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幽草---另類的唐詩品讀(一) 江湖夜雨
|
作者:S江湖夜雨S
花間幽草---另類的唐詩品讀 一千多年過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像江湖夜雨一樣神往著大唐盛世。那是一個神話般瑰麗輝煌的時代,大唐的光芒像一輪新生的太陽籠罩著世界的東方,又以海一樣寬闊的胸懷容納著九夷四蠻的各族人民,都城長安也成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國際性大都市。在中國的歷史上,如果論疆域,唐朝或許並不是最大,如果論武功,唐朝也並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開放的胸襟,博大的氣度,浪漫的情懷,張揚的個性影響和征服了八方四夷,並且一直讓後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會有那麼多美麗純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詩篇,那是真正的詩,是像天山雪蓮一樣難得的思想精華。 唐朝的詩人,不單是李杜元白之屬精擅詩章,平素並不是很起眼的人物也不可等閑視之,像崔顥這樣的,不就寫了一首詩題在黃鶴樓上,讓狂傲無比的太白詩仙出了一身冷汗,只好訕訕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所以在唐代詩人中,千萬不可看不起小人物,正象少林寺中燒火的和尚也許就是內力驚人的高手一樣,唐朝的將軍、賊寇、船工、農夫、和尚、道士、妓女、僕人,這些看來不起眼的小人物那裡不時也會冒出驚人之句,為後世驚嘆。 江湖夜雨最近喜歡從《全唐詩》中找一些原來並不很知名的詩來看,越看越是覺得,浩瀚如海的全唐詩真是一個寶庫,這裡面保存著我們唐朝祖先留下來的思想珍寶。很多人驚羨於法門寺里出土的金銀與琉璃,永泰公主墓室中的壁畫和陶俑,其實,《全唐詩》一樣是唐代先人們留下的東西,這是當年他們憚精竭慮用心血寫出來的文字,在這裡,我們可以體味千年前的喜怒哀樂,豪情逸興;感受千年前的草風沙雨,冷月寒霜,感受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唐風韻。可惜,我們經常讀到的唐詩,選來選去,常常總是只佔《全唐詩》百分之一還不到的那些首。雖然,這些詩正是唐詩中的精華,是前輩們千百年來的公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全唐詩》中的其他詩句就沒有了讀一下的價值。每個選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唐詩三百詩》偏重於格律詩,這可是當年科考時必備的功夫,所以像李賀的詩就一首沒有選。再者,人們一般讀唐詩,往往是從藝術角度來讀的,但是,如果我們細心一下,我們就會感覺到,唐詩中記載的歷史在某些方面比枯燥的正史更鮮活、細膩和真實。唐朝幾乎人人能詩,做為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天子堂的朝官們更是如此,這些黑白忠奸各異的官吏們在詩壇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他們在宦海沉浮中的大喜大悲又是在詩中如何體現的呢?唐朝歷史風雲上演出多少幕驚心動魄的活劇,這些事情在詩中又是如何反應的?還有,李杜這樣的大詩人果真字字珠磯,篇篇上佳嗎?就沒有類似於圍棋中「昏招」的平庸之作應付之作嗎?所以,江湖夜雨想從《全唐詩》中選一些現行的讀本中並不大常見的詩句來品讀一下,不單單是品讀詩句的精粗巧拙,而且打算借詩讀史,和大家一起品讀一下唐詩背後凝結了千年的故事。 正所謂「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艷的水仙,別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芬芳的唐詩正像一個大花園,讓我們一起倘佯其中,尋找幾株閑花野草,也算是一種雅趣吧。 一 卷1_1 【帝京篇十首】(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這首詩其實讀來確實平平無奇,在唐詩中算不得一流水準。不過在氣象恢宏,法度嚴謹方面還是可以得個七八十分的。更重要的是此乃《全唐詩》開卷第一首,又是大唐朝實際上的開國之主李世民所作。所以本文不得不錄在上面,請大家一起看看,請記住大名鼎鼎的《全唐詩》的第一首就是這篇。說起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他的文才武功都是相當出色的。所謂「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其實相比起李世民在萬馬軍中沖陣揚威的武功來,他的詩和書法是要遜色一些。不過和一般的帝王相比,江湖夜雨覺得還是遠在他們之上的。李世民還是有不少詩句是相當有聲有色的,如「四時運灰琯,一夕變冬春。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這樣句子就相當有詩意,依江湖夜雨喜好,覺得李世民的詩以這二首為最佳: 卷1_51 【初秋夜坐】李世民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卷1_77 【賦得早雁出雲鳴】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鳴。隔雲時亂影,因風乍含聲。 不過這兩首詩的意境有點過於凄清,我們從詩中也可以知道,貌似磐石般堅強偉岸,風雷般奔騰無拘的李世民,也有黯然消魂的時候。看來七情六慾,在所難免,就算身為英雄,貴為帝王,也有無奈無助的時候。不過據說帝王和常人不同,像江湖夜雨這樣的寒酸文人寫點愁啦哭啦的話並不算什麼,但是帝王不宜做此類凄清悱惻之語,像隋煬帝有一首詩中曰:「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等句,詩境要說也相當不錯,但是他卻身死國滅,曹操剛說了個「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就有了赤壁之敗,後主李煜之類的詩詞做得好但命運更是倒霉透頂。所以當時的大臣虞世南就曾勸過李世民,不讓他寫南朝宮體詩一類的,並稱之為亡國之音。對於帝王嘛,詩做得好,不如天下治理的好。做為帝王,嚴謹理智是最重要的,詩人的浪漫和衝動是要不得的,像我朝太祖,「桃花源里可耕田」,浪漫是浪漫,但一不小心就餓死三千萬。要說這大唐的盛世,確實是有一大半是李世民奠定下來的,如果沒有大唐的盛世,唐詩雖然未必就完全不可能出現,但恐怕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百花爭艷,異彩紛呈。可能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全唐詩》的編纂者才把這一篇最有盛世帝王之氣象的詩放在開卷之首,把李世民的詩放在第一篇,也算是名至實歸吧。
二 卷5_1 【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開國皇帝的詩看了,那皇后娘娘的詩也要看一看吧。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母儀天下,名垂千古的長孫皇后。不過如果大家將這首詩拿給以前沒有讀過的人看,先不告訴這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所作,讓他們試猜一下,他們恐怕多半會猜是宮女嬪妃所作,而且還多半是有點狐媚妖淫的不正經之輩,像電影《火燒圓明園》中唱「艷陽天」的蘭貴人那一流的。 然而,這卻真的是長孫皇后所作。我們知道歷史上的長孫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是結髮夫妻,據說十三歲時,長孫氏就嫁給了當時才十五歲的李世民,她雖然只活了三十六歲,但是卻和李世民共同生活了二十三年,生育了六個子女,包括後來的唐高宗李治。對於長孫皇后,史書中讚不絕口,她通曉史書典籍,李世民經常和她一起討論政事。李世民好幾次被魏徵這個倔驢惹得火冒三丈,幾乎要殺魏徵,都是長孫皇后向李世民進諫,才使得李世民轉怒喜。雖說李世民是一代
卷5_47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小詩,看起來和一般的小兒女們也沒有什麼不同,可是,此詩出自我國歷史上一個驚天動地的奇女子武則天之手。作為我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的鐵血手腕和手下的一班酷吏,足以讓整個大唐帝國的臣民們夢裡都要發抖。然而,在武則天沒有登上寶座前,她同樣也有忐忑不安的時光。我們知道,武則天在唐太宗生前,就和唐太宗的兒子李治情愫暗生,但是太宗死後,她按照規定去感業寺出家,雖然李治可能和她有過海誓山盟,但是新登大寶的唐高宗李治,被如花的六宮嬪妃們圍繞,再想起她的可能性有多少? 這首詩,從詩意中來看,大概就應該是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為尼的那段日子中寫的。正像蕭讓MM寫的那樣:「這首哀婉纏綿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當時的心境。年華已經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無期的承諾什麼時候能夠到來?在李治未去感業寺的日子裡,那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門而望的緇衣女子,一定有無數次,為這樣莫測的未來而顫慄」。當時的武則天應該還是個年青美貌的妙齡女郎,心懷中也有過和天下普普通通的眾女兒一樣的柔情離思。所以這首詩寫得非常出色。李白的《長相思》一詩中有「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之句,據說
七 卷6_1 【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首詩出自武則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李賢之手。說來這李賢英武聰明,頗有當年唐太宗的氣質。他曾召集眾學士一起來為《後漢書》作注,得到父親高宗的稱讚。他的哥哥李弘被親生母親武則天毒死後,當時他就被立為太子,也就是所謂的「章懷太子」。然而,與生俱來的血性,讓他不會像他的弟弟李顯和李旦那樣俯首帖耳地做個稻草人一樣的角色,他身上有其母武則天留給他的血液,有其祖父李世民留下來的衝天氣慨。但是,不幸的是,他面臨的對手,卻是他自己的親生母親。 如果李賢面對的是重重山嶺,他也完全有勇氣踏平,如果李賢面對的是百倍於他的強敵,他完全可以拿出像李世民一樣率三千玄甲軍虎入羊群一般衝鋒的膽略,但是,他卻面對的是他自己的母親,那個已經對權力十分迷戀,幾乎失去了人性的母親。於是,再鋒利的刀劍,他也沒有辦法舉起。 陰狠毒辣的武則天,和一般女性是大不一樣的。如果換成別的女人,自己的兒子當了皇帝,早就已經心滿意足。而武則天不是,她對權力的渴望就像一個吸毒成癮的人對毒品一樣,她已經離不開權力,這是一種可以讓不喜歡的人統統消失,讓最驕傲的人也跪在地上,讓最勇猛的人也夢中發抖的東西,她喜歡。所以當年為了權力,她可以掐死自己親生的小女兒,現在為了權力,她也不惜除掉她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 武則天派人全面搜查太子府,搜出了數百具甲胄,於是就揚言太子謀反,並決定「大義滅親」,殺掉太子。但在高宗的反對下,饒過李賢一死,將他幽禁在宮中,第二年又將他遷往巴州,而高宗死後,武則天重新掌了權力後,馬上就派酷吏丘神勣逼李賢自殺而死。李賢的屍體一直被停放巴州,直到中宗神龍復辟武則天被迫退位後才迎還長安,陪葬乾陵。李賢的這首詩,就是作於在巴州的時間中。 這首詩在格調上比較類似於曹植的那首「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賢這首詩卻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於曹詩「相煎何太急」這樣激烈的言辭來,李賢的這首《黃台瓜辭》,更多的是一種哀惋。他在詩句中也沒有辦法進行指責,因為敵人是自己的母親。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說:「《黃台瓜辭》不惟音節似古樂府,「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言外有身不足恤,憂在宗社意。」是的,李賢的詩中,並沒有太抱怨自己的厄運,而是奉勸母后「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不要對親生的兒女們趕盡殺絕。 《黃台瓜辭》這首詩,雖然現在知名度不高,但在李唐宗族中卻影響極大,後來的唐朝皇族們一提起此詩,都不禁唏噓感慨不已。唐代宗當年當太子時也是惶惶不安,因為唐肅宗因受寵妃張良娣及奸臣李輔國的離間,就殺過兒子建寧王李談,當時大臣李泌為了保全太子,就對唐肅宗背了一回這首《黃台瓜辭》,唐肅宗當場淚下,悔恨不已,從此再也沒有起過廢唐代宗的意思。說來唐室宗族間,互相仇殺,父子母子相殘的事例實在不少,這首《黃台瓜辭》正是李唐皇室血淚的寫照,看來生於帝王家,未必就是幸事。
八 卷2_1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龍樓光曙景,魯館①啟朝扉。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②輝。 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旂③。 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 華冠列綺筵,蘭醑④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瑳薦。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⑤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高宗李治。提起來李治,人們常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窩囊廢,差不多和後主劉禪等是一路的人。其實縱觀唐高宗一生,並無太大的過惡,也沒有太荒唐的舉止,如果寫個「工作總結」的話,成績倒有不少。在他統治的時期,曾派大將李勣為帥,一舉征服高麗,實現了隋煬帝徵兵百萬、唐太宗數次討伐也沒有達成的目標。白江口一戰,更是殺得倭人千餘年來都不敢小看我們中華上國。這些事情雖然有唐太宗打下來的好基礎,但應該說李治也是比較稱職的守成之主,唐代疆域最大的時期就是在他治下的永徽之時。如果沒有武則天亂政一事的話,他的聲望肯定會和漢文景二帝相媲美。但從另一角度看,之所以出現武后專權亂政的局面,又和他過於「仁厚」有關。其實如果李治是那種心狠手辣的人,十個武則天也能除掉的。武則天在李治生前,雖然把執朝政有些過份,但恐怕還沒有達到完全將李治玩於股掌之間的程度。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李治倒是一個比較重感情的好男人,好老公。當然他的性格有些拖泥帶水,類似《倚天屠龍記》上的張無忌那種人。這樣的男人是理想的老公,可以相交的朋友,也會是個慈愛的好父親,但這對於做皇帝來說卻都是缺點。 這首詩做於唐高宗開耀元年(681)年七月,當時正是李賢剛剛被誣謀反,廢去太子之位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身體狀態很不好。李弘不明不白地暴卒和李賢「謀反」被廢這兩件事對他的打擊也是相當大。陰謀得逞的武則天大概是也想驅逐一下瀰漫於宮庭中血腥陰鬱的氣息吧,於是給繼位為太子的李顯重新娶了一個妃子,這個太子妃就是後來的韋後。李顯原來有過一個太子妃,姓趙。趙妃的母親,是太宗的女兒常樂長公主,武則天對常樂長公主母女很討厭,居然找個機會把趙妃關了起來活活餓死了。另外同時,武則天心愛的女兒太平公主也下嫁給薛紹。太子公主,雙喜臨門,尤其太平公主更是深得武則天寵愛的女兒,這場皇家盛事,自然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可想而知,那時的長安城內,肯定是到處張燈結綵,鼓樂喧天。 當時的唐高宗李治恐怕也略為舒展了一下眉頭,寫了這篇《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一詩。皇帝帶頭,小臣們當然不敢落後,紛紛和詩稱頌。全唐詩里有九篇《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這樣的詩,分別為任希古、劉諱之、郭正一、胡元范等所作。這些詩當然都是大拍馬屁之作,我們不看也罷。其中胡元范說的最為卑下,居然說「小臣同百獸,率舞悅堯年」,把自己和牲畜動物們歸於一類,不過此人倒也不是無恥之輩,武則天時他堅稱裴炎無罪,從而獲罪流放瓊州(今海南島)並死在那裡。 李治這首詩,寫得詞藻華美,但其中卻看不到盎然的詩意,從藝術角度來看,只能算二流的詩。這類詩常有「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之感。不過這首詩華麗中的蒼白卻正如當時的他,尊貴無比的皇袍中裹著的強自支撐的病弱之軀。然而,李治當時還不知道,此時太子李顯所納的這個王妃,後來會親手在湯餅中下毒,將自己的兒子李顯毒死。而女兒太平公主嫁的薛紹,也在七年之後,被武則天杖打一百,餓斃於獄中。豪華熱鬧、盛極一時的盛大婚禮後卻是充滿死亡色調的黑色陰霾,正所謂「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但李治當時還不會知道,如果他知道今後的種種結果,恐怕連哭還來不及呢。還哪裡有興緻來說什麼「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①春秋時,周天子將嫁女於齊,魯庄公受命代為主持王姬的婚事。逢國喪,所以派人先在城外築館招待王姬,再送到齊國和齊侯成婚。見春秋·庄公元年。後以魯館為嫁女外住的行館。 ②指「婺星」,為二十八宿之女星,列牽牛、織女之次,主人間布帛,又主女壽和人文等。 ③通「旗」,古代的一種旗子。 ④醑:美酒 ⑤慶葉:也是祝賀的詞,如「慶葉重熙」、「慶葉弄璋」等。但具體典故不詳,還望高手指點。
九
卷35_25 【擬江令於長安歸揚州九日賦】 其一 本逐征鴻去,還隨落葉來。菊花應未滿,請待詩人開。 其二 遊人倦蓬轉,鄉思逐雁來。偏想臨潭菊,芳蕊對誰開。 這兩首看起來比較清麗的五絕,誰寫的?江湖夜雨在QQ線上問過幾個好友,先聲明不用搜索引擎,結果朋友們有的說像陶淵明的,還有的說是孟浩然的。看來這兩首詩讀起來還是挺不錯的,江湖夜雨也有這種感覺,但這兩首詩的作者卻是《新唐書·奸臣傳》的人物--許敬宗。 對於許敬宗,一般人主要是因為他曾大力贊同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而對其有些印象,他也被認為是武則天的得力走狗之一。小時候江湖夜雨看過一本小畫書,是講武則天的故事,書名也忘了,但最早知道許敬宗這個人名就是從這本小畫冊上看到的。畫冊上許敬宗是個獐頭鼠目的老奸賊形象,正在那裡攤開雙手給眾多等待上朝的大臣講:「田舍翁多收了幾斗麥子,還要換個老婆,天子富有四海,立一後,廢一後,又有什麼大不了的?」所以在江湖夜雨的心中,許敬宗就一直是個大白臉奸臣,根本沒有想到他也會做詩。 後來才知道,許敬宗其實也算得上是三朝老臣,並非是新發跡的小丑似人物。許敬宗比李世民還要大七歲,他和魏徵是老同事,曾一起在李密手下當幕僚,後來又成為秦府十八學士之一。許敬宗其實也相當有水平,比如李世民曾問過許敬宗:「我看你這人也不錯,但為什麼人家都說你不好?」許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尤憾而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和眾口是非,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受戮,父聽子遭誅,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絕,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別。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誰人面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看人家許敬宗這一篇話,比喻生動,說理透徹,還是相當有水平的。於是太宗聽了,也點頭讚許。 不過許敬宗也是那種有文人之癖,喜歡說怪話的人,唐太宗率軍征遼東時,城中矢石如雨,有一勇士率先衝鋒,主帥李勣指著他對許敬宗說:「這人何等勇敢。」許敬宗按說隨聲附合就是了,但他卻說:「頭腦簡單的人才這樣不知死」。這話讓李世民聽到了,很不高興,雖然沒有像曹操以「亂我軍心」的罪名將他殺掉,但許敬宗的官職晉陞卻是一直像蝸牛上樹一樣慢。許敬宗好容易熬了幾年,卻因在長孫皇后的喪禮上放聲大笑而又前功盡棄。事情是這樣的,長孫皇后開「追悼會」時,百官默哀致禮,許敬宗突然看到長得活像一隻彌猴的歐陽詢也穿戴整齊,一本正經地默哀,簡直就「沐猴而冠」這個成語的生動寫照,他不禁失聲大笑,這一笑不要緊,唐太宗大怒,把許敬宗貶到洪州。到了李治繼位時,許敬宗才又熬上了禮部尚書,在對待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問題上,許敬宗表示支持,並去勸說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大怒,將他狠熊了一頓。老許也是年紀一大把的人了,從此懷恨在心。唐高宗要廢去王皇后而立武則天為後,長孫無忌、禇遂良等堅決反對,而重臣李勣持中立態度。老許瞅準時機,於是「挺身而出」,在朝堂上大造輿論,於是出現了前面所說小畫書上的那一幕。其實許敬宗這些話也有很多破綻,如把高宗比喻成田間老農民,而且「富易妻」這樣的行為在當時也不是很光彩的做法,比之前面和唐太宗說的「春雨如膏……」那一段話水平差了好多,簡直是判若兩人。但唐高宗當時正以武則天的快樂就是他最大的快樂,看到群臣中居然有人支持廢后的做法,而且許敬宗還畢竟是個參加「革命工作」很久的「老同志」,不禁大喜過望。也不計較老許的比喻是否粗鄙。從此老許深受高宗和武后信任,並派他搬倒了長孫無忌,老許總算出了一口惡氣。有人說老許諂害忠臣,乃是大奸大惡。但江湖夜雨覺得官場傾釓,乃是家常便飯,長孫無忌也不是什麼善人,他也誣陷過吳王李恪等人,再說長孫無忌位高權重,就算不謀反,但他有謀反的能力,這就是潛在的危險。正所謂「王莽謙恭未篡時」,長孫無忌現在是被端掉了,但如果他沒有被端掉,以後他會怎麼樣,難說。 許敬宗曾主編整理過《晉書》還有其他諸多文獻,其實說來許敬宗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惡行,但人們因為他支持武后,所以千餘年來一直被評為「奸臣」,有趣的是,有的書上把武則天評為傑出「女政治家」加以頌揚,而許敬宗照樣還是奸臣角色。當然,江湖夜雨並不是說許敬宗就是大好人,但許敬宗和武則天稱帝後任用的來俊臣等那些牛鬼蛇神並不完全一樣。許敬宗也沒有活到武則天稱帝,他死於高宗前面。當然他的壽數還是比較大的,終年八十一歲。 我們看許敬宗寫的這兩首小詩,還是蠻不錯的。第一首「本逐征鴻去,還隨落葉來」,雖然不如薛道衡的「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巧妙,但也是相當不錯的兩句,「菊花應未滿,請待詩人開」,似乎也不弱於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看了這兩首詩後,覺得岑參那首:「強欲登高處,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也和這首有幾分相似,憑心而論,許敬宗的這首詩,雖然算不上絕佳,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我覺得之所以歷代選本中都不選,主要還是因為許敬宗有奸臣之名,而將之摒棄了。
十 卷35_32 【堂堂詞二首(一作題美人)】 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回雪①影,好取洛川歸。 懶整鴛鴦被,羞褰②玳瑁床。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 這兩首五絕是李義府所作,和許敬宗的詩在同一卷。因為支持武則天當皇后的「哼哈二將」正是李義府和許敬宗,具體來說率先打響廢王皇后擁立武后「第一槍」的是人家李義府。許敬宗看到李義府這樣做,不但沒有風險,反而官運亨通,於是才赤膊上陣。所以全唐詩的編者就理所當然地將他哥倆(不對,是爺倆,許敬宗要比李義府大二十多歲)放在一塊了。說來李義府的詩似乎比許敬宗寫得更好,上一篇江湖夜雨將許敬宗的詩評為中等偏上,但本篇中李義府的詩似乎已經達到一流的境界。 我們來看這兩首詩,第一篇「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寫得極佳,鏤月作扇(唐代當屬宮扇,圓形似月),裁雲作衣,正是天仙氣質,更毋需道些什麼「柳眉杏眼」之類的庸俗詞調,太白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與此類似,但憑心而論,從藝術性上來講也沒有強過李義府這兩句。由此李義府給我們留下一個成語「裁雲鏤月」。第二篇寫得有些香艷,似乎是在寫一個唐代美眉回味昨夜的銷魂滋味。她懶洋洋地整理鴛被,撩起玳瑁裝飾的大床的帳幕,可能是又想起昨天雲雨時的情景,於是臉上又泛起紅潮。春風也像個輕佻的男人一樣吹進屋來,彷彿在尋香竊玉。雖然這詩寫的有些「兒童不宜」,但藝術上還是挺成功的。說來李義府也是有才氣的。 當然,李義府相貌長得雖然很漂亮,但在歷史上名聲很不好,和許敬宗一樣都歸入奸臣之列。《舊唐書·李義府傳》說:「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意思是說,李義府表面上對誰都笑嘻嘻,但心地陰狠,稍有得罪他的地方,他就狠下刀子,暗中加害,是那種「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的人。因此李義府又給我們留下一個成語--「笑裡藏刀」。 不過李義府雖然有「李貓」之稱,說來也奇怪,他對皇帝卻挺橫的。當年他初次見唐太宗時,太宗讓他「烏」為題作首詩,李義府牛叉得很,說道:「日里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棲。」好在唐太宗比較大度說:「我當全林借汝,豈獨一枝耶?「--將把全部樹枝借給你,豈止一枝。還封他為御史(此即《龍文鞭影》中「義府題烏」一典)。但這樣的事情也就是碰上太宗這樣寬宏的皇帝罷了,後來孟浩然也玩這一手,自鳴清高,說什麼「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唐玄宗一聽就火了,乾脆讓老孟一邊歇著去了。還有一次是見唐高宗時,唐高宗說:「聽說你兒子、女婿等都挺不規矩的,是說多方回護才沒有治他們的罪,你要好好教訓一下他們。」按說李義府趕快領情謝恩就得了唄,但李義府居然「勃然變色,腮頸俱起」,質問高宗:「誰告訴你的?」高宗說:「你不要問是誰說的,只看確實有沒有這樣的事」。李義府居然拒不鬆口認錯,反而大模大樣地走開了。高宗好脾氣,也沒有拿他怎麼樣。後來李義府越來越不像話,高宗才終於將他流放延州,後來李義府死於該處。 李義府似乎也沒有做過什麼特大的壞事,比較著名的是這樣一件事:有個女人叫淳于氏,當因犯奸而獲罪被關在大牢里,李義府便利用職權將她撈了出來,並給她弄了一處大宅院,養起來成為他的外宅。但江湖夜雨覺得此事也並非是極大的過惡,淳于氏犯的只是通姦罪,依現代法律觀點看,罪名根本不成立,而且李義府雖說是垂涎於她的美色,但卻冒著危險將她救出來,也是相當有情意的。要是換個禽獸一般的男人,肯定會將她姦淫玩弄夠了後就弄死滅口。這件事嘛,關鍵看怎麼說,如果從「正面」宣傳,那李義府這件事恐怕編成感人的風流佳話、愛情故事也不難。李義府還有一件過去屢曹非議的就是修改《氏族志》,事情據說是這樣:出身寒族的李義府,欲為兒子在當時的七大名門望族大姓中娶個媳婦,竟到處碰壁。李義府氣得不行,便勸說皇帝下詔,禁止這七姓子女互相通婚。同時又派人重修《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規定不論門第,凡得官五品者皆屬士流。於是就算是小兵小卒以軍功升為五品官職的,也寫入此書,成為「名門貴族」。這一做法,在當時受到原來的「五姓十族」等「貴族」的譏笑,他們把這個新的貴族名錄稱為「勛格」(立功表)。其實從我們現在的眼光看,打破門第觀念,讓寒門百姓有機會擠入「貴族」的行列,卻是公平合理的,是進步的。 還有人說「容貌為劉洎、馬周所幸,由此得進」,意思是說李義府靠出賣自己的男色取媚於劉洎、馬周等人才當上的官,這恐怕是攻擊他的話,不能全信。江湖夜雨還是覺得,人們憎惡武后,從而把許敬宗和李義府都一塊憎惡,修史之時多敘其過惡罷了。 李義府的詩句其他的也偶有佳句,比如「關樹凋涼葉,塞草落寒花。霧暗長川景,雲昏大漠沙」(卷35_27 《和邊城秋氣早》),「戢③翼雕籠際,延思彩霞端。慕侶朝聲切,離群夜影寒」(卷35_30 《詠鸚鵡》),也是相當不錯,大家可以閑時找來一讀。 ①回雪:如雪在風中飛翔,形容舞姿的曼妙。出自曹植《洛神賦》:「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②褰 qiān : 撩起(衣服等,這裡指床上的帳幕) ③戢:收斂。這裡指收起翅膀。陶淵明《歸鳥》:翼翼歸鳥,戢羽寒條。
推薦閱讀:
※《唐詩三百首》學習筆記(4)
※吳中四士之張若虛:一生留下兩首詩,一首成了唐詩絕唱
※品唐詩之美,寫意境之詩
※繹如學詩—017劉長卿《聽彈琴》
※要相信詩和遠方,來看看那些會永遠傳唱的唐詩和詩人們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