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盡被徵收農民何處安家
06-20
2010年04月25日 07:48京華時報【大中小】【列印】共有評論102條本報特約評論員喬子鯤「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這句至理名言在今天屢屢受到挑戰,進而觸發人們對這一命題的根本性擔憂。在當下,挑戰的因由是征地,挑戰的「燃點」是征地補償,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四川峨眉山。該市峨山鎮保寧村7組4名村民因征地補償「自焚」。該市政府新聞辦的通報,則稱「有關部門在組織市政工程施工時,遭到十餘名當地村民攜汽油阻攔。村民程建忠在現場點燃汽油,襲擊幹部和警察」。這樣的消息耐人尋味,展現了不同利益方的不同敘述與表達角度。這裡,不想糾葛事件來龍去脈,自有真相明晰的時候。不過,已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村民的土地被強征為該市峨秀湖景區的一部分,當地政府將為每名7組村民購置一份19000元的「養老保險」,但征地補償並未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一方要干,另一方不讓干,於是糾紛發生。想想,發生在城市裡的強拆事件,不都是類似這樣的原因么。其實,相比較而言,征地補償標準不難確定。雙方形成共識的底線,是國家《土地管理法》。該法第四十七條就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都進行了具體的量化規定。令公眾難以理解的是,怎麼可以在征地補償未達成共識,補償未實際發生的情況下,就強行幹起來?而且,即使補償共識已形成、行為已發生,仍然難以撫平公眾心中的深層憂慮:農民失地,何處是家?農民失地,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失業。不是所有的農民都願意外出打工,外出務工也絕非農民的最後歸宿。即使有一次性的征地補償,也會「坐吃山空」;即使有些補償還算豐厚,一時「吃不空」,即使有些地方還給失地農民上這保險那保障,但對於那些只會種地的農民來說,沒有了土地,他還能幹什麼?一些地方發生的現實已經給人們上了沉重的一課。有的失地農民獲得了大量補償資金,衣食無憂。但他們有的沒技術,找不到工作,閑著;有的揮霍財富,無所事事;有的賭博,燈紅酒綠,沉醉墮落。如果處理不當,農民大量失地之後,必然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才是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失地的深層次問題。在這個層次上,「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便彰顯出其深層次和本質的意義,也便有了某種警告意味。在這個意義上,再來解讀峨眉山的征地補償糾紛事件,我們就會發現,這只是一個淺層次的初級問題。如果連這樣的問題都沒有處理好,如果連這樣的初級問題都會觸發和激發社會矛盾,還怎麼去應對和妥善解決農民失地的深層次問題?鄉土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即使我們將來實現了現代化,還有相當多的農民不可能成為市民,他們會依然生活在農村。那裡才是他們的家園,他們的根。我們所要謀求的,不是讓大量農民失地、讓大量農村變成城市、讓農業萎縮,而是在城市化的同時,謀求農民、農村、農業本身的現代化。因此,城市化進程不能是無序的、無限的,也不能是激進的、粗放的。如果我們還沒準備好給農民一個合理的利益補償,還沒準備好給農民一個基本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還沒準備好讓農民擁有一個可以歸依的心靈家園,還沒準備好如何實現農民、農村、農業的現代化,且慢無情地擠壓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存空間。解文娟歡迎訂閱鳳凰網資訊電子期刊
隨身了解鳳凰獨家觀點,獲悉事件本質,盡在手機鳳凰網。
土地補償費養老保險征地補償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陳一舟:「不願當農民」的老調重彈「同地不同價」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毛磊:農民同比同票後如何同權?傅蔚岡:靠不住的「以土地換保障」潘洪其:農民不能選崔永元當代表是制度的遺憾
推薦閱讀:
※農民增收勢頭如何繼續保持
※重拳打擊假劣農資犯罪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古代將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
※這座古墓全是黃金,一農民守護40年,沒有拿走一件物品
※2017年農民6項新補貼,農民能直接領,多在千元以上,你還沒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