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高僧正果法師

當代高僧正果法師作者:李豫川正果法師俗姓張,名子君,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人。生於民國二年(1913)7月24日,卒於1987年11月20日。生前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北京廣濟寺方丈。 法師青少年時期,因長期患病,深感人世多磨,遂萌出家之念。民國二十年(1931),他甫滿十八歲,即投四川省新都縣寶光寺要求出家。方丈貫一老和尚見其瘦弱多病,不願為之披剃 。幸得該寺知客廣渠法師慈悲為懷,將其收留。寶光寺為十方叢林,按規矩,叢林不準私收徒弟,師徒不能同住一寺。因此,廣渠法師於次年將張子君帶至四川省中江縣壽寧寺,為之剃度,取法名「正果」。壽寧寺背倚西山,面對凱江,依山傍水,氣勢雄偉。年輕的正果就在這裡,伴著黃卷青燈,度過了兩年時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冬,成都文殊院香煙縹緲,燈燭輝煌,鐘鼓齊鳴,眾誦佛號。二十一歲的正果就在這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登壇受比丘戒,開始了他弘法利生的歲月。 受戒後,正果即去重慶華岩寺天台教理院學習。民國二十五年(1936),他考入位於重慶北碚 縉雲山的漢藏教理院本科。民國二十九年(1940)畢業後,升入專修科(研究班),從太虛法師(1890-1947年)和法尊法師(1900-1980年)等人研究佛學。民國三十一年(1942)畢業,由於學德兼優,被留院任教,後又擔任教務主任。 正果在漢藏教理院求學期間,不好時髦,不慕名利,潛心致志地鑽研深奧的佛學理論,每逢考試,總是名列前茅,因此深得太虛、法尊二師的賞識。他留院任教後,對工作認真負責, 教學相長,行解並重。 正果法師一生,受太虛法師影響很大。太虛法師是一位教海淵深的佛學通家和積極弘揚佛法 的社會活動家。他熱情從事整理僧伽制度,提倡僧伽教育,宣揚大乘精神,鼓吹人間佛教, 發展佛教文化事業。在他的倡導帶領下,湧現出了一大批弘揚佛法的優秀僧伽人才,正果法 師即其中的出類拔萃者。 明清以降,中土佛教一蹶不振,至清末更是奄奄一息。縱然有眾多的僧侶與寺院,卻多是徒有其表。清代佛教號稱「三濫」,即「濫剃度,濫傳戒,濫住持」。許多僧眾熱衷於趕經懺 ,超度亡靈,品質低劣。他們遠離社會,脫離群眾,思想僵化,狃於舊習,僧律廢弛,禪講不興,學修之風,江河日下,導致教理荒蕪,教制鬆弛,教產攘奪的悲慘局面(當時由於西方科技文明的大規模輸入,許多人提倡「廟(寺)產興學」,即沒收各地佛寺道觀財產,用於興辦學校)。 太虛法師對此末法衰相,心憂如焚,乃大倡佛教改革,發表了著名的《整理僧伽制度論》。 他在《告徒眾書》中說:只有做一個合格的住持僧,才能為人師表,弘揚佛法,覺世救人。 他創辦的漢藏教理院,以培養合格的住持僧為辦學宗旨。民國三十六年(1947)三月十七日, 時任中華佛教會住持的太虛法師因患高血壓,圓寂於上海玉佛寺,世壽五十七歲。正果法師繼承了太虛法師的遺志,他認為佛教要面對現實,面向人生,任何一位佛弟子,都應樹立自度度人的思想。如果不深入研究佛法,熟諳義理,自度尚且困難,更不用說完成由佛陀開創的神聖使命,荷擔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了。倘使佛弟子對佛教精神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超等的學養,又怎麼能幫助人們去排除生活中的種種困惑,解決現實的人生問題,啟導世人走向理想之境呢?一句話,怎麼能普渡眾生呢?基於此,正果法師窮畢生之力,孜孜不倦,矢志不移地從事弘法利生的佛學研究和佛教教育事業。蜀嶺京華,遍設講筵,宣說法音,栽培後進,直至病塌傳經,悲願彌篤,在佛教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弘法人才。春風化雨,桃李盈門 ,弟子遍及海內外。為中國佛教的起衰振敝,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常說:「有我在便有佛法在。」終其一生,從不與無知之輩同流合污。 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漢藏教理院原有的教師大部分離院東下,加之太虛法師逝世,整個漢藏教理院的教學任務,主要依靠院長法尊法師和教務主任正果法師大力護持。自此以後,正果法師就成了法尊法師在僧伽教育方面的得力助手。當時局勢混亂,物價飛漲,要維持一個一百多人的學院,實非易事。1949年,有些人主張把漢藏教理院遷往海外,法尊法師和正果法師力排眾議,堅決留了下來。1950年冬天,法尊法師和正果法師一起,應邀來到北京,住在北海公園內的菩提學會,為中央人民政府主持藏文的翻譯工作,並解答許多佛教徒提出的疑難問題。 1954年初,正果法師應趙朴初先生之邀,到北京北長街三時學會擔任研究室主任,指導幾位僧 人、居士研究法相唯識。三時學會在近代以研究法相唯識,蜚聲海內外。三時者,三時教也 。法相宗判教將釋迦一代時教分為有教、空教、中道教三時教,而法相唯識為中道教,故名。其創始人韓清凈居士(1884-1949年),河北河間人,與佛學大師歐陽竟無齊名。 佛學發展到近代,唯識、華嚴、凈土、天合、三論、密、律諸宗,由衰而盛。特別是唯識宗 ,大有復興直追盛唐之勢。清末,楊仁山居士(1837-1911年)從日本取回了大量已在國內失 傳的唯識宗文獻,並於南京創辦了金陵刻經處,大加刊印。於是唯識宗便以其邏輯嚴密,富于思辨性的哲學體系,吸引了不少學者,研讀唯識學蔚然成風。一時專論唯識學的著作,相繼問世,如雨後春筍。國學泰斗章太炎(1864-1936年)、佛學大師歐陽竟無(1871-1943年) 、新儒家熊十力等,均有論唯識學的專著問世。太虛法師對唯識學見解獨到,曾著《新的唯 識論》,闡明他的「人本」唯識的佛學體系。提倡「人生的唯識論」、「生活的唯識論」, 宣揚在科學發明的基礎上樹立合理的「正解真信」--唯識,力圖使「新的唯識」與現代科學相融合,「圓成大用」,以適應時代的嬗變。正果法師作為一個佛教學者,深受其熏陶。 五十年代後期,他在中國佛學院授課時,編寫的《佛教基本知識》講義,洋洋數十萬言,就著重闡述了法相唯識方面的理論。1981年3月,他在《佛教基本知識·再版序》中自述:「 感覺從所編述的內容來看,改名為『法相唯識學基本知識』或「法相宗基本知識』為宜。向幾位師友徵求意見,大都認為還是用原名為好。因此,仍以《佛教基本知識》名義出版。」 1956年,三時學會停止活動。9月,中國佛學院在北京法源寺成立,正果法師應聘主講佛學 ,後擔任教務主任。 1957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第二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正果法師被選為理事。 1961年,正果法師隨中國佛牙護侍團前往斯里蘭卡訪問。 1962年2月,中國佛教協會第三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正果法師被選為副秘書長。 1963年,為紀念鑒真大師圓寂一千二百周年,正果法師隨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出訪日本。翌年,他又隨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再次出訪日本。 1966年,正果法師費數年心血寫成的《辯了不了義論講義》完稿,達數十萬言之巨。《辨了不了義論 》是西藏佛教格魯派的重要論著,由其創始人--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師(1357 -1419年)著述,後又由法尊法師翻譯成漢文。釋迦牟尼(前565--前486年)一生,說法四十多年,都是因機設教,有了義與不了義的分別。因此在研究佛學時,必須弄清楚什麼是了義的,什麼是不了義的,以了義抉擇不了義。正果法師的《辨了不了義論講義》為佛學研究者指明了方向,功不可沒。 不久,「文化大革命」浩劫聿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被粗暴踐踏,各級佛教協會均被迫停止活動,寺廟被封閉,經像法器橫遭破壞,佛教徒被當作「專政對象」,大量冤假錯案層出不窮。正果法師也深罹其厄,被殘酷地批鬥折磨,打得頭破血流。他心血凝成的《辨了不了義論講義》書稿,也在這場劫難中毀失了,令人痛惜!但法師以宗教家寬廣的胸懷,忍辱負重 ,處之泰然。有人勸他舍戒,攀談竟日,他不為所動,堅決拒絕,對方說他「水潑不進」。正果法師曾說:「佛弟子的所學,就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定慧二學的所依……戒是根本,嚴持凈戒必須做到。」(《止觀簡介》油印本第二頁)他的確是言行一致,令人欽仰! 1969年,正果法師被下放到所謂的「五七幹校」,這位高級佛教學者,竟被「安排」在養豬房勞動。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中國佛教協會開始恢復工作。正果法師被召回京,襄助會務。 1974年春天,正果法師患了嚴重的糖尿病。他的身體本來不錯,但自此以後,就每況愈下。 1975年12月,他回自貢市大山鋪探親,病倒在家鄉,休克昏迷達四十八小時,經自貢市五四醫院搶救並住院兩周,健康才逐漸恢復。 1976年1月初,正果法師病癒,由自貢到達成都。7月,從成都乘飛機返回北京。 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正果法師被選為委員。同年,他隨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出訪日本。 1980年9月,中國佛學院恢復。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法尊法師擔任院長,正果法師任副院長 。12月14日,法尊法師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經醫生搶救無效,於北京廣濟寺安祥舍報,世壽七十九歲。24日,趙朴初會長、正果法師等人在北京法源寺參加法尊法師追悼會。法尊法師 精研藏傳佛教,譯述等身。正果法師師事法尊法師四十年,朝夕相隨,恭敬聆誨,生死不變 ,從這方面可見其美德之一斑。 1980年12月16日至23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正果法師被選為副會長,並作《關於中國佛教協會章程修改草案的說明》,會議修改了《中國佛教協會章程》 。同時,法師還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北京廣濟寺方丈。 1981年11月中旬,北京市佛教協會第一屆代表會議舉行,正果法師當選為會長。年底,法師關於佛學思想體系方面的概論性著作--《佛教基本知識》,由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出版印行,趙朴初先生親筆題寫了書名。 《佛教基本知識》一書,處處體現了正果法師對佛法解行並重的思想特色。幾十年來,在海內外廣為流傳,被國內各地佛學院(如閩南佛學院、中國佛學院、上海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作為重要教材。它系統地闡明了佛教關於境、行、果的基本理論。 該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教理,將頭緒紛繁,博大精深的佛教理論,概括為六個問題。其中「 五位百法」、「蘊處界三科」兩節,是佛教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作者從對物質和精神的分析入手,進而申明二者的關係。他寫道:「一切法,無論心色,都是待緣而成,依他而起,作用,皆由互相資助,相依相待,顯現存在,相似有一實體,實則堅實自性了不可得。」 寥數語,把百法無我的佛教宇宙觀,清楚地揭示了出來。 第二章人天行果。作者在「行」的方面,就三個問題祥加論述。第一為皈依三寶,特彆強調皈依後的正行,這是作者獨具慧眼之處。他在這個問題上用了大量筆墨,希望學佛者具足正見,其用心之良苦,令人敬佩!第二為受持五戒。第三為修行十善業。作者廣引諸經,重點說明十善業是成就五乘共法,嚴凈佛土的根本。在本章的結尾處,作者寫道:「即唯欲界人天二趣有佛出世,能起現觀證得聖果。但欲天多放逸,不如人趣殊勝,故釋迦世尊亦於人間示現成佛。我們為了生生世世都能夠隨遇佛法,修學佛法,就必須發起堅固誓願,直至菩提永遠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修行十善,才能不失暇滿人身,以致達到究竟成佛。」這種人間殊勝和不失人身才能成佛的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基石。它把佛教從「後世增勝」和「生死解脫」的狹隘見解中解放出來,這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第三章為「聲聞行果」,第四章為「菩薩行果」,合計佔全書四分之一的篇幅。 作者在「行」與「果」的編寫上,先寫人天乘,因為人天乘是一切聖果的根本。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由此向上增進,再寫聲聞乘,最後寫菩薩乘。這就突出了人間佛教 。太虛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見《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佛陀於人類中成佛,在人間「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就是佛的應身。真正的佛教,是人間的;惟有人間的佛教,才能表現出佛法的真義。在無邊佛法中,人間佛教是最根本和最精要的。1982年,泰國佛教界向中國佛教協會贈送三尊銅鑄佛像,同時邀請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訪問泰國。4月,正果法師率領中國佛協迎奉佛象代表團,參加了在曼谷舉行的贈像儀式,受到泰國僧王的親切拉接見。 1983年初,正果法師遭遇意外事故,左腿骨折,住醫院三月。傷愈後,留下後遺症,走路有些顛跛。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正果法師 被選為常務委員。 1984年初,法師在中國佛學院授課時編寫的講義《止觀簡介》(又名《止觀述要》)油印成冊發行。該書十四萬字左右 ,是法師關於佛教天台宗止觀學說的重要著作。全國各地佛學院、僧伽培訓班聞訊,紛紛去信索閱,存書為之一空。正果法師準備對該書作修改補充後,再正式出版。然而,由於工作繁忙,痼疾漸重,這一打算,最終成了遺願,令人嗟嘆! 1984年9月,趙朴初先生、正果法師在北京會見以阿部野龍正為總團長的參加紀念日本文化名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者空海大師圓寂一千一百五十周年集會的日本真言宗「惠果、空海紀念堂」落成法會代表團一行二百多人。並陪同他們去西安等地訪問,參加「惠果、空海紀念堂」落成慶祝儀式。 正果法師晚年體弱多病,但他「病倚禪床猶未息」,不辭勞苦,襄理會務,主持法事,培育僧才。並在中國佛教界的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福州鼓山湧泉寺等處多次講授禪學。1986年12月,正果法師介紹中國禪宗的重要力作--《禪宗大意》,由中國佛教協會出版發行,全書十四萬字左右。 禪宗自南北朝時期由印度僧人菩提達摩(?-536年)開創以來,至六祖慧能(638-713年)風行海內,曾是中國佛教的主流,它在中國佛教史和思想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是眾所周知的。 同時,禪宗與法相唯識也有密切的關係。禪宗者,瑜伽師之雲仍也。瑜伽宗即法相唯識宗。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來華,即以四卷《楞伽》印心。《楞伽》以五法三自性談法相,以八識二無我談唯識,《楞伽經》乃法相唯識學所宗六經之一。是以瑜伽禪宗,本非異趣,唯瑜伽繁瑣而禪宗簡便耳。 太虛大師反對那種離開「自修化他」的佛教立場,而只把佛學當作純學問來研究的治學態度 。他認為研究佛學的正確方法應是「為學菩薩發心修行」,以大乘菩薩的誓願策動自己,廣采博取,知行合一,利己利他。這種「自修化他」、「知行合一」的治學觀點,影響了正果法師一生。正果法師一貫堅持研究佛學必須親自體認的宗旨,力誡學人用「考居」式的方法治佛學。他認為,唯有實實在在的修行體驗,才能透視佛學的深奧意義,把握住佛教的真諦 。作為一個佛學研究者,如果沒有切實的生命體驗,就無法窺測佛學的科奧,把握不住佛學的精義。沒有生命的體驗為背景,所謂的佛學研究,其結果常常會與佛教的本義相違悖。 研究者雖然終日苦思冥想,推測臆度,卻終究是隔著一層,難以與佛教的精神相應相契。基於此,正果法師在修持上以禪為歸,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 1987年2月23日至3月1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正果法師繼續當選為副會長,並作《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工作情況報告》(書面)。其時,正果法師沉痾已重,趙朴初會長為了讓他安心養病,親筆寫一通知,貼在廣濟寺,謂正果法師因病需要休養,謝絕會客。但法師毫不以病為意,仍一如既往地堅持工作,並以來賓身份,應邀抱病列席了中國共產黨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還應香港《內明》雜誌之邀,為「太虛大師上生四十周年紀念特刊」撰寫了專稿。 正果法師長期從事佛教界對外友好交往和海外聯誼工作,在日本、泰國等國和其他海外佛教界人士中有廣泛的聯繫和影響。他對台灣佛教界的師友十分懷念。堪稱台灣佛教界近幾十年來 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印順法師(1906--)與他同為太虛大師高足,他曾多方探詢印順法師的近況。他熱切盼望海峽兩岸的四眾弟子多多增進了解和交往,早日結束人為的對峙局面,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正果法師是一位愛國愛教的佛門耆宿,一生矢志尋求佛法真理,獻身佛教事業,終生以戒為 師,以法為依,人品高潔,禪定功深。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善始善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待人接物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沒有絲毫名人大師的架子。他關懷後進,愛惜人才,誨人不倦,德高望重。他處世為人不謀私利,兩袖清風,身無長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1978 年初,法師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五年後,又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經常抱病參加全國政協的各種活動,直言抒感,肝膽照人。特別是對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懇切陳詞,詳明得失,不辭勞苦,務期解決,以利團結,做了大量的工作,從而贏得了廣大信教群眾的敬重 。 1987年11月20日上午11時35分,這位佛學大師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廣濟寺方丈室安祥示寂 ,世壽75歲,戒臘57齡。法師逝世前兩天,趙朴初先生趕到醫院探望。正果法師向趙朴初先生念了四句偈語: 「堅持無上菩提心,專修四宏誓原行,弘揚佛法令久往,永作菩薩度眾生。」並堅決要求出院回到廣濟寺,靜等他的最後一剎那。 12月2日,正果法師追悼會在廣濟寺舉行。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副主席康克清、趙朴初、錢昌照、包爾漢、沈從文等人送了輓聯、輓詩(見附錄)。習仲勛、楊靜仁、周培源以及全國 政協部分常委、委員,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人,首都佛教界人士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周紹良主持,趙朴初會長致悼詞。 他說:「正果法師的高尚精神與崇高品德,是我們佛教界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好好繼承並使之發揚光大。」 追悼會結束後,首都佛教界四眾弟子三百餘人在廣濟寺大雄寶殿為正果法師舉行了示寂迴向法會。 1991年11月21日,中國佛教協會委託重慶市佛教協會建造的正果法師靈骨塔落成。該塔座落在風光秀麗、環境優雅的重慶北碚縉雲山漢藏教理院舊址太虛大師塔旁。塔身系用綠色上青石所築,上面刻著趙朴初先生所書「正果法師之塔」,左右鐫有鄧穎超為正果法師追悼會撰寫的輓聯:「論其生平以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為職志,廣為信眾樹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之楷模。」四面為雲形翹角,十分精緻。柱形塔尖的日月輪,象徵光明。塔高四點七米 ,四周石欄環繞,莊嚴優美。 附錄 康克清輓聯:「清風留雅範,水月證禪心。」趙朴初輓詩:排眾堅留迎解放,當風力破桃花浪。辭醫不殊易簀賢,我在佛在氣何壯。辯才無礙萬人師,不倦津梁見大慈。忍淚聽公本願偈,預知海會再來時。錢昌照輓聯:「證果傳燈,清修可敬;利生濟世,勝業猶存。」包爾漢輓聯:「衣缽有傳人,拈花微笑;禪心歸寂滅,草木含悲。」沈從文輓聯:「大德曰生,菩提願滿;哲人其萎,薤露聲寒。」

推薦閱讀:

120歲高僧:憑一己之力說服眾僧,安定西藏,死後留數百舍利子
高僧的大楷,寬博洪量
溫習學風,感念玄奘高僧
靈峰蕅益大師自傳
高僧語錄:星雲法師告訴你怎樣成為完美好太太|智慧法語|高僧語錄

TAG:法師 | 高僧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