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范仲淹與第一次宋夏戰爭(二)

書接前文范仲淹與第一次宋夏戰爭(一)點擊閱讀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5月,時年48歲的范仲淹權知開封府,他飽含著憂患之心,再次給朝廷上了一份奏疏《論西京事宜札子》,這個札子非常重要,以非常高的戰略眼光審視了東京汴梁面臨的地域危機,並提出了防備措施。所謂西京,指的是古都洛陽,那裡也算是虎踞龍盤之地,自古以來,很多朝代將那裡作為首都,是一處戰略要地,且地理位置要比汴梁好得多。早在太祖時代,就有大臣建議遷都到洛陽,因為當時北宋王朝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開拓疆土上面,遷都的事情就擱置了下來。幾十年後,由於疏於管理,洛陽城繁華不再,守備空虛,倉廩不足。因此范仲淹就建議將洛陽當成第二個汴梁去經營,厲兵秣馬,做好充足準備,一旦汴梁有事,就可以暫居洛陽,實施反擊。奏疏報到朝廷,宰相呂夷簡兜頭給范仲淹澆了一盆冷水:「此仲淹迂闊之見,務名無實。」說范仲淹提的這個建議只是空談,藉此邀名罷了。此時,距離西夏鐵騎蹂躪邊關還有4年,距離北宋滅亡91年。

隋唐時代的洛陽城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54歲的范仲淹率領軍民在陝西邊關抵抗西夏入侵,在軍務繁忙、舊病複發的情況下,依然在考慮國防建設,他連續兩次給朝廷上奏《乞修京城札子》,建議儘快加固汴梁城池,做好軍事儲備,以防不測。那麼,范仲淹為何如此心急火燎連續兩次建議朝廷營建東京汴梁呢?這是因為,朝中有大臣出了一個主意,要求仁宗皇帝派人營建大名府,也就是北宋時期的「北京」,以此來預防契丹的不測之禍。順便說一句,北宋時期,東京是汴梁(河南開封),西京是洛陽,南京是應天府(河南商丘),北京是大名府(邯鄲大名縣)。但是,范仲淹並不看重營建大名府的行為,那是因為,大名府如果作為陪都,非常不合適,因為這裡地處平原,無險可守,一旦敵兵南下,很快就會殺到城下。即使皇帝想避難到大名,也在敵人南下途中,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他強烈建議加固汴梁城,並且駁斥了一些朝廷官員胡謅營建汴梁會讓皇帝沒面子的說法。范仲淹舉了很多因為城池不完備而被敵人攻陷後亡國的例子,反問道:「此皆無備而亡,何言其體哉?臣但憂國家之患,而不暇顧其體也!」如果認為修葺城池就是丟了面子,那麼丟這個面子比喪失城池到處逃命,哪個更合適?

北宋東京地圖

在第二封乞修京城札子中,范仲淹重點提醒仁宗皇帝,如今不管是朝中,還是邊疆,有很多名不副實的吹牛大王。在開戰之前,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指天劃地發誓,一定要血灑戰場,結果一到臨敵,英雄變成了狗熊,十個將士中會撒丫子跑掉九個,恨不得爹娘多生兩條腿。國家靠這種吹牛皮的人護衛邊疆,能好得了嗎?但是,這類人往往甜言蜜語,很會迷惑人。范仲淹就擔心,仁宗皇帝沒經驗,會被這些誤國之徒蒙蔽。因此,與其聽這些將士夸夸其談,不如扎紮實實做好基礎工作,加高加厚京都城牆,深挖壕溝,加強防衛,雖然屬於被動防衛措施,聽上去確實有點沒面子,但是這可是防患於未然的百年大計啊!

靖康恥(圖片來自網路)

奏疏報上去,毫不意外,繼續杳無音信。一直到徽宗靖康年間,汴梁城依然如故,國家終至亡敗。范仲淹提出這個修武備的軍事措施時,西夏和北宋的戰爭已經打了2年時間,此時距離北宋亡國85年。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五胡之一拓跋氏的後人、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建立大夏王朝,以背叛大宋王朝的貢生張元為中書令,開始策劃入侵北宋的軍事行動。消息傳到朝中,仁宗皇帝大怒,立刻取消了以前封給元昊的各種爵位,下詔讓陝西、河東地區罷除與西夏的商業貿易,並且公開懸賞,如果誰能捉到李元昊的密探,賞錢十萬;如果誰能生擒元昊這個逆賊,加官進爵,讓他擔任定難節度使。

其實在元昊稱帝之前,早已經不斷騷擾北宋邊界,很多朝臣上書請皇帝對其採取一些抑制措施,朝廷卻不聞不問,終於養虎為患,北宋和西夏迎來了命中注定的一戰。從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開始,一直到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在歷史宋夏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一共有五次,西夏是北宋王朝近百年來貨真價實的心腹大患。

如果我們想要全面了解范仲淹在國家危機時刻,以52歲高齡奔赴邊疆,如何作出的一番事業,如果我們想要深刻領會范仲淹在宋夏戰場採取的一系列軍事措施,就需要將第一次宋夏戰爭的過程脈絡做一個簡要回顧。

寶元元年,元昊稱帝,宋仁宗一邊下詔搜尋東京汴梁的西夏密探,一邊張榜尋求朝野能取元昊的項上首級的勇士,同時罷免兩國的貿易往來,削去元昊的官職。在朝中,仁宗皇帝讓百官討論如何應對元昊的挑釁,以宰相張士遜為代表的文官建議出兵征討;以諫官吳育為代表的官員則建議安撫為上。最終仁宗皇帝採納了出兵征討的建議,便派遣夏竦擔任陝西經略安撫使,知永興軍(轄今陝甘各一部,豫西一小部);讓范雍知延州(陝西延安)。

延州,今天的延安

元昊在大規模發動侵宋戰爭前,也是做了長時間謀劃的,最後選擇延州作為突破口。而延州知州范雍,是典型的文官,和平年代治理地方,非常有本事,但對軍事卻一竅不通。元昊在攻打延州之前,先寫信麻痹范雍,以「議和」名義讓他上當,然後親率十萬大軍,猛攻延州的外圍,採取各種陰謀詭計,打敗了守軍李士彬部,攻佔了延州以北的金明寨,對延州形成了包圍之勢。范雍驚慌失措,連續寫信求援,駐守在慶州(甘肅慶陽)的劉平和石元孫率領部隊趕來解圍,在三川口中了埋伏,與元昊軍隊拚死力戰,宋軍戰死無數,劉平和石元孫雙雙被俘。

三川口古戰場

戰敗的消息傳到東京,朝野震動。宰相張士遜立刻被罷免,仁宗重新啟用呂夷簡為相,緊急調遣在四川賑災的韓琦擔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到任之後,立刻舉薦范仲淹一起經略陝西。韓琦與范仲淹也是多年的老朋友,雖然韓比范小十幾歲,但是二人的志趣相投。韓琦認為范仲淹具有經天緯地之才,在國家危難之際,就不要再計較「朋黨」之論,並以全族的性命為范仲淹作保,並且鄭重提出,他這次舉薦完全是為了國家,而不是朋友私情。

北宋政治家韓琦

而此時,樞密院的一把手也全部換人,由晏殊擔任樞密使,他提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改革軍事的措施,那就是取消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內臣監軍制度,給予邊關將士以充分的指揮權。這項措施的實施,為范仲淹在邊關大顯身手提供了保障。否則很難想像,每次排兵布陣,元帥和將軍身邊總是有一個不懂軍事的內臣指手畫腳,處處掣肘,要是打勝仗才見鬼了。

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5月,范仲淹臨危受命,以天章閣待制和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的身份,代替范雍駐守人心惶惶的延州,開始了全新的軍事改革,提出了「積極性防禦」的禦敵之策。經過艱苦努力,延州地區終於很快站穩了腳跟。關於范仲淹在此地的軍事思想和採取的軍事改革措施,我們稍後詳談。

同年5月,西夏佔領延州附近寨門寨,俘獲寨主高延德;隨後,再攻陷安遠寨。在8月份強攻金明寨不果,9月份西夏大軍開始攻打三川寨(寧夏固原縣),守軍將領楊寶吉戰死。夏軍隨之圍攻定川堡,宋軍戰死五千,乾溝、乾河、趙福三寨相繼淪陷,一時間,戰場上空陰雲密布。

北宋頻頻挨打,朝中繼續議兵。到底是採取進攻之策,還是防守之策?仁宗皇帝無知者無畏,在主戰派朝臣的忽悠下,同意了五路大軍深入西夏腹地主動進攻的計劃。可悲的是,不同意貿然進攻的朝臣屈指可數,僅僅范仲淹和杜衍兩人。其餘的朝臣都是牆頭草,沒主意,哪個意見支持的人數多,他們就倒向哪方。比如陝西經略安撫使夏竦,剛開始的軍事思想與范仲淹是一致的,都是主張積極防禦,沒想到,眼看風頭轉變,夏竦立刻變成了鐵杆的進攻派。在這種意見相差懸殊的情況下,范仲淹孤身言危,確實需要十足的勇氣和百倍的自信。

與他一同擔任安撫副使的韓琦,也屬於堅決的進攻派,當然,韓琦也有自己行軍打仗的一套理論,並且在出兵之前,已經做了詳細部署,如果將軍任福按照計划行事,不貪功冒進,中了元昊的埋伏,那麼很可能此次主動進攻的計劃會成功。再者,本次大宋準備組織20萬的兵力進攻西夏5萬兵力,以四對一,很多人認為勝算還是很大的。但是他們忘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存在很多不知可因素,人多,並不一定能打勝仗。在準備如此倉促的條件下就出兵,純屬僥倖心理。勝了,並不意味著大宋就兵強馬壯;敗了,那才是合情合理。韓琦因為無法說服范仲淹出兵,便動員經略安撫判官尹洙去遊說,范仲淹不為所動,堅持意見。尹洙磨破了嘴皮子,逗留了二十多天,徒勞無功,嘆道:「韓公曾經說過,用兵當置勝負於度外。范公太過小心謹慎,在這方面就不如韓公了。」范仲淹反駁道:「大軍所動,萬民所懸,豈能置勝負於度外?」由於朝廷責難范仲淹,他便寫信辯解:「去年秋天,朝廷曾經派遣朱觀等六路軍馬掩襲西夏軍隊,耗費糧草無數,結果連敵人影子都沒看到,一宿而還。近來朝廷有密詔,再次派遣王仲寶等人主動進攻,差點吃了敗仗。如果繼續堅持主動進攻的政策,我大宋軍隊還會吃大虧的。臣與夏竦、韓琦皆一心速望平定。但戰者危事,如果出現差池,則平定之間,轉延歲月。所以再三堅持己見,並非不協同作戰。」為了給仁宗皇帝吃一顆定心丸,范仲淹再次申明,待其餘四路大軍進攻之際,留下延州這路兵馬以作接應,同時用來招撫軍隊。一旦其餘軍隊出師不利,至少延州還能留點本錢。

好水川之戰

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2月,西夏元昊聽取謀臣張元的計策,以渭州為突破口,謀取關中地區。元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懷遠(今寧夏西吉東部),聲稱要攻打渭州(今甘肅平涼),設置陷阱,誘宋軍深入。韓琦以任福為總指揮,桑懌為先鋒,朱觀和武英斷後,集結軍隊,發動主動進攻。韓琦告誡他們合併西進之後,繞至敵後,倚靠附近的城寨作為糧草供應,這些城寨相聚四十多里,接應方便。千萬不要懾遠進攻,只要埋伏在附近,斷決夏兵的後路,便可一舉殲滅之。並且多次重申,如果將官不聽節制,擅自行動,不管功勞多大,一定給予嚴懲。然而,韓琦的告誡成了耳旁風,任福打了幾次小勝仗之後,便產生了輕敵之心,被敵人引誘,一路追到了好水川,在這裡,宋軍迎來了命中第二個劫數。元昊早已經安排了千軍萬馬在這裡以逸待勞,宋軍長途跋涉,供給不足,陷入了重重包圍,宋軍只好背水一戰,包括任福在內的十幾名大將全部戰死,宋軍慘敗,陣亡一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沒。

宋仁宗

宋軍的第二次大敗的消息傳到朝中,呂夷簡嚇得急火攻心,心驚膽戰,心想皇帝若得知這消息,自己絕對會被罷免。為了保住相位,他壓住軍情不報,並且,只要看到誰提交宋軍戰敗的消息,一律給予嚴厲打擊。呂夷簡就這樣欺瞞了仁宗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仁宗正在化成殿里辦事,忽然聽到院子里一個掃地的老翁仰天悲嘆:「可惜了這些死去的將軍們!」仁宗聽到後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老人家為何在這裡獨自唉聲嘆氣?」這名老者說道:「陛下難道不知道宋軍再次吃了敗仗?好水川一戰,死了上萬人啊!」仁宗大驚:「你是怎麼得知的這個消息的?」老者走上前來,將藏在腰帶里的書信呈上,老淚縱橫:「因為我的女婿就在這次戰役中陣亡了,這是家人送來的急信。」仁宗這才震驚當場,知道自己被宰臣們給蒙蔽了,不禁勃然大怒。因為連續兩次慘敗,讓朝廷不得不改變輕敵心理,逐步採取了范仲淹堅持的「積極防禦」政策,這才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

(未完待續)

作者王麟鐵路工程師,科普及歷史專欄作家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看上去不是第一次坐頭等艙的?
??昨天第一次和女友去開房。。神評論合集!
女生第一次很重要嗎?
這是靜靜麽?這麼豪放還是第一次見。別理我,我想靜靜。

TAG:戰爭 | 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