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人生,從接受缺憾開始
對許多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似乎從來沒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了解一下自己。你可能對地球那邊美國大選的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卻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實需求和感受。習慣性的心不在焉,使我們錯過「了解自己」的大好機會。《阿含經》中講述了四念處的修行法門,就是從「身、受、心、法」著手,如實而又綿密地覺察自己的身心。在這種了了分明的覺察中,很多煩惱消失無蹤了。拿最具傷害性的負面情感——憤怒來說。憤怒也有從醞釀到爆發的一個過程,就像著火,開始只是幾顆小火星,後來發展成火苗,風一吹,才越燒越猛,成了一場大火。許多人要等到火焰衝天才意識到著火了。可是,如果留心觀察的話,火星或火苗剛起就上前把它撲滅,大火就燒不起來了。你甚至可以不急於去撲火,袖手旁觀也無妨,看看火是怎麼燒起來的。也許你還不知道,通常在火上煽風澆油的,就是喜歡惡作劇的那個你。現在你跑出來做觀眾了,沒人幫忙,火燒得不起勁,一會兒自己就滅了。其它情緒也是這樣,不要被它們推著到處亂跑,轉過身來正視它們,看它們從何而來,往哪裡去!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或是溺愛放縱,或是自責苛求,總之就是不能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很多人的問題都在於「永遠對自己不滿意」,不滿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財富、受用,好了還想更好,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佛經中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痴心不改硬要在這個缺憾的世界裡追求完美,會有結果嗎?永無止境地追逐,目的到底是什麼呢?為了追求生活的富足安逸而苦惱或者忙得忘記去生活的,大有人在。辛苦操勞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不快樂,而一生卻已經過去了。快樂的人生是從接受缺憾開始的,接受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學會說:我不再需要什麼,我很滿意。
不要以為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才藝技能,從而成為一個更美麗、更圓熟、更富有、更令眾人羨慕的人。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們恰恰需要做減法。心思單純,生活簡單就很好。仔細觀察下,我們深深執著的人、事物、狀態等,沒有一樣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從前華智仁波切隱姓埋名,在化緣的途中為一名亡者做超度。當亡者往生的瑞相出現後,家屬高興地供養給衣衫襤褸的華智仁波切三匹馬以示感謝。仁波切說:「我不需要任何供養。有了三匹馬就會有三匹馬的煩惱。」人們之所以認為自己「必須要這樣、要那樣」才會快樂,完全是慣性思維在作怪。當一些突發事件,如疾病、災難,打斷我們慣常的思維方式,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像原先以為的那樣,需要很多條件才能感到快樂。
推薦閱讀:
※把握好人生成功的三個法寶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幽默人生格言
※??人生就是這麼回事!太精闢了!(字字戳心,句句入骨)
※人生應有詩一般的心境!(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