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篇,你的佛法修行將步入正軌!
身為佛弟子,不應以燒香、拜佛、念經等外在形式而滿足,世尊傳下珍貴無上的教法,如果未能切實聞思修深廣的內容,只停留在外相形式,就太可惜也太不應該了。這是我於此安排學習地圖的主要目的。
如何理解、運用此學習地圖呢?學習地圖分兩大項,即「聞思修」為因,「集資凈障」為緣。同學們會想,聞思修或集資凈障時所緣是么,哪一個法應聞思修?哪一個法應做集資凈障?
1??
學習地圖的主題:大小乘共許之「四諦十二緣起」,以及大乘共許之「菩提心、空正見」
學習地圖的主題有二:
一、所有大小乘佛教徒公認的佛法核心,即四聖諦十二緣起;
二、?切大乘佛教徒都共同重視的「世俗諦菩提?」與「勝義諦空正見」。
我們這裡所修學的主要就是這二項,也可以說,聞思修或集資凈障時所緣的法,就是這二項。
無論大小乘共許之四諦十二緣起,或大乘共許之菩提心、空正見,都是世尊開示的教法,世尊的教法是相互結合、彼此不不相違的。小乘「四諦十二緣起」的道理更更深入廣解,即成大乘之法;而大乘法依《般若經》闡示成佛之道次第。換言之,四諦十二緣起更深廣解釋下,變成菩提心與空正見,菩提心空正見並未離開四諦十二緣起。道次世界網站,就是一個結合「四聖諦」與「道次第」,並以道次第為主軸的網站。
此處要注意的是,此處講說的「四諦十二緣起」是從大乘行者的角度來談的,大乘行者是為了進入菩提心、空正見而修習四諦十二緣起,所以這裡一開始講四諦十二緣起不那麼深廣,概略認識就直接轉入菩提心空正見教法,之後才更更深入、更廣地修學四諦十二緣起,這與小乘行者為了解脫輪迴,而修學四諦十二緣起的動機以及修學方式不同。
學習地圖中,依道次第之深淺、廣略的解釋,而區分為「入門」、「主要」、「深入」三大類。所謂「入門」,即概略認識何謂佛法、何謂道次第;「主要」,則專註完整學習道次第,同學們會漸漸發現到道次第,就是四諦十二緣起更深更廣的一種解釋而已;
「深入」,則是更深入學習道次第背後,成立的理論或理由。
這張學習地圖,是一張適用於所有大乘佛教徒的學習地圖,不僅是藏傳格魯派宗喀巴大師的學習地圖,因為四諦十二緣起與菩提心空正見,是所有佛教徒共同關心的課題。
因此大家若能摒棄狹隘的宗派之別,將重心放在學習地圖的主題,共同切磋學習,定能帶給學習者最大的利益。
2??
聞思修與集資凈障,缺一不不可
大家一定要清楚,無論修什麼法,或自身修行程度有多高,都必須「因緣俱足」,不能偏廢。換言之,聞思修的「因」要,集資凈障的「緣」也要,缺一不可。衍生的修學細節像是聞思修某些經論時,須配合何種集資凈障?因修行程度不一,配合的聞思修與集資凈障該有何不同層次?這張學習地圖可以幫忙。
我們得順應自己的修學程度漸次增上,只有聞思修而沒有集資凈障不行,光是集資凈障而不聞思修也不成。
所謂修行,內心煩惱要對治,智慧善心要增長。四聖諦、十二緣起、菩提心、空正見…….每一個法都要開智慧──聞慧、思慧、修慧。智慧開啟才可能對治內心各式各樣的煩惱與執著心,沒有聞思修的智慧,沒有辦法對治,只在佛菩薩面前集資凈障、發願祈求是不夠的,唯有努力成長智慧,才有能力去對付執著心,才真正能夠擺脫煩惱而解脫、成佛。
聞思修非常重要,這也是世尊廣大開示經典的理由所在,沒有聽聞就沒什麼可思考,沒有深入思考的體會也就談不上修,如果要修的東西根本不明白,要修什麼呢?再者,並非有「聞」就一定有「思」。思不是自然形成,必須自己精進思考才會產生。努力於聽聞,也精進于思考,明白體會珍貴的教法後,把聞思的所得修起來,一定要修,不然就太浪費、太可惜了,修了之後才真正有能力對治煩惱。要記得,廣大「聞思」是為了「修」。
但沒有集資凈障的話,障礙將層出不窮,就像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聞思修終難有成。勤於集資凈障,會順緣圓滿,少有障礙,此時把握圓滿難得的機會,努力於根本的聞思修。
修行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聞思修加集資凈障,齊頭並進。例如四諦十二緣起,要聞思修也要集資凈障;修菩提心與空正見時,要聞思修也要集資凈障。
3??
學習地圖的適?用對象
學習地圖的適用對象有兩大類,一是在家人,一是未能有機會完整深入佛法的出家眾(按:有些出家眾年齡大了才出家,或在寺院但缺少全心學習佛法的機會。)這張地圖上的入門、主要、深入,是針對這兩大類型的人而說的,而非從小就進寺院全心修學的出家人,對佛法鑽研甚深的出家眾而言,這張學習地圖的「入門」、「主要」、「深入」三部份都不夠完整。這點大家要清楚。
推薦閱讀:
※緣起性空
※學佛之後覺得對生活沒興趣了,對事物沒感覺了,怎麼辦?
※土登翁修堪布:修行的驗相,學習佛法是為了更快樂的生活
※[佛法概論]之「正覺與解脫」(3)——《雜阿含經》講記
※索達吉堪布:佛法與當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