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評如潮的家教書《父母的覺醒》

編輯推薦

美國著名正念心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傑作!

本書作者沙法麗·薩巴瑞,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如今為美國著名的正念心理學專家。薩巴瑞博士將東方正念思想與西方心理學理論**地融為一體,形成了有關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的理念。她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幫助過各類人群,比如問題青少年、企業家、亞洲海嘯的倖存者、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等。她曾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並在各大公司、學校與家長團體發表演講,東西合璧的特點讓她贏得了全球範圍內的受眾。

國內外專業人士與權威媒體讚譽推薦!

本書獲得了國內外專業人士與權威媒體的一致推薦!美國著名主持人奧普拉稱讚:「自埃克哈特托利的《新世界》之後,我從未閱讀過如此令人興奮的書。」美國著名心靈導師埃克哈特托利評價:「《父母的覺醒》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既向父母展示了教養孩子將會遭遇的種種挑戰,也指導他們如何將挑戰轉化為巨大的機會,從而獲得精神的覺醒。」《心理月刊》執行主編胡慧嫚、《父母世界》執行主編朱正歐、中國教育新聞網總編郜雲雁、《中華家教》主編陳光、《母子健康》編輯部主任張路、《父母堂》微信刊主編王保允等聯袂推薦!

長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教養類圖書首位!

本書自2010年出版以來,連續一月榮登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教養類圖書首位,4年長踞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教養類圖書前列!本書不僅獲得了專家與媒體的一致認可,而且不斷掀起新的閱讀熱潮,受到無數家長歡迎。

揭示親子關係的真相,破解家庭教育的難題!

如果你初為人父人母,驚喜與疲憊交織;如果你的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你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如果你是一位單親父母,獨自撫養孩子,得不到太多幫助……相信本書一定會為你卸下一些包袱,帶去一些啟發,讓你與孩子彼此促進,共同成長。作者用自省真誠的態度與科學專業的知識,引領廣大父母回歸自己的內心,擺脫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創傷,以開放、尊重、理解的心態對待孩子,順應他們的本性,接納他們的本真,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

顯示全部信息

內容簡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規劃圖

唯有覺醒的父母才能幫助他們擁有*的命運軌跡

《父母的覺醒》是一本從心理與情感層面講述教養之道的書。「覺醒」意味著對我們經歷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現實的本來面目去接受和應對它,而不去妄圖控制或改變它。也就是說,我們在教養孩子的時候,要依從他們的本性,接納他們的本真。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父母只有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作者薩巴瑞博士提出,父母與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夥伴,平等互助是親子關係的核心內容。如果父母能夠放棄虛榮心、自負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和諧的關係。如果父母願意敞開胸懷,在實踐中學習,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找尋答案,就能與孩子一起獲得進步與拓展。

薩巴瑞博士運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鼓勵廣大父母用愛意與真誠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親子關係的難題,實現精神的覺醒;其深刻的教養之道不僅將孩子身體、思維、心靈的培養融為一體,也讓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長。

顯示全部信息

作者簡介

沙法麗·薩巴瑞(Shefali Tsabary),出生於印度,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

薩巴瑞博士早年受到東方正念思想的影響,後又將其同西方心理學理論加以融合,從而形成了自己有關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的理念。她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幫助過各類人群,比如亞洲海嘯的倖存者、經濟欠發達國家的女性、年老體弱者、企業領袖等。她曾在世界各地舉辦研討會,並在各大公司、學校與家長團體發表演講。東西合璧的特點讓她贏得了全球範圍內的受眾。

薩巴瑞博士現同丈夫、女兒一起在紐約生活。

免費在線讀

第一章

一天早晨,我女兒興緻勃勃地將我從夢中推醒。「仙女送給你一個驚喜的禮物,」她沖我耳語道,「瞧瞧仙女送了你什麼!」

我一伸手,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張一美元的紙幣,只見它從正中間被撕成了半截。女兒說:「仙女送了你半塊錢,還有半塊在爸爸枕頭下面。」

這一下,我睡意全消。

與此同時,我發覺眼前的處境有些左右為難。一時間,我的腦海里充滿了各種念頭:「錢不是長在樹上的,我的女兒一定要正確理解金錢的價值;我該不該藉此機會教導她,讓她不要浪費金錢,告訴她撕成兩半的鈔票就不能用了呢?」

當時我意識到,自己作出的反應有可能讓孩子精神大振,也有可能傷了她的心。所幸的是,那一刻我決定把問題擱置起來,不忙著給她「上課」;我只是告訴她,我很為她自豪,因為她那麼慷慨地貢獻出了自己僅有的一塊錢;我還要感謝仙女,因為她很高尚,而且一碗水端平,明察秋毫地把錢平分給了我和她爸爸。女兒聽了這些以後眼中放出了光芒,整個卧室好像都為之一亮。

我們所養育的是一副個性獨立的精神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狀況,我們需要在理智與心靈之間掙扎一番——或者可以說是「自負心」和「真心」之間的掙扎。「真心」指的是真實的自我,它是事物的純粹寫照。教養孩子的過程就好比走鋼絲,一步走錯就會傷害一個小小的心靈;同樣,一個適當的鼓勵就可以讓他們在空中昂首闊步。每時每刻,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有可能打斷他們的進步,讓他們裹足不前;也有可能讓他們感到振奮,對他們形成促進。

我們的孩子只會忠於他的自我角色,那時候,他們全然不關心我們這些家長所揪心的事情。自己在他人眼裡是怎樣的,有什麼突出的成績,有沒有優異的特長,表現如何……這些事情都是成人們全心關注的,孩子卻渾然不放在心上。孩子不會心思很沉重地看待世間的各種事情,他們只會一頭扎進經驗的王國里,對任何冒險都願意放手嘗試一番。

在「仙女」造訪我的卧室的那個早晨,我女兒壓根沒想過金錢的價值,也沒想過用分給我「半塊錢」來滿足我的自負心理;她也沒有考慮過那麼急急忙忙把我吵醒是不是太早了一點兒。她所表現出來的僅僅是真實、美好、自主的創造力——歡歡喜喜地展示自己的慷慨大方,然後看著父母因為「仙女」的意外訪問而高興,她自己也就跟著高興。

身為家長,我本人就必須反覆面對這樣的局面:女兒就在眼前,期待著我的反饋。此刻,她就像個成年人一般,一個和我一樣的成年人,具有一整套同我一樣的經驗和感受——期盼、希望、興奮、想像、天才的創意、疑惑的感覺、體味喜悅的能力,凡此種種與我們並無二致。然而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常常受到自己思維模式的局限,在需要我反饋的時候錯失了機會。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就會講大道理,好為人師;如此一來,在女兒獨特而神奇的表達方式面前就常常顯得懵懂而遲鈍,甚至不曾意識到:她正在展示一個人間僅有的自我呀。

有一點很關鍵: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不是在培養一個「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個具有獨立特徵的靈魂。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鉚足精神,努力把我們自己同我們的孩子區分開來。我們絕對不能把孩子當成一件擁有物。只有從靈魂深處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調整好自己,心甘情願地按照孩子的需求去教養他們,而不是按照我們的需求去勉強地塑造他們。

對每個孩子的個體需求,我們往往不能滿足。相反,我們偏向於將自己的主張和期望投射在他們身上。即使我們有最善意的動機,想要鼓勵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但許多家長仍舊會落入俗套,不經意間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在孩子身上。其結果是,長幼關係每每會封鎖而不是激活孩子的精神。恰恰由於這個關鍵原因,許多孩子長大後遭遇了麻煩,還有很多人遭受到機能障礙之苦。

我們每個人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想。我們會持有一些從來沒有檢驗過的想法、信念、價值觀、假設。很多父母甚至認為,根本沒必要對自己的世界觀提出疑問,因為我們相信自己是「正確的」,於是就不再需要反思了。如此一來,我們就形成了僵化的思維模式,在沒有審視自己的世界觀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我們既有的想法去表達他們自己。我們沒有意識到,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後代對他們的精神其實是一種桎梏。

舉例來說,如果父母在某方面能力超群,就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某種特長。如果你是藝術家,很可能就會敦促孩子去開發藝術專長。如果你在學校里是讀書的奇才,就會一廂情願地希望孩子也聰穎善學。如果你在學業上並不出色,甚至畢生為學習所累,就會擔心孩子也和你一樣,於是竭盡所能地避免他們重蹈覆轍。

我們想把自認為「最好的」教給孩子。然而,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忘記這麼一條:父母首先應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下生活,那才是他們人格精神的真實反映。

在兒童的世界裡,充滿了「這是……」,而不是「這不是……」。他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充滿潛能的內心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規劃圖。如果你相信,可以說這是因緣註定。因為每一個孩子體內都藏著一幅藍圖,他們早早地就開始接觸最本質的自我,同時開始體會自己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身為家長,註定要去幫他們實現這些心愿。麻煩的事情是:如果不認真觀察他們,我們就會剝奪天賜他們的權利,讓他們無法走上最佳的命運軌跡。我們往往會將自己對前途的規劃強加在他們身上,那樣一來,我們等於是用自己武斷的想法改寫了他們的命運。

我們往往無法與孩子的心靈達成同步,對此也不必驚奇。如果連自己的心聲都沒有傾聽過,又怎麼傾聽孩子的?如果我們做不到感受自己的心靈,又如何去感受孩子的心靈、傾聽他們的心聲?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自己失去了內心的方向,想必我們的兒女也將在迷茫和疏離中長大,甚至不可避免地時常感到沮喪。一旦同自己的內心世界失去了聯繫,我們教養孩子的能力就會大為降低,最本質的力量就難以發揮;而要想開明地教養兒童,最需要的恰恰是發揮這種力量。

說到這裡,我的意圖是想將本書作為一枚救生圈拋向父母——尤其是那些孩子正值青春期的父母。我的許多切身經驗告訴我,一切努力都不會為時過晚,縱然你已經同十幾歲的孩子經歷過一番掙扎卻無法建立起情感紐帶。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紀更小,你的努力起步更早,那麼建立的紐帶自然更為牢固。

推薦閱讀:

【夢齋心語】覺悟覺醒;說信願;緣起性空和性空緣起。心經法語淺解節錄
《超體》是一部描述松果體覺醒的影片
【什麼是「覺醒」?九張圖,簡單說】
五種覺醒

TAG:父母 | 覺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