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羊壩頭有個韓四郎·都市周報

羊壩頭有個韓四郎
2013-08-08

  插花簪。宋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喜在頭上插鮮花,這是當時最潮的打扮。這種簪子就是為了插鮮花而制的。人面不知何處去,花插依舊笑春風。

  古代金銀匠挑著一個擔子走街串巷,裡面擺著炭爐、風箱和鎚子。在古樸的手工方式下,華美誕生。數千年後,金銀不滅,又是一世輪迴。

×秘詞

羊壩頭

有個韓四郎

文|高華榮·圖|董立(特約)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看花、買花、種花、賞花,花卉在南宋人的生活里扮演著重要角色。買花不買一盆,而流行買那麼幾支,插在精緻的小瓶內,然後再轉贈佳人。當時臨安房價很高,可即便再貴,宋人也要為自家留一個園子。無他,就是栽花等花開,然後就可以搞場派對了。

女人們則要戴花,《都城紀勝》里描繪過當時婦女們瘋狂買花的情景,「都城內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爭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陶裔

按照分工,首飾匠人分為「金銀匠」和「珠翠匠」。在宋代,首飾匠人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已經非常高超了。在宋朝劉道醇所著的《宋朝名畫評》中,記載了一位金匠轉行畫家的故事。這位叫陶裔的金匠專為皇室製造首飾,「組織珠翠為副珈、步搖、花奩、瓔珞之飾品,及花鈿為羽仙儀仗。」宋太宗看到他的作品,非常欣賞,點評了一句:「以此意移于丹青,安知無後世名?」陶裔聽了皇帝的建議轉了行,最終在圖畫院謀得一個席位。

三金

貴族們有自己的專屬金銀匠,普通人家如果遇到嫁娶這樣的大事,就需要雇請金銀匠來家裡打制。按照南宋的民間習俗,嫁娶的聘禮要有「三金」。金釧(金鐲子)、金鐲(金戒指)和金帔墜(霞帔底端的壓腳)。霞帔墜有講究,中間中空,外面以鏤空裝飾。這樣可以把香草放在中間,使它的香氣晃晃悠悠地散發開來。這種款式在宋元明很流行,當時社會生活的精緻可見一斑。

石元鋪

南宋時,金銀鋪還有一些別的叫法:金銀交引鋪、金銀鹽鈔交易鋪、金銀茶鹽鈔交引鋪等。

《夢粱錄》里提到了當時臨安城一些有名的金鋪,「自淳祐年有名相傳者如……市西坊(今羊壩頭)南和劑惠民藥局。局前沈家張家金銀交引鋪……李博士橋(今中山中路)鄧家金銀鋪。」

各個金銀鋪子出去的首飾或金鋌,都會刻著金銀鋪名、店主名、工匠名及表示成色、重量、用途等文字。一是為了驗明正身,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競爭太激烈了,打出自家logo非常重要。1956年在杭州火車站西出土了6枚金鋌,其中三枚刻著「石元鋪」字樣。對照林正秋《南宋都城臨安》的圖去看,出土地點相當於南宋臨安城東豐禾坊一帶,是當時貴族府第的集中地。

韓四郎造

這是南宋版的「周大福」+「中國銀行」。在杭州出土的很多南宋金飾上,都發現了「韓四郎造」這個戳記。宋人以xx郎、xx娘互相稱呼,韓四郎不僅是加工金銀首飾的作坊,還鑄造「金葉子」等貨幣,兼具金鋪和銀行的職能。

1999年7月,在新建西湖大道的工程中,出土了幾十件金鋌,其中「韓四郎」金鋌就有15件。據考證,韓四郎的鋪子大約在今天的羊壩頭附近,而當時和它齊名的金鋪還有韓五郎、陳二郎、姚七郎等店鋪。

鎏金

金銀飾品用料金貴,價值不凡,除了貴族小姐,也只有來自民間的超級白富美能不重樣地佩戴。到了平民百姓這兒,多用鎏金首飾,再差一點的用銅首飾。不過出嫁的時候,銅首飾大家都要用一用,因為銅心意為「同心」。

鎏金工藝說到底,就是在銀上加一層金。這樣一來避免氧化發黑,二來銀飾也可以有金飾的效果。鎏金飾品價格自然比不上純金,但工藝也非常複雜。將黃金熔於水銀後,調成金泥,塗抹在銀器上,再以火烤制,使水銀蒸發,然後再反覆幾次才能製成。

對簪

除了比較正式的插於髮髻兩側的「掩鬢」外,講究的明代女青年還喜歡用各種式樣的小簪子。這類小簪子長度在12厘米左右,簡單點就只在簪柄上頂一個圓釘頭,這種式樣叫「一點油」。略複雜一點的是花頭簪,仍是圓桿簪柄,簪首做成一朵小花,梅花、菊花、牡丹都行。

還有一類複雜的便是昆蟲簪。蟬、蜻蜓、螳螂、蝴蝶、蠍子、蜘蛛等昆蟲都有出土的樣式可考。昆蟲簪一般以金銀製成或以金銀為托,玉或寶石作為點綴。

昆蟲簪淵源古老,早先是節日里為了避邪和圖吉利而佩戴的特殊飾品,隋唐時期就已經有流行趨勢了,到了明代再度流行開來。

抹額

明清時期,額帕是江南一帶婦女的日常流行飾物。額帕的使用可追溯至唐宋,唐代時稱為「抹額」,宋代時稱作「抹子」。面料從絲綢、緞子、紗帛到絨布、貂皮不等,系在額頭上,是一種兼具束髮、裝飾與保健功能的特殊飾物。

明代額帕又稱「箍兒」或「頭箍」,多以黑色紡織品如綾、紗製成,上面還常綴飾一些形狀各異的金銀珠翠。

製圖|厲瑋

推薦閱讀:

拳拳心意 年年有禮·都市周報
一夜知秋·都市周報
中國爸媽,你會做 「越洋陪讀」 嗎?·都市周報2
這些,真的很傷眼嗎?·都市周報2
不會跳機械舞的機器人不是好服務員·都市周報

TAG:都市 | 周報 |