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創客的十八種死法
163家創業公司,22位投資人,提醒你,夢想夭折的18個大坑。真正的死法,可能超過180種,真正的活法,只有一種。
文_本刊記者 陳曦 編輯_馬吉英 編輯_史小兵
9月初的一個雨夜,我打了一輛專車回家。開車的年輕人,穿著專車司機標誌性的白襯衣,看起來像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青澀,但不羞澀。車后座上放著幾本冊子,拿起來一翻,原來是本商業計劃書,叫「未來的土地」。這是他故意留在后座上的,他曾在一個屋頂防水工程公司,受到啟發,想做樓頂綠化。看我發現這本計劃書,他在反光鏡中閃過一絲得意的笑。他希望融到500萬元,因為自己沒有人脈,就專門在北京投資人聚集的地方拉活,希望能有一天幸福來敲門。
這真是創業大時代最好的註腳。那份計劃書粗糙到連非專業投資者也難以打動,但誰知道呢,也許他的熱情能打動專業投資者,特別是,在2015年的北京。
創業已經不是一個專業話題,而是大眾話題。一個毒舌的諷刺是,創投無非是騙子與傻子的遊戲,現在騙子太多,傻子都不夠用了。不過隨著資本市場變化以及幾個創業明星公司迅速隕落,對熱潮反思的聲音也逐漸增多。
「下半年死亡潮必將出現。過去幾年出現的創業項目太多了,很多企業都急需下一輪融資來輸血,但接盤俠越來越少,很多項目會因為融不到下一輪而死掉。」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明耀對《中國企業家》說。
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在最近一次活動上直言,未來一年(到2016年年底),2014年融資成功的公司將有50%消失。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股市還好比烈火烹油,但6月下旬以來卻急轉直下。8月下旬,美歐股市亦未能倖免,相繼大跌。
資本市場氣溫驟降,讓部分並不強壯的創業公司遭遇風暴之痛。
在倪正東看來,上市公司的市值因二級市場行情變化平均蒸發掉50%-70%,很多上市公司此前是VC/PE的LP,因股市暴跌帶來的資產縮水,也迅速讓一級市場的投資熱度冷卻下來。根據投中集團數據,2015年第二季度,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規模為37.89億美元,環比下降50.36%;融資案例222起,環比下降10.84%。
有人想到2000年的美國互聯網泡沫。2000年納斯達克股市指數一度達到4000點高位,資本陷入狂熱狀態。但2001年春節前後,納斯達克指數開始下跌,一直跌到2000點。股票市場潰敗,直接危及到矽谷很多創業公司。
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認為,大部分年輕創業者缺乏寒冬生存技能。「他們生而覺得資本市場比較火熱,覺得融資好像很容易,資本給的錢少就怎麼怎麼著似的。」王嘯說。
對創業者而言,錢確實不那麼好拿了。此前,創投圈流傳「C輪死」魔咒,也在向B輪遷移。從IT桔子監控的數據看,2015年第二季度共發生投資事件588起,早期投資(種子天使到A輪)佔到69%,B輪佔比13%,C輪和D輪僅佔4%和2%。能進入上升通道的公司本來就在少數。
不僅如此,A輪、天使輪也將受到影響。本刊調查發現,從天使到A輪的融資門檻在抬高,融資額度卻在降低,甚至腰斬。投資人普遍變得冷靜、謹慎,融資周期明顯拉長,以前可能每天100單就會有投資者買單,現在可能得1000單。
成熟的投資人會將降溫視為價值回歸,而不會畏手畏腳。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認為,這次不會是一個大起大落的時期,市場經歷了過熱階段,總是要回歸理性,不會產生什麼系統性問題。
好項目仍大有市場。受訪者無一例外地表示,遇到好項目一定會投。有時,市場低迷對好項目未必是壞事。回過頭看,百度、騰訊這樣的巨頭都崛起於2000年前後。現在,精明的投資者已準備狩獵,試圖在市場下行時,以更低成本獲取更多好項目。
幸運者要能夠保證花錢的效率,不犯大手大腳的錯誤,有時要為融資在估值上做些許讓步。畢竟先要活下去,才有活得更好的可能。
對創業者來說,永遠沒有最好的時代,也沒有最壞的時代,總有人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們調研了163家創業公司,22位投資人,從創業動機、創始團隊、公司治理、融資、產品等多個層面總結了導致夢想夭折的18種原因。正如創投導師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一書中所言,創業是要完成比難更難的事。
寫死法,實際是在寫活法。真正的死法可能超過180種,真正的活法只有一種,就是衝過這一個個陷阱。即使手中有最完美的攻略,你也必須向死而生。我們希望本文所提到的每一種死法都能成為一盞明燈,照亮創業者崎嶇前行的路。
死法一:公司控制權旁落
提起一年前的紛爭,俞昊然仍唏噓不已。
當時的媒體口徑是,去年7月,IT在線教育網站「泡麵吧」因團隊內訌,在獲得A輪融資,只差簽署最終協議之際,三個創始人一夜分家。
俞昊然告訴《中國企業家》,A輪融資並未受到影響,只是延後2個月。
泡麵吧原本是俞昊然在美國讀書時的一個項目,他起初確乎按照項目方式來運營,對公司管理、股權等問題並沒太多概念。由於長期在美國學習,俞昊然主要遠程操控泡麵吧,聯合創始人王沖、嚴霽月成立公司並逐漸成為實際控制人。據俞昊然所言,公司註冊資本、股權結構等問題他一直未被告知,直到回國後才知曉一切。
回國後,俞昊然與王沖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出現分歧,最終鬧掰。之後泡麵吧又陷入項目代碼、商標等糾紛,風波不斷。王、嚴二人離開後,俞昊然在原有團隊基礎上,成立了新公司計蒜客。
泡麵吧已成為過去,但它暴露出年輕創業者的一個共性問題——創始團隊過於年輕,公司治理經驗欠缺,在處理控制權問題上嚴重失當。
死法二:核心成員股權未處理好
「西少爺」鬧分家,一直沒有消停。今年3月,創始人孟兵和羅高景將宋鑫告上法庭,要求宋鑫以12萬元的價格轉讓估值近2400萬元的股權。戲劇性的是,分家尚未定論的時候,又宣布獲得今日資本數千萬元融資。
但大多數公司沒有西少爺這種運氣。因股權紛爭而散夥的創業團隊,在創投圈屢見不鮮,尤其核心成員的股權問題如果沒處理好,帶來的震蕩往往呈摧枯拉朽之勢讓一家創業公司迅速隕落。
以太資本CEO周子敬此前接觸過一家B2B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兼CTO在戰略、技術上發揮很大作用,但僅持有10%的股份。這位CTO心理不平衡就不停地要股份,CEO讓出一部分,但CTO覺得不合理,兩人越鬧越凶,最終分道揚鑣。當時項目已獲天使投資,CTO出走導致產品死在襁褓中。
死法三:高富帥創業病
離開大公司的高管,人脈廣,融資能力強,創業成功率就一定高嗎?未必。
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明耀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有兩種大公司出來的人,創業基本沒戲:一種是雖然在大公司有不錯的職務,但能力片面,不接地氣。尤其是之前純做技術的人,商務能力弱,也不會帶隊伍。第二種是大公司做派,對創業沒有正確認知,在辦公室運籌帷幄,不願深入一線。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告訴本刊,有大公司出來的人成本意識差,花錢大手大腳,辦公室、傢具都是大公司規格,不到一年關門大吉。
「一般大公司的高管,都在職能部門,很少做過全業務線的東西,出來做個小公司在方向選擇上不一定比草根出來的感覺更好。即使有錢,也不意味著成功率一定高多少。」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說。
死法四:不了解競爭環境
有一類創業者,確立創業方向時,行業里已經有巨頭存在,但他不以為然,堅持進入,只能豎著進去,橫著出來。
以太資本CEO周子敬見過不少這樣的創業者。「有的覺得別人公司的產品做得不夠好,自己能做出更好的,實際上,他並不知道別人正在快速迭代。或者既有公司已經完成B輪,只是沒有在媒體曝光,新進入者從天使輪起步,無疑螳臂當車。」
死法五:產品邏輯混亂
在創投圈浸淫多年,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明耀的一個體會是,很多時候,創業者剛開始就沒把商業邏輯理清楚。
他曾碰到過一個哭笑不得的案例。創始人要做一款英語口語練習的APP,按照王的設想,通過經典電影培養學生興趣,並通過幫他們帶入角色進行練習。此前,一些知名外語學習機構已經在做類似產品。
但那個創業者執意走另外一條路:自己投錢拍視頻放上去。耗時耗力不說,用戶也不買賬。王搞不懂,網上有那麼多免費的好電影,他為什麼非要花那麼多錢拍一些誰也不願意看的視頻?
如果違背基本的商業邏輯,再努力也是枉然。那位仁兄的下場可想而知。
死法六:2VC,在劫難逃
「我碰到不少創業者,問我最近感興趣什麼,一聽到我感興趣的東西,就回家寫個BP(商業計劃書)發給我。但是我作為投資人是根據你的興趣來投資的。」紅杉中國合伙人劉星有些無奈。
這是繼2B、2C之後,創投圈誕生的一種新模式——2VC。這類公司在設計商業模式時不是從自身實力和市場需求出發,而是琢磨怎麼用好的概念和包裝來打動投資人。
2VC的公司,拿到融資後往往四處鋪廣告、刷單,跑流量拼數據,以此俘獲投資人的新一輪注資。一旦燒完投資人的錢,後續資金跟不上,公司也就走到盡頭。
經濟形勢好時,它們或許能謀得一席之地。市場下行時,往往成為最先被擠出的泡沫。
死法七:不聚焦,攤子鋪得太大
「我二次創業最大的失誤就是不聚焦。作為創業公司,沒有把有限的資源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剛開始只做91外教,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賣掉91外教那天,龔海燕黯然反思。
2012年12月,龔海燕辭去世紀佳緣CEO,隨即進軍在線教育,創辦英語培訓網站91外教。很快,她將目光瞄向更廣闊的K12市場,極力打造聚集教師、家長、孩子的龐大教育平台——梯子網(2013年11月上線),聲稱三年砸4.5億。「梯子」還沒搭好,2014年6月龔海燕又推出中小學直播互動線上教育平台——那好網。
令人意外的是,3個月後,梯子網、那好網相繼倒閉,龔海燕回歸91外教,但資金已難以為繼。2015年1月,91外教被51Talk全資收購。至此,龔海燕轟轟烈烈的二次創業,全線潰敗。
死法八:貿然進入新領域
在投資人眼中,跨行業創業向來被視為死亡高發區。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吳智勇在一次受訪時列出六種不能投的創業者,「創始人跨行業」是其中之一。
他接觸很多實際案例發現,往往跨行業創業很難成功。比如一個人雖然在互聯網領域很牛,如果進入別的行業,可能連那個行業最基本的生態、產業鏈、人脈都不了解,導致推進很慢。
三年前,互聯網教育颱風颳起時,龔海燕從婚戀領域轉戰在線教育,結果鎩羽而歸。事後她反思當初沒有經過充分的研究調查,就倉促進入教育行業。她害怕晚了趕不上這撥在線教育風口。或許,對於一個「局外人」來說,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風口。
死法九:擋在巨頭路上
互聯網改變了出行,卻也讓打車大戰硝煙瀰漫。過去一年,滴滴、快的背靠騰訊、阿里兩大巨頭,一年燒掉24億人民幣,撂倒一大批打車軟體。今年年初兩家合併成為出行業獨角獸,戰火也蔓延到了拼車、代駕等細分領域。
在滴滴出行、Uber兩大巨頭瘋狂補貼下,現金流枯竭的愛拼車棄子認負,6月5日宣布死亡。此前,愛拼車創始人楊洋接連見了200多位投資人,卻沒募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誰會在兩家百億美金的巨頭混戰時,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
即便上半年融到一筆錢,又能堅持多久?楊洋決定,以後純靠錢決定勝負的遊戲,他絕對不玩了。
除了愛拼車之外,還有一長串尚未浮出水面就已陣亡的創業者名單。9月9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新一輪總計30億美元的融資,滴滴打車更名滴滴出行。出行領域的獨角獸正在醞釀接下來的新攻勢。
死法十:風口已過,轉型不及時
互聯網時代,慢一步成千古恨。
當年風頭無兩的電商先行者噹噹,由於沒有其它企業轉型及時,已跌出電商第一陣營,目前市值遠低於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後來者。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公司成長和隕落的速度更快。去年上半年陣亡的「易修哥」對此感同身受。這家起步于山東的公司,想搭建一個對接車主和線下維修店的線上平台。與一家知名投資機構接觸後,對方告訴它「多布點」。易修哥便走馬圈地,把山東市場圈了個遍,渾然不覺環境變化。這時,以卡拉丁、博湃、e保養、摩卡愛車為代表的上門模式,已悄然取代線上導流平台,成為資本下注的新賽道,易修哥無奈出局。
與「易修哥」模式相似的「一修哥」,後來雖然等到一筆500萬的融資,但公司業務早已停擺。
死法十一:做得太早,死在天亮前
有一種痛叫起得太早,讓後浪拍倒在沙灘上。
百度內部創業項目愛樂活,就因為做得太早,死在黎明前。愛樂活是一家做城市生活分享與消費服務的網站。2010年啟動,2011年正式上線。彼時,移動互聯網大潮還沒有到來,大家的關注點仍在PC端。CEO蔡虎決定2012年下半年再將重心轉到手機端,結果還是早了。項目一直沒有什麼起色。
到了2013年年中,O2O的風口來了。但2013年初的時候百度已決定把愛樂活的業務和團隊重新整合到百度,支持百度地圖的發展。
做得太早,雖然方向對,但點沒踩對。愛樂活還是沒活下去。
死法十二:門檻太高
施凱文是個音樂發燒友,先後創辦在線音樂網站Saylikes和Jing.fm。起初都很順利,用戶數很快跑到200萬和500萬,但一次又一次倒在版權問題上。兩次創業失敗後,他終於明白,點播類音樂播放平台門檻太高,版權屬於重資產,高昂的成本並不適合草根創業。
他把Jing.fm賣給多米音樂,隨後變換跑道,創立社交產品Blink。相比邊際成本較高的音樂類產品,社交產品邊際成本趨於零,而且估值更高。2014年10月Blink獲得紅杉領投的1600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超過1億美元。
死法十三:誠信有大瑕疵
85後屌絲逆襲、紅杉資本瘋搶、日交易額突破3億元,從哪個角度看,一畝田都像顆冉冉升起的創業新星。
但關於一畝田交易數據造假的質疑,讓它迅速從雲端跌落谷底。一畝田一位負責對接山東供應商的員工告訴《中國企業家》,公司要求三個月完成18單,只有5單是他靠關係找到的真實客源,大部分都靠刷單。員工為完成業績刷單,管理層為了多掙錢也刷單。
一畝田海南門店一位被裁員工則爆料,一畝田真正合作的客戶少,但上級要求的業績太高,為了第三輪融資的成功,刷單被默許。
9月初,一畝田以銷售違規忽然裁員近2000人,最終這家一度輝煌的創業公司還是倒在了自己挖的坑裡。這家農業B2B領域的昔日明星公司,目前已是風雨飄搖。
死法十四:擴張太快
起步於上海的社區O2O平台叮咚小區,2014年3月上線以來,勢頭迅猛,很快走出上海,進軍北京市場,大肆做地推、廣告。戲劇化的是,半年不到,它卻迅速撤出北京,同時身陷資金鏈斷裂傳聞。雖然公司予以否認,聲稱進行業務調整,但已經很久沒聽到叮咚小區的消息了。
死法十五:擴張過慢
美業O2O是這波死亡潮的重災區。嘟嘟美甲算是運氣好的。
剛開始進行城市擴張的時候,嘟嘟美甲團隊內部並不情願,「覺得一個城市還沒拿下來呢」。
創始人王彪告訴本刊,嘟嘟美甲有七個創始人,但沒有一個人有跨城市管理經驗。在一些論壇上聽其他創業者討論創業的各種「坑」時,大家都覺得跨城市管理是個大難題,「當時就怵了」。看起來,當時的嘟嘟美甲跟全國範圍內隨處可見的美業O2O沒什麼區別。
但天使投資人李一男根據團購大戰的經驗,堅持認為當時嘟嘟美甲應該進行城市擴張,否則就沒機會了。後來美業O2O的集體沉沒,證明了李一男的判斷。
死法十六:曝光過多
還記得那些紅極一時的90後創業者嗎?有的已經轉型,有的默默無聞,有的陷入爭議漩渦。至於他們中很多人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已經淡出人們視線。
「過多曝光不是一個好的方式,他們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還處在不太成熟的階段。其實有幾個很好的90後項目,很少曝光。」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對《中國企業家》說。他此前在IDG時就一直關注90後創業。
原百度內部創業項目愛樂活CEO蔡虎更為直接,「90後曝光太多,從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悲劇,他們自覺不自覺把自己變成一個產品,心思已不在做滿足用戶的產品。他個人是努力的,但對這個公司除了吸引眼球之外,沒有特別大的好處。」
死法十七:資金節奏沒把握好
幾乎所有公司失敗,最終都可以歸結為資金鏈斷裂。
龔海燕折戟,某種程度上也跟花錢太快有關。由於戰線拉得很長,以至於幾個月就把投資人的錢花光,只好用自己的資金支持公司運轉。梯子網倒下前,她曾向俞敏洪求助,但被俞拒絕。
「很多創業者缺乏憂患意識,一開始融資時就沒有做好資金規劃,導致成本高於預期。錢很快就稀里嘩啦花掉了。花了以後,如果沒有及時啟動融資,很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一般很少有投資人會對一個資金鏈斷裂的項目繼續追加投資,除非它特別好。」志成資本創始合伙人鄧海韜對《中國企業家》說。
聯創策源合伙人元野把因燒錢而死的創業公司分為兩種:一種是盲目燒錢,把自己拖垮了;另一種是在燒錢大戰中有明確目標,但是還沒有等到拖垮對手,自己就因資金鏈斷裂先陣亡了。
死法十八:創始人才不配位
創始人資源和能力是否匹配,決定了一家公司能走多遠。
聯創策源合伙人元野曾經遇見一個創業者,技術很強,但找人找錢能力很弱,也不懂商業運營。但他偏偏胸懷CEO夢想,非要自己創業當CEO,最後把自己逼到一個很窄的領域。
「你會發現,五個特別適合做CEO、CTO、COO、CMO、CFO的人,分別開了五家公司,如果他們合在一起開一家公司有可能成為攜程或大眾點評這樣的大公司,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最後大家都沒能做成特別成功的公司。這是十分遺憾的事情。」元野感嘆。
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元帥。(陳曦 chenxi@iceo.com.cn)
推薦閱讀:
※精子的 N 種死法
※如果你可以選擇一種死法,你會選擇怎麼死?
※福王朱常洵死法:竟被煮成了湯?
※我們一起來找茬:服用克拉黴素後的6種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