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尋秦|歸國文物講述的秦「前傳」

圖為原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大堡子山流失金飾片

近日,通過中法兩國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關人士的積極努力,流失境外20餘年的32件春秋時期秦國金飾片回歸祖國,國家文物局研究決定將其劃撥甘肅省博物館收藏。這32件金飾片出自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遺址,是研究秦國早期文化的寶貴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作者:戴盈、姜瀟、王艷明、張玉潔

攝影:戴盈

仲夏,本是西漢水豐水的時節。寬闊的河灘上,田野和草地交織成一片綠色。站在海拔1500米高的大堡子山(甘肅禮縣)山頭望去,昔日滔滔的江水只剩一條細長的「銀鏈」穿過河谷。大堡子山與側面的山坪城遺址形成了狹窄的溝壑,曾攔截水流的走勢,今日成了一條蜿蜒的公路。

在兵家看來,這是一片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

圖為大堡子山地形圖

繁盛的野草早已抹去文明的痕迹,在這一層層的土台上,誰知道,曾矗立著秦早期的城池,逐鹿中原的起點,埋葬著秦始皇的先祖們?

去年,禮縣所屬的隴南市剛開通高速公路,前往首府蘭州仍需要5個多小時的車程。而在蘭州,人們見證了國寶回歸的歷史一刻。

7月20日,32件出土自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金飾片在甘肅省博物館永久「安家」。它們來自遙遠的法國,90年代初消失於大規模盜掘中,流失海外二十餘載終於回家。而其間,充滿戲劇色彩的竟是大墓被盜,才讓秦人來自何方的懸案有了考古的佐證。

還記得2001年一部很火的港劇《尋秦記》嗎?其故事無非是在家喻戶曉的嬴政打江山的歷史中,穿插了現代人穿越的橋段。這裡,為您講述的是一段真正的秦國「前傳」。

為周天子養馬

薄如紙張,這32片金飾片究竟在秦公大墓里扮演了什麼角色?

圖為金飾片單片圖案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推測,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裝飾棺槨,二是車馬坑中戰馬身披的鎧甲片。 

大堡子山共發掘了兩座中字型大墓,東西走向,其中一處大墓最長處甚至達100多米,年代應在秦統一中國前的300-400年間。

遙想一下身披金甲的戰馬,可見墓主人身份之尊貴。

把時間的縱軸繼續往前推移,早期秦人竟是為周天子養馬而起家,其奮鬥史完全可以用「勵志」二字來形容。

據史書記載,秦人先是在大費時,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賜姓嬴氏」。之後,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其後代非子居犬丘,為周人養馬。周孝王「賜姓嬴……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嬴秦」。

圖為祭祀坑出土的馬骨架

公元前800年左右,秦庄公被周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禮縣古稱)。公元前770年,申候聯合犬戎攻滅西周,周平王遷都於洛邑,秦襄公因攻戎救周有功獲封。東遷後,周平王開了張「空頭支票」,把在西戎控制之下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正式成為諸侯國成員。

秦襄公死後,葬於故地西垂(禮縣古稱),其子文公即位。而文公正是甘肅省考古界推測的秦公大墓的主人之一。

有趣的是大堡子山上還發現了大型建築的基址、城牆遺址,估測面積在55萬平方米。這說明此處不光是秦嬴宗族的墓地,並且是一座山城。

秦文化的三個來源

大堡子山遺址的發現,在考古界掀起了一波早期秦文化熱潮。2004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啟動了「早期秦文化調查研究項目」。考古隊成員、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梁雲在項目成果展上曾說,如果把秦文化作為一支考古文化來對待,會發現它主要有三個來源——商、周和西戎文化。

2006年,在慘遭盜掘十多年後,大堡子山遺址才當選為這一年中國的十大考古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年發現了一處保存完好的樂器坑,坑內出土了具有很高考古價值的3件青銅鎛(古代樂器)、3件銅虎、8件甬鍾。青銅鎛中最大一件高66厘米,重達48公斤多,四齣扉棱為透空的糾結龍紋,鼓部素麵,鑄有銘文「秦子作寶龢鍾」。

最具戲劇性的一幕是距離樂器坑不到20厘米的地方,就是一個盜洞,如果當年盜墓賊多挖一鏟子,公眾今天就無緣得見這組編鐘。

上圖為盜洞,下圖為青銅鎛

隨著大堡子山流失文物逐漸現身於世界各個角落,早期秦文化的面貌也更加清晰。2009年,美國收藏家范季融夫婦將所藏6件出自大堡子山遺址的青銅器捐贈給中國,包括秦公鼎3件。

鼎和編鐘,正是周禮最典型的一種標誌。然而,與周朝風俗矛盾的是秦公大墓都是東西走向,而非按照周墓南北走向。

一個多月前,考古隊開始挖掘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的31、32號墓葬,這兩座墓葬規模較小,較秦公大墓更靠近山頂位置,應當是秦宗族的先人。考古項目領隊、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侯紅偉介紹,與很多秦人墓一樣,裡面也發現了殉葬的狗和腰坑(指在墓坑底部的棺或槨的底下,多在死者腰部,挖一小坑,坑內殉狗、殉人,或放置隨葬品),這恰恰是商系墓葬流行的風格。

圖為工人正在挖掘清理M32號墓葬

而在與西戎比鄰而居的歷史中,秦人與西戎恩怨糾葛,或戰或和,甚至是通婚。歷史記載,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這種頻繁交往也促成了文化互相影響。

王輝說,在禮縣附近發現三處城池遺址中,大堡子山遺址以西的遺址出土文物多具有西戎風格,以東則為秦。

絲綢之路的「先鋒」?

秦人崇尚虎、熊,又以鷙鳥為圖騰。在貴族所用的器物中,這3種動物的形象出現最為頻繁。

圖為甘肅博物館藏秦國青銅器「虎吃羊」

然而,很少有人會問,此次回歸的鷙鳥飾片何以是黃金打造?黃金並不是當時中國文化的傳統。

也正因為其為黃金材質,不僅與大堡子山同時期出土的金片一模一樣,且在全國範圍內都沒有找到相同的文物,才更加肯定這些原藏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的32件金飾片正是自大堡子山流失出去。

圖為法國富豪佛朗索瓦·皮諾向中國駐法國大使移交金鷙鳥飾片

「黃金的使用是受到歐亞草原游牧民族的影響。」王輝說。

在他看來,在西周時期,西漢水中上游流域就有「絲綢之路」早期軌跡,諸如商旅、外交使節等從這裡通過。當時,中國以青銅器、玉器為身份象徵,而在中亞、西亞地區,則以黃金為身份象徵。大堡子山的金飾片,從一個角度證明了早在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前,即西周、春秋時期,中國就已經與中亞、西亞國家有著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了。而其製作工藝技法方面,則與俄羅斯南部出土的文物有相似性。也正是因為文化交流與包容,讓秦人從中原六國眼中的「蠻子」,日漸壯大。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墓葬有設置一個假墓室、真墓室隱藏在假墓室下面的做法嗎?
如果發現了祖傳的文物,是否要上交國家?
當文物遇上抖音,就有了戲精
文物多於馬王堆
盜墓挖了一座祖墳,考古跟著挖了29座,出土700餘件珍貴文物

TAG: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