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我在買奶粉的時候,我知道了什麼?

想寫這麼一篇的契機是,來丹麥後幫親友寄了3年奶粉,時不時有些人想我幫忙寄奶粉一開口就問你們那有愛他美嗎?優諾能呢?沒有哦,那有什麼?哦,沒聽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對這兩個牌子不了解,它們這麼受歡迎一定有做得出色的地方,但是我不樂於看到很多人盲目買一兩個牌子的現象,因為買的人多了,價錢自然就漲上去了,多掏錢的還是廣大消費者。而且,看完我的帖子你們也會發現,奶粉製造並不是多高深的航天科技,只要奶源安全質優,加工技術先進,衛生管理過關,對我來說就OK了,其它營銷與研發了多少新配方什麼的打動不了我,看完你可能會理解我為什麼這麼想。

奶粉市場大,水深,話題不敢放太大。什麼是半專業角度呢,我有哥本哈根大學的食品學碩士學位和瑞典國家農業大學的動物學碩士學位,而我現在並沒有從事奶粉相關產業,所以只能算半專業了。雖然今天討論的內容並沒有涉及很專業的知識,且大部分會英文會找文獻的人都能找到這些內容,但有這個文憑還是利用一下。下面是我的文憑,絕無炫耀的成分,只是證明我沒胡吹,讀書之前覺得雙碩士聽起來很酷,現在覺得沒多大意思。

一,奶粉怎麼來的

簡單來概括,奶源收集運輸到加工廠,質檢後經過各道工序(pasteurization, evaporating, homogenizing,speratating,etc.)得到了牛奶中的固體成分,再加入之前分離開來的乳脂混合後就得到了我們通俗說的奶粉。若同時添加額外的針對嬰幼兒的營養成分,就是一般的嬰兒配方奶粉的程序。上課的ppt因版權問題無法分享,我臨時網上找了一個簡單的版本。什麼決定了我們最終買到的奶粉的質量呢?從奶粉的製作程序上不難歸納:奶源,加工技術和衛生管理,以及添加的營養成分。

二,國產奶粉

國內大型乳企設備非常先進,管理也日趨和國際接軌。我參觀過某國內數一數二的乳企的生產線,設備不比國外的大型乳企差,也有同學在國內的乳企實習過,一個勁跟我誇設備多好,管理多嚴格,這些再好,問題是,奶源呢?08年的毒奶粉事件後,國產奶粉的形象一直未被扭轉過來,幾年過去了,大部分父母還是能買進口的不買國產的。作為這些消費者其中的一個,我也是不太放心國內的奶源,這個跟專業知識關係不大,畢竟沒在國內相關企業工作過,大多是主觀感受。體制,素質,自然環境等等,影響最終奶粉質量的因素太多了,單舉一個例子,我在北歐參觀的農場,現在都是機器人擠奶,工人給牛乳房擦拭消毒後將機器套在牛的乳頭上後,機器將牛奶收集直接裝入大罐子里,當天就送往加工廠。國內的散戶是怎麼擠奶的,我沒參觀過,不過應該沒機器人吧?所以,國產奶粉敗在奶源,這裡不繼續討論。

三,海淘奶粉

很多父母不得不走向海淘奶粉的路,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我在丹麥的超市幫親戚買奶粉時常有感悟,什麼時候國人不需要國外的親友幫忙買奶粉了,再談強大和復興吧。這裡還是從奶源,加工技術和衛生管理,以及添加的營養成分來談。

1,加工技術和衛生管理

加工技術和衛生管理產業內幾乎都標準化了,新的技術或設備發明後很快就能在業內普及,特別是一些大型的乳企。高度發展的產業都是將各個功能細化專業化了,我曾經參觀過瑞典的利樂公司(就是國內市場佔有率很高的利樂包裝的母公司),那個工廠專門製作收集牛奶的機器人以及用於奶牛場的其它自動化設備,設備做得好,各大乳製品公司就會來購買,所以技術這方面跟奶粉生產公司本身的研發實力沒多大關係。我就姑且視大型企業的加工技術和衛生管理為一個水平。

2,營養成分

歐盟和美國(抱歉,精力有限,無法將其它地區一一調查考證)對配方奶粉的營養物質做了非常細緻嚴格的規定,大到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小到亞油酸,煙酸,葉酸等等,10幾種營養成分都規定了最小和最大含量。感興趣的可以點擊歐盟的原文件。可以說,只要科學界有共識的,對嬰幼兒有益的、必需的營養物質,這裡都涵蓋了。所以,只要在歐盟和美國市面上買的到(針對出口到其它國家的產品有不同的規定,具體差別未考證)的產品,都包含了這些基本營養物質,並在規定的範圍之內有所不同。大部分乳企會添加一些自己研發的營養成分,比如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以及近年來從魚油中提煉的DHA等物質。這並不和當局的政策相悖,規定只是細舉了必須包含的物質,並不是只能含有的物質,但是這些額外添加的東西有多大用處,就見仁見智了。剛提到的DHA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很多講它對大腦發育有重要影響的文獻,但也有一些說它作用不明顯的,感興趣的可以點擊獲取文章。如果沒有被科學界廣泛接受,沒有被政府部門採納入規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個人對於這些添加物的態度是,適量攝入它們肯定無害,但是要我多花錢買加了這個的奶粉,我也不會幹。因為這些物質的受眾的個體差異性太大了,而且這個有用沒用實在難以考證,因為對小孩大腦發育影響的東西太多了。

有一點特別值得指出,不管配方奶粉做得多好,多接近母乳,也無法替代母乳,實在沒有奶水的情況另當別論。WHO的建議是「純母乳餵養直到6個月。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更長時間,同時要補充其他適當的食物。」即六個月之前只喝母乳,六個月之後可以喝母乳配輔食,根據我家人的經驗,可以在決定斷奶的那段時間漸漸用配方奶稀釋母乳,以至完全替代。早在1981年,WHO就出台了《InternationalCode of Marketing of Breastmilk Substitutes》(母乳替代品的國際營銷條約?),對奶粉的營銷行為做了嚴格的限制,因為有很多母親被華麗廣告里漂亮的寶寶誤導,以為奶粉喝了對孩子好,特別是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奶粉甚至被當作高級消費品。雖然此條約沒有實際法律效力,但還是有80多個國家加入或部分加入了此條約。美國沒有加入,這也是我不建議買美國奶粉的一個原因,質量應該不會差太多(後面有比較),但是花在營銷上的錢,最終還是消費者掏。美國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們每年出口大量奶粉到東南亞國家,靠營銷讓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當地人來購買,從而牟取巨額利潤。歐洲就做得好多了,英國在1995年就已經將為奶粉的廣告行為列為違法,歐盟在這方面做得更嚴格,2013通過一項法律,奶粉的包裝盒上不準印嬰兒的照片,道理很淺顯,不能讓消費者誤以為寶寶吃了配方奶粉會這麼健康漂亮。所以我在丹麥看到大部分的奶粉都是毛絨玩具,海淘過歐洲奶粉的讀者應該也有體會。

所以,當我選奶粉時不太在意添加了什麼,營養成分表裡的東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是在歐盟規定的範圍內浮動,我也會略過不計。那麼值得比較的就剩下奶源了。

3,奶源

之前歸納決定奶粉質量的因素時,寫的是奶源,加工技術和衛生管理,以及添加的營養成分。那麼撇開技術管理和添加的營養成分不談,奶粉的質量怎麼比?現在來談談奶源。影響奶源的因素有很多,大到飼養管理、農場衛生、生活環境,小到奶牛的心情、產奶的季節等等。其中有些是以測量的數據來體現的,比如每國都有相應機構對牛奶產品中的CFU(菌落群數)、SCC(體細胞數)、獸葯殘留等的標準或上限做出規範。當然,規範的嚴苛程度也需要健康的檢測體系來體現其價值,像某些國家的質檢機構竟然有奇葩的「免檢產品」這一說法就是一個反例。另外一些無法用數據來體現的,比如奶牛的心情,我稍後會提到。這裡先比較一下主要的幾個檢測項目在歐盟和美國的規定。

獸葯殘留和菌落群數大部分讀者應該有概念,體細胞數是奶牛乳腺炎的指標,而造成乳腺炎的是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各種病原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歐盟成員國各國實力不均,有些國家將自己的標準設定得比歐盟標準更為嚴格,比如SCC體細胞數在奧地利是100,000單位,德國、荷蘭、北歐、英國為200,000單位,都低於歐盟的400,000。我查的資料是針對用於生產的牛奶(raw milk for production),和用於飲用的鮮奶(raw milk for drinking)的標準有出入,後者不列入討論。當然,除了這3個還有別的檢測項目,我挑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幾個簡單比較。

由表可見,在獸葯殘留這項美國有優勢,體細胞這項歐盟有優勢,雖然在歐盟獸葯殘留只有0.5%的農場檢出率,但是有沒有辦法連這個小概率也避開呢?輪到有機奶粉出場了。根據歐盟的規定,有機農場的奶牛不能使用獸葯或抗生素作為預防措施,僅僅能在奶牛生病或者受傷時使用。且根據藥物的不同,用藥後一段期間的牛奶不能使用。

所以,如果是歐盟的有機奶源,從執行標準上看,原則上是比美國的優質。歐盟內雖然成員國之間有差距,但是北歐(瑞典、丹麥、芬蘭、挪威等)和西歐(德國、荷蘭、比利時、英國、瑞士等)的食品生產和檢測是我最信任的體系,南歐(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比較而言沒這麼信任,這一句很主觀,根據我的學習生活經驗而來,請謹慎吸收。若硬要我解釋原因,也能說一兩點。南歐氣候溫暖,溫濕度高,不管是生產環節和儲存環節,更容易滋生細菌以及病原體。另外,在西班牙參觀農場的時候,我觀察到奶牛場的蒼蠅比北歐的多很多,雖然蒼蠅數量和最終的奶粉質量沒直接關係,但這個就是主觀印象。2010年的一份最安全食品體系調查,綜合了消費者事務、生物安全、行政召回、可追溯性四個方面進行比較,丹麥,澳大利亞,英國分列前三,可以點擊查看你感興趣的國家在什麼位置(綜合排名在第16頁)。

雖然歐盟對牛奶的食品檢測標準對有機奶粉沒有額外規定,但在生產環節上做了很多規範,以下列舉了其中一些。

其實大家更關心的是,在營養物質、對長期的人體健康、以及味道上,有機奶粉和傳統奶粉的區別。遺憾地告訴大家,目前的文獻結論是在以上三項都顯示沒有顯著差異,或者說有微小差異,點擊以上三項可以獲取對應文獻。這幾項都沒差異並不表示你買的有機奶粉和傳統奶粉就完全一樣。拿我幫親戚買的丹麥Arla有機奶粉舉例,肉眼都能看出顏色的差別,在易溶度上也明顯比其它傳統奶粉好。我買有機奶粉的理由主要是,更小的獸葯殘留幾率,產它的牛得到了更好的對待,有機飼養環境更有利於持續性發展和環境保護,並不是因為它更好喝或者更有營養。而且有機奶粉在丹麥並不會比傳統的貴很多,超市裡800g的有機奶粉和傳統的奶粉價格分別是90和75克朗(和人民幣匯率接近一比一),多花這麼點錢就有當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感覺,何樂而不為。

具體到每個品牌上,各個有機奶粉之間還有什麼區別呢?我分別查了德國的Hipp(喜寶),丹麥的Arla(愛氏晨曦),瑞士的Holle,以及美國的Baby"s Only,Bright Beginnings, Similac Organic這幾個有機奶粉的配料,將理想的有機奶粉評分設為0,下列的奶粉每出現一個和理想奶粉不符的成分扣一分,下表為結果。雖然就這麼一張小表格,一個一個配料裡面找每一個成分,眼睛都快找瞎了。

可見,歐洲的奶粉優勢很大,這是因為歐盟對有機奶粉的標準更嚴格(不準添加糖分、人工合成的DHA&ARA以及人工合成的營養物)。美國本土最好的有機奶粉(見表格中的Baby"s Only)也有添加的糖分和人工合成的營養素,而美國最大的奶粉生產商雅培(見表格末尾的Similac Organic)更是被甩出好幾條街。

遺憾的是,沒有完美的有機奶粉,即便是評價和聲譽很好的喜寶和愛氏晨曦也分別有棕櫚油和麥芽糊精。棕櫚油是為了模仿母乳中的棕櫚酸成分,但是畢竟和母乳中的有別,過量的棕櫚油可能造成嬰兒消化問題,比如便秘,脹氣。麥芽糊精是為了防止奶粉結塊,但是過量的麥芽糊精會影響嬰兒吸收其它營養成分。絕大部分傳統奶粉中都含有這些成分,有機奶粉中的含量已經比傳統奶粉的低了很多了。

對美國奶粉有點抱歉,本來我只是想比較歐洲的有機奶粉,但是沒多大差別,美國奶粉一拉進來,差距立馬拉開了,如果你有親友的孩子還在喝美國的奶粉,建議他/她換吧。

四,總結

到了歸納中心思想的時候,不要一味追求流行的奶粉,更不能專挑貴的買,你期待500塊錢多一罐的奶粉里有什麼其它奶粉沒有的?只要找得到奶源好的(最好是有機的),當地大公司生產的奶粉(生產技術和衛生管理過硬),最好是歐盟本土(無/低營銷成本,標準執行嚴格)生產並在歐盟內銷售的(用於出口的標準不一樣,雖然未深入研究具體區別),就可以買了。德國的Hipp,丹麥的Arla,瑞士的Holle,法國的Babybio,都是國寶級的產品,建議你搜索你在國外的同學朋友當地的有機奶粉品牌。抱歉因為我在丹麥所以側重講歐盟的規則和奶粉,據我上學期間的印象,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乳製品都非常值得信賴,精力原因我無法一一比較,如果在這些地區有熟人,也不用猶豫請他們買。

差不多寫完了,花了幾天時間(短短「點擊獲取文獻」幾個字背後的辛苦只有寫過論文的朋友才知道),盡量提供了原始資料的鏈接,但難免有遺漏的地方。畢竟離開學術氛圍很久了,有理論硬傷的地方請各位專業人士指正,主觀的部分請多多自酌。

戳這裡就能更全面知道「奶粉是怎麼來的」了↓↓↓

推薦閱讀:

家中隱藏的兩個鬼門關你知道嗎?
您所不知道的昆明老照片
99%的人都不知道的宇宙20大詭異行星!
漸漸知道了,現實如此無奈,自己一定要堅強
終於知道為何霍啟剛跟郭晶晶會無端端參加真人秀

TAG:奶粉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