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的試驗:為適應軍事需要,革新傳統武術拳種
太祖長拳手抄本,清初尚有流傳。而今所據是民國七年(1918)上海大聲書局出版的《拳經》一書,在卷二中載有宋太祖長拳三十二勢圖。從拳勢名稱、動作順序看與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三十二勢完全相同,惟其中部分動作、手法、步法多有差異。
現就《太祖長拳》三十二勢與《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三十二勢對照並說明:
(每一勢中,左圖為太祖長拳,右圖為《紀效新書》所載)
從《太祖長拳》與《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的太祖長拳三十二勢對比來看:
1、動作名勢、順序既同,《拳經捷要篇》三十二勢也應該是太祖長拳。
2、從出版時間說,《拳經》較晚;但從技法上看,《拳經》三十二勢動作古樸,有些動作還單純在於增強體質,如中四平勢、鷹翅勢等。而《拳經捷要篇》則主張「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故擇其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從而說明太祖拳由三十六勢變為三十二勢的經過,並變其技法以技擊為主,輔助軍事訓練,以加強戰鬥力。
3、戚繼光革新太祖拳法,對武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在三十二勢中粗略計算,未變者有十四勢;改變手法、步法、腿法者有十八勢(拳變掌、掌變拳等小異未計)。
4、戚氏變革拳勢的依據,可能是從實踐和理論中升華出來的。如戚氏擅長槍法,因而以槍法的「中四平勢」、「高四平勢」原理,改革太祖拳的中四平勢與高四平勢,完全符合了技擊之道,故稱:「中四平勢,實推固,硬攻進快腿難來」;「高四平,身法活變,憑我便腳踢拳捶」。就比原來的中四平「馬步、兩手握拳、左右平舉(現改為臂屈肘胸前平舉)」和「高四平,兩掌、臂前後斜舉」,在技擊上要實用得多。
另外,也可能參照了溫家拳法。唐順之在《武編·拳》中,就其記憶,例舉了溫家拳中的井欄、指檔勢、騎虎勢、地龍勢、高探馬、一條鞭、七星勢、一撒步勢等動作。雖其技法和圖象未加說明,僅就其前兩類動作名稱說,前四勢同一式法,後四勢有可能根據溫家拳法改編。
總之,《拳經》與《拳經捷要篇》三十二勢皆為趙家拳(宋太祖長拳)。《拳經》雖晚出,圖像也非宋人衣著,但從技術發展看,戚氏改變後的三十二式要簡練得多。
推薦閱讀:
※中美軍事哪國厲害?
※請問2015年大閱兵和其他年份的大閱兵有什麼不同的嗎?
※將《孫子兵法·應用於投資》——計篇2
※金一南:加強南海軍事部署,回應美軍「南海巡航計劃」!
※十年制定修訂軍事法律法規1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