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吐槽熱門影視劇:挖墓挖到岩漿地球有北緯108°

最近,果殼網一則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吐槽影視劇橋段的帖子火了,從古裝劇到醫療劇、抗戰劇,各種細節分分鐘讓人齣戲。最近以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為題材的網劇《老九門》及電影版《盜墓筆記》,各類吐槽不一。看來「高手在民間」,影視劇團隊身邊多幾個民間顧問,也會少點尷尬。

吐槽1:別欺負咱圍觀群眾沒文化

案例:《盜墓筆記》里的戰國帛書拓片

歷史系老師表示,看古裝劇分分鐘容易齣戲,「前段時間看電視劇版《雲中歌》,霍成君看上了孟珏的一幅畫,當生日禮物送給她,她視若珍寶。那幅畫是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為了引導墓主人靈魂升天的,是陪葬用的銘旌。1949年才從戰國楚墓出土的東西,卻被掛在西漢的坊間,周圍滿屋子的唐卡飛天看得人冷汗直冒,編劇腦子裡在想什麼?還有古裝劇里隨處可見的唐三彩,拜託那不是擺設,都是陪葬品好嗎?」「作為學歷史的,我覺得最驚悚是,《孝庄秘史》孝庄的台詞是,『我孝庄……』」其他典故和成語穿越時代使用,已經屢見不鮮。學習書法的小夥伴則表示,「《盜墓筆記》里的帛書拓片驚呆了我和小夥伴。」帛書作為一種古代書寫文獻,戰國時代確實有,但最早的拓片唐宋時代才有,所以,戰國帛書拓片是什麼鬼?考古學專業同學神總結:「你猜我們看古裝片什麼感受?突然覺得讀點書也是有用的。」

《孝庄秘史》

《盜墓筆記》

吐槽2:科普有點高科技含量行不

案例:《老九門》里拿磁鐵吸鐵軌

涉及專業科普的,《老九門》也貢獻了反面案例,「都別跟我爭,劇中拿一塊磁鐵去吸鐵軌,吸上了就說鐵軌有磁性,沒見過這麼甩鍋的。」還有啊,「舉個防毒面具在臉前面就防毒了,挖墓挖到岩漿里。」

《老九門》磁鐵吸鐵軌

《考九門》防毒面具

《老九門》岩漿

說到科普,技術控也發話了。「電梯頂蓋誰告訴你可以爬出去的?大部分都是密封的好嗎?有開口的也是鎖死的,從上面才能打開的好嗎?上面有安全開關,隨便打開就停了。」還有飛行員不能忍:「現在航空相關的電影好像專業性高了很多,但是一般的大片里每次主角坐的飛機直升機駕駛員失能之後自己接管,一拉杆就起來了,每次看到主角不切換頻率,就和不同人對話我就淚流滿面……」「《寒戰》里所謂高端黑客,打開個dos窗口,不停輸telnet命令還連不上,這讓在華為工作的我當時就受不了,怒關。」

吐槽3:真別以為咱們沒破譯過電碼

案例:《艦在亞丁灣》的軍艦還在地球嗎

關於抗戰劇諜戰劇等軍事題材,專業槽點也不少。在部隊搞報務專業的網友表示,最不能忍的是「電台的收報聲」。「其實一份電報播再快,嘀和嗒聲,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莫爾斯電碼聲是由很短的嘀聲和長一點的嗒聲組成,其時間比值是1:3,間隔是1,字元間是3,字間是7,不管你電碼放多快,50碼也好200碼也罷(50碼的意思是一分鐘發送五十個字母或數字,以此類推),這個比例是不變的,再快也不能都是嘀嘀嘀嘀嘀的,全是點,我抄毛線報啊!」還有要先聽電碼抄報,然後校報,因為抄報過程中電波會有干擾,然後再對照謎語本進行解碼,所以,「怎麼可能一邊聽電碼一邊就把報文讀出來,別說翻譯報文,你一邊抄報一邊背乘法口訣或者唐詩什麼的試試,不掉得一塌糊塗才怪!」軍事題材的《艦在亞丁灣》中方位是東經128°,北緯108°,「北緯108°,導演,你確定軍艦還在地球嗎?」因為緯度最高位90°,不管南北緯。

《艦在亞丁灣》

業內人士分析

為何顧問加審查,穿幫劇還防不勝防

業內人士表示,影視劇不尊重常識的現象時有發生,編劇在科學常識、歷史常識、專業知識方面的缺乏,造成「穿幫劇」盛行。有些觀眾對相關的知識並不了解,很容易被誤導。

內地行業劇「專業性」的缺失,原因可能在於編劇的短板,由於行業劇專業性的要求,需要主創「術業有專攻」,而內地編劇的「行業性」專業知識匱乏,缺乏對醫療、法律等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再加上有些製作團隊急功近利,一部劇的製作周期被縮減再縮減,往往劇本還沒寫完就急著開拍,因此,儘管在劇目審查時會請相關專家把關,劇方也會請專業人士當顧問,但此類問題防不勝防。(揚子晚報記者 張楠)

推薦閱讀:

戛納影史最高分:為啥韓國電影總是屢出精品?
《西小河的夏天》:樸實無華的夏
使徒行者2里樂少鋒的情節我看不懂,哪位大神來解釋一下?
再看《手機》,發覺了馮小剛滑頭和曖昧
電影排行榜(愛情篇)

TAG:地球 | 影視 | 吐槽 | 影視劇 | 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