,為了每小時工資只夠買一塊麵包的臨時工崗位,你和你的左鄰右舍爭得頭破血流。而三年之後,你卻坐著豪華遊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陽光假日去了。工薪階級有權並有錢出國度假,這之前在人類歷史上還從未有過-英國沒有,美國沒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現在還沒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納粹德國就有。
隨著長達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還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種造車廠、修車店、加油站如雨後春筍般相繼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眾汽車」公司。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在比較飛機和飛艇之間的優劣,以決定他下一個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應該叫做「大眾飛機」,還是「大眾飛艇」呢。當然,希特勒熱衷經濟建設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即將到來的大戰積累實力。他曾經說過:「人民需要度假,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保持堅定的精神狀態。」
國力的迅猛增強,大大提升了德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歸屬理念。1935年1月13日,薩爾州舉行了未來歸屬問題的全民公決,結果以90.8%的高票率,決定回歸德國。同年,柏林獲得了1936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帶著秦始皇「帝萬世」的豪情壯志,希特勒信心十足地宣稱:「在以後至少一千年中,德國將不會再爆發什麼革命了!」
正如尼采所說:上帝死了,因為希特勒已經誕生。
和大部分獨~裁者一樣,希特勒對藝術特別地關心。他是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和建築工程師,誰要想否定這一點,倒還不如去致力於否定毛的詩詞和書法才能,後者顯然會容易些。似乎直到當了總理以後,他才突然發現了自己在建築方面的才能。「如果哪天下台了,我就去當工程師!」除了交通方面的建築以外,他還親身參加設計了許多的社會、體育、文藝場館和水利設施-決不限於題個詞,剪個彩,聽聽報告,拍個桌子之類的,而是真正的研究圖紙,分析數據,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直至二戰結束為止,大部分他參預設計的建築都未能完工,其中包括:直布羅陀大壩,目的是排干整個地中海,化碧波千里為萬頃良田(另外,這樣英美的潛水艇也就進不來了);不列顛大橋,現在這個計劃已經由海底隧道多所取代;以全盛時期的巴比倫和雅典為範本,重建整個柏林城,把它造成日耳曼尼亞(他按拉丁語給德意志起的新名字)的新首都,它將比羅馬、巴黎、莫斯科和倫敦更輝煌,更壯觀……即便是當時已經完工的建築,在二戰後也大都被盟軍用炸藥徹底剷除,只有幾個文藝場館,因為躲在不起眼的角落裡,而得以倖存。
希特勒的藝術口味是相當保守的,或者說,是相當古典的。當時,抽象派藝術已經風靡整個歐洲,而希特勒對此極其反感,他為此還專門發明了一個詞:「黑鬼化」的藝術,矛頭直指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後者的藝術和政~治思想都與納粹背道而馳。希特勒看到當時的藝術有嚴重的抽象化、暴力化、色情化的傾向,所以呼籲藝術界以希臘、羅馬為準則,進行第二次古典文藝復興。對於那些還頑固不化,堅持「黑鬼化」下去的藝術家,希特勒說:「他們的作品是Mist(德語,即英語中的????,中文我想就不用翻譯了吧),應該被扔到Mist應該去的地方去。」歷史證明,政~治家對藝術過分關心,往往既是藝術的不幸,也是政~治家的不幸。但以我個人的看法,希特勒當年對現代藝術的批評意見並沒有錯。二戰後,世界藝術與東西方的古典藝術完全背道而馳,即便不說是「黑鬼化」,至少也也嚴重「非洲化」了(當然,你要是覺得黑人快板、南美裸舞,以及畫展里滿眼豐滿的乳房和臀部比起達芬奇、莫扎特來是進步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這樣的發展軌跡也就證明了他在這方面的遠見卓識。
在希特勒執政期間,德國電影界迎來了它不僅空前,而且很可能也絕後的輝煌時期。德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幾位導演都在這個時代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他們發明的許多拍攝技法好萊塢至今仍在沿用,尤其是為納粹黨拍攝的幾部記錄片堪稱經典,開創了大場面電影的先河。希特勒本人最重要的藝術成就,也當數他為納粹黨設計的旗幟和制服。象徵社會主義的紅色,象徵民族主義的白色,還有那醒目的鉤形圖案,在黨旗上如此和諧地凝聚在一起,讓人一見便終身不忘。灰黑色的頭盔、大衣、長筒靴和粗皮帶組合起來,給人一種驚心動魄的威壓感,讓敵人一見便膽戰心驚。沒有藝術造詣的人,就像中國的汽車外形設計師,是絕對不會產生這樣獨特的創意的。
1936年夏天的柏林奧運會,成為希特勒和納粹黨宣傳的盛大舞台。那是一屆高科技的奧運會,場面前所未有的壯觀。這次演出的高潮其實在揭幕式上就出現了:成百上千的外國運動員-其中包括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蘇聯人、波蘭人……這些德國未來死敵的運動員們,集體向觀眾席上的希特勒和納粹官員們行舉臂禮。它也同樣是希特勒的獨創,在當時的歐洲被看作極其時髦的禮儀。納粹德國在本屆奧運會上製作的紀錄片,也成為奧運會歷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傑作之一。
儘管德國運動員在田徑場上輸給傑西·歐文斯讓希特勒很不愉快,他拒絕和這個美國黑人握手的事件甚至引發了官方抗議,但這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小插曲而已。第11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已經令德國人民對本民族和希特勒政~府的信心空前高漲,同一個聲音在全德國各地響起:「Heil,Hitler!」(讚美你,希特勒!)如果他在此時突然意外去世的話,必將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流芳千古。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1937年,希特勒在視察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時,突然對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們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們看著吧,德國經濟很快就能達到足以支撐戰爭的規模了!」
希特勒絕不僅僅是嘴上講講。早在1935年年3月16日,希特勒就已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從而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之後的四年內,之後除收回萊茵區外,德國又相繼兼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隨後又吞併立陶宛的克萊佩達地區,並與匈牙利、波蘭瓜分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還在1936年8月與義大利聯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這一切,都在英法美等國的綏靖政策下得到了默許,並在1938年9月的慕尼黑會議上得到正式認可。
此外,納粹德國還在1936年與義大利和日本組成了「柏林—東京軸心」,完成了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所有準備。
六、德國人跟著希特勒一起瘋狂,最終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隨後與蘇聯歡一起瓜分了波蘭,這一天被西方史學家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日。被德國人奉為「神」的希特勒至此走向了最後的瘋狂。
在給猶太人和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災難的同時,德國人也因此承擔巨大的傷痛。在二戰中,總人口僅七千多萬的德國,參戰軍人高達1700萬,最終德軍死亡485萬,平民死亡320萬。傷亡總數高達2800萬人,僅次於蘇聯和中國,接近總人口數四成的傷亡比例則高居世界第一。
二戰結束後,德國一度被美英法蘇四大國一分為二,之後分裂為東西德直至1990年。
與日本不一樣,在二戰中失利後,德國大量的工業設備和物資被戰勝國運走作為戰爭賠償。此外,德國政府累計向猶太人支付了600億美元的賠款,向蘇聯支持了120億美元的賠款。
一戰失利後,周邊的一些弱小國家把怒火發泄於其境內的德裔之事,在一戰結束後再度上演,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僅以上面提到了捷剋期洛伐克舉例,在從德裔居多數的蘇台德及其它地區「野蠻驅逐」走50萬人,1945年8月2日結束的波茨坦會議正式同意驅逐境外德裔回到德國,在1946年的10個月中,估計有223萬多德意志人被驅逐,其中2/3輸入到後來的西德,1/3到東德。種族遷徙直接造成2.4萬人死亡,6.2萬人失蹤。最終,僅有大約24萬德裔被允許留在捷克,主要是一些熟練技工和被認可的反法西斯人士。而在美國人德扎亞斯所著的《可怕的復仇――對東歐日耳曼人的種族清洗》,封底那段倫敦《泰晤士報》的評論文字則更令人心驚:「這是一個日耳曼人發現他們自己在錯誤的時間待在錯誤的地點的故事。200萬人的死亡,和1500萬人的遷徙――被他們的敵對國從其版圖遷到德國無所謂哪個地方。」
推薦閱讀:
※吉林輝南縣殺死8人的特大殺人案嫌犯蔣春被抓獲
※煙台招遠涉邪教殺人案主犯張帆、張立冬被執行死刑
※白銀連環殺人案圓心:被公眾忽略的勝利街貨場
※鄧玉嬌是殺人嫌犯還是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