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顆系外行星想要成為「另一個地球」,那麼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必須處於一個適宜的範圍內。這個範圍就被稱為「宜居帶」(Habitable Zone)。在這個範圍內,由於溫度適宜,水可以液態存在於這顆行星的表面上。
如果圍繞其他恆星存在著另外一個地球,它將會是什麼樣的?現在還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們知道有一些它應當具備的要素,比如:1)它應當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主序恆星運行;2)與恆星之間距離適中,不遠不近;3)行星的大小適中,與地球接近。
由於開普勒望遠鏡採用的是凌星法,只能測定出其直徑大小而無法判斷質量,因此在缺乏密度數據的情況下我們還無法判斷Kepler 452b是否是一顆岩石行星。但儘管如此,這仍然是我們朝著尋找「另一個地球」邁出的重要一步。
但根據模型計算顯示,Kepler-452b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5倍左右。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麼它就應該是一顆和地球類似的岩石行星,而不是像海王星或木星那樣的巨行星。Kepler-452b圍繞恆星運行的周期(一年的長度)約為385天,這也與地球上的一年(365天)長度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