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長江三鮮,有市無價的珍貴美味

清明前後,是吃江鮮的最佳時機,其中以河豚、刀魚和鰣魚最負盛名,被譽為「長江三鮮」。下面紅餐網就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三種長江至鮮。

河豚

有毒也愛

河豚學名河魨,因其捕獲時會發出類似豬叫的聲音,故名(豚即為豬)。河豚有三點為人所熟知,一是其遇險時會吸氣膨脹、全身伸出鋒利的刺;其次是天生劇毒的特質;最後就是豐腴鮮美的口感。

長江河豚賽西施

河豚魚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最為鮮美的無疑是長江河豚。

長江河豚肉質潔白如玉,吃起來入口即化、極為鮮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河豚便盛產於吳越一帶。相傳吳王夫差吃過河豚後盛讚其口感堪比「西施玉乳」,於是人民的眾口相傳下,河豚又有了「西施乳」的美譽。

▲白汁河豚魚

河豚雖鮮卻有劇毒

河豚雖然味美,但是天生劇毒,如果廚師處理不好,吃河豚就相當於自殺。於是,民間就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拚死吃河豚。

河豚的毒性源於體內的河豚毒素,此毒毒性是氰化鉀的千倍,0.0005克河魨毒素足以使2斤重的小狗死亡。河豚毒素潛伏期為0.5至3小時,河豚體內的劇毒主要集中在肝臟、生殖腺、肝臟、腸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上變化而有差別。按長江河豚和人工養殖河豚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

▲河豚部點陣圖

解禁河豚養殖加工

去年九月的一紙解禁令使得被禁了26年的河豚終於可以開放養殖加工,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已知河豚類屬已有22種,只有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得到解禁。(詳見紅餐網發布的《知識庫|26年終解禁!河豚,想說愛你不容易》,文中有詳細說明)

▲紅鰭東方魨

▲暗紋東方魨

在人工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先摸清楚野生河豚的生活習性,創造模擬出最適合其生長的養殖環境,每年進行人工繁殖,篩選出無毒的品種。經過多年的人工養殖、篩選,人工養殖的河豚保持低毒水平甚至基本無毒。

紅餐網了解到,我們在鑒別人工養殖河豚魚的品質時,除了看活魚的外觀是否接近野生品種外,還可根據河豚魚腹部黃紋帶的顏色深淺來判斷,黃紋帶的顏色越黃就越接近於野生河豚的品質,味道也越鮮美。

養殖河豚提鮮有方法

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河豚都是人工養殖的,不論肉質還是鮮味,都非常「平庸」。為了補充其鮮味,很多江蘇的廚師會加入大量的熟豬油、小料、白糖等調味料進行烹調。廣東廚師烹調河豚其實沒有長三角地區的廚師那麼有經驗,不過,粵廚們也根據自己的經驗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他們在配料上找到了提升鮮味的突破口,這個「黃金配角」就是蘿蔔絲。

用蘿蔔絲來搭配海鮮原料是很多廚師慣用的方法,蘿蔔本身的清甜味可以與海鮮的清甜味形成互補,因此粵廚們創作了「蘿蔔絲煮河豚魚」這道菜。

▲蘿蔔絲煮河豚魚

烹調時,不需要太多的油脂和湯料,也不需要加增鮮調料,只需要加入熬好的魚湯、鹽、胡椒粉和少許香芹末,就可以達到非常完美的增鮮效果。雖然增鮮的方法找到了,但是烹調時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蘿蔔絲不可以焯水,否則呈鮮物質會流失掉很多。

刀魚

愈發昂貴

刀魚,學名長頜鱭,又稱刀鱭,毛鱭,是一種洄遊魚類。刀魚的鮮味聞名天下,揚州諺語「寧去累死宅,不棄鮆魚額」就是說我寧可捨棄老祖宗留下的宅子也不肯放棄刀魚頭的鮮美,江南人民對刀魚的喜愛可見一斑了。

海刀、湖刀、江陰刀

每年春天刀魚成群從大海洄遊至長江,再沿長江進入湖泊、直流,據此又分為海刀和湖刀,而最美味的要算"江陰刀"。

海刀指的是那些在近海就已發育成熟、於長江口繁殖的刀魚,由於海水鹽分的關係,海刀肉質稍硬,口味也比不上另外兩種刀魚。

而湖刀則是指洄遊到長江中下游湖泊後不再前行的刀魚,與江刀相比湖刀成熟較早,體長略短,肉質口感都比不上肥美的江刀。

業內一般認為,刀魚要游過了太倉,才真正晉陞為江刀,待游到南通和靖江/江陰一帶才算進入魚生的高潮,這一段長江里的刀魚最是鮮美。

>>>>

如何辨別江刀和海刀:

1、魚身豎起來

要能夠站得筆筆直的才是新鮮的江刀;海刀出水4到5個小時之後身子就軟掉了。

2、看鼻子

長江刀魚的鼻子一定是透明的,透過鼻頭,還能看到一點紅,而海刀的整個鼻子都是通紅的。

3、看眼睛

正宗江刀的眼睛應該是黑白分明不充血,或者少量充血點,如果眼睛裡布滿血點,則很可能是海刀。

4、看魚鰭

細長的魚鰭一定要呈現上黃下白的漸變色,到頂尖變成全白、近乎透明,與金黃色的脊背顏色相襯。

明前刀、明後刀

以清明節為界,刀魚又被分為明前刀、明後刀,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魚刺,明前刀的魚刺雖然細密但非常柔軟,連小孩子都能嚼嚼咽下去,明後刀的刺就不一樣了,長且硬,很容易卡到喉嚨。不過,明後的刀魚鮮美絕不遜色於明前,價格更是跌去將近1/3,又被稱為「老刀」,一直可以吃到五月中旬。

刀魚出水,遇網即死,所以我們見到的刀魚都是冰鮮的,漁民常用「腮紅新出水、肩聳乍驚雷」來形容刀魚。腮呈現胭脂紅,意味著魚新鮮,聳肩是描繪刀魚頭小脊背厚的身材。

>>>>

選刀魚的秘訣:

1、刀魚的側須要長到魚體的一半,前面白色根部黃色;

2、刀魚背部的肉須厚實,方為上品;

3、刀魚的嘴要透明,沒有血絲才算新鮮;

4、刀魚的眼睛要小,但不要有充血現象;

5、最關鍵的,也是內行不傳的秘密,就是倒著拿起刀魚。刀魚挺直不彎曲,真的像一把明晃晃的尖刀一樣才算是成熟新鮮。

刀魚,清蒸最鮮

清蒸刀魚最能體現其至鮮,還能搭配春天的恩物:春筍與菌菇,不過真正的秘密在於要用豬油提香。如此蒸出的刀魚,魚肉細嫩白皙,魚鱗幻化成油,鮮味呼之欲出!

刀魚蒸得到不到位,一筷子就能檢驗:把魚的肩膀拍松,夾住魚頭,拎起整條魚,如果骨肉能自動分離脫落,那麼說明到位了,然後趕緊囑人把魚骨端回廚房,做成椒鹽脆骨。

能夠入蒸鍋、下油鍋的都是二兩以上的大刀魚,業內稱為小中或者大中,大刀就比較稀罕,如果是小於一兩的,則叫毛刀,上不了檯面,只好細細剃出肉,配上肥肉丁,包成刀魚小餛飩。

▲清蒸刀魚

刀魚味極鮮美,其價格與大小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從半兩的起,每隔半兩為一個價位,三兩以上的刀魚價格較為可觀,相較於前幾年最高8000元一斤的刀魚,近幾年價格已大幅下降,目前3兩以上的刀魚價格在1800元/斤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吃刀魚本是江南人民清明前的傳統習俗,上世紀90年代初,江刀與草魚、鯿魚無異,價格便宜。可近年來由於長江水質的污染嚴重,再加上對刀魚的過度捕撈,如今刀魚身價倍增,普通人家吃一頓刀魚竟成奢侈,令人不禁唏噓。

鰣魚

無價也無市

鰣魚又名三黎魚,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是鰣魚定期入江河產卵,為溯河產卵的洄遊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

難得的食材、珍貴的美味

每年初夏從大海洄遊到長江里產卵的長江鰣魚最為肥美,其肉質細嫩、入口即化、鮮美至極,歷來是美食家推崇的席上珍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長江鰣魚在上海市場上售價每公斤高達800元,如今則是既無價又無貨。如今在市面上,雖然也能買到幾十塊一斤的鰣魚,但多為緬甸、美國等地產的鰣魚,口味遠遠無法與長江鰣魚相比。

▲古法金腿鰣魚

魚鱗,鮮美的來源

鰣魚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吃到嘴裡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為一般魚類所不及。其實,鰣魚鮮美的味道主要來自它的魚鱗,所以烹調鰣魚一般是不去鱗的,因為鰣魚的鱗很嫩,內含豐富油脂,放在嘴裡面嚼,越嚼越香,鱗也就完全化掉了。如將魚鱗颳去了,魚肉的味道就會比普通的魚都差。故有蘇東坡稱鰣魚為「惜鱗魚」,作詩曰:「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

▲江南醉鰣魚

烹飪鰣魚,鱗也重要

鰣魚的烹調方法很多,以清蒸、清燉、烤、紅燒最為普遍,其吃法奇特,宜蒸不宜煮,用一層薄薄的豬網油或雞油將稍微腌過的鰣魚裹起來,再撒上蔥白、薑絲和黃酒用旺火清蒸一下,這樣蒸出來的鰣魚,鮮汁飽滿。如何用筷子在魚身上輕輕一戳,就能見魚汁如泉涌,那脂質盡融於湯,吃起來嫩而鮮,肥而美,魚肉滑溜細膩,魚湯肥腴醇厚。

吃鰣魚一是肉鱗分著吃,吃其原汁原味;二是用木筷分割,避免魚肉沾染金屬氣味。考究一點的可以加入適量的米酒、糟鹵和豉油王以及少量的魚露調味。如果怕嚼魚鱗的話,也有辦法解決,就是把魚鱗剝下來,用線穿住懸掛在鍋蓋下面,遇熱以後,鱗中的油滴在魚上,油滴盡了,魚也熟了,這樣既保住了魚的鮮美,又免去了嚼鱗的痛苦。

推薦閱讀:

? 6個和羊有關的冷知識,看完我就震驚了!
觀經四品知識義(大正藏2634部)
知識管理——統籌篇
冷知識:關於精子的九個問題
「知識」焦慮

TAG:知識 | 長江 | 美味 | 知識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