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正讓我們的出行變得越來越不美好

綜合自:上海百分百(news310)、中國企業家雜誌|劉東思

這個周末,一篇《致滴滴,一個讓我的出行變得不美好的互聯網平台》刷爆了朋友圈。

並不是文章寫得多麼地好,而是因為它說出了太多人的心聲:

滴滴,我真的忍你很久了!

網友紛紛現身說法,指出在滴滴壟斷行業之後,市民打車更難了,無論是計程車還是快車:

  • 晚上8點10分,下著雨,看到有一輛藍色聯盟在公司樓下停著,待運狀態,問司機走不走,司機擺擺手。

    然後就開始了漫長的滴滴打車和加價過程,大約10分鐘,加價從4元、10元一直加到20元,終於有車接單了,一看,還是那輛停在我面前5米,狀態待運,擺手說不走的藍色聯盟。

  • 遇到同樣的尷尬。打不到車,尤其是半夜,想要打到車就得付2-3倍車費。比如有次從淞虹路打車到中山公園95元,瘋掉!

  • 實測滴滴快車非高峰時段報價已超計程車。

  • 昨晚我回家也是,從淮海中路到曲陽,訂單發了好久,調度費狂加,愣是沒人接。招手,司機更是停都不停,看見無數輛空車路過,後來終於滴滴到一位師傅,上了車,他跟我講:「啊呀,接錯了,沒有翻倍。」

  • 所謂分享經濟,一旦沒有了競爭對手,用戶體驗也沒有利潤來得重要了;斬龍的少年,就慢慢長出了龍鱗。

  • 昨天一個計程車司機跟我說,現在還做揚招的基本都是不會用手機的老司機

  • 打了輛滴滴上火車站,一上車驚呆了:駕駛座前一溜排了5部手機!師傅說他幾乎從不跑街上生意,就用外掛軟體搶「高質單」。

    比如,我這單,其實他是設置了目的地為:火車站、機場,再用4個不同的賬號虛擬了4個定位(其中一個在我的小區),當我的單子出現時,定位在我小區的帳號自動搶下單來。

    其實,那時,他在離我一公里外的另一個小區。「我還有2部手機沒拿出來,我們圈子裡最多的有9部手機!」

  • 那些不會網路叫車的老人,站在寒風裡揚招,他們非常不解:空車為什麼不停?我為了方便父母,特意裝了易到充了錢,每次我來替他們叫車。但有時,會被繞路。。。

  • 我從綠地萬豪酒店出來打車回公司,周五中午12點,雖說還沒有到高峰時間,綠地萬豪也不是很偏僻,但計程車蹦出來的價格,要提價15元(我這一單最後是18元,幾乎翻番)。

    如果是通常我就轉用快車和專車了,但滴滴送了我一張1元的計程車打車券,我想用掉,於是選擇不加價等車,等了5分鐘沒有任何車接單(滴滴顯示,已經為我優先打車)。

    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滴滴的地圖上顯示,一部計程車正好開到綠地門口,我抬頭一看,果然有一部強生——空車,我問司機走不走,司機說走的。我果斷取消滴滴訂單上車。接下來是我和司機的對話。


    我:師傅,你用滴滴對吧。司機:對的。我:我在滴滴上看,正好一部車開過來,就是你。為什麼不在滴滴上接單啊?司機:我這裡沒有顯示有單子我:我發了好久了,都提出打表來接了……司機:要不這樣,你再發出來,這一帶靠江邊,搶的人不多,我再來接單。我:好的(於是重新下單)……司機:……好了嗎?我:發出去10多秒了……司機:(等了一小會)我這裡還是什麼都沒有……我:(大概30秒左右)現在呢?司機:還是沒有……我:算了,師傅我問一下,你們給滴滴提成嗎?司機:不提成我:那高峰時段的加價部分呢?司機:也不提成。

    我開個腦洞:

    儘管因為滬人滬牌的新政,快車和專車已經減少,但是由於計程車那邊,滴滴完全拿不到分成。

    所以滴滴還是希望導流到快車:於是乎,在計程車界面做了一些小的手腳。所謂的「為您叫車」,「為您優先叫車」估計效果是要打折扣的,通過計程車叫車的糟糕體驗,把消費者往「滴滴快車&專車」去導流——反正沒有競爭對手。

    導流到有利潤的快車和專車一端後,滴滴發現supply chain不夠,流量來了庫存不夠……沒關係,繼續漲價唄。反正我滴是吃提成的,消費者是不是能夠以高性價比來代步。

    你索性放棄沒有利潤的計程車生意。

    把滴滴叫計程車的體驗做得那麼差(包括叫不到車,加價也叫不到車,叫到車居然3公里開外……),來反襯專車的體驗好,一是沒職業操守,二是沒效果。

    我的感受如同桌上一份冰淇淋(滴滴專車)旁邊堆了一坨屎(滴滴計程車),雖然這坨屎成功滴把我推向了冰淇淋那一側……不過我對桌子(滴滴)的感受只會變差!

    人對負面印象更為深刻,我更容易記得:你這裡怎麼有一坨屎?

    所謂分享經濟,一旦沒有了競爭對手,用戶體驗也沒有利潤來得重要了;體驗不好,用戶就要粉轉黑了。

  • 新浪上海在微博上做了一個關於打車難的調查,結果顯示,「打車軟體風行擾亂市場」獲得了最多的投票。

    整體看來,用戶的吐槽可以歸為兩個方面:

    一、如果使用滴滴:動態調價後,專車、快車的價格是以前的一倍甚至更多;在滴滴平台上呼叫計程車需要加價,不然很可能叫不到車;

    二、如果不用滴滴:在馬路上很難招到一輛正在營運的計程車,司機都在等滴滴加價的單子。

    滴滴的加價提醒頁面

    儘管眾怒難平,但我們看到的打車難是一個結果,司機加價也只是表象。「打車難」的突然爆發,背後的本質原因又是什麼呢?

    公平的說,問題不全在於滴滴:

    1、計程車數量完全無法滿足乘客需求,這是滴滴剛出現時備受歡迎的原因。計程車數量遠少於乘客數量,這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司機就擁有了定價權。

    2、北上廣這種大城市,人口不斷增加,造成了各項消費成本的上升。生活必需品有政府負責平抑價格波動,但是,計程車、網約車這類服務性消費不再生活必需範圍內。

    房價、房租、飯館菜價都在漲,計程車、網約車價格上漲,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個人信息標註為「滴滴出行高級產品總監」的知乎用戶羅文,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一說最近打車難的原因》,也給出了解釋。

    羅文認為問題的原因是:司機數量大幅下降,同時客戶數量攀升,導致了需求大於供給。

    特別是春節的到來,加劇用車需求和供給間的差距:在1月10日之後,北京在線司機數量下降25%,相對應的,用戶需求卻增加了30%。

    從百分比來看,好像真的是因為春節,司機紛紛回家,造成了運營車輛的減少,而出行回家的人變多,導致用車需求大幅增加。

    甚至,網約車新規也成為了被攻擊的焦點。「外地車」,「排量、軸距」,「司機經驗」等等,都成為了網約車司機的門檻。

    據報道稱,網約車新規會造成網約車下降「70%」。

    然而,給出了百分比確實是很驚人,但是並沒有具體數字。

    科普圈有句話叫做「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這句話闡述了「量」的重要性。

    例如,曾經網路瘋傳的「螃蟹+柿子=砒霜」的文章,但是,事實證明,只有砒霜達到一定量,才能對人的身體產生影響,而要生成這麼多的砒霜,至少要吃一麻袋的螃蟹+一麻袋的柿子,誰能做得到呢?

    羅文給出的數據,也是這個道理,基礎值有多少?具體有多少在運行的車輛?又有多少用車需求呢?

    這個是沒有的,那麼增加了百分之多少,減少了百分之多少,只是看著很唬人,參考價值是有限的。

    前中國優步員工談婧,還質疑了滴滴的派單邏輯。

    談婧表示,「作為曾經的專車行業從業者,我認為造成現在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單邏輯存在問題,導致其引導了司機的故意加價和接單速度慢。」

    她解釋說,在打車的時候,滴滴界面會默認在加價的選項上,而且用戶可以選擇加不同的價格,如果一次加價沒被接單,還可以調整加價。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司機會傾向於不接不加價的訂單,而乘客需要反覆加價才能叫到車,由此,雙方都浪費了時間,用戶花了更多的錢,而規則制定者有了更多牟利的空間。

    除此之外,她也提到了其它原因,比如滴滴的的盈利壓力導致其需要賺取更多的剪刀差價、政府限制本地牌照的專車新政等。

    參考文獻:《滴滴一下,無人應答》鈦媒體 作者:談婧《滴滴為何打車難、打車貴,Uber前員工和滴滴現員工給出了兩個不同解釋》天下網商


    推薦閱讀:

    「內在的小孩」沒有跟我們一起長大!
    又一年澳洲藍花楹盛開季!讓我們一起去看漫天紫色吧~(附超強攻略)
    不老的情懷:我們還可以回到從前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是我們真實的依靠
    秘誰偷走了我們身體里的維生素?

    TAG:美好 | 出行 | 滴滴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