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恍若隔世青花瓷!

[img]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WTUZCXAJ/2008110154637592_2%5B1%5D.jpg[/img]

元 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元 景德鎮窯青花龍紋扁方瓶

元 景德鎮窯青花花卉紋大盤

元 景德鎮窯青花龍紋高足碗

元 景德鎮窯青花飛鳳紋玉壺春瓶

元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花紋大盤青花 瓷是元代景德鎮成功燒制的一種釉下彩瓷器。它是以含鈷的礦物顏料先在瓷胎上繪畫,再經上釉後燒制出的藍白花紋相間的瓷器。這類瓷器的出現,使我國在瓷器裝飾藝術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據考古發現,早在唐代就已出現過用含有鈷的藍釉彩用來裝飾,這到早期青花的出現有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到元代,燒制青花瓷器的窯址有江西景德鎮和吉州、雲南玉溪、浙江江山等地,其中產量和質量都以景德鎮為最。在陶瓷裝飾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沒有哪一種裝飾類型能達到青花瓷那樣影響巨大而且流傳深遠。   元代外銷瓷主要是青花瓷。在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等地均有出土這類瓷器,但品質卻無法與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青花瓷相比。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建立,元政府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都造成了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異常活躍。當初在景德鎮製造出來的青花瓷器,即通過海路和陸路外銷到亞、非各地。其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傳世品,就集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伊朗德黑蘭的國家博物館。隨著瓷器的大量出口,促進了我國對外交流的發展,對一些國家的宮廷上層社會在日常生活、文化藝術等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托普卡比宮所藏的那樣高水平的元代青花瓷,在國內幾乎是看不到的。這種專供外銷的青花瓷是用最好的原料製作,篩選最精的青料繪製,由最好的窯工燒制出的,代表了當時青花瓷生產的最高水平。其碩大的尺寸、雄健的造型等特徵都顯示出,當初在製造時是遵照了西亞地區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觀念而設計的。   元青花瓷從真正誕生的那一刻,就是面對以西亞為主的外銷市場,甚至可以認為,它是西亞市場需求的催生兒。元朝蔣祁著《陶紀略》中記述:「窯火既歇,商爭取售,而上者擇焉,謂之揀窯。交易之際,牙儈主之……運器入河,肩夫執券,次第件具,以憑商籌,謂之非子。」在14世紀,一個瓷器新品種,可以基本不依靠國內市場,僅僅依靠國際市場,依靠亞洲另一端的需求和定貨,便得以立足和發展壯大,這是完全出乎今人意料的事情。元青花瓷的幸運在於,它的白瓷底上布滿深藍花紋,正好符合伊斯蘭文明的審美觀念。由於中國本土的青花顏料比較灰暗,發色不理想,於是,波斯商人們把西亞制陶傳統中所發現的優質釉下鈷藍料帶到了中國,讓中國工匠們以此製作出發色濃翠、鮮麗的絕品,從此中國白與波斯藍,就這樣永遠地結合到了一起。由此,也形成了中國上品青花瓷的生產長期依賴進口顏料的奇觀。   這一時期的外銷青花瓷器特點是:器型較大、胎體較厚、分量較重,以大盤、大罐、大瓶為主,整體流線優美,恢宏雄壯,高貴典雅。大盤一般折沿,有圓口和棱花口兩種形式,這種大盤是當時輸出國外的主要品種之一,現在留存在伊朗、土耳其及印度尼西亞的為數頗多。據韓槐准氏《南洋遺留的中國古外銷瓷》一書稱:「當時馬來亞人習慣,凡遇宴會,例用可供四人至八人共食之大盤。」因此該類大盤是專為外銷燒制的。裝飾花紋所使用的青花料,有進口與國產兩種。   進口料顏色鮮藍、艷麗,採用影青作面釉,所繪圖案構圖嚴謹、筆法工整、描繪細緻。常採用的裝飾紋樣主要在花卉方面,有菊、蓮花、牡丹、卷(蔓)草、竹子、芭蕉、竹子,而芭蕉一般是和石頭畫在一起。禽鳥有飛鳳、鷺鶿、鴨和鴛鴦。獸類有麒麟和鹿,龍的運用也較多。此外由於元代雜劇的發達,元青花瓷器中的人物紋飾別出心裁,與戲劇相結合,將劇中人物故事的情節移植到畫面上。元代青花中人物題材故事主要有《蒙恬將軍圖》、《昭君出塞》和《三顧茅廬》等。最具代表性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圖案就是根據元代劇作家金仁傑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劇本而來。   據悉,目前世界普遍公認的元青花瓷約300餘件,大部分藏於在海外的大型博物館。在清宮舊藏品中,也難覓一件元代青花瓷傳世品。現在北京故宮珍藏的幾件元青花瓷都是建國後新收購或從墓葬出土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是瓷器在世界,瓷學在中國。就如元青花是元代經濟、政治、文化的綜合體現,她傳播的是一種文化,其藝術、經濟價值被世界認同,並必將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步一步走向高潮

推薦閱讀:

濃墨重彩 ——康雍時期外銷青花瓷
日本伊萬里青花瓷質量是否超過當時中國的青花瓷?
青花瓷中的龍.鳳紋
青花瓷的故事

TAG:青花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